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V0104:纵隔占位 [打印本页]

作者: 翁志蓬    时间: 2006-10-8 04:59
标题: V0104:纵隔占位
男性,31岁。体检胸片发现纵隔占位。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心肺腹(-)。



















































作者: woaixct    时间: 2006-10-8 07:13
男性,31岁。体检胸片发现纵隔占位。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心肺腹(-)。
左前上纵隔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包块,境界尚清楚,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及沙粒样高密度影(能出示一下ct值就好了),瘤体ct值不支持囊性改变,增强扫描,肿块呈环形强化,中心无强化,病灶边缘显示较前清晰。平扫脾实质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增强后见呈发的环形强化。
结合临床考虑:1.纵隔畸胎瘤,良性可能性大。
              2.脾淋巴瘤;
鉴别诊断:1.纵隔胸腺瘤及纵隔淋巴瘤;
          2.脾转移瘤;
作者: xn2ylwg    时间: 2006-10-8 07:32
左前中上纵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较多斑点状针尖状颗粒状钙化影,似与左侧颈部甲状腺有关.相邻气管受压移位肿块边界尚清.与周围大血管脂肪间隙尚存在,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改变.考虑1\\畸胎瘤.2\\胸内甲状腺瘤,未除外恶变.以前者可能性大.附见肝内胆管扩张.脾内多发性囊性低密度影.考虑脾淋巴管瘤,与脾转移瘤鉴别.
作者: drzhang8888    时间: 2006-10-8 08:55
脾脏多发低密度常见于结核,淋巴瘤,淋巴管瘤,血管瘤,囊肿(包括感染性的),转移瘤等。转移瘤多合并肝转移灶,结核常见于肺播散而来,本例虽肺内有个别小病灶但太小不好定为结核和转移瘤。所以基本排除上述两种病。血管瘤基本可以除外。淋巴管瘤不太典型。其他暂放一边。
上中纵隔占位可以考虑为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胸内甲状腺。淋巴瘤钙化较少见+体表阴性+后腹膜无淋巴结肿大。基本除外。胸内甲状腺强化不太符合位置也偏低+临床无症状+正常甲状腺表现良好也基本除外。胸腺瘤和畸胎瘤表现均不典型。
脾和胸腺均为免疫器官两者均发病其它器官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能否为感染而来的胸腺增大及脾脏表现如虫子之类的。基本不考虑纵隔占位伴脾转移。
如单独考虑太复杂了。。。
请各位老师指正,批评!
作者: 卜一    时间: 2006-10-8 15:36
左前中上纵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较多斑点状针尖状颗粒状钙化影,似与左侧颈部甲状腺有关.相邻气管受压移位肿块边界尚清.与周围大血管脂肪间隙尚存在,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改变.考虑1\\畸胎瘤.2\\胸内甲状腺瘤
作者: wawaquan    时间: 2006-10-8 18:58
左前中上纵隔内边界较清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脂肪密度及较多针尖状、斑点状、颗粒样钙化影。肿块最大层面位于主动脉弓水平,似不与甲状腺相连,与周围大血管脂肪间隙尚存在;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纵隔淋巴结不大。脾内多发低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呈边缘环状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左侧肾上腺体积略增大,内见一点状钙化影。
   男性,31岁。体检胸片发现纵隔占位。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心肺腹(-)。
   考虑:纵隔畸胎瘤,脾及左肾上腺结核可能大。
一元化不太好解释。但感觉胸腺瘤(内无脂肪)、胸内甲状腺瘤(不连续)、淋巴瘤(体积增大不明显,其它淋巴结不大)不象。单独脾病变与淋巴血管瘤无法鉴别,结合肾上腺钙化,考虑结核可能。
作者: woaixct    时间: 2006-10-9 03:33
标题: 回复:v0104:纵隔占位
再看片子又出现如下表现,这个病人真的有点复杂了。脾动脉前方的软组织肿块是肾上腺?还是胃壁或者是肾上腺上的东西?纵隔内的占位应该和脾脏及胃联系不大。
1.纵隔占位仍考虑畸胎瘤;
2.胃间质瘤; 脾淋巴瘤或淋巴管瘤;





[本贴已被 woaixct 于 2006-10-9 14:47:58 修改过]

作者: woaixct    时间: 2006-10-9 03:46
标题: 回复:v0104:纵隔占位
晕!转移?

作者: 豫章    时间: 2006-10-9 05:09
男性,31岁。体检胸片发现纵隔占位。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心肺腹(-)。
    左前中上纵隔可见边界较清楚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欠均匀,可见颗粒样钙化影。肿块最大层面位于主动脉弓水平,向上未与甲状腺相连,与周围大血管脂肪间隙尚存在,但与胸廓入口处的血管影分界不清楚,部分包绕在肿块内。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纵隔淋巴结不大。双肺近胸膜处可见多个球形及半球形稍高密度影。脾脏略有增大,其内可见多发低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呈边缘环状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左侧肾上腺体积略增大,内见一点状钙化影。
    考虑:非侵袭性胸腺瘤,脾脏淋巴瘤。
作者: 朱磊    时间: 2006-10-9 06:37
左前中上纵隔内可见边界较清楚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较多斑点状针尖状颗粒状钙化影,相邻气管受压移位肿块边界尚清.与周围大血管脂肪间隙尚存在,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改变.
     考虑畸胎瘤.未除外胸内甲状腺恶变.胸膜下之小结节影,转移?脾内多发性囊性低密度影.考虑脾脾转移瘤。
作者: fumaogui    时间: 2006-10-9 17:32
征象就不再说了.考虑左上纵隔胸腺瘤不排除恶变,脾及胸膜转移瘤.期待病理结果.
作者: lnhsdm    时间: 2006-10-9 19:45
左前上纵隔软组织密度肿块,其内见多个点状高密度钙化影,临近组织受压移位.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肺内见结节影.脾脏内多发病灶,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考虑1侵袭性胸腺瘤
     2肺内转移瘤
     3脾脏淋巴瘤可能
作者: 医博云天    时间: 2006-10-9 21:27
标题: [讨论]回复:v0104:纵隔占位
就病灶本身征象看,象是良性病变,畸胎瘤可能性大!但结合肺内小结节影;左肾上腺钙化灶;应该考虑病灶转移,恶变可能。脾脏病灶不典型转移或脾脏原发灶(淋巴瘤,感染性病变)待鉴别。
等待楼主结果!



作者: SUNCL    时间: 2006-10-9 22:27
左前中上纵隔可见边界较清楚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欠均匀,可见颗粒样钙化影。肿块最大层面位于主动脉弓水平,与周围大血管脂肪间隙尚存在,但与胸廓入口处的血管影分界不清楚,部分包绕在肿块内。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纵隔淋巴结不大。双肺近胸膜处可见多个略高密度结节 影。脾脏略有增大,其内可见多发低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呈边缘环状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左侧肾上腺体积略增大,内见一点状钙化影。
纵隔内肿块考虑畸胎瘤,恶性可能大
脾脏淋巴瘤?
作者: liujf    时间: 2006-10-10 00:54
标题: [讨论]
影像表现:
平扫:前中上纵隔偏左可见一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其中可见多发散在结节状,条状的钙化影,结节状的软组织影,以及散在的低密度影(不知道ct值是多少)边缘部分清晰,部分模糊纵隔胸膜侧,主动脉弓及主肺动脉侧边缘清晰,其余的边缘比较模糊,同时边缘模糊侧的总各器官周围的脂肪间隙消失,向下发展累及左房;双肺外围可见散在的结节影,脾脏可见多发散在的类圆形的低密度的边缘清晰的病灶。
增强扫描:纵隔肿块似乎没有明显的增强(从管理员提供的ct值看)但可以看出肿块向纵隔器官浸润的征象是明显的,部分脂肪间隙消失更加明确;脾脏的病变更加清晰而且强化不明显。
临床表现:男性,31岁。体检胸片发现纵隔占位。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心肺腹(-)。
个人的意见:畸胎瘤恶变伴多脏器转移
讨论:钙化上多见是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肿。可以排除胸内甲状腺肿,因为与之不连续
      强化上

[本贴已被 liujf 于 2006-10-9 16:55:40 修改过]

作者: 刘明    时间: 2006-10-10 01:22
临床表现:男性,31岁。体检胸片发现纵隔占位。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心肺腹(-)
平扫:前中上纵隔偏左可见一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其中可见多发散在结节状,条状的钙化影,结节状的软组织影,以及散在的低密度影,部分模糊纵隔胸膜侧,主动脉弓及主肺动脉侧边缘清晰,其余的边缘比较模糊,同时边缘模糊侧的总各器官周围的脂肪间隙消失,向下发展累及左房;双肺外围可见散在的结节影,脾脏可见多发散在的类圆形的低密度的边缘清晰的病灶。
增强扫描:早期无明显增强,延迟后有轻度强化
考虑:1侵袭性胸腺瘤
     2肺内转移瘤
     3脾脏转移可能
作者: guzhongliangddd    时间: 2006-10-10 01:47
征象不在类累述:
病灶位于左前上纵隔,呈混杂密度{软组织,少量脂肪?多发小点状钙化}以轻度强化类圆性软组织结节为主。
脾体积不大,脾内多发密度不均匀低密度区,部分有强化,部分低密度区内见更低密度。
右肺内和胸膜下见淡薄结节影。
首先从常见病和一元论考虑:左前上纵隔恶性占位伴右肺内和右侧胸膜下及脾内转移。
还有的战友提到胃壁有增厚,我认为给胃未完全充盈有关。
作者: sxdongfang    时间: 2006-10-10 01:50
站友们分析很多,不赘述!

主动脉弓左旁的病灶,在主动脉弓上层面与血管的关系是包埋,脾脏病变多发,且病灶性质类似,增强不强化。

我比较赞成一元论的观点:

上纵隔占位:恶性畸胎瘤、侵袭性胸腺瘤
脾:转移瘤
肺:转移瘤

期待病理的裁定。
作者: winter    时间: 2006-10-10 05:07
好病例!我反复看了多遍。
右肺多个胸膜下微小结节灶;前纵隔可见多个类圆形大小不等的与大血管内血液呈相近密度的肿块影,可见病灶内部多发圆形钙化影;左侧肾上腺可见钙化密度影。
综上用一元论均考虑为结核,纵隔内的病变为多个未见明显融合倾向,且可见多发钙化影因此淋巴瘤、胸腺瘤及畸胎瘤均不能考虑,只有综合肺内及左侧肾上腺改变考虑为淋巴结结核比较合理。

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囊性密度灶,多期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考虑为脾结核或为多发的淋巴管囊肿可能大;肝内胆管结石。
作者: hejie    时间: 2006-10-11 04:05
病灶的特点肺内见典型转移性结节灶,说明原发病灶是恶性肿瘤:中上前纵隔偏左侧见边界较清楚多个软组织密度融合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较多斑点状钙化影,与周围大血管脂肪间隙尚存在,与大血管面呈平坦征未见明显脂肪影,畸胎瘤与大血管接触面呈凸面,可排除畸胎瘤.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改变.其中见血管通过病灶中心(1-6层),病灶之间包膜无强化,可说明病灶不是一个整体占位,一个整体占位血管被推移,不会通过病灶中心,证明病灶是一个融合肿块,此区融合肿块并见血管通过病灶中心恶性肿瘤病灶有:神经原性肿瘤,淋巴瘤.淋巴瘤少见多发钙化影,病灶包膜强化,呈莲蓬征,肺内侵犯呈斑片状,可排除.剩下恶性神经原性肿瘤(多斑点状钙化影):恶性神经鞘瘤.单独脾病变与淋巴血管瘤无法鉴别,结合肺内见典型转移性结节灶,考虑脾脏转移。左肾上腺及肝脏均见点状钙化,肾上腺没有原发性结核,是其余器官结核继发.左肾上腺及肝脏均见点状钙化,无法用一元论说明病灶性质.
诊断:1.中上前纵隔恶性神经鞘瘤肺.脾转移。2.左肾上腺及肝脏点状钙化,
作者: 国王    时间: 2006-10-11 05:05
左前中纵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较多斑点状针尖状颗粒状钙化影
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
考虑 淋巴瘤,畸胎瘤,胸腺瘤
考虑 脾淋巴管瘤,脾转移瘤
作者: ssm999    时间: 2006-10-11 06:32
本例前上纵隔肿块有两个特点:一是肿块包埋血管(如包埋锁骨下动脉左侧头臂静脉等),而不是推移或侵润血管。二是肿块乏血供性。这两特点比较符合淋巴瘤的表现。前上纵隔其它肿瘤如:胸腺瘤、畸胎瘤或神经源性肿瘤等一般都是推移或侵润血管而不会单纯包埋而不侵润血管。脾脏多个结节状低密度灶没有什么特异性,可以是转移瘤、可以是原发性或继发性淋巴瘤、也可以是小脓肿等。
考虑:纵隔和脾脏多中心起源的淋巴瘤(nhl)。
作者: mzjctmr    时间: 2006-10-11 06:39
征象不再赘述,诸位的高见很有道理,我赞成一元论的观点:
上纵隔占位:恶性畸胎瘤、侵袭性胸腺瘤
脾:转移瘤
肺:转移瘤
期盼病理结果。
作者: 老H    时间: 2006-10-11 15:11
标题: 回复v0104:纵隔占位
画图剖析-- v0104:纵隔占位(单纯分析前上纵隔肿瘤)
定位:前上纵隔胸骨后血管前(相当于胸腺区)

定性:胸腺起源肿瘤
肿瘤生长特点:
以胸腺区为中心向上下蔓延生长,向上包绕左颈总a及左锁骨下动脉,向下分叶膨胀性生长有包膜,外缘纵隔胸膜推移,与主动脉宽基底相贴生长,部分尚存细线样脂肪间隙,肿瘤内部成分含有软组织、钙化及少量脂质成分


3.肿瘤钙化剖析:

分生理性钙化与病理性钙化
  a、此部位正常无钙化属病理性钙化
  b、病理性钙化分--营养不良性钙化与转移性钙化
     此病例属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于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
     转移性钙化(全身钙磷代谢失调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
  c、钙化特点:散在簇状、斑点状钙化,大小不一。
  d、钙化鉴别:畸胎瘤钙化特点为周边弧形壳状钙化或大块结节钙化(典型出现牙齿),此病例不符合。
  e、此类钙化凭本人经验常见于甲状瘤钙化、女性乳腺肿瘤钙化、生殖源性肿瘤钙化。
  上述从钙化分析此病
鉴别排除胸内甲状腺肿瘤(如下图)



总结:综上分析结合病史,中年男性、体检发现,临床症状不明显,考虑前上纵隔起源于胸腺的低度恶性肿瘤,以胸腺原始生殖细胞肿瘤可能性大。期待结果!!


[本贴已被 老h 于 2006-10-11 7:36:13 修改过]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6-10-12 01:46
如果用一元论解释考虑----恶性畸胎瘤伴肺及脾脏转移。不用侵袭性胸腺瘤伴转移解释[胸腺瘤罕见远处转移]。当然不排除胸腺瘤,肺部感染灶,脾脏淋巴瘤。
作者: 阿圣    时间: 2006-10-12 05:47
畸胎瘤
作者: 迷徒者    时间: 2006-10-12 07:08
1、诊断首先是定位:
病灶呈现宽基底与前纵隔的大血管相连,关系密切,其近肺野部分可见清楚而光滑的边缘,周围无渗出性改变。病灶本身可见由多个病灶融合而成。两肺野内,尤以右肺野内较明显,可见有多少小结节影,结节的边缘清楚,并多位于肺外带。脾也可见多个低密度小结节灶。据此分析肺内病灶定位于前上纵隔。
2、定性诊断:
病史交待,病人为体检发现,故平时没有症状,且胸腺瘤发生于35岁以上中年人的病例为主,个人考虑首先是一个畸胎类的肿瘤。病灶边缘清楚,内有钙化灶,考虑良性可能性较大。至于肺内的小结节灶,考虑转移灶是没有问题的,个人认为同前上纵隔的病灶没有直接的关系,至于脾脏的多个低密度结节灶来看,从所测的ct值来看不像是囊肿,从一元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也是转移灶。至于原发病灶,还要进一步检查。从所扫层面的胃壁来看好像是有增厚,但这跟胃当时的状态还是有关的,建议做个胃镜看看。
作者: lkc8963    时间: 2006-11-1 07:39
楼上战友意见很多如纵隔胸腺瘤、淋巴瘤、转移瘤、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结核等,而且恶性居多,各有各的道理。
在这里我再提出两个诊断:1 多系统结节病;2 淀粉样变性;3 castlman's病,前者可能性更大。
临床:体检发现,可以理解为平时无明显症状。31y,年龄较轻。这是两个重要特点。
影像表现:1 前上纵隔肿块无明显强化,可见多结节状改变而非明显融合,其内见分枝和斑点状钙化,血管无明显包埋变形;2 右肺胸膜下散发结片影;3 脾内多发囊实性占位,亦无明显强化,与胸部肿块有类似血供特点;4 肺门淋巴结不大,所见层面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块;5 左肾上腺支点状钙化且示增粗;6 肝内钙化或小结石。
分析:
1 结节病:从临床上看不支持恶性病变,而纵隔及脾内肿块有类似血供特点更支持用一元论来解释,说明并非偶然。李铁一教授有一本文章(中放2003.04)曾介绍非典型结节病的表现,其中就有纵隔淋巴结增大而肺门淋巴结不大以及肺泡结节病的观点。结节病是肉芽肿病变,多无融合,亦可见钙化呈分枝状或斑点状,可以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肺内小结节可用肺泡结节病来得到解释,故这里可以用结节病来解释以上的表现,除肾上腺钙化外(理论上也应可以受累)。
2 淀粉样变性:印象中喉部及气管系统多见,但是该病变在脾脏亦较多见,所有改变均可以从病理上得到解释,绝对不能排除。
3 castlman's病:如此多的结节样肿块,年轻人无明显症状,当然要在鉴别诊断之内。但是该病多为富血供,虽然分枝样钙化及条状低密度裂隙为较富特征表现,但是多部位发生称弥漫型,多有临床症状,从以上分析该病可能性不大,也不能解释肾上腺改变。
4 多脏器结核:强化方式应多有强化,特别是环形强化,因其干酪性坏死所致,这点不支持,而且纵隔内如此肿块无症状不好解释。
如果随访肺内病变有变化,则支持结节病诊断,必要时可行激素诊断性治疗或纵隔镜检。
作者: xhp1976    时间: 2006-11-2 06:51
左前纵隔肿块,呈明显结节融合趋势,左锁骨下动脉包绕较深,增强后轻度强化,因此多考虑淋巴结病变。脾内多发低密度病灶,强化后部分见牛眼征改变。
诊断:1.左前纵隔及脾脏转移瘤
      2.左前纵隔及脾脏淋巴瘤
作者: 翁志蓬    时间: 2006-11-9 09:50
标题: 暂时无结果
患者在我们医院做了两次胸骨后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报告均为:见纤维组织、平滑肌组织和脂肪组织,未见肿瘤细胞。
患者后来到广州找了位教授会诊,奇怪的是教授竟然建议他两个月后再做ct复查,而没有给出诊疗意见。
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真对不起大家了。我会继续追踪该患者,有结果一定及时上传。
请大家继续讨论,谢谢。
作者: 守望可可    时间: 2006-11-14 00:23
标题: 回复:v0104:纵隔占位
以下是引用翁志蓬在2006-11-9 1:50:00的发言:[br]患者在我们医院做了两次胸骨后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报告均为:见纤维组织、平滑肌组织和脂肪组织,未见肿瘤细胞。[br]患者后来到广州找了位教授会诊,奇怪的是教授竟然建议他两个月后再做ct复查,而没有给出诊疗意见。[br]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真对不起大家了。我会继续追踪该患者,有结果一定及时上传。[br]请大家继续讨论,谢谢。


  既然穿刺病理报告是“纤维组织、平滑肌组织和脂肪组织”,再加上钙化,那么我认为纵隔内病灶考虑畸胎瘤是没有疑问了。
  至于脾脏的病变,请诸位老师看下图中黄色箭头所指的部分四期对比:




  我认为从四期对比看,脾脏内囊性低密度无论是个数、大小、形态均无明显改变(ct值有没有部分容积效应影响?)。临床又没有症状,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考虑恶性病变呢?右肺内就那么一个结节,胸膜改变也只有那么一点儿,能说明什么问题?硬往一起套是不是有点儿牵强?实在不可以用一元论来解释,就可以换个思路嘛。
  多囊脾我认为可以考虑,就是单纯的多囊脾,不合并多囊肝、多囊肾。
  至于肝脏和左侧肾上腺的小结石或钙化,应该没有临床意义。
  右肺和胸膜的少许改变可以考虑结核所致。
  
  新手上路,头脑简单,水之又水,请诸位老师别见怪。不过,我觉得有时候我们的确把问题过于复杂化了,所谓三天大医师,三年小医生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呵呵
作者: pujunzhi    时间: 2012-6-23 22:44
以下是引用翁志蓬在2006-11-9 1:50:00的发言:患者在我们医院做了两次胸骨后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报告均为:见纤维组织、平滑肌组织和脂肪组织。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2-8-6 07:18
病理报告均为:见纤维组织、平滑肌组织和脂肪组织。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