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jslu503在2006-3-18 23:45:00的发言:[br]典型的成人大骨节病:胫距关节间隙变窄和距骨关节面硬化,呈波浪状改变,距骨变矮,密度增高,跟骨变短,扁平足;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下陷,呈波浪状改变,合并关节面硬化增生;指间关节表现为近关节的骨骺端外翻呈喇叭口状改变,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凹凸不平。[br]
以下是引用cefcmj在2006-3-19 14:34:00的发言:[br]大骨节病[br]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国内又叫矮人病、算盘珠[br] 病等,国际医学界称本病为kaschin-beck病。大骨节病在国外主要[br] 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在我国分布范围大,从东北到西南[br] 的广大地区均有报道,主要发生于黑、吉、辽、陕、晋等省,多分布[br] 于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少见。本病在各个年龄组都有发生,但多发于[br] 儿童和青少年,成人很少发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br] 大骨节病的病因尚未阐明,生物地化学说认为本病是由于环境[br] 中某些元素缺少、过多或比例失调所致,近年来倾向于认为低硒环境[br] 是大骨节病的病因。另外还有有机物中毒学说和食物性真菌毒素中毒[br] 学说。以上三种学说均有一定的依据,但都不能完全解释大骨节病的[br] 发生和流行的原因,因此有人提出了综合效应学说,既认为本病是多[br] 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r] 大骨节病主要侵犯骨骼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表现为四[br] 肢关节对称性疼痛、变形、增粗,屈伸活动受限以及四肢肌肉委缩。[br] 病情发展较缓慢,无炎症反应。骨骼发育严重障碍者可出现手足短[br] 粗、身材矮小、关节活动困难,以致形成残疾。 [br] 本病由于病因未明,缺少特异性防治措施。通过改善水质、调[br] 整饮食、补充无机盐等可降低其发病率。治疗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br] 法如氨基酸类、维生素类以及微量元素等结合中草药双鸡丸、骨质增[br] 生丸有一定疗效。此外理疗如药浴、针刺可有助于某些功能的恢复。[br][br]x线检查:主要x线征象是在生长期中,骺板因变性而发生骨骺的早期融合。 [br]骺板与干骺端的变化,按x线表现可分为三期: [br]第一期:骺板和干骺端失去正常形态,呈凹凸不平的锯齿状,有时可见游离体。 [br]第二期:骺板开始消失并骨化,使骨骺与干骺端发生早期融合。这种变化从骺[br]板的中部开始,然后向边缘发展。骨骺碎裂、吸收或与扩张成杯状的干骺端融合。 [br]第三期:骺板完全消失,骨骺和干骺端发生早期融合,骨的长轴发育停止。骨端[br]增粗,关节面凸凹不平,关节边缘骨赘增生,骨干变短。
以下是引用513ytb在2006-3-18 20:12:00的发言:[br]大骨节病.
以下是引用拾荒者在2006-3-18 21:36:00的发言:[br]膝关节: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增大,关节面硬化,凹凸不平,关节间隙宽窄不均,股骨髁缺损;手与腕关节:指掌骨长短不一,腕骨缺损变形、拥挤尺骨长桡骨断,关节倾斜;踝关节:突出的表现为距骨体硬化、塌陷,关节面凹凸不平,跟骨体缩短,踝及距下关节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平足,足弓下陷。[br] 非常典型的成人大骨节病。[br] 病人可能还有椎体变扁,椎体上下面凹凸不平或凹陷缺损等一系列全身各关节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增生改变;跟骨缩短为大骨节病区别于其他关节退行性变的重要鉴别根据。应重点追问病人是否来自流行区。
以下是引用hswey在2008-5-30 20:08:00的发言:[br]支持大骨结病
以下是引用513ytb在2006-3-18 20:12:00的发言:[br]大骨节病.
以下是引用hj7188在2008-6-1 22:20:00的发言:[br]大骨节病.
以下是引用拾荒者在2006-3-18 21:36:00的发言:[br]膝关节: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增大,关节面硬化,凹凸不平,关节间隙宽窄不均,股骨髁缺损;手与腕关节:指掌骨长短不一,腕骨缺损变形、拥挤尺骨长桡骨断,关节倾斜;踝关节:突出的表现为距骨体硬化、塌陷,关节面凹凸不平,跟骨体缩短,踝及距下关节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平足,足弓下陷。[br] 非常典型的成人大骨节病。[br] 病人可能还有椎体变扁,椎体上下面凹凸不平或凹陷缺损等一系列全身各关节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增生改变;跟骨缩短为大骨节病区别于其他关节退行性变的重要鉴别根据。应重点追问病人是否来自流行区。
以下是引用358450m在2008-3-26 21:41:00的发言:[br][quote]以下是引用cefcmj在2006-3-19 14:34:00的发言:[br]大骨节病[br]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国内又叫矮人病、算盘珠[br] 病等,国际医学界称本病为kaschin-beck病。大骨节病在国外主要[br] 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在我国分布范围大,从东北到西南[br] 的广大地区均有报道,主要发生于黑、吉、辽、陕、晋等省,多分布[br] 于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少见。本病在各个年龄组都有发生,但多发于[br] 儿童和青少年,成人很少发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br] 大骨节病的病因尚未阐明,生物地化学说认为本病是由于环境[br] 中某些元素缺少、过多或比例失调所致,近年来倾向于认为低硒环境[br] 是大骨节病的病因。另外还有有机物中毒学说和食物性真菌毒素中毒[br] 学说。以上三种学说均有一定的依据,但都不能完全解释大骨节病的[br] 发生和流行的原因,因此有人提出了综合效应学说,既认为本病是多[br] 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r] 大骨节病主要侵犯骨骼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表现为四[br] 肢关节对称性疼痛、变形、增粗,屈伸活动受限以及四肢肌肉委缩。[br] 病情发展较缓慢,无炎症反应。骨骼发育严重障碍者可出现手足短[br] 粗、身材矮小、关节活动困难,以致形成残疾。 [br] 本病由于病因未明,缺少特异性防治措施。通过改善水质、调[br] 整饮食、补充无机盐等可降低其发病率。治疗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br] 法如氨基酸类、维生素类以及微量元素等结合中草药双鸡丸、骨质增[br] 生丸有一定疗效。此外理疗如药浴、针刺可有助于某些功能的恢复。[br][br]x线检查:主要x线征象是在生长期中,骺板因变性而发生骨骺的早期融合。 [br]骺板与干骺端的变化,按x线表现可分为三期: [br]第一期:骺板和干骺端失去正常形态,呈凹凸不平的锯齿状,有时可见游离体。 [br]第二期:骺板开始消失并骨化,使骨骺与干骺端发生早期融合。这种变化从骺[br]板的中部开始,然后向边缘发展。骨骺碎裂、吸收或与扩张成杯状的干骺端融合。 [br]第三期:骺板完全消失,骨骺和干骺端发生早期融合,骨的长轴发育停止。骨端[br]增粗,关节面凸凹不平,关节边缘骨赘增生,骨干变短。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