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3687:[转贴]云南省放射学会2006年3月份疑难病例
[打印本页]
作者:
wxy7406
时间:
2006-5-30 06:29
标题:
CT3687:[转贴]云南省放射学会2006年3月份疑难病例
女,37岁,3 日前出现无诱因鼻阻、鼻出血,查体检粉红色软组织肿物填满左侧鼻腔,扁桃体二度肿大。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5-30 6:03:01 修改过]
作者:
医博云天
时间:
2006-5-30 06:42
怎么没有骨窗?首先考虑鼻窦炎,筛窦息肉样病变,筛窦改变应与其他如鼻咽纤维血管瘤,粘液腺ca,肉瘤等鉴别。
作者:
wawaquan
时间:
2006-5-30 08:56
片子左右放反了?
窦腔发育差,窦壁增厚,内见软组织密度影。
考虑:鼻窦炎。
作者:
qian
时间:
2006-5-30 13:47
支持鼻窦炎。(片子没放反,冠状应该是俯卧位拍的)
作者:
同
时间:
2006-5-30 14:26
支持鼻窦炎诊断
作者:
lushijun
时间:
2006-5-30 16:42
支持鼻窦炎
作者:
dyqct
时间:
2006-5-30 16:43
支持鼻窦炎的诊断
作者:
fumaogui
时间:
2006-5-30 17:24
支持鼻窦炎诊断.
作者:
realzyc
时间:
2006-5-30 17:45
支持鼻窦炎伴息肉
作者:
xiaogang123
时间:
2006-5-30 18:35
鼻窦炎息肉样变
作者:
xixi1976
时间:
2006-5-30 18:35
鼻窦炎是有的,是否合并乳头状瘤呢?骨质有膨胀吸收的改变
作者:
kbzyycm
时间:
2006-5-30 20:39
支持鼻窦炎。
作者:
lyb999
时间:
2006-5-30 23:23
鼻窦炎息肉样变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6-5-31 15:35
左侧上颌窦窦壁骨质增厚,窦腔缩小,双侧上颌窦密度增高可见液平,左侧筛窦密度增高,骨质结构完整,支持鼻窦炎,清骨窗观察待排骨纤。
作者:
余辉
时间:
2006-5-31 18:33
结合临床鼻窦炎鼻息肉不排除鼻咽纤维血管瘤不然咋叫疑难并例
作者:
腾龙阁
时间:
2006-6-7 08:22
标题:
回复:ct3687:[转贴]云南省放射学会2006年3月份疑难病例
好病例![face=宋体][/face]
作者:
xhsmx
时间:
2006-6-7 22:28
多窦腔均为软组织影,首先考虑鼻窦炎并发鼻窦息肉。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6-6-8 04:32
何谓鼻部神经内分泌肿瘤
【鼻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型】 silva[1] 将鼻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二个亚型:伴/不伴有嗅神经分化表现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及鼻神经内分泌癌。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组织发生有人认为是神经源性的,有人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肿瘤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其神经内分泌发病机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呈分叶状排列,成神经细胞及神经原纤维团被富含血管、纤维的基质分隔,可见由柱形细胞围绕而成的玫瑰花环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nse(+),嗜铬素(+),肿瘤细胞团外周s-100蛋白(+),ema(-)。细胞遗传学上其表现为:第8号染色体是三体型及第11、22号染色体的相互易位,t(11,22)(q24,q12)[2,3],szymas[4]等应用一种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比较基因组杂交法(cgh)也证明第8号染色体三体型的存在,t(11,22)(q24,q12)的存在高度支持嗅神经母细胞瘤为外周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5],但大多数ppnet所表达的mic-2基因未在嗅神经母细胞瘤中发现。papdaki[6]等认为p53基因变异与嗅神经母细胞细胞瘤最初的发生、进展关系不密切,而在其某些复发肿瘤的细胞亚群中出现p53基因的过度表达,在标本中p53蛋白的免疫染色为轻-中度阳性,故p53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与某些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易复发和侵袭性高有关。
【临床分期、分级及预后】 kadish[7]将嗅神经母细胞瘤分为3期,a期,肿物局限于鼻腔;b期,肿物发展到鼻窦;c期肿物进一步发展到眶、颅底、颅内 、颈淋巴结或远处转移。morita等将颈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列为d期。根据肿瘤组织分叶状结构、细胞分裂相、核多形性、花环样结构及肿瘤坏死的情况提出了hyams分级:分化程度高的肿瘤被列为ⅰ、ⅱ级,分化低的为ⅲ、ⅳ级,但其预后转归还不能有效的据分期/分级判断,morita和foote等认为病理分级是唯一可靠的影响预后因素,而virginia大学的polin levine等[8]报告病理分别为ⅱ、ⅲ级肿瘤病人的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9例hyamsⅱ级病例中有6例为b期,3例c期,75%对辅助治疗有反应,89%无复发,无因肿瘤死亡病例;10例hyamsⅲ病例中1例为b期,9例为c期,62.5%辅助治疗有效,50%无复发,已有2例因肿瘤死亡。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dish及elkon等认为临床分期是更重要的预后因素。dulguerov,calcaterra指出发病年龄超过50岁、女性、有肿瘤复发、转移者预后差,goldsweig和sundaresan提出手术中肿瘤被切除的程度对预后最重要。
来源:http://www.bufotanine.com/html/0346/1097.html
作者:
吴医师
时间:
2010-2-27 19:33
谢谢 学习了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