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3013:再传一次右基底节低密度病变——请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wuzhenan    时间: 2006-3-17 17:18
标题: CT3013:再传一次右基底节低密度病变——请分析!
此病例与ct2990相似,希望各位对比分析!谢谢!!!
女性患者,52岁。头晕、头痛10余天。无明显阳性体征、否认既往史。
平扫+增强(50秒)+延迟(3分钟)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3-17 9:37:12 修改过]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6-3-17 17:46
考虑基底节区腔梗。
梗塞后强化的病理基础是侧枝循环的建立,及梗死区血脑屏障的破坏。强化自5~6天开始,2~3周发生率最高,可持续一个月。呈线形、环形、边界模糊的片状等。
作者: 刘明    时间: 2006-3-17 17:58
考虑基底节区梗塞,梗塞后5~6天开始强化,2~3周发生率最高,可持续一个月.延迟扫描强化可能是因为侧枝循环血管较细,血流缓慢.
作者: xhsmx    时间: 2006-3-17 18:02
基底节区腔梗
作者: 山野樵夫    时间: 2006-3-17 18:02
支持二楼,右侧基底节区梗塞
作者: huangaiying1    时间: 2006-3-17 18:07
ct表现:右侧基底节区(豆状核及内囊)低密度影,边界较规整,增强后于动脉期病灶未见明显强化,于延迟3分钟后病灶轻度较均匀强化,中线结构居中。
病史:女性患者,52岁。头晕、头痛10余天。无明显阳性体征、否认既往史
诊断:右侧基底节区星形细胞瘤1级
鉴别:1 脑梗塞:侵及基底节的梗塞应有很明确的神经系统体征
      2 海绵状血管瘤:发病部位上不太支持。
作者: kbzyycm    时间: 2006-3-17 20:35
右侧基底节区梗塞
作者: 同    时间: 2006-3-17 21:12
标题: 回复:ct3013:再传一次右基底节低密度病变——请分析!
以下是引用jiajie在2006-3-17 9:46:00的发言:[br]考虑基底节区腔梗。[br]梗塞后强化的病理基础是侧枝循环的建立,及梗死区血脑屏障的破坏。强化自5~6天开始,2~3周发生率最高,可持续一个月。呈线形、环形、边界模糊的片状等。

作者: wwp    时间: 2006-3-18 00:09
首先考虑梗塞。
作者: 拾荒者    时间: 2006-3-18 00:24
右基底节区脑梗塞。
作者: gzayhsj    时间: 2006-3-18 01:22
右基脑梗
作者: 绿水青山    时间: 2006-3-18 02:23
梗塞
作者: lichji-xct    时间: 2006-3-18 02:43
梗塞
作者: 杨军    时间: 2006-3-18 03:17
支持右侧基底节区梗塞
作者: 沧海一笑518    时间: 2006-3-18 07:47
1、感染 2、梗死(为什么没有体征)
作者: 3288161    时间: 2006-3-18 08:33
标题: 回复:ct3013:再传一次右基底节低密度病变——请分析!
以下是引用jiajie在2006-3-17 9:46:00的发言:[br]考虑基底节区腔梗。[br]梗塞后强化的病理基础是侧枝循环的建立,及梗死区血脑屏障的破坏。强化自5~6天开始,2~3周发生率最高,可持续一个月。呈线形、环形、边界模糊的片状等。

作者: ssl1_1    时间: 2006-3-18 21:37
基底节区腔梗。
作者: wuzhenan    时间: 2006-3-19 22:51
标题: 回复:ct3013:再传一次右基底节低密度病变——请分析!
www.radida.com
作者: yemin92007    时间: 2006-3-19 23:14
右基底节区梗塞。
作者: usa911go    时间: 2006-3-20 17:06
标题: 回复:ct3013:再传一次右基底节低密度病变——请分析!
以下是引用3288161在2006-3-18 0:33:00的发言:[br][quote]以下是引用jiajie在2006-3-17 9:46:00的发言:[br]考虑基底节区腔梗。[br]梗塞后强化的病理基础是侧枝循环的建立,及梗死区血脑屏障的破坏。强化自5~6天开始,2~3周发生率最高,可持续一个月。呈线形、环形、边界模糊的片状等。
[br][/quote]
作者: liaoqiang    时间: 2006-3-20 23:52
脑梗塞。梗塞灶强化可明显可持续一个月或更久。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5-6-3 11:14
梗塞。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