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ZT0038:核磁共振和CT对前列腺的诊断 [打印本页]

作者: laotongzhi    时间: 2006-3-22 06:30
标题: ZT0038:核磁共振和CT对前列腺的诊断
核磁共振和ct对前列腺的诊断
ct与mri均适于诊断膀胱和前列腺疾病。但对于显示病变向器官邻近组织的侵犯以及显示前列腺内在组织结构(例如显示中央区和周围区以及移行区),mri要优于ct。对膀胱和精囊疾病的诊断mri也要好一些。
膀胱居盆腔前部,大小形状因盈程度和层面高低的而不同。ct上膀胱呈软组织密度,厚度均匀。闭孔平面可见前列腺,呈类圆形,为均一的软组织密度。中心小圆形低密度区为尿道。前列腺后方有肛门外括约肌,为软组织密度。与前列腺界限不清,再上层面可见直肠,与前列腺分界清楚。膀胱底背侧,与前列腺相连之精囊,呈两侧对称外突的突出物。精囊与膀胱后壁的间隙为精囊角。
mri除横断面外,还须作矢面和冠状面扫描,尤其是膀胱三角区病变。多种序列扫描有助于判断病变组织特点以及有无向邻近浸润等。
正常前列腺在t1wi上呈较低信号,比较均匀,t2wi上则可显示中央区、移行和周围区。中央区信号稍低,周围区因腺体含水量较大,信号较强,移行区很细窄,信号低。
前列腺肥大与前列腺癌 :前列腺的大小同年龄有关,但一般其直径不超过5cm。前列腺肥大时,可见前列腺向膀胱底突入。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一般是两侧对称,便可一侧肥大明显。mri的冠状面显示更为清楚。
在mri上,因为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于中央区,故t2wi上显示中区央增大。而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周围区,致使周围区在t2wi上信号有局限低或稍低信号的结节影。因此mri比ct更具诊断价值。但前列腺癌的mri表现有时候并不典型时,诊断仍较困难。
ct检查时,膀胱需适当胀满,以区分膀胱壁与内腔。多饮水、不排尿以充胀膀胱,方法简便,但不够准确。经尿道插管注入低浓度碘造剂、生理盐水等充胀膀胱易显示病变,但是较烦琐。
ct检查常规用横断面扫描,由耻骨联合向上到骨盆上缘,层厚1cm。膀胱顶部或底部肿瘤或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底部最好用冠状重建。增强扫描可使输尿管显影,有助于鉴别增大的淋巴结,但扫描膀胱要在膀胱充盈造影剂的早期,因为过晚,膀胱内造影剂过浓,较易发生伪影。
前列腺癌在包膜内生长时,ct难于确诊,当侵破包膜向周围脂肪组织中浸润时诊断则较明确。表现为前列腺轮廓不整,密度不均。直肠前壁及膀胱壁可被浸润,精囊角消失。
ct和mri还可发现淋巴结转移和盆骨转移。ct,mri对前列腺癌的分期也有帮助。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7-6-11 8:00:06 修改过]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