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057:颅脑疾患(2).
[打印本页]
作者:
wchgh
时间:
2004-1-10 02:39
标题:
CT057:颅脑疾患(2).
患者m,右侧枕部皮下软组织肿物50年,现常规检查。发现右侧枕骨骨质缺损。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5-5-9 0:16:51 修改过]
作者:
陈一文
时间:
2004-1-10 02:56
这种骨质改变我见了多次了,还是诊断蛛网膜粒压迹
作者:
张颖6606521
时间:
2004-1-10 04:23
有枕部皮下肿物,不知ct质如何,应该是良性病变.皮样囊肿或脂肪瘤.纤维瘤可能.至于枕骨局限低密度改变,可能还是蛛网膜颗粒压迹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4-1-10 04:36
这一例和027病例表现基本一样,我的意见也同027病例考虑相同。
作者:
qiuazhang
时间:
2004-1-10 05:33
右侧枕部皮下软组织肿物与枕骨骨质缺损没有联系吧?况且已50年,软组织肿物密度也无异常。
没什么大事吧,可让定期随访,也可穿刺做病例[emb18]
作者:
wchgh
时间:
2004-1-10 22:06
右侧枕部皮下肿物,ct值:-170hu。
作者:
cola
时间:
2004-1-10 22:16
蛛网膜粒压迹.稍加注意日常工作中还是很多见!
作者:
dgchr
时间:
2004-1-11 01:17
同意大家的意见!!!!![em1]/点头[emb6]
作者:
陈一文
时间:
2004-1-11 01:33
皮下肿物脂肪瘤无疑
作者:
九目段
时间:
2004-1-11 01:42
标题:
回复:病例057:颅脑疾患(2).
我上传了病例027的一张片子,想和大家一起仔细对比一下:
病例27特点:
1、发生于两侧,多发;
2、骨缺损大部分为似有东西从颅内板向外压;颅外板大部分为完整,无突破改变。
3、如果沿着每个“压迹”顺势画线,发现都是呈弧形,而且是光整,清晰的,见重叠的双弧征;
病例57特点:
1、发生于单侧,单发;
2、骨缺损没有从内向外压的感觉,外板缺损,内板依稀尚存;
3、如果沿着“边缘”画线,发现为不规则,且不是光整、清晰的。
所以,两者还是有所不同,注意前者wchgh可能做了薄扫,且用了骨算法,上传了较多的片子,后者片子少,不是骨算法,层厚可能为8—10cm,条件不一样,所以对比还有点勉强,姑且先下一个大胆的印象:病例57“不是蛛网膜粒压迹”。
我有急事,得赶紧走了,先分析到这,以后接着说,sorry!
作者:
yangxianliang
时间:
2004-1-11 17:24
标题:
回复:病例057:颅脑疾患(2).
[emb6][emb6][emb6]
作者:
yangxianliang
时间:
2004-1-11 17:31
应考虑颅骨膜窦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4-1-11 20:21
quote]
以下是引用
听蝉观竹在2004-1-6 19:11:53
的发言:
[br]考虑蛛网膜颗粒压迹有其道理,因为它最常见,但是它多发生在顶骨,从内压入形成压迹呈半圆形或弧形,这一例低密度影主要在板障(相当于骨髓质),而内板尚存在。我考虑是一种疾病留下在扁平骨髓质的痕迹,里面主要是脂质及纤维结缔成份,它目前没有统一的名称,它是病人在儿童或青春期患过较严重的疾病如:严重的感染高热、手术、创伤、失血等,造成扁平骨红骨髓局限性反应性改变,取代红骨髓是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当时往往很局限,有时不易发现,除了颅骨,还多见于颈椎、胸椎椎体的松质骨,表现小的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在5--15mm,易误诊为骨髓瘤。我观察过5个病人,一直没有症状,最长一例10年,是我们医院的老的副院长,他曾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王云钊教授那里诊断,就考虑是这种情况。[br] 这个病人是否也是这种情况,我不敢妄加肯定,只是提出一点想法和所遇见过的病例的情况,供大家参考,如有谬误之处,请指正![/quote]
作者:
九目段
时间:
2004-1-11 21:08
对于这个病例来讲,听蝉观竹先生的确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意见!
作者:
wchgh
时间:
2004-1-12 08:51
感谢听蝉观竹老师!!!
作者:
91616lyt
时间:
2004-1-12 22:32
同意听蝉观竹老师的意见,感觉不是蛛网膜颗粒压迹,骨纤维异常增殖是否考虑?原理是正常海绵骨由异常组织包括不同数量的纤维性和骨性成分所代替。
作者:
后浪
时间:
2004-3-5 07:58
看颅骨改变不象肿瘤侵犯 考虑珠网膜粒压迹
且软组织内肿物边缘比较光整 不象恶性 因脂肪密度 考虑脂肪瘤
作者:
doctorwwq
时间:
2004-3-9 07:17
蛛网膜粒压迹!经常见到!软组织肿胀50年考虑为脂肪瘤的可能有性大@
作者:
mxq
时间:
2006-1-8 01:13
右枕部皮下组织内占位与枕骨的改变是没有关系的,右枕部皮下组织病变ct值为负值,密度均匀,边界清,结合病史考虑良性病变,应该是“皮下脂肪瘤”;枕骨的骨质缺损,边界也很清楚、只是内缘欠规则,颅骨内板隐约尚存,但考虑到上传的图像资料较少,不好妄自分析,姑且大胆一猜:“蛛网膜颗粒压迹”。需要鉴别的是:1、骨髓瘤;2:嗜酸性肉芽肿;3、转移瘤。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5-5-7 10:15
1、发生于单侧,单发;
2、骨缺损没有从内向外压的感觉,外板缺损,内板依稀尚存;
3、如果沿着“边缘”画线,发现为不规则,且不是光整、清晰的。
所以,两者还是有所不同,注意前者wchgh可能做了薄扫,且用了骨算法,上传了较多的片子,后者片子少,不是骨算法,层厚可能为8—10cm,条件不一样,所以对比还有点勉强,姑且先下一个大胆的印象:病例57“不是蛛网膜粒压迹”。
我有急事,得赶紧走了,先分析到这,以后接着说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