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引用守望可可西里在2006-7-23 15:09:00的发言:[br][br] 支持xiaoniu老师“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诊断,并附以下资料供大家对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高密度加以鉴别。两者结合,应该有帮助。[br]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br] 腰椎后缘离断骨片伴随突出的椎间盘向后移位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临床上往往以其引发的腰腿痛和椎管狭窄的间歇性跛行症状拟诊椎间盘突出症。虽然本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命名也尚待统一,但ct对其诊断价值和指导治疗的作用已获得充分肯定”,应作为本症的首选检查。[br]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的表现相似。常规x线腰椎正位片改变较少,侧位片可显示椎体后部局限性骨质缺损及其后方的游离骨块,x线片检出率分别是近50%及70%。[br] 关于鉴别诊断本症椎体后缘突人椎管的骨片,其鉴别需与(1)突出之椎间盘钙化,其钙化团块多在突出物内,边缘钝园,上下径多在5mm以内。(2)后纵韧带钙化均位于突出物后且居中较窄,上下可跨越间盘组织。(3)椎体后缘骨唇劈裂,伴有椎体周缘多处增生骨块。以上椎体后缘均无骨质缺损表现为其鉴别要点。(4)椎体后缘撕脱骨折,有明确外伤史,骨片多为三角形,骨缺损边缘锐利,有新鲜骨折症。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应注意与骨破坏性病变如结核、感染性脊柱炎、椎体软骨瘤、转移瘤等疾病鉴别。 [br]
以下是引用xiaoniu在2006-7-23 12:47:00的发言:[br]椎体后缘软骨结节[br]【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存在多种学说。一般认为青少年时期,脊柱负重压力及髓核膨胀性压力下,椎间盘组织通过椎体薄弱区疝入椎体内,局部骨小梁吸收被椎间盘组织代替形成软骨结节,周围骨小梁出现反应性硬化,逐渐形成骨壳包绕软骨结节。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是椎间盘组织向后疝入椎体后缘的结果,为边缘性软骨结节的一种特殊类型。[br]【ct表现】椎体后缘类圆形、多囊状或不规则形的骨质缺损区,大小不一,位于椎体后缘正中或偏侧,其ct值等同于同层面的椎间盘,70~90hu,边界清楚,常有薄厚不一的硬化带。缺损区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内,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br]【鉴别诊断】本病诊断不难,需与以下疾病鉴别[br] 1 椎间盘突出钙化。2 后纵韧带骨化。3退变形成的骨赘。4锥体后缘撕裂性骨折。[br]上述疾病骨块影的形态及位置均各具特征,且椎体后缘均无低密度的骨结软节,鉴别不难。[br][br][本贴已被 xiaoniu 于 2006-7-23 12:52:32 修改过]
以下是引用xiaoniu在2006-7-23 12:47:00的发言:[br]椎体后缘软骨结节[br]【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存在多种学说。一般认为青少年时期,脊柱负重压力及髓核膨胀性压力下,椎间盘组织通过椎体薄弱区疝入椎体内,局部骨小梁吸收被椎间盘组织代替形成软骨结节,周围骨小梁出现反应性硬化,逐渐形成骨壳包绕软骨结节。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是椎间盘组织向后疝入椎体后缘的结果,为边缘性软骨结节的一种特殊类型。[br]【ct表现】椎体后缘类圆形、多囊状或不规则形的骨质缺损区,大小不一,位于椎体后缘正中或偏侧,其ct值等同于同层面的椎间盘,70~90hu,边界清楚,常有薄厚不一的硬化带。缺损区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内,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br]【鉴别诊断】本病诊断不难,需与以下疾病鉴别[br] 1 椎间盘突出钙化。2 后纵韧带骨化。3退变形成的骨赘。4锥体后缘撕裂性骨折。[br]上述疾病骨块影的形态及位置均各具特征,且椎体后缘均无低密度的骨结软节,鉴别不难。[br][br][本贴已被 xiaoniu 于 2006-7-23 12:52:32 修改过]
以下是引用liuyue在2006-7-23 14:44:00的发言:[br]支持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诊断,xiaoniu 版主分析的很精彩![br]
|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