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打印本页]
作者: zhanyong 时间: 2006-9-22 08:35
标题: 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男,35岁;左上腹部不适月余,b超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267)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本贴已被 zhanyong 于 2006-9-22 11:42:23 修改过]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9-22 17:04:02 修改过]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6-10-2 0:57:34 修改过]
作者: 卜一 时间: 2006-9-22 17:52
脾胀片上方圆形肿物,平扫等密度.动脉期边缘少许强化,门脉期逐渐变成等密度.考虑:脾胀血管瘤.
作者: winter 时间: 2006-9-23 04:07
脾脏类圆形等或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考虑:不典型血管瘤或是脾脏错构瘤。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6-9-23 06:59
脾胀片上方圆形肿物,平扫等密度.动脉期边缘少许强化,门脉期逐渐变成等密度.考虑:脾胀血管瘤. 鉴别淋巴瘤[不均匀强化,可伴腹腔及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白血病[脾大,脾内侵润,无明显强化特征]
作者: dyqct 时间: 2006-9-25 06:23
应该是不典型血管瘤。脾脏病变本身大多数表现就不典型,所以有时定性较困难。
作者: 守望可可 时间: 2006-9-26 04:58
支持大家的意见,考虑脾脏血管瘤。
增强动脉期,病灶之前方近脾门处可以见到供血动脉,且贴近病灶处增粗呈结节状。病灶之左后方见多枚斑片状及线条状强化。静脉期病灶被造影剂充填,逐渐接近正常脾脏密度。如果有延迟期扫描将更能说明问题。
作者: lihuuuu 时间: 2006-9-30 13:19
脾脏类圆形等或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少许强化,门脉期逐渐变成等密度.考虑:不典型血管瘤
作者: tsxhfsk 时间: 2006-9-30 16:10
脾脏类圆形等或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之前方近脾门处可以见到供血动脉,且贴近病灶处增粗呈结节状。病灶之左后方见多枚斑片状及线条状强,门脉期逐渐变成等密度.定性较困难.支持大家的意见,考虑脾脏血管瘤
作者: fumaogui 时间: 2006-9-30 16:13
平扫脾脏内示单发的类圆形略高密度灶,边界欠清楚,内见有条状高密度影。动脉期边缘强化,静脉期和脾脏密度基本一致,且均质,与脾脏分界不清。
首先考虑血管瘤。
鉴别:淋巴瘤往往伴有其它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作者: huangaiying1 时间: 2006-9-30 18:45
ct表现:平扫脾脏后端见一密度略高于脾脏的类圆形影,周围有包膜,增强早期正常脾脏明显强化,而病变未见强化,于门脉期病变与正常脾脏密度相似,边界更清楚.脾门血管受推前移.
考虑:脾脏后端脉管瘤
鉴别:1.血管瘤:一般都有"三快一慢"的表现
2.副脾:应与脾同步强化
作者: 腾龙阁 时间: 2006-9-30 18:54
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增强动脉期无明显强化(边缘强化影可能是正常脾包膜),静脉期似乎仍无强化。血管瘤?错构瘤?淋巴瘤?等等征象都不怎么很典型。综合考虑:1、脾脏自发性包膜下血肿?2、不典型血管瘤?
作者: 阿圣 时间: 2006-10-1 00:06
脾脏的肿瘤本来就是很少的。
脾脏良性肿瘤以血管瘤最常见。
本例平扫呈较大稍高密度,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后有轻度强化,但不如脾脏增强明显。
作者: zhanyong 时间: 2006-10-1 01:41
请大家注意少见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分析;谢谢!
作者: ysxyy 时间: 2006-10-1 05:26
标题: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男,35岁;左上腹部不适月余,b超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
我倒觉得huangaiying1 zhanyong说的有道理,本例我不太支持血管瘤诊断;
1、病变较大,从图片上看其直径有8cm,呈圆球形,很规则,这样的血管瘤形态似乎有些少见;
2、其强化不太对劲,平扫呈略高密度,动脉期低于正常脾脏密度,而静脉期也呈现略低密度,因为没有延迟扫描我们并没有看见其和脾脏呈现等密度的表现;
3、尤其是病变在强化中均呈现均质表现,值得怀疑,这么大的血管瘤怎么不表现为从中心/外周向外/向内填充呢?
4、病灶邻近部位可见供血血管,我们为什么只考虑到血管瘤的畸形血管而不考虑为肿瘤的瘤血管呢?
5、至于定性,实在是很难,不过我认为淋巴瘤不能除外;
作者: woaixct 时间: 2006-10-1 07:02
病史:男,35岁;左上腹部不适月余,b超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病史太简单了点)
ct表现:平扫示脾实质内类圆形略高密度,呈膨胀性生长,密度尚均匀,境界欠锐利,增强后病灶在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仅边缘轻度强,但境界显示清晰,密度也较均匀,静脉期病灶呈轻度强化,但仍未超过脾脏的ct值。
意见:1.脾血管肉瘤; 2.脾恶性淋巴瘤待定;
鉴别诊断:2.病灶呈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似见病灶轻度强化,不符合血管瘤的增强表现;2.脾转移瘤多发生在癌广泛转移的晚期,病史未提供; 2.脾囊肿增强不强化。
作者: cefcmj 时间: 2006-10-1 08:43
标题: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影像表现:脾实质内可见一约7cm*10cm类圆形略高密度,密度均匀,边界较清,增强后病灶轻度明显强化。
讨论:脾脏肿瘤有良性、恶性和恶性转移性肿瘤三种,均较少见。良性肿瘤有:血管瘤、淋巴瘤、纤维瘤等,多为单发。恶性肿瘤有淋巴肉瘤、网质细胞肉瘤、血管肉瘤和纤维肉瘤等;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多为胃、结肠、胰腺、肺、色素瘤、乳腺癌和子宫附件癌等。本例肿瘤密度均匀,边界较清,应考虑脾脏良性肿瘤可能性大,定性较难。
诊断意见:考虑脾脏良性肿瘤;既然楼主说是少见的,不妨考虑为脾纤维瘤可能。
鉴别诊断:
1.副脾,应在正常脾脏之外,密度、强化应和正常脾脏接近;
2.血管瘤,平扫一般为低密度,增强后病灶边缘先强化,随时间推移增强范围向中心扩大;
3.脾淋巴瘤,淋巴瘤患者,纵隔、肺门、腹膜后等其它部位常有淋巴结肿大,增强后强化明显低于脾脏;
4.转移瘤多有恶性肿瘤病史,平扫一般为低密度或囊性占位。
期待公布结果!
[本贴已被 cefcmj 于 2006-10-1 0:47:33 修改过]
作者: 向武昌 时间: 2006-10-2 01:46
标题: [原创]
少见病例,考虑:1.脾良性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瘤,错构瘤.2.挫伤.
[本贴已被 向武昌 于 2006-10-1 18:07:50 修改过]
作者: sxdongfang 时间: 2006-10-2 04:02
标题: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应翁站长要求,扯一段与大家不同的,以报知遇之恩!(对错不要紧,贵在参与!)
病 史:男,35岁;左上腹部不适月余,b超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
影像定位:脾内侧缘,等高密度病灶。
影像表现:脾内侧见类圆形等高密度病灶,增强后可见对脾组织推移形成的假包膜,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较同层脾密度略低;门脉期病灶与脾脏密度接近(仍稍低于正常脾组织)。病灶与脾脏分界不清,与周围脏器分界清晰。
影像诊断:脾错构瘤。(不支持点:增强没有明显强化,是否与扫描时间有关)
诊断依据:
脾内侧部分见类圆形等高密度病灶,增强无明显强化,现周围脏器分界清晰。
鉴别诊断:
1.血管瘤:增强有血管瘤的表现。
2.转移瘤:多为恶性肿瘤的晚期表现,消耗体质。病灶轮廓较清晰,可多发。有原发病灶,病人有原发病表现等。多同时伴有其它脏器的转移。
3.脾血管肉瘤:多为脾内孤立存在,实质多为囊实混合成分,没有包膜。临床可为腹痛、腹块、发热、不适、贫血等。平扫应为低密度区,周边结节样强化;延迟后填充。病灶内常有囊变区。且血管肉瘤转移早,可为肝。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恶性肿瘤,临床有相应表现,病灶境界不清等。


请给正确答案!谢谢!
作者: zrs 时间: 2006-10-2 04:42
本病例虽然超声提示脾脏占位,但从ct图像上我觉得定位都很难,楼主给出的图像并不是病变的全部,虽然肿块与脾分界不清,敢说肿块绝不是来源于左肾?唉定位定不了,何谈定性了?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瞎说一通,呵呵见笑了。
作者: 乡医 时间: 2006-10-2 06:17
标题: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作者: guzhongliangddd 时间: 2006-10-2 06:30
标题: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作者: guzhongliangddd 时间: 2006-10-2 06:33
还有一点我感觉为什么左侧肾还没有见到?
作者: zhanyong 时间: 2006-10-2 07:50
标题: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感谢大家的精彩发言!
病理结果:脾脏炎性假瘤
术前的ct、超声、mr均提示脾脏血管瘤可能性大。
欢迎大家就此结果继续讨论。
作者: 腾龙阁 时间: 2006-10-2 10:32
标题: 评论
脾脏炎性假瘤是由多种细胞成分组成而形成纤维化的炎性肿块,脾脏炎性假瘤发病年龄无特异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一般为左上腹不适、疼痛或偶为体检时发现,一般无发热性炎症的临床表现。
脾脏炎性假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eb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一种内源性或外源性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少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外伤、贫血等因素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有关。
病理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间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伴以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脾脏炎性假瘤按组织成分分为3种类型:黄色肉芽肿(以组织细胞为主),浆细胞肉芽肿(以浆细胞为主),硬化性假瘤(显著纤维化),由于脾脏本身是淋巴网状器官,脾脏炎性假瘤在病理检查中易与脾脏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
脾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序列为低信号,信号特点与纤维组织增生、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有关;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及mri动态增强后各期强化不明显,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不完整包膜。
脾脏内出现边界清晰的单发肿块时,应考虑炎性假瘤的可能,并应仔细分析其影像学改变,对其与脾脏其它病变进行鉴别。脾脏疾病包括脾脏先天变异,脾脏感染性疾病(脾脓肿、脾结核、炎性假瘤),脾脏囊性病变(脾囊肿、脾内假性胰腺囊肿及脾包虫病),脾良性肿瘤(血管瘤、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淋巴管瘤),脾脏恶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瘤、血管内皮肉瘤等),脾梗塞,脾外伤等几大类。脾脏炎性假瘤主要应与脾脏肿瘤性病变鉴别,脾脏血管瘤多无包膜,并且强化较具有特征性,脾脏其它肿瘤mrit2wi序列多以高信号为主,有助于与脾脏炎性假瘤t2wi低信号鉴别。如果能有mri的图片就更好了。(综合文献摘录)
[本贴已被 腾龙阁 于 2006-10-2 2:37:53 修改过]
作者: 森哥 时间: 2006-10-2 21:51
标题: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以下是引用dyqct在2006-9-24 22:23:00的发言:[br]应该是不典型血管瘤。脾脏病变本身大多数表现就不典型,所以有时定性较困难。
正如dyqct版主所说,各位老师已经讲了很多,实在提不出什么新东东,
虽然知道病理已经出来了,还是先猜一个吧
错构瘤?
哈哈,结果出人意料,这是在dxy上看到的脾错构瘤,你们看像不像
[本贴已被 森哥 于 2006-10-2 13:54:47 修改过]
作者: sxdongfang 时间: 2006-10-3 19:58
标题: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请各位战友看看这张片子(转帖)
体检发现:

作者: 医博云天 时间: 2006-10-3 20:10
肝脏未见异常,所给图片未见淋巴结肿大,单一均匀肿块,还是要考虑不典型血管瘤!
作者: sxdongfang 时间: 2006-10-3 20:35
标题: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网上资料《三军大学报》


作者: ruoyuli 时间: 2006-10-4 22:55
我见过一次这样的病例,报的是脾脏肿瘤性病变.无法追踪.这次长见识了.谢谢!
作者: 国王 时间: 2006-10-5 05:02
脾内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延迟扫描没有造影计填充,不考虑血管瘤.良性肿瘤有:血管瘤、淋巴瘤、纤维瘤等,多为单发。恶性肿瘤有淋巴肉瘤、网质细胞肉瘤、血管肉瘤和纤维肉瘤等;转移性肿瘤.脾内炎性假瘤也很少见,因此大家误诊也在情理之中.
作者: lkc8963 时间: 2006-10-5 06:23
标题: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复习相关文献_<<放射学实践>>2006.7后再来看本例表现,大家觉得是不是有相似的表现?平扫略高密度,其内见片状高密度影;增强早期无明显强化,延时低密度灶清晰可见。当然亦有少数作者说病灶有延时强化的特点。
文图摘自如下:
病理特点:脾脏炎性假瘤病理上均表现为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为主,间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68(巨噬或单核细胞标记物)均为阳性。其内伴以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凝固性坏死等。脾脏炎性假瘤按组织成分分为3种类型:黄色肉芽肿(以组织细胞为主);浆细胞肉芽肿(以浆细胞为主);硬化性假瘤(显著纤维化)。由于脾脏本身是淋巴网状器官,脾脏炎性假瘤在病理检查中易与脾脏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炎性假瘤cd68(巨噬或单核细胞标记物)阳性,而其它肿瘤标记物阴性有助于鉴别。
脾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本组病例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影(与灶性出血有关)、小片状低密度影(与凝固性坏死有关)、边界清晰(如图)。ct动态增强后各期强化不明显,其中3例增强后病灶周围可见条状低密度影,与病理发现不完整包膜一致。
脾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本组病例t1wi序列表现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序列为低信号,信号特点与纤维组织增生、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有关。动态增强后各期均未见强化(如图)
本组脾脏炎性假瘤ct均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并发现灶性出血所致散在点状高密度、小片状坏死所致低密度、包膜,边界清晰等征象,可提示其为良性病变,不同于脾脓肿、肿瘤等低密度改变。ct增强扫描各期可
不强化或有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
脾脏炎性假瘤的鉴别诊断:脾脏内出现边界清晰的单发肿块时,应考虑炎性假瘤的可能,并应仔细分析其影像学改变,对其与脾脏其它病变进行鉴别。脾脏疾病包括脾脏先天变异、脾脏感染性疾病(脾脓肿、脾结核、炎性假瘤)、脾脏囊性病变(脾囊肿、脾内假性胰腺囊肿及脾包虫病)、脾良性肿瘤(血管瘤、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淋巴管瘤)、脾脏恶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瘤、血管内皮肉瘤等)、脾梗塞、脾外伤等几大类。脾脏炎性假瘤主要应与脾脏肿瘤性病变鉴别。脾脏血管瘤多无包膜,并且强化较具有特征性,脾脏其它肿瘤mri t2wi序列多以高信号为主,有助于与脾脏脾脏炎性假瘤t2wi低信号鉴别。总之,虽然脾脏炎性假瘤为少见病变,但仔细分析其临床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仍能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 aosangwa 时间: 2006-10-6 20:39
标题: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以下是引用腾龙阁在2006-10-2 2:32:00的发言:[br]脾脏炎性假瘤是由多种细胞成分组成而形成纤维化的炎性肿块,脾脏炎性假瘤发病年龄无特异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一般为左上腹不适、疼痛或偶为体检时发现,一般无发热性炎症的临床表现。[br] 脾脏炎性假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eb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一种内源性或外源性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少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外伤、贫血等因素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有关。[br] 病理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间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伴以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脾脏炎性假瘤按组织成分分为3种类型:黄色肉芽肿(以组织细胞为主),浆细胞肉芽肿(以浆细胞为主),硬化性假瘤(显著纤维化),由于脾脏本身是淋巴网状器官,脾脏炎性假瘤在病理检查中易与脾脏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br] 脾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序列为低信号,信号特点与纤维组织增生、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有关;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及mri动态增强后各期强化不明显,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不完整包膜。[br] 脾脏内出现边界清晰的单发肿块时,应考虑炎性假瘤的可能,并应仔细分析其影像学改变,对其与脾脏其它病变进行鉴别。脾脏疾病包括脾脏先天变异,脾脏感染性疾病(脾脓肿、脾结核、炎性假瘤),脾脏囊性病变(脾囊肿、脾内假性胰腺囊肿及脾包虫病),脾良性肿瘤(血管瘤、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淋巴管瘤),脾脏恶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瘤、血管内皮肉瘤等),脾梗塞,脾外伤等几大类。脾脏炎性假瘤主要应与脾脏肿瘤性病变鉴别,脾脏血管瘤多无包膜,并且强化较具有特征性,脾脏其它肿瘤mrit2wi序列多以高信号为主,有助于与脾脏炎性假瘤t2wi低信号鉴别。如果能有mri的图片就更好了。(综合文献摘录)[br][br][br][本贴已被 腾龙阁 于 2006-10-2 2:37:53 修改过]
作者: ssl1_1 时间: 2006-10-7 01:03
好啊,这个结果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啊.
作者: mzjctmr 时间: 2006-10-8 07:09
罕见病例,值得学习,该肿瘤见包膜形成,静脉轻度强化,真是值得仔细斟酌的,多谢楼主!!!
作者: zjh196425 时间: 2006-10-10 00:42
我支持“ysxyy”的观点:“男,35岁;左上腹部不适月余,b超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
我倒觉得huangaiying1 zhanyong说的有道理,本例我不太支持血管瘤诊断;
1、病变较大,从图片上看其直径有8cm,呈圆球形,很规则,这样的血管瘤形态似乎有些少见;
2、其强化不太对劲,平扫呈略高密度,动脉期低于正常脾脏密度,而静脉期也呈现略低密度,因为没有延迟扫描我们并没有看见其和脾脏呈现等密度的表现;
3、尤其是病变在强化中均呈现均质表现,值得怀疑,这么大的血管瘤怎么不表现为从中心/外周向外/向内填充呢?
4、病灶邻近部位可见供血血管,我们为什么只考虑到血管瘤的畸形血管而不考虑为肿瘤的瘤血管呢?
5、至于定性,实在是很难,不过我认为淋巴瘤不能除外;”
考利:1包膜下血肿,2 炎性假瘤,3 淋巴瘤。4不典型血管瘤不排出
作者: wydlf_513 时间: 2006-10-12 06:34
平扫示脾脏类圆形略高密度软组织肿影,边界隐约可见,内见有条状高密度影。动脉期边缘线状强化,与正常脾实质分界清楚,静脉期和脾脏密度基本一致,呈等密谋改变,与脾脏分界不清。
考虑良性肿瘤:血管瘤可能性大,淋巴瘤待除。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6-10-17 21:45
标题: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总结:脾脏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 是由多种细胞成分组成而形成的纤维化炎性肿块;病理上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间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伴以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eb 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外伤、或者感染有关。
临床表现除左上腹疼痛或不适外,无发热等一般性炎症的临床表现,亦无身体其它部位炎症病史;偶为体检时发现多见。
ct表现: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清楚或模糊,密度不均匀;部分可见钙化及斑点状出血灶,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物无明显强化,与明显不均质增强的脾实质呈强烈对比。在静脉期或延迟期,病变可有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增强。
鉴别诊断:(1)脾淋巴瘤:一般多发,单发者可有轻度增强,钙化较为少见。②脾血管瘤:ct 平扫与炎性假瘤表现相似,但血管瘤有典型的增强表现,即“快进慢出”征象;脾脏炎性假瘤与血管瘤的区别在于前者早期无强化,且延迟期始终未变成等密度。③脾转移瘤: ct平扫多为低密度, 强化不明显,可出现“靶心”征或“牛眼”征,常有原发肿瘤,脾外淋巴结肿大,少有钙化等可资鉴别。
作者: pujunzhi 时间: 2012-6-24 01:00
V0094病理结果:脾脏炎性假瘤 。学习了!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2-8-4 06:44
脏炎性假瘤是由多种细胞成分组成而形成纤维化的炎性肿块,脾脏炎性假瘤发病年龄无特异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一般为左上腹不适、疼痛或偶为体检时发现,一般无发热性炎症的临床表现。[br] 脾脏炎性假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eb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一种内源性或外源性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少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外伤、贫血等因素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有关。[br] 病理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间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伴以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脾脏炎性假瘤按组织成分分为3种类型:黄色肉芽肿(以组织细胞为主),浆细胞肉芽肿(以浆细胞为主),硬化性假瘤(显著纤维化),由于脾脏本身是淋巴网状器官,脾脏炎性假瘤在病理检查中易与脾脏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br] 脾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序列为低信号,信号特点与纤维组织增生、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有关;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及mri动态增强后各期强化不明显,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不完整包膜。[br] 脾脏内出现边界清晰的单发肿块时,应考虑炎性假瘤的可能,并应仔细分析其影像学改变,对其与脾脏其它病变进行鉴别。脾脏疾病包括脾脏先天变异,脾脏感染性疾病(脾脓肿、脾结核、炎性假瘤),脾脏囊性病变(脾囊肿、脾内假性胰腺囊肿及脾包虫病),脾良性肿瘤(血管瘤、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淋巴管瘤),脾脏恶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瘤、血管内皮肉瘤等),脾梗塞,脾外伤等几大类。脾脏炎性假瘤主要应与脾脏肿瘤性病变鉴别,脾脏血管瘤多无包膜,并且强化较具有特征性,脾脏其它肿瘤mrit2wi序列多以高信号为主,有助于与脾脏炎性假瘤t2wi低信号鉴别。如果能有mri的图片就更好了。(综合文献摘录)[br][br][br]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6-6-6 15:41
平扫脾脏内示单发的类圆形略高密度灶,边界欠清楚,内见有条状高密度影。动脉期边缘强化,静脉期和脾脏密度基本一致,且均质,与脾脏分界不清。
首先考虑血管瘤。
鉴别:淋巴瘤往往伴有其它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