医影在线

标题: CT42664:男 16岁 大家给看看 少见病例 [打印本页]

作者: dangjiancai    时间: 2013-4-6 12:07
标题: CT42664:男 16岁 大家给看看 少见病例
男 16岁 L3左侧压痛

00696641 (161 KB, 下载次数: 13)

2_001.jpg

00696642 (156 KB, 下载次数: 19)

2_009.jpg

00696643 (157 KB, 下载次数: 23)

2_0010.jpg

00696644 (155 KB, 下载次数: 16)

2_0011.jpg

00696645 (157 KB, 下载次数: 8)

2_0012.jpg

00696646 (162 KB, 下载次数: 21)

2_0013.jpg

00696647 (162 KB, 下载次数: 17)

2_0014.jpg

00696648 (161 KB, 下载次数: 18)

2_0015.jpg

00696649 (163 KB, 下载次数: 21)

2_0016.jpg

00696650 (160 KB, 下载次数: 17)

2_0022.jpg

00696651 (162 KB, 下载次数: 13)

2_0023.jpg

00696652 (127 KB, 下载次数: 9)

3.PNG

00696653 (220 KB, 下载次数: 11)

5.jpg

00696654 (210 KB, 下载次数: 14)

6.jpg

00696655 (208 KB, 下载次数: 22)

7.jpg

00696656 (207 KB, 下载次数: 13)

8.jpg

00696657 (213 KB, 下载次数: 16)

9.jpg

作者: pujunzhi    时间: 2013-4-6 12:18
椎缘骨。
作者: xingjiawu    时间: 2013-4-6 13:33
支持椎缘骨。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13-4-6 14:10
[/table]
这是“椎体骨骺炎”。
正常椎体的环状骨骺于12岁开始出现,最早在椎体上、下缘呈细线状,与椎体之间有一细的透明带。椎体前缘上下角的环状骨骺较厚,呈三角形。环状骨骺于15岁开始与椎体融合,至25岁全部闭合而消失。在发育过程中,如果受伤或负重过度等因素,有的青少年椎体前缘上、下角的环状骨骺可发生缺血性坏死(即骨骺炎),环状骨骺也可终生不闭合。X线或CT表现为三角状骨骺密度增高或碎裂,骺板模糊;或年龄20岁以后仍然见透亮软骨板。
本病例表现骨骺密度增高,骺板模糊。
[table=100%,#ffffff]

00697036 (117 KB, 下载次数: 15)

4_12985_69b73bef20bab82.jpg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3-4-6 14:20
椎缘骨。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13-4-6 14:34
引用第4楼shibing于2013-04-06 14:20发表的 :
椎缘骨。



椎缘骨是什么疾病?请教!是不是椎体边缘骨?椎体边缘体?或称椎角永存骨骺?
作者: 玉真    时间: 2013-4-6 15:47
椎体骨骺炎,学习了
作者: 宁静志远    时间: 2013-4-6 15:51
椎缘骨又称椎体前缘软骨结节、椎体前缘骨、边缘骨、椎体边缘体、椎体离断症、永存骨骺、骨隙骨及椎角离断体等,现在文献中常用的称谓是“椎缘骨”;多见于椎体前上角,次为前下角,偶见于后上角,罕有发生于椎体侧缘者。发病机制学说不一,包括外伤、永存骨骺及椎间盘突出等学说。以后者最多见,椎体软骨板和(或)椎体骨骺交界处存在薄弱区,在异常外力的作用下诱发髓核突出,使得椎体骨骺与椎体分离,形成三角形骨块。椎体中的称“许莫氏”结节,椎体后缘称软骨结节,好发于青少年。CT表现椎体前部局限性骨质缺损,游离骨块位于缺损区前方,边缘硬化,周围无软组织改变,有时缺损区见软组织密度影,为突出的椎间盘。个人认为:支持椎缘骨的诊断。

00697037 (92 KB, 下载次数: 9)

QQ截图20130406154749.png

00697039 (119 KB, 下载次数: 4)

QQ截图20130406160420.png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13-4-6 16:03
在异常外力的作用下发生髓核突出,不可能使得椎体骨骺与椎体分离而形成三角形骨块,因为髓核突出的方向是向后方,而不是向前,前纵韧带十分坚固。有谁看到椎间盘突出到前方的?所以椎体前缘的三角形骨块不可能是髓核突出造成的。
作者: 总十医    时间: 2013-4-6 16:15
支持椎体骨骺炎 但不除外骨结核
作者: ct高    时间: 2013-4-6 16:51
学生在这里学习啦!但不知道到底诊断是:1.椎体骨垢炎?------还是-----2.椎缘骨?
作者: 恕我眼拙    时间: 2013-4-6 18:03
标题: 回 8楼(听蝉观竹) 的帖子
椎缘骨发生的机制1.椎体的先天性薄弱;2.外力作用。这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脊柱过伸外力,不会使髓核前移吗?
个人意见,老师,别见笑。请多指导。
作者: 卜一    时间: 2013-4-6 18:54
下载文献—请参考:
椎缘骨的影像学表现及命名: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 对椎缘骨的发生机制、影像学表现作一探讨。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并对22例腰椎椎缘骨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腰椎椎缘骨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即腰椎椎体前缘游离骨块,此骨块在X线侧位片上呈三角形,与相应椎体缘皆硬化增生,形成假关节状。CT示椎体前部局限性骨质缺损,游离骨块位于缺损区前方,边......


【摘要】  目的 加深对腰椎椎缘骨的认识对椎缘骨的发生机制、影像学表现作探讨。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并对22例腰椎椎缘骨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腰椎椎缘骨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即腰椎椎体缘游离骨块,此骨块在X线侧位片上呈三角形,与相应椎体缘皆硬化增生,形成假关节状。CT示椎体前部局限性骨质缺损,游离骨块位于缺损区前方,边缘硬化,周围无软组织改变,有时缺损区见软组织密度影,突出的椎间盘。MRI示游离的骨块呈长T1短T2信号,游离骨块与椎体间缺损区与同层椎间盘等信号。但其产生和名称讨论较。结论 椎缘骨的影像学征象较典型,为一常见病,“椎缘骨”为其正确称谓。

【关键词】  腰椎;椎缘骨;椎角断离体;X线;CT;MRI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gin of lumbar vertebral bone and discuss the mechanism and imaging findings. Method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was searched and 22 cases of margin of lumbar vertebral bon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rom clinic and imaging performance. Results  Lumbar vertebral bone with geo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ing performance, which was, free front lumbar bone, the bone fragments in X-ray film on a triangl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margin of vertebra hyperplasia were hardened to form joint-like fake. But its name and discussion were more. Conclusion  The margin of vertebral bone imaging features more typical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margin of vertebral bones is the correct name.

    【Key words】  lumbar spine; margin of vertebral bone; disjunction fragment of spine wrestle; X-ray; CT; MRI

    椎缘骨(vertebral anterior marginal cartilage node)在腰椎影像检查中经常会遇到,多见于椎体前上角,次为前下角,偶见于后上角,罕有发生于椎体侧缘者。发病机制学说不一,包括外伤、永存骨骺及椎间盘突出等学说。以后者最多见,椎体软骨板和(或)椎体骨骺交界处存在薄弱区,在异常外力的作用下诱发髓核突出,使得椎体骨骺与椎体分离,形成三角形骨块。椎体中的称“许莫氏”结节,椎体后缘称软骨结节。好发于青少年,因青少年时期的软骨板与椎体融合不牢,在受到异常挤压时容易折裂,其破裂的软骨板症状较轻或未得到及时治疗者,则在异位与椎体融合,形成前移的水平骨赘,而破裂区则遗有裂隙为髓核组织充填。最常见于L4及L5的前上缘。侧位片上见椎体前上(下)角小不一的三角形骨块,与椎体缺损区相对应,周边硬化如皮质,内为松质,形成假关节状。CT示椎体前部局限性骨质缺损,游离骨块位于缺损区前方,边缘硬化,周围无软组织改变,有时缺损区见软组织密度影,为突出的椎间盘。MRI示游离的骨块呈长T1短T2信号,游离骨块与椎体间缺损区与同层椎间盘等信号。回顾分析吉大三院22例椎缘骨患者影像学资料,均符合上述表现。椎缘骨依据好发部位、三角形骨块,与椎体间有等距的透亮间隔并伴有硬化边缘或硬化带,一般不难诊断。需与下列几病变鉴别:(1)椎体前缘骨折:常有急性外伤史,椎体后缘骨块与椎体骨质缺损相吻合,无硬化带,CT 、MRI可见周围软组织损伤征象,MRI还可发现骨水肿征象。(2) 骨质破坏:密度长不均匀,边缘不规则,周围无硬化带。(3)椎体前缘骨质增生:与椎体紧密相连,密度较高,高密度中不含软组织密度影。(4)板间骨(骨隙骨):为椎间韧带的钙化影,呈等腰三角形(侧位片),位于椎间隙前缘的正中,底与椎体前缘平齐,尖向内指向椎间盘,两相邻椎角完整。此外,尚需与青年脊柱后突(休门氏病)、强直性脊柱炎和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TD)等相鉴别。此类疾病多多椎体或全部脊椎广泛发病,累计椎体前端上下角,与本病绝大多单一椎体受累不同。STD只有男性发病,椎体普遍变扁并有驼峰表现,椎间隙均变窄等,与本病常单发,椎间盘无改变不同[1~4]。

    讨论:此病常见,影像学征象较典型,但病名不统一,又称椎体前缘软骨结节、椎体前缘骨、边缘骨、椎体边缘体、椎体离断症、永存骨骺、骨隙骨及椎角离断体等,现在文献中常用的称谓是“椎缘骨”,初学者一般对此病认识不足,注意在外伤病人时不要误诊骨折,如果与骨折难鉴别时,建议用椎体离断症或椎角离断体,把外伤形成的游离骨块也包进来了。另外,通过提高影像检查质量、及时复查及密切结合临床情况,可以有效避免误诊、漏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郑效文.腰椎间盘突出与撕脱骨折.全国第七届腰腿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大连).1989,163.

2 任常太.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2):456-458.

3 徐爱德.骨关节疾病影像学图鉴.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2,479.

4 曹来宾.椎缘骨100例临床X线分析.临床放射学杂志,1990,9(1):35.
作者: ysxyy    时间: 2013-4-6 20:29
每次看到这样的讨论 我总喜欢围观 也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
找了一下 相关的文章还不是很多 参与一下 希望大家能找一下相关的资料 相互学习

椎体骨骺不闭合引发骨骺炎及撕脱性骨折的鉴定
孙凤鸣  
【摘要】:正 椎体的环状骨骺于12岁开始出现,最早在椎体上、下缘呈细线状,与椎体之间有一细的透明带。椎体前缘上下角的环状骨骺较厚,呈三角形。环状骨骺于15岁开始与椎体融合,至25岁全部闭合而消失。有的人椎体前缘上、下角的环状骨骺终生不闭合或在发育过程中,骨骺发生缺血性坏死(即骨骺炎),三角形、环状骨骺即与椎体分离,因而可能将其误诊为撕脱骨折。特别是椎体骨骺炎,三角形骨骺可能呈破碎状,更容易被误诊。为防止误诊,法医在鉴定椎体撕脱骨折时,必须注意与椎体前缘骨骺不闭合或骨骺炎相鉴别,其鉴别要点如下:
【作者单位】:灌南县人民法院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 骨骺 骨骺炎 撕脱性骨折
【分类号】:D919.4
《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2004年
不知谁能把全文下载下来看看。
作者: jw_830    时间: 2013-4-6 20:33
支持椎体骨骺炎 但不除外骨结核
作者: 784439264@qq    时间: 2013-4-6 23:14
支持椎体骨骺炎 ,谢谢各位独到的解析,学习了.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13-4-7 00:38
标题: Re:回 8楼(听蝉观竹) 的帖子
引用第11楼恕我眼拙于2013-04-06 18:03发表的 回 8楼(听蝉观竹) 的帖子 :
椎缘骨发生的机制1.椎体的先天性薄弱;2.外力作用。这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脊柱过伸外力,不会使髓核前移吗?
个人意见,老师,别见笑。请多指导。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没有见过向前突出的髓核。您见过向前突出的髓核吗?请您举例说明,最好有图片。
作者: 恕我眼拙    时间: 2013-4-7 07:48
我在工作中确实也没见过向前突出的髓核,但没有见过,不代表就没有。既然脊柱的过伸外力可以使椎体后缘(中柱)骨折,那么我想,同样的道理,它也能使髓核向前移位。
跟您学习,是我的荣幸。
向您致敬。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13-4-7 08:34
椎缘骨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个影像学的一种表现或称一个征象,它包括了多种疾病的表现,包括了椎体前后缘以及上下缘所有的异常的骨质改变。包括了椎体骨骺炎(请注意它有特定的年龄和影像表现)、椎间盘髓核突出形成的软骨结节(注意这是发生在椎体后缘而不是前缘)、椎体前缘(包括上下缘)的前纵韧带内层纤维的钙化等(注意是成人特别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

本病例16岁,青少年,而且CT上并没有显示椎间盘突出(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征象,所以我认为椎体骨骺炎更符合这个病例,而且有影像学依据。


另:关于椎间盘的髓核为什么向后而极少向前突出、脱出的问题我想早已有定论的,只要找找资料复习一下就很清楚,我不再为此争论了。
作者: 自贡刘剑    时间: 2013-4-7 09:21
不会是休门,是椎缘骨。
作者: ygdygd123a    时间: 2013-4-7 10:12
白人驹主编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有-椎体边缘软骨结节,都有骨骺离断,此例见硬化及碎骨支持椎体骨骺炎。
作者: 总十医    时间: 2013-4-7 10:17
骨骺炎、椎缘骨的病因 病理机理应该是相同的,都是受外力作用后骨骺发生缺血性坏死并修复硬化,影像学表现示坏死的组织边缘硬化形成囊变,骨骺炎 锥缘骨应该是同一疾病。20岁年龄前多见,更证明骨骺改变时起因,但应于干性骨结核的慢性期相鉴别。【听蝉观竹高深见解与对专业技术的追求令人感动,谢谢。三人之行,必有我师】
作者: 摘星空竹子    时间: 2013-4-7 10:38
椎缘骨(永存骨骺)
作者: 摘星空竹子    时间: 2013-4-7 11:06
椎缘骨的影像学表现及命名
椎缘骨(limbus vertebra)在腰椎影像检查中经常会遇到,多见于椎体前上角,次为前下角,偶见于后上角,罕有发生于椎体侧缘者。发病机制学说不一,包括外伤、永存骨骺及椎间盘突出等学说。以后者最多见,椎体软骨板和(或)椎体骨骺交界处存在薄弱区,在异常外力的作用下诱发髓核突出,使得椎体骨骺与椎体分离,形成三角形骨块。椎体中的称“许莫氏”结节,椎体后缘称软骨结节。好发于青少
年,因青少年时期的软骨板与椎体融合不牢,在受到异常挤压时容易折裂,其破裂的软骨板症状较轻或未得到及时治疗者,则在异位与椎体融合,形成前移的水平骨赘,而破裂区则遗有裂隙为髓核组织充填。最常见于L4 及L5 的前上缘。侧位片上见椎体前上(下)角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骨块,与椎体缺损区相对应,周边硬化如皮质,内为松质,形成假关节状。CT 示椎体前部局限性骨质缺损,游离骨块位于缺损区前方,边缘硬化,周围无软组织改变,有时缺损区见软组织密度影,为突出的椎间盘。MRI 示游离的骨块呈长T1 短T2 信号,游离骨块与椎体间缺损区与同层椎间盘等信号。


    椎缘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椎缘骨依据好发部位、三角形骨块,与椎体间有等距的透亮间隔并伴有硬化边缘或硬化带,一般不难诊断。需与下列几种病变鉴别:(1)椎体前缘骨折:常有急性外伤史,椎体后缘骨块与椎体骨质缺损相吻合,无硬化带,CT 、MRI 可见周围软组织损伤征象,MRI 还可发现骨水肿征象。(2)骨质破坏:密度长不均匀,边缘不规则,周围无硬化带。(3)椎体前缘骨质增生:与椎体紧密相连,密度较高,高密度中不含软组织密度影。(4)板间骨(骨隙骨):为椎间韧带的钙化,呈等腰三角形(侧位片),位于椎间隙前缘的正中,底与椎体前缘平齐,尖向内指向椎间盘,两相邻椎角完整。此外,尚需与青年脊柱后突(休门氏病)、强直性脊柱炎和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TD)等相鉴别。此类疾病多多个椎体或全部脊椎广泛发病,累计椎体前端上下角,与本病绝大多数单一椎体受累不同。STD只有男性发病,椎体普遍变扁并有驼峰表现,椎间隙均变窄等,与本病常单发,椎间盘无改变。

    此病常见,影像学征象较典型,但病名不统一,又称椎体前缘软骨结节、椎体前缘骨、边缘骨、椎体边缘体、椎体离断症、永存骨骺、骨隙骨及椎角离断体等,现在文献中常用的称谓是“椎缘骨”,初学者一般对此病认识不足,注意在外伤病人时不要误诊骨折。另外,通过提高影像检查质量、及时复查及密切结合临床情况,可以有效避免误诊、漏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 恕我眼拙    时间: 2013-4-7 13:26
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讨论,其实我就怕没人发言,尤其雷主任,正是因为雷主任的发言,才引起各位老师的响应。我在乎疾病的分析过程,最终诊断,有时还需要病理的支持。谢谢各位老师。
不讨论,不长记性。
作者: wb455    时间: 2013-4-7 13:34
硬化及碎骨支持椎体骨骺炎
作者: dangjiancai    时间: 2013-4-8 10:05
学习了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