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4313:[砖头]好久不见 ,发个病例,请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wchgh 时间: 2006-8-9 20:36
标题: CT4313:[砖头]好久不见 ,发个病例,请讨论!
患者,男/60岁,咳嗽、咳痰;近有粉尘接触史。












[本贴已被 wchgh 于 2006-8-9 12:36:50 修改过]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8-9 15:16:02 修改过]
作者: chinaboy_006 时间: 2006-8-9 20:49
结合临床,首先考虑过敏性肺炎,肺泡癌待排,建议随访
作者: heyucheng01 时间: 2006-8-9 20:56
先还是考虑为尘肺,当然过敏也不能完全排除,但可能性较少,这种粟粒状的还有可能是血播和肺泡癌,没有其他的资料就不好鉴别了
作者: wansheng 时间: 2006-8-9 21:19
标题: 回复:[砖头]好久不见 ,发个病例,请讨论!
先考虑尘肺,但肺泡癌不除外.
作者: phsdyx 时间: 2006-8-9 21:49
双肺弥漫分布大小均匀小粟粒影,首先考虑血型播撒型肺结核
作者: HLJnianLG 时间: 2006-8-9 22:04
1、尘肺
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
作者: mzh123 时间: 2006-8-9 22:21
标题: 回复:[砖头]好久不见 ,发个病例,请讨论!
以下是引用hljnianlg在2006-8-9 14:04:00的发言:[br]1、尘肺[br]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
作者: 卜一 时间: 2006-8-10 00:09
双肺布满细小结节,大小不等,分布均匀,高分辨观察似有空泡,多考虑:肺泡癌.其次不除外尘肺.
作者: gypgyp 时间: 2006-8-10 00:14
尘肺.较典型的啊!靶扫描有特点,很好!
作者: wqgui 时间: 2006-8-10 01:43
尘肺呀
作者: sjing 时间: 2006-8-10 02:35
两肺弥漫性小结节影,分布均匀,纵隔淋巴结肿大,中心钙化.先考虑良性病变 1尘肺<应详细介绍工种> 2血播型肺结核
作者: 同 时间: 2006-8-10 02:47
标题: 回复:ct4313:[砖头]好久不见 ,发个病例,请讨论!
以下是引用卜一在2006-8-9 16:09:00的发言:[br]双肺布满细小结节,大小不等,分布均匀,高分辨观察似有空泡,多考虑:肺泡癌.其次不除外尘肺.
作者: llh913 时间: 2006-8-10 03:59
尘肺.不排除过敏性肺炎和血播.
作者: sdpyhft 时间: 2006-8-10 04:07
肺内弥漫分布的花蕾状的腺泡结节影,分布均匀,大小也较均匀,但密度不均,病灶周边密度高些而中心部位不点状低密度,病灶达胸膜下但未及胸膜,肺门结构正常,结合临床病史因此考虑为尘肺,不考虑结核。
作者: 晓杰 时间: 2006-8-10 04:07
先考虑尘肺,但肺泡癌不除外 ,纵隔淋巴结肿大
作者: 左捌子 时间: 2006-8-10 04:14
尘肺
作者: 医博云天 时间: 2006-8-10 04:31
说实话,可考虑的比较多,难以排定!
作者: wxy7406 时间: 2006-8-10 05:29
经典的尘肺,小结节内见小钙化影。图像太好了!
作者: 如醉卧风 时间: 2006-8-10 06:14
病灶以双上肺为主,满布小印戒征,为小气管周围间质性改变。应该考虑:1、粉尘过敏。2、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 zhangshouya 时间: 2006-8-10 06:17
肺泡癌小病灶有融合趋势,而本例病灶大小均匀,首先考虑尘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及过敏性肺炎不完全排除.
作者: liuyue 时间: 2006-8-10 07:11
尘肺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6-8-10 07:14
双肺布满细小结节,大小不等,分布均匀,高分辨观察似有空泡,纵隔淋巴结增大。考虑肺泡癌可能性大,其他待排
作者: ssmmxx 时间: 2006-8-10 07:22
考虑:肺泡癌.不考虑尘肺
作者: 广西医四 时间: 2006-8-10 17:22
肺泡癌急性血播型肺结核
作者: lj0804 时间: 2006-8-10 17:24
细支气管炎
作者: tzw136 时间: 2006-8-10 19:20
以上均要想到.期待结果
作者: 拾荒者 时间: 2006-8-11 03:25
首先考虑尘肺。其次过敏性肺泡炎。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不支持粟粒性肺结核,另外病灶边缘清晰,无融合趋势,不支持细支气管肺泡癌。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5-6-18 09:14
尘肺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