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职业耻辱感--关于成都儿童医院张德丽护士长的系列报道 [打印本页]

作者: 翁志蓬    时间: 2006-9-11 08:28
标题: 职业耻辱感--关于成都儿童医院张德丽护士长的系列报道
9月8日的《南方都市报》转载了《成都晚报》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成都儿童医院血液科张德丽护士长辞职引起的“轩然大波”,看后很受感动,也觉得非常悲哀。尤其是张护士长“职业耻辱感”的论断,更是说出了我们心中的郁闷!
上了成都晚报的网站,将有关这个事件的报道都转贴过来,让大家评论评论。

先贴上几张相片: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6-9-11 0:53:22 修改过]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6-9-11 1:44:23 修改过]

作者: 翁志蓬    时间: 2006-9-11 08:31
标题: [转帖]张阿姨别走! 16封信字字含泪深情挽留
张阿姨别走! 16封信字字含泪深情挽留
http://www.newssc.org           2006-09-04 06:26:05



四川新闻网消息  
  
  9月1日,成都市儿童医院有关部门接到了一份人员调动通知,该院血液科的护士长张德丽将离开原工作岗位到另一单位,不再从事直接与病患打交道的临床医务工作。由于近期临床业务繁忙,经协商,张德丽将继续在市儿童医院血液科工作一个月,10月1日正式离开。

  这份看似平常的调动通知,却在市儿童医院血液科这个小天地里引发“地震”——大人孩子都变得情绪低落,甚至纷纷落泪,还有的孩子拒绝治疗,拒绝吃饭。为了挽留她,病房里的白血病儿童及家长纷纷拿起了手中的笔。昨天,16封公开信交到记者手中,主要内容都是“张阿姨,白血病孩子离不开你,请你留下来!”……

  这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护士,让身患白血病、随时与死神打交道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如此依恋与不舍?

  ·深情挽留·

  16封公开信 深深的依恋不舍的眼泪


  白血病患儿李亮廷:张阿姨,我们都离不开你!

  “张阿姨您好,我听说你要走了,我的心里非常难过!你不是亲口说我们是你的儿崽崽吗?如果你走了,谁给我们每周买零食?谁给我们买鸭腿腿?谁来温柔地给我们打针?张阿姨请你不要走,我们都离不开你!……”

  白血病患儿董鹏程:护士长张妈妈,我永远爱您!

  “亲爱的张阿姨,您好,我是患病的小程程。张阿姨我好喜欢你,真的,每当看见你来到医院,我心里总是特别高兴和快乐。听说张阿姨要调走,我的心情一下失落下来。自从我来到这个医院,如果没有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开导,就没有我小程程的今天。说心里话,病了的孩子不光需要打针吃药,还需要医生、护士、阿姨给我们心灵上的安慰和问候。你今天给我买的东西,我一直都没有吃,我的心里好难过。张阿姨请您千万不要走,留下来吧……也许你调换其他的工作,心情会更好,但是您有没有考虑我一个患病在身的孩子现在的感受呢?也许我小程程太自私了吧?张阿姨如果真的要离开我们,就请您答应我一个小小的请求,能等我把这个化疗做完吗?能答应我吗?您对我的爱和帮助,我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真心地说一声,张阿姨辛苦了,我小程程永远爱您、支持您。我可以叫您一声妈妈吗?留下来吧,护士长张妈妈,我永远爱您……我们相信,泪后的天空,是朗朗晴空……”

  白血病患儿王海涛:张阿姨,你不喜欢我了吗?

  “我喜欢张阿姨,因为她时时刻刻都呵护我们,鼓励我们。每当打针很痛,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时,只要一看见张阿姨,眼泪就能忍下去:我不流泪,我要当勇敢的孩子。张阿姨在我心目中是偶像!即使是大化疗,很痛很痛,凭着张阿姨教给我的毅力,我忍了一天又一天。可是今天听说张阿姨要走了,当时我正在输血,伤心得差点把针都拔了,晚上我连饭都没吃……张阿姨,你不喜欢我了吗?恳求您不要走,为了我们这些生病的孩子,不要走好吗?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关照我们,好吗?……”

  内五科血液病孩子的家长:张大姐留下来吧!

  “孩子患白血病之初,我们一点信心都没有,就想死马当活马医吧。没想到几个月下来,最初身体比干柴还差的孩子,变成了现在活泼可爱的小肥娃。在张德丽大姐的关怀和帮助下,孩子还变得比以前更懂事了,心情也很开朗。她们的工作真的是太辛苦,不容易啊。听说让我们尊敬的护士长张德丽要调走,是真的吗?我们那些患病的孩子听说这个消息后,他们的心情,其他人也许是体会不到的,真的是一落千丈。他们的欢呼声没有了,偷偷地背着我们当父母的掉眼泪……孩子们对和蔼可亲的护士长张阿姨太有感情了,孩子们和张阿姨的感情太深了。假如张阿姨走了,也许对这些白血病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甚至会影响治疗的效果……恳求有关领导,把张德丽大姐留下来,拜托了!谢谢了!”

  ……

  ·真情流露·

  谈起张阿姨的好 患儿和家长泪直流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专程来到市儿童医院血液科,找到了这些写公开信挽留护士长张德丽的白血病儿童和家长。据介绍,昨日虽然是星期日,但距离上班还有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张德丽就出现在了成都市儿童医院5楼。家长董仲全向我们描述了她来时的情景——有孩子向她问好,接着,稚气的声音在整层楼响起,睡在窗边的孩子甚至趴在玻璃上,目送着她从这个病房走到那个病房。说起这温馨的一幕,董仲全有些怅然:“如果她真的调走了,这样的场景还会每天上演吗?孩子们太需要她了,他们能接受这一现实吗?”

  对张阿姨的爱超过了父母

  在董仲全的女儿程程看来,对张阿姨的爱,甚至超过了对父母的感情。“因为她的脾气很好,给我们爱和快乐。”本周三,她在打针时哭得很厉害,被爸爸训了一通。为了开导她,张阿姨牵着她的小手,和她聊了一个多小时。

  “知道张阿姨要离开你了吗?”小女孩听闻此言,低头沉默了许久,艰难地从喉管
作者: 翁志蓬    时间: 2006-9-11 08:34
标题: [转帖]白衣天使职业耻辱感逼走护士长
白衣天使职业耻辱感逼走护士长
http://www.newssc.org           2006-09-07 16:46:41



四川新闻网消息  
  
  昨日,16封公开信和白血病儿童的呼唤让美丽的张德丽泪流满面,但她表示去意已定:

  相信张阿姨心永远留在这里

  昨日本报大幅报道《张阿姨别走!16封信字字含泪》引起许多读者关注,而文中的张阿姨本人,却对此事完全不知情。记者一早就守候在张德丽上班的必经之处,看见这位高雅美丽、温柔可人的护士长,神情稍显落寞地走近她一直深爱着的孩子们。当她突然看到这16封公开信以及登在报纸上的孩子们期盼的眼睛,她被震撼了!她一次又一次地落泪了。但是,在随后与记者的谈话中,她依然没有改变去意……

本报记者傅艳张欧实习生甘玮曦摄影刘晋川

  噙泪拉住张阿姨:“不要走”

  8:37等待在医院住院部大厅一楼的本报记者碰到开完紧急会议过来的张德丽。打过招呼后,满脸诧异的张德丽接过记者递出的报纸和厚厚的16封公开信,定睛看了足足有三分钟之久,嘴唇控制不住地翕动着,再抬起头时,已经是满脸泪水。

  8:47返回住院部的张德丽手拿报纸,突然感叹一句:“说实话,我不太能接受这种方式,我原本想悄悄地离开,现在都不知该怎样面对这些孩子和家长了。”


  8:55脸色有些苍白的10岁白血病患儿李亮廷慢慢地走过来说:“张阿姨,你不要走嘛,留在这里吧。”张德丽询问他的病情,鼓励他好好治病,有些动容地说:“相信张阿姨,不论人在哪里,心永远留在这里。”感觉身体不适的廷廷听话地转过身,慢慢地走回病房,还没到门口,又转过身说:“张阿姨,就留在这儿!”张德丽终于忍不住了,上前一步抱住廷廷,泪湿眼眶。

  9:00 9岁的白血病儿童程程怀抱一本自己制作的影集走过来,那是她前天晚上精心为张阿姨准备的礼物。正面贴了一张白纸,上面写道:“护士长张阿姨,你的工作是‘艰辛’,你的关怀是‘真情’,你的开导是‘关心’,你对孩子是‘慈心’”,落款为“28床:爱你的程程”。戴着口罩的程程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紧张地望着张德丽,小手不住地拉着张阿姨的衣角,呼吸急促,似乎在等待一场最重要的“宣判”。张德丽哽咽了,拉起程程的左手。程程的右手背在一边,不停地搓着衣角,脸上挂着泪:“张阿姨不要走……”“你放心,张阿姨走了,跟没走一个样。”张德丽笑中带泪,程程的右手拽得更使劲了,嗫嚅着说:“不好,不要走……”

  10:07张德丽将已经分装好的炸鸡腿,挨病房送到了每一个住院孩子的手中,无一例外。如果是只有一两岁的孩子,她还不忘叮嘱家长:“外面那层硬皮大人吃,千万别卡住娃娃,给他吃里面的鸡肉。”

  10:24张德丽再次进了更衣室,一边抹眼睛一边仔细地看那16封信件。

  10:36眼睛红红的张德丽,强作笑颜,继续开始繁忙的工作……

  深深的爱与医疗环境、科室状况形成巨大反差护士长张德丽吐露心曲(引)

  “耻辱感”逼我离开这个岗位

  昨日成都市儿童医院因收治突发急症患儿,全体医务人员均忙得不可开交,张德丽所在病房也不例外。利用很难得的间隔时间,记者采访了这位到底是去是留牵动太多白血病娃娃心的护士长。

  关于耻辱

  周遭一切都在暗示我们……


  记者:护士长,你看这么多娃娃和家长舍不得你,有没有可能性留下来?

  张德丽:离开,应该是肯定的,手续都已经办完了。目前算借调在儿童医院一个月。

  记者:到底是什么原因,非要离开这个岗位?

  张德丽:其实也没有什么很直接的原因,日积月累吧。我从护士学校毕业就来到儿童医院,每天和娃娃打交道,快20年了。这些娃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但我现在下决心离开,只是想暂时离开这个让我感到太多压力甚至耻辱的职业。

  记者:在一般人心目中,医生护士这个职业应该是很受人尊敬的、很崇高的,为什么会有“耻辱感”呢?

  张德丽:现在工作压力太大了,听说甚至有病人带着摄像机、录音笔来医院看病,这叫医生哪敢给他们看病呀?!有人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说自己是医生,恐怕要遭打。你想,当年选择的是“白衣天使”,并为之骄傲和付出,可现在周遭一切都在暗示我们,这个职业是可耻的,我们每个医务人员都被逼迫着对这个职业感到耻辱!

  关于压力

  没法让自己去挣这些娃娃的钱


  记者:但是,我们这个血液科的孩子及家长并没有对你们做出什么过分的行为啊?

  张德丽:是的。我作为市儿童医院血液科护士长,最骄傲的就是,不仅我们的医务人员团结合作,连病患都和我们组成了一支很好的合作团队。尤其是从去年起,成都晚报傅艳工作室主动参与,呼吁募捐,让我们病区成为一个真正救死扶伤的场所。

  记者:那么,能不能为了这些已经很不幸的孩子留下来呢?

  张德丽(流泪):傅艳,你相信吗?如果我们这里真的能成为一家纯粹的慈善病房,医务人员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不再与病房收
作者: 翁志蓬    时间: 2006-9-11 08:37
标题: [转帖][成都晚报]当“天使”有什么好?不如离去
[成都晚报]当“天使”有什么好?不如离去
http://www.newssc.org           2006-09-06 06:06:59



四川新闻网消息  

  压力、恐惧、困惑……优秀护士长昨日向本报记者讲述真实感受

  昨日本报关于成都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优秀护士长张德丽仍然坚持要离开自己深爱的职业的报道,引来众多读者打进本报热线。其中很多读者还是感到不能完全理解——到底有什么原因,要选择非走不可?带着读者的疑问,记者再次走近张德丽,再次倾听她的心声。

  经过一夜的思考,张德丽也显得很疲倦了。的确没有想到,自己选择“逃离”,竟然会引来这么大的“风波”。白血病孩子和家长们的挽留实在让人感动,但思来想去,那些促使她放弃这个职业的真正理由,最终还是占了上风。

  本报记者 傅艳 张欧 实习生 甘玮曦

  医生护士难当啊

  ●有个肿瘤科的女医生,因为医治的一个肿瘤病患者去世,家属不能理解,竟跟踪她到闹市区,撩起她的裙子当众羞辱她。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很多时候是临床医生护士无能为力的。必须得承认,这里面有很多是体制方面的问题啊!

  ●那些靠社会捐款得以救助的贫困家庭白血病娃娃,总不能为了提升经济指标,强行把他们赶走吧?

  两天来的感受

  心中压力很大


  记者:首先我想说的是,很多读者都对你长期以来用心来爱这些患重病的孩子,表示敬意。

  张德丽:谢谢。我和身边的医务人员都很感谢新闻媒体关注我们这个行业正在面临的困难。这样的报道在最近几年很少见了。真的,一般都是讲述医疗系统如何黑暗、医务人员如何坏等等内容,即使对一些医疗纠纷的报道,也往往内容一边倒,我们只能选择沉默。有时候我们都觉得很无力,极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

  记者:所以我也很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并讲述你真实的心声。

  张德丽:其实说句实话,这两天的报道让我感到很大的压力,今天还有人讥讽我,说我在炒作自己。但是,我愿意接受你的采访,算是借这个机会,为医务人员说几句心里话吧。我知道,有很多人会觉得,我现在这个工作,位于市中心,各方面应该都不错。但实际上,真的不夸张,假如有条件,还会有更多医务人员选择“逃离”。这个岗位压力太大了,也太辛苦了。举个例吧,前段时间成都天气酷热,患病儿童也一天天增加,大家开玩笑说最近成都各大医院病人数目都像股市“天天涨停板”!病人在增加,医务人员并不会增加,我们也是人,很多医生护士累得需要输液,但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由于病人太多,整个病区每一根板凳都端给病人及家属,我们所有医务人员都是从上班站到下班,没有任何人抱怨一句。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什么呢?哎,想起来就难受!

  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值班时要想着逃命


  记者:是什么呢?

  张德丽:就说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吧。一个半岁的胖娃娃,很乖,上感发烧,38℃,上午才收入院。那天下午,我站在护士站里面,正在忙,突然这个小孩的爸爸冲过来:“问你!给我说清楚!我娃娃才来的时候,好好的,现在越医越恼火!你们到底在干些啥子!”我赶紧对他说:“家长,不要着急,我马上看下病历……”我话没说完,他就已经毛了:“啥子不着急!不是你的娃儿你当然不着急!”然后开始骂怪话。我赶紧低声下气地给他说:“家长,你的心情我理解,我们都是当父母的,都爱娃娃……”他马上说:“你的娃娃算什么?×××(几句脏话)我的娃娃才是珍宝!”边说他边对我挥拳头,要不是隔着护士站那个挡板,加上我也赶紧往后退,那天我肯定就被他打了!那天我真的很伤心,回家后还哭了很久,眼睛都哭肿了。我真的想不通,孩子生病家长着急,我理解,但是疾病的好转需要一个过程,上午才开始发烧,下午温度稍微增加,不说明什么,但这位家长骂那么怪的话。作为一个母亲,我的女儿,在我心中有多重要?要受这样的侮辱?好伤心哦!而且,这样的事情,绝对不是我们一家医院在发生,毫不夸张,这对于临床医务人员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了。

  记者:经常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吗?

  张德丽:我有一个在急诊科上班的朋友,她前几天就因为给娃娃输液时,一次穿刺不成功,家长马上挥手就是两耳光,那个家长,又高又壮的小伙子,我的朋友,瘦弱得风都能吹倒……也许你不相信,现在很多医院的急诊科,都有一个约定,一楼可以通往外界的窗户永远打开,并且在窗旁放一个小板凳。什么用处?方便值班的医务人员逃命。现在不是有好多行业在提设立“委屈奖”?我们都觉得单用“委屈”这个词语来描述已经不够了。

  记者:如果在工作中受了委屈,回家会告诉家人吗?

  张德丽:不能说,也不愿意说。亲人听了肯定受不了,那怎么办?去打回来?

  记者:还听说过其他同行遇到的类似事情吗?

  张德丽:太多了。经常说起这个话题,医生护士哭成一片。最近听同行们都在说,有个肿瘤科的女医生,因为医治的一个肿瘤病患者去世
作者: 翁志蓬    时间: 2006-9-11 08:41
标题: [转帖][成都晚报]医疗体制导致好医生“蒙冤”
[成都晚报]医疗体制导致好医生“蒙冤”
http://www.newssc.org           2006-09-07 08:29:05



四川新闻网消息  
  
  《张阿姨别走 16封信字字含泪》《相信张阿姨 心永远留在这里》和《当“天使”有什么好?不如离去》等报道,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有56名读者打进本报热线962111,畅谈自己的看法。其中,男性有30人,女性有26人;医务工作者有29人,普通市民有27人,值得一提的是,80%的认为是目前的医疗体制存在问题,亟需改革和改进。有相当比例的市民表示,其实多数人都很清楚,医务人员的工作确实很辛苦,面对这么多的压力也很“冤”,真正的原因是医疗体制方面存在问题,老百姓面临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苦的情况后,没有渠道反映或者解决,只有把距离最近的医生、护士当成“出气筒”。假如体制上的问题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这样的矛盾,说不定会更深。打进热线的医生和医生家属,大多认为媒体在报道医疗纠纷时有失偏颇,更多的是在为患者方说话,形成了不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支持张德丽离开医院的同时,医生们均称,张德丽的话“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医生家属也在为医护人员抱不平。也有市民说,病人家属扛着摄像机监视医生,也是无奈之举。

  看法一

  “我家三代人都是学医的,我从小受到熏陶,觉得自己怀着理想和抱负当了一名白衣天使,但现在面临巨大的心理落差,我的感受实在是太深了。”在市二医院儿科工作的护士李女士已经有50多岁了,讲起自己在工作中受到的种种委屈,她在电话中忍不住哭了起来。

  李女士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轮到她一个人值班,但输液室里拥进了十来个生病的孩子。她在给一个一岁多的患儿做静脉穿刺时,第一针没有成功,未料孩子的母亲不由分说,一脚就踹了过来。当时,这位年轻的母亲穿的是一双有高跟的厚皮靴。剧烈疼痛袭来的同时,李女士的大脑一片空白,但她很快冷静了下来,找来医生协调此事,“要是我没穿着这身白大褂,我真想当场和她打一架!”她回家后发现,大腿上被踹的地方已经是一片青紫。

  看法二

  “学医是个错,学儿科更是错上加错!”另外一名李女士对自己已经7年没有做临床,感到十分庆幸。她说她现在只是一名儿科保健医生,和病人家属没有正面冲突,但她每天早上查房时,最大的感觉就是:现在和病人交流起来很困难。“比如新生儿窒息还未好,家长就吵着要出院,总觉得医生把他们留在医院是为了骗钱。”就在两个星期前,一名因喉梗阻住进医院的孩子经医生抢救无效死亡,但家属偏偏认为是医生出了问题,“儿科医生和五官科医生被打后,不得已只好偷偷从窗户逃出医院”。值得一提的是,两年来,该医院30~46岁的中年骨干儿科医生走了6个,医院领导费尽周折,才重新找了一个儿科医生。

  护理部主任:

  延续爱心呵护孩子


  昨日,成都市儿童医院医务人员都显得相当疲惫。由于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他们已通宵达旦工作数十个小时。终于等到很难得的少许空闲时间,医院护理部主任包弈凤老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刚一说起张德丽要离开这个话题,包老师的眼睛立刻湿润了:“很舍不得她,她是个非常优秀的护士长,对医院和患者来说,真的是很大的损失。”包老师说,院长曾经把到底“放与不放”的决定权交给她,她也反复和德丽谈话,最后还是尊重张德丽的选择,同意让张德丽走。目前德丽面临的困惑,大家都理解,尤其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德丽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差。不过,即使张德丽离开了,相信受她的影响,接任的护士长也会将她的爱心、真心、善心发扬下去,呵护好那些可爱的白血病儿童。包老师也希望借本报向广大市民再次表达医务人员的心声,无论医生还是护士,都是真心诚意帮助大家恢复健康的职业,和每个人的关系都是友善的;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发自内心希望自己医治的病人能够重新拥有健康和快乐。请相信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好的,就像张德丽、徐鸣一样。

  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徐鸣医生昨天也因劳累过度生病了,脸色苍白,甚至还有些浮肿,但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记者不忍心过多地打扰她,徐鸣医生说:“医生和患者之间,彼此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比什么都重要。”

  本报记者 傅艳 张欧 实习生 甘玮曦

  天使何以“逆淘汰”

  付克友

  白衣天使为何“逃离”临床?因为白衣天使成了一个被“妖魔化”的职业。

  护士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女士有一段名言:“护士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从报道中可见,张德丽用她20年如一日的行动践诺了南丁格尔的护士理念。然而今天,曾有的光荣与梦想都消失殆尽,以至于天使不得不选择逃离。

  一个职业的吸引力,不只在于它的薪水待遇,更在于它的职业声望。临床医护救死扶伤的精神,塑造了崇高的职业声望,而其崇高的职业声望,也需要凝聚
作者: ILIKECT    时间: 2006-9-11 19:32
医疗体制的悲哀
作者: x线    时间: 2006-9-12 04:18
同感! 理解! 支持!
作者: mzh123    时间: 2006-9-12 05:22
医务工作者太难当了啊
作者: pingping    时间: 2006-9-12 05:59
看了想流泪
作者: tzw136    时间: 2006-9-12 18:21
医疗体制的悲哀.我认为医院不能搞经济指标,应该由政府拨款.卫生部应该统一决定药价,杜绝各种回扣.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再就是希望群众能理解我们医院.媒体要多做正面报道.
作者: 453506471    时间: 2006-9-13 06:47
老翁啊,你不该发这篇文章的啊!这岂不是往我们医务工作者心里撒盐吗?谁能理解你们哟,忍辱负重前行吧!
作者: dyqct    时间: 2006-9-13 16:12
由于目前现由体制,医生难做,好医生更难做,医疗水平会长期停滞不前。
作者: betty93023174    时间: 2006-9-13 23:26
为什么?
作者: zjh196425    时间: 2006-9-14 06:56
我要说的都被两位战友说了,以来在其他地方也说过多次,现在就引用战友的吧:

1‘ 医疗体制的悲哀.我认为医院不能搞经济指标,应该由政府拨款.卫生部应该统一决定药价,杜绝各种回扣.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再就是希望群众能理解我们医院.媒体要多做正面报道.  ’
  
2‘'前现由体制,医生难做,好医生更难做,医疗水平会长期停滞不前。’
   这就是医疗体制造成的恶果,也是医疗改革的悲哀。更是老百姓的不幸,也是医疗技术倒退的原因。
作者: 吕军浩    时间: 2006-9-15 03:08
……
作者: jinguoji    时间: 2006-9-15 07:27
标题: 回复:职业耻辱感--关于成都儿童医院张德丽护士长的系列
以下是引用tzw136在2006-9-12 10:21:00的发言:[br]医疗体制的悲哀.我认为医院不能搞经济指标,应该由政府拨款.卫生部应该统一决定药价,杜绝各种回扣.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再就是希望群众能理解我们医院.媒体要多做正面报道.
同感! 理解! 支持!
作者: lsf56    时间: 2006-9-18 02:19
医疗体制的悲哀.我认为医院不能搞经济指标,应该由政府拨款.卫生部应该统一决定药价,杜绝各种回扣.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再就是希望群众能理解我们医院.媒体要多做正面报道
作者: guzhongliangddd    时间: 2006-9-18 08:00
能该行就快该行!我是没有退路了!!继续干吧。把报告写得象豌豆样圆!!!!!
作者: hongdongyu    时间: 2006-9-19 05:05
这碗饭不好吃
作者: xingfu_zhao    时间: 2006-9-20 18:46
恢复八十年代的供给制度,经济宏观调控,让经济杠杆起到杠杆的作用,那样这种现象就不会存在了,再说了我们医生素质也应当提高,工资有国家发放,现在的医院都断奶了,都是自负盈亏,他们也得活呀只能说理解万岁!!!
作者: xingfu_zhao    时间: 2006-9-20 18:49
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回到以前的思想难呀!!!
作者: xingfu_zhao    时间: 2006-9-20 18:50
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回到以前的思想难呀!!!特别是我们的领导阶级
作者: longnanyiyuan    时间: 2006-9-20 20:16
体制不是我们能制定的,制度不是我们能更改的,我们能管的只有弱小的自己.
作者: suncl    时间: 2006-9-21 00:04
标题: 回复:职业耻辱感--关于成都儿童医院张德丽护士长的系列
以下是引用guzhongliangddd在2006-9-18的发言:[br]能该行就快该行!我是没有退路了!!继续干吧。把报告写得象豌豆样圆!!!!!

作者: lb    时间: 2006-9-21 18:10
?
作者: adfx-008    时间: 2006-9-25 21:35
医改失败就在这里!良好的医患关系一旦败坏.就很难再好转了.
作者: zhf_zsu    时间: 2006-9-26 09:11
希望多点这样的声音.
作者: zouwangfa    时间: 2006-9-27 09:39
现实更冷酷
作者: 守望可可    时间: 2006-10-2 07:37
标题: 回复:职业耻辱感--关于成都儿童医院张德丽护士长的系列
以下是引用longnanyiyuan在2006-9-20 12:16:00的发言:[br]体制不是我们能制定的,制度不是我们能更改的,我们能管的只有弱小的自己.

  是的,深有同感啊!可怜的我们一方面要尽量保持自己仅有的医德,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令人备感疲倦的生存考验而拼力挣扎,一个字:难!
    我们在无力改变的现实面前,只有对自己更刻薄: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尽量保留自己的医德不被铜锈完全腐蚀。
作者: sxdongfang    时间: 2006-10-5 22:33
标题: edit
...................!!!!




[本贴已被 sxdongfang 于 2006-10-10 10:43:59 修改过]

作者: 川北医影    时间: 2006-10-14 23:10
感动与无奈。
作者: 2006xiaodao    时间: 2006-10-24 19:38
同感! 理解! 支持!
作者: 王小鸭    时间: 2006-11-14 06:05
好女人,好护士,好天使.理解,支持,同情.
作者: judy160954    时间: 2006-11-18 23:26
一声叹息!
究竟是什么导致白衣天使变成今天如此困窘境地?
作者: 99重阳    时间: 2007-4-3 02:22
现行体制的悲哀啊
作者: zhiqiang    时间: 2007-4-6 23:47
医疗体制的悲哀
作者: 123456789    时间: 2011-8-4 00:37
不知道我们的卫生部长看到没有  他不觉得耻辱吗  作为最高卫生人员的领头人  他应该跳楼···
作者: fudongzeng    时间: 2011-9-2 16:35
无泪无语
作者: 无泪之城    时间: 2011-11-8 23:35
强烈呼吁建立医疗法律,凡是医生被打的,打人者最轻判10年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要终生监禁。就像酒驾判刑一样。
作者: 小草莓    时间: 2011-11-14 10:40
不错,说得好,大家鼓掌








怎么在淘宝网上购物www.44371.com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