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X0863:小儿肩部! [打印本页]

作者: kingismy    时间: 2006-7-12 19:20
标题: X0863:小儿肩部!
男 13y 左肩不适前来就诊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7-12 17:38:18 修改过]

作者: a2468    时间: 2006-7-12 20:23
慢性低毒性骨脓肿
作者: 笑笑天    时间: 2006-7-12 22:01
近骨骺部囊性低密度病灶.边缘见硬化边,其内似有钙化,儿童,不知是不是软骨母细胞瘤,低毒感染也不能除外
作者: zhangkening    时间: 2006-7-12 23:28
首先应该考虑软骨类肿瘤吧,内有钙化,且隐约可见中央有囊变周围有硬化,并且位置也比较符合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我支持3楼意见.
作者: kingismy    时间: 2006-7-13 03:33
病理为骨纤.............................................................................
作者: 我爱影像    时间: 2006-7-13 03:37
骨纤维结构不良
作者: drzhang8888    时间: 2006-7-13 05:11
内生软骨瘤
作者: lvlifeng    时间: 2006-7-13 05:30
支持6楼
作者: xiashunming    时间: 2006-7-13 06:14
骨纤维结构不良
作者: liuyue    时间: 2006-7-13 09:19
骨纤维结构不良
作者: HAHA215315    时间: 2006-7-13 18:30
良性骨肿瘤的可能性大,依赖病理.
作者: yz    时间: 2006-7-13 18:39
支持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6-7-13 22:02
考虑软骨母细胞瘤可能性大,骨纤待排。[13岁,肱骨干骺端囊状骨膨胀,其内大量骨化且见钙化灶,边缘硬化]
作者: lushijun    时间: 2006-7-14 16:46
支持内生性软骨瘤
作者: 实习医生    时间: 2006-7-16 03:15
骨纤
作者: 忧郁王子    时间: 2006-7-18 01:05
我也考虑骨纤维不良
作者: wangxingjian    时间: 2006-7-19 04:44
骨纤吧
作者: 一如我在    时间: 2006-7-21 18:27
标题: 回复:x0863:小儿肩部!
以下是引用drzhang8888在2006-7-12 21:11:00的发言:[br]内生软骨瘤

作者: zhw974247    时间: 2006-7-21 18:50
标题: 回复:x0863:小儿肩部!
支持
以下是引用xiashunming在2006-7-12 22:14:00的发言:[br]骨纤维结构不良

作者: pj6789    时间: 2006-7-21 23:21
标题: 回复:x0863:小儿肩部!
以下是引用zhw974247在2006-7-21 10:50:00的发言:[br]支持[br][quote]以下是引用xiashunming在2006-7-12 22:14:00的发言:[br]骨纤维结构不良
[br][/quote]
作者: lmldoc    时间: 2006-7-21 23:34
呵呵,又学习了一回
作者: weiker    时间: 2006-7-22 00:17
标题: 回复:x0863:小儿肩部!
以下是引用kingismy在2006-7-12 19:33:00的发言:[br]病理为骨纤.............................................................................

病理都已经出来了
作者: shilong    时间: 2006-7-22 06:42
从片子上看,圆形低密度骨周围上缘有硬化边,下缘有较宽的硬化带,并未逐渐移形与周围骨质,而且未侵及骨骺因此不考虑软骨母细胞瘤,而且直径较大不应考虑骨样骨瘤,我想最应考虑的为:1>骨母细胞瘤
作者: jinguoji    时间: 2006-11-15 08:37
考虑骨纤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2-11-2 09:43
骨纤维结构不良
作者: wuyipeng0418    时间: 2012-11-11 15:22
个人看法:一般骨病叙述无法概括的东西,都先要考虑到骨纤。它的特异性就是没有固定表现。且经常是意外发现,没有明显的进行过程。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