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00048:MR头颅疾病 [打印本页]

作者: 张颖6606521    时间: 2004-1-2 04:23
标题: CT00048:MR头颅疾病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128
男性,16岁,智力下降,说话不清。走路不稳就诊

001327661 (60.04 KB, 下载次数: 194)

A01.jpg

001327662 (55.87 KB, 下载次数: 208)

A02.jpg

作者: 翁志蓬    时间: 2004-1-2 06:30
看不出有什么异常,不知mra有无异常。
作者: 张颖6606521    时间: 2004-1-3 05:34
志蓬:你没看出来异常吗?双侧豆状核丘脑桥脑大脑脚略长t1长t2信号应该为异常信号
作者: 翁志蓬    时间: 2004-1-3 21:17
就凭这几幅图像,不太好判断,最好有ct片比较。
作者: 张颖6606521    时间: 2004-1-3 21:28
ct图像没照,抱歉.应该有异常吧.此病人眼科已查出k-f环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4-1-4 03:44
考虑wilson病。mr主要表现:1.双侧豆状核t2加权象高信号,中脑萎缩、中脑长t2信号、小脑萎缩改变,这些提示基底节区豆状核、中脑黑质、小脑齿状核有病变,符合wilson病的病变特征。建议检查肝脏、角膜和实验室的尿铜、血清铜蓝蛋白测定。
作者: 九目段    时间: 2004-1-4 19:10
谢谢你,张颖,你给网站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是个很好的开始,虽然这个网站为ct网站,但我认为也不能离开mri,我也想建议翁志蓬先生,建立一mri图库,也鼓励上传mri的片子,不要拘泥于ct。
作者: 九目段    时间: 2004-1-5 01:38
基本同意听蝉观竹说:考虑wilson病。mr主要表现:1.双侧豆状核t2加权象高信号,中脑萎缩、中脑长t2信号、小脑萎缩改变,这些提示基底节区豆状核、中脑黑质、小脑齿状核有病变,符合wilson病的病变特征。建议检查肝脏、角膜和实验室的尿铜、血清铜蓝蛋白测定。
作者: 九目段    时间: 2004-1-5 04:20
张颖,建议你参考http://202.192.145.9/cstc2/forum_view.asp?forum_id=15&view_id=2554
作者: 张颖6606521    时间: 2004-1-5 05:41
此病人角膜查见k-f环,应该为肝豆状核变性
作者: wchgh    时间: 2004-1-5 23:52
标题: 回复:病例048:mr头颅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 [又称wilson’s病,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系因血清铜兰蛋白缺乏导致铜在体内异常沉积而致病 儿童期常见,肝功能衰竭,10-20岁出现神经症状,巩膜有k-f环。有深部灰质和皮层下白质病变 ,深部灰质受累常为双侧对称性病变。深部灰质受累常为双侧对称性病变,以基底节最为常见,包括壳核、尾状核、丘脑和苍白球,表现为t1w低信号,t2w像大部分为不均匀高信号,呈条纹状改变。病理基础为胶质增生、水肿和坏死囊变;少部分t2w像为低信号,可能由多种离子过度沉积所致,尤其是铁离子。 脑干和小脑的灰质核团也常受累,包括红核、黑质、导水管周围灰质、桥脑顶盖部和齿状核,均表现为t1w低信号和t2w高信号。中脑受累可出现特征性“大熊猫面容”]


作者: xiaozhuyankai    时间: 2004-3-22 20:59
支持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
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及脑干内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灶,一般要考虑下列几种疾病:1、感染
2、中毒性疾病:常见的有co中毒、霉甘蔗中毒等3、代谢性疾病:vb1缺乏、肝豆状核变性。其
中1、2类疾病病史重要、vb1查硫胺素缺乏,肝豆状核变性出现k-f环、铜蓝蛋白低于正常可鉴别
作者: doctorwwq    时间: 2004-3-23 06:23
典型的肝豆状核变性!
作者: 微微    时间: 2004-3-23 20:15
肝豆状核变性
作者: liming    时间: 2004-4-27 06:24
能看到这个病例,真爽!同时谢谢张颖
作者: linianlong    时间: 2005-9-23 03:53
[emb6]
作者: haha339    时间: 2005-12-11 03:48
mri片不典型,我发现一病例ct片双侧豆状核低密度灶,步态不稳、反应迟钝
作者: 37度    时间: 2008-5-25 09:19
标题: 回复:ct048:mr头颅疾病
以下是引用wchgh在2004-1-5 15:52:00的发言:[br]肝豆状核变性 [又称wilson’s病,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系因血清铜兰蛋白缺乏导致铜在体内异常沉积而致病 儿童期常见,肝功能衰竭,10-20岁出现神经症状,巩膜有k-f环。有深部灰质和皮层下白质病变 ,深部灰质受累常为双侧对称性病变。深部灰质受累常为双侧对称性病变,以基底节最为常见,包括壳核、尾状核、丘脑和苍白球,表现为t1w低信号,t2w像大部分为不均匀高信号,呈条纹状改变。病理基础为胶质增生、水肿和坏死囊变;少部分t2w像为低信号,可能由多种离子过度沉积所致,尤其是铁离子。 脑干和小脑的灰质核团也常受累,包括红核、黑质、导水管周围灰质、桥脑顶盖部和齿状核,均表现为t1w低信号和t2w高信号。中脑受累可出现特征性“大熊猫面容”] [br][br][br]

作者: peijunlong    时间: 2008-5-26 06:23
谢谢,真想多学习一些mri
作者: 吴医师    时间: 2010-1-12 21:48
谢谢
作者: wansheng    时间: 2010-1-13 00:21
好病例!感谢楼主!
作者: shuiyuan    时间: 2010-1-13 00:37
支持wilson病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