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5070:肝左外叶下段占结节请会诊 [打印本页]

作者: 曼一拍    时间: 2006-10-30 04:07
标题: CT5070:肝左外叶下段占结节请会诊
男性24岁,腹外伤2小时入院,b超发现肝左叶等回声光团

平扫:等密度病灶,30cmx2.1cm, ct值50。


动脉期:明显较均匀强化,病灶ct值155hu


门脉期:ct值:115hu


延迟3分钟:ct值:77hu


延迟12分钟: ct值:77hu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6-10-29 22:43:04 修改过]

作者: dyqct    时间: 2006-10-30 04:39
考虑:海绵状血管瘤或不典型fnh。另外查一下afp。
作者: 拾荒者    时间: 2006-10-30 04:41
标题: [原创]
平扫及增强始终与下腔静脉密度相仿,首先考虑:血管瘤。另外fnh也不能排除。

[本贴已被 拾荒者 于 2006-10-29 20:50:31 修改过]

作者: zyyths    时间: 2006-10-30 04:46
请楼主看病灶是否确实为左外叶病灶,假如确实为左外叶下段病灶的话符合----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见“中心血管征”,病灶中心见小条状相对低密度瘢痕,门脉期呈稍高密度,延迟与肝脏基本为等密度)。
作者: 卜一    时间: 2006-10-30 05:03
平扫及增强始终与下腔静脉密度相仿,首先考虑:血管瘤。支持!
作者: cefcmj    时间: 2006-10-30 05:06
标题: 回复:肝左外叶下段占结节请会诊

作者: lianghong    时间: 2006-10-30 05:13
层面没传完,右肾上腺可见,右肾没见哦
作者: 曼一拍    时间: 2006-10-30 05:19
定位是肝左外叶下段,拔号上网难上传,见谅.
如是血管瘤为何门脉期下降较快,虽然等密度充填是事实.
另有人考虑小肝癌吗?也就是动脉供血为主,也有门脉供血.平扫为等密度,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均为等密度.
作者: 医博云天    时间: 2006-10-30 05:21
我认为病灶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探讨:1.病灶与胃底右前壁似连续移行:2.增强扫描各期并无肝脏常见病变之特点如:快进快出,快进慢出,同程强化等特点,所以如血管瘤,肝ca,局灶性增生等解释均显牵强;
故鄙人认为,起源于胃的病变如平滑肌瘤等需要排外,建议多传图片连续层面观察,必要时mpr重建,请指教!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6-10-30 05:22
考虑1血供丰富的肿瘤[良性可能性大]。2fnh 。 3血管瘤可能性小[肝脏血管瘤----通常为海绵状或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增强动脉期为边缘环状及结节状强化,密度与主动脉相当,门脉期强化向中心推进,延时为等密度]
作者: 汪涛同志    时间: 2006-10-30 05:26
支持--fnh,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至等密度,不符合血管瘤快进慢出的基本特点.
作者: 医博云天    时间: 2006-10-30 05:26
期待楼主结果
作者: ssm999    时间: 2006-10-30 05:30
平扫等密度、动脉期高密度强化(密度高于肝实质)、门脉期等密度强化(与强化的肝实质密度一致)、延时期又能与肝实质相同密度。上述征象提示该肝段是一个正常的肝组织。
为什么在动脉期高密度强化?原因是迷走血供引发的肝脏异常灌注。可能是副胆囊静脉或迷走胃右静脉构成的迷走血供这些静脉引入含对比剂和血液进入肝窦均较门静脉早,故引发肝实质一过性强化。
作者: ssm999    时间: 2006-10-30 05:47
该病例还可以做一下放射性核素扫描,肝癌、肝血管瘤不是由正常的肝组织构成、不含有kupffer细胞,故没有示踪剂的浓聚、出现无浓聚区。肝腺瘤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由有正常肝组织,有kupffer细胞,故可见到示踪剂的浓聚,而肝腺瘤没有正常的胆管组织浓聚的示踪剂不能正常排泄,停留较久。局灶性结节增生在增强的ct上有一定的特征。
作者: 逸风    时间: 2006-10-30 05:48
平扫肝左叶等密度影,动脉期于肝左叶外侧段可见类圆形的高密度影,其强化密度与腹主动脉一致;静脉期病灶与肝脏实质呈等密度改变;肝内胆管未见扩张。
诊断意见:肝左叶动脉瘤。建议肝动脉dsa造影,明确诊断.
作者: 如醉卧风    时间: 2006-10-30 06:19
边界清楚的结节样肿块,早期增强明显,为富含血管.
本人考虑良性肿瘤--腺瘤.
作者: cal362    时间: 2006-10-30 06:22
请传完整图片,初步考虑:fnh,肯定不是典型血管瘤.肝癌待排.
作者: 曼一拍    时间: 2006-10-30 06:23
少数肝癌有其它供血方式,只有了解它的供血方式才能全面认识肝癌的典型及不典型ct表现。下面抄一段许达生教授前几年的研究结果,供大家分析时参考。
    小肝癌shcc的血供与螺旋ct诊断
   shcc血供形式及其对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    肝动脉血供丰富的shcc
    这类shcc肝动脉血供丰富且多于正常肝,而门脉血供则少于正常肝(或无门脉血供)。这种血供形式是shcc的常见血供特点,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上,主要有3种表现:
(一)平扫低密度或等密度的shcc,动脉期强化为密度高于正常肝的高密度结节(说明肿瘤内肝动脉血供比正常肝多)。门脉期瘤灶密度降到低于正常肝(说明瘤内门脉血供少于正常肝)。因此,ct双期瘤灶强化表现符合shcc以肝动脉血供为主,门脉血供缺少的血供特点。
(二)平扫低密度的shcc,动脉期强化为密度等于肝,门脉期瘤灶密度又降到低于肝。这种shcc从平扫密度低于肝,到动脉期密度变为等于肝,说明瘤内肝动脉血供一定多于正常肝,否则瘤灶就不可能在动脉期强化为密度与肝等密度。门脉期瘤灶强化密度又降到低于肝,说明瘤内门脉血供少于正常肝。因此,ct双期强化表现也符合shcc的常见血供特点。
(三)平扫低密度的shcc,动脉期瘤体边缘呈密度高于肝的环形强化,环壁上可见高密度壁上结节。门脉期强化环及壁上结节密度降到低于肝。这种shcc肿瘤边缘部的血供也符合以肝动脉供血为主,缺少门脉供血的常见血供特点。
二.    肝动脉血供不足的shcc
    这类shcc的肝动脉和门脉血供都少于正常肝,临床上属于乏血供的shcc。本类血供形式的shcc,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上主要有2种表现:
(一)平扫低密度的shcc,增强后动脉期和门脉期瘤灶内虽都有轻度强化,但瘤内密度都仍低于正常肝。动脉期瘤灶有强化,说明瘤内存在肝动脉血供,但强化后瘤灶密度仍低于肝,又说明瘤内肝动脉血供确实较少。门脉期瘤灶低密度,说明瘤内门脉血供少于肝。因此,这种ct双期表现符合瘤内肝动脉和门脉血供都不足的血供形式。
(二)平扫等密度的shcc,增强后动脉期仍为等密度,门脉期瘤灶则呈低密度。在没有脂肪肝的情况下,平扫呈等密度的shcc,癌细胞大多数分化良好。增强后动脉期仍为等密度,说明这种shcc的肝动脉血供较少,供血量最多仅与正常肝相似。门脉期瘤灶呈低密度,说明瘤内缺少门脉血供,因此,上述ct表现也属于乏血供shcc的血供形式。
三.肝动脉和门脉双重血供的shcc
    这类shcc肝动脉血供和门脉血供都比较丰富,临床上大多数瘤灶内的肝动脉血供多于正常肝,而门脉血供则与正常肝相似。本类血供形式的shcc,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上主要有5种表现:
(一)平扫低密度的shcc,动脉期强化为高密度,门脉期降为等密度。这种shcc动脉期强化为高密度,说明瘤灶的肝动脉血供比正常肝多。门脉期瘤灶呈等密度说明瘤内存在较多的门脉血供,且供血量与正常肝相似。上述ct表现提示动、门脉双重血供的存在。
(二)平扫等密度的shcc,动脉期强化为高密度,门脉期降为等密度。这种shcc平扫呈等密度提示癌细胞分化较好。动脉期强化为高密度,说明瘤灶的肝动脉血供比正常肝多。门脉期瘤灶不降为低密度而保持等密度,说明瘤内门脉血供也较多,且供血量与正常肝相似。上述ct表现提示这种shcc存在动、门脉双重血供。
(三)平扫低密度的shcc,动脉期强化为等密度,门脉期瘤灶仍保持等密度。这种shcc动脉期瘤体能从平扫的低密度强化为等密度,说明瘤内的肝动脉血供一定比正常肝多。而门脉期瘤灶仍保持等密度,则说明瘤内也有与正常肝相似的门脉血供存在。因此,上述ct双期强化表现,提示这种shcc也属于动、门脉双重血供。
(四)平扫低密度的shcc,动脉期瘤灶强化为高密度,门脉期瘤灶边缘出现密度高于肝的环形强化,与此同时,原来动脉期高密度强化的瘤体密度则降为低密度。这种shcc动脉期瘤灶高密度,说明肝动脉血供丰富。门脉期边缘出现环形高密度强化,说明shcc边缘部门脉血供比正常肝丰富。因此,ct表现提示肿瘤存在动、门脉双重血供。由于门脉期瘤体密度从动脉期的高于肝速降到低于肝,说明瘤体本身仍具备肝动脉血供多于正常肝,门脉血供少于正常的shcc血供特点,故shcc的定性诊断比较明确。
(五)平扫低密度的shcc,动脉期和门脉期都见肿瘤周边出现密度高于肝的环形强化,瘤体中央部仅轻度强化,密度仍低于肝或等于肝。这种shcc动、门脉双期肿瘤边缘部都呈高密度环形强化,说明肿瘤边缘部存在丰富的肝动脉和门脉双重血供。
四.门脉血供丰富的shcc
    这类shcc病理上癌细胞分化良好,故平扫呈等密度。由于门脉血供丰富,且与肝的门脉血供量相似,而肝动脉血供也与正常肝无大差异,故增强后动脉期和门脉期瘤灶都保持与正常肝等密度。因此,本类shcc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上尚无法检出。
作者: 曼一拍    时间: 2006-10-30 06:28
以下是摘自雷剑等的文章.
二、鉴别诊断
1.肝细胞肝癌(hcc):hcc与fnh均为富血供肿块,常易误诊。①增强扫描特征:hcc为“快进快出”,即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多迅速降低为低密度;而fnh为“快进稍慢出”,即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为等密度。从强化的程度对比,hcc在动脉期强化不如fnh明显和均匀一致;而fnh则在动脉期快速和显著强化。②从病灶中心密度看, hcc 可因病灶中央坏死,强化后呈明显低密度,ct值多数是液性密度,虽然不规则但不呈“车辐状”或“星状”,延迟扫描不强化;而fnh中间瘢痕呈“车辐状”或“星状”,其ct值是实质性的往往大于30hu,延迟期强化是其特征。③若少数病例影像鉴别困难时,结合临床有无乙肝、肝硬化或体重下降等病史,以及afp检查,有鉴别意义。
2.肝血管瘤:典型肝血管瘤强化特点是“慢进慢出”,强化从边缘开始,随着延迟强化向中央扩散,与fnh有明显区别,较小的血管瘤可表现为动脉期均匀强化,一直延续到延迟期,与fnh难以鉴别,mri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3.肝腺瘤:比fnh更为少见,好发于育龄期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者,亦为富血供病变,但无肿块内中央瘢痕在延迟期强化的特征。因肝腺瘤有出血和恶变倾向,肿块内有出血者,结合临床病史可提示诊断,放射性核素扫描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综上所述,多期ct增强扫描技术是评价fnh理想的影像学方法,多层螺旋ct快速扫描克服了普通ct和单排螺旋ct扫描速度慢的缺陷,真正意义上实现多期ct增强扫描并进行动态观察;多层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mpr有助于病变及瘢痕的显示,而显示病灶异常增粗的供血肝动脉则以vr为佳。
作者: 奕帆    时间: 2006-10-30 06:39
1、病灶突向肝外生长。
2、于平扫、门脉期、延迟扫描均呈等密度影;只在增强动脉明显强化改变,提示病灶为肝动脉供血的富血管性病变,且符合“快进快出”强化特点。
3、强化的病灶内部结构呈“车轮状或放射状”改变。
4、患者年龄24岁为青年,外伤后意外发现该病灶。
根据以上本人考虑为:早期纤维板层型肝癌可能。
建议进一步检查!
作者: liuyue    时间: 2006-10-30 07:34
支持--fnh。期待楼主结果
作者: 宝天曼    时间: 2006-10-30 13:48
考虑:海绵状血管瘤或不典型fnh。另外查一下afp
作者: liujf    时间: 2006-10-30 17:00
还应该想到外伤性动静脉短路
作者: elity69    时间: 2006-10-30 17:58
比较支持:
请楼主看病灶是否确实为左外叶病灶,假如确实为左外叶下段病灶的话符合----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见“中心血管征”,病灶中心见小条状相对低密度瘢痕,门脉期呈稍高密度,延迟与肝脏基本为等密度
作者: haha215315    时间: 2006-10-30 18:30
有腹部外伤史,动脉期同步显影,应考虑外伤所致的出血性病变.
作者: chmb    时间: 2006-10-30 18:36
i支持楼上意见,另外病灶还有待于定位。
作者: ruanshengren    时间: 2006-10-30 18:50
肝细胞癌,附合肝细胞癌的各期影像表现。
作者: jinguoji    时间: 2006-10-30 21:54
海绵状血管瘤或不典型fnh。
作者: gzx521th    时间: 2006-10-30 22:35
平扫及增强始终与下腔静脉密度相仿,首先考虑:血管瘤。另外fnh也不能排除
作者: 乡医    时间: 2006-10-31 03:18
还是考虑常见病,首先考虑:血管瘤。
作者: 晓杰    时间: 2006-10-31 04:03
平扫及增强始终与下腔静脉密度相仿,首先考虑:血管瘤。支持!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5-6-26 15:29
考虑1血供丰富的肿瘤[良性可能性大]。2fnh 。 3血管瘤可能性小[肝脏血管瘤----通常为海绵状或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增强动脉期为边缘环状及结节状强化,密度与主动脉相当,门脉期强化向中心推进,延时为等密度]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