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5073:颅脑病变会诊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niu 时间: 2006-10-30 19:22
标题: CT5073:颅脑病变会诊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160)
男,62岁,头痛头晕8年,头痛加重1周,肢体无力1天入院。99年发生多发腔梗。
三天前的ct:







三天后的ct: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6-11-3 22:06:37 修改过]
作者: dyqct 时间: 2006-10-30 19:31
考虑:1、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3、脑萎缩。
作者: woaixct 时间: 2006-10-30 20:19
标题: 回复:颅脑病变会诊
以下是引用dyqct在2006-10-30 11:31:00的发言:[br]考虑:1、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部分有软化灶);[br]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r] 3、脑萎缩。
另外:个人觉得,病人的主要症状可能来自脑干的梗塞。
作者: jinguoji 时间: 2006-10-30 21:39
标题: 回复:颅脑病变会诊
以下是引用dyqct在2006-10-30 11:31:00的发言:[br]考虑:1、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br]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r] 3、脑萎缩。
作者: 13081830109 时间: 2006-10-30 22:08
考虑:1、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3、脑萎缩。
作者: zjzjr 时间: 2006-10-30 22:16
标题: 回复:颅脑病变会诊
以下是引用dyqct在2006-10-30 11:31:00的发言:[br]考虑:1、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br]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r] 3、脑萎缩。
作者: gzx521th 时间: 2006-10-30 22:30
虑:1、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作者: 守望可可 时间: 2006-10-30 22:34
标题: 回复:颅脑病变会诊
以下是引用dyqct在2006-10-30 11:31:00的发言:[br]考虑:1、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br]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r] 3、脑萎缩。
支持!
3天后复查,病人双侧侧脑室旁的白质以及部分灰质内、脑干部新发了不少斑片状及小片状梗塞灶,临床症状应该也有所加重。
作者: xiaoniu 时间: 2006-10-30 22:45
标题: 回复:颅脑病变会诊
各位战友,看看脑室有没有问题??
作者: haha215315 时间: 2006-10-30 23:00
支持战友们的分析,另外,左侧脑室后角有出血.
作者: 金子 时间: 2006-10-30 23:30
左侧脑室后的是伪影吧?
作者: 卜一 时间: 2006-10-31 00:22
考虑:1、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3、脑萎缩.
另:脑室系统未见异常.
作者: jone-baby 时间: 2006-10-31 00:52
支持战友们的分析,另外,左侧脑室后角有出血,复查时消失.
作者: xclzq_910 时间: 2006-10-31 01:13
1、两侧大脑半球及脑干多发梗塞
2、左侧侧脑室后角高密度影,根据复查片,考虑脑室出血
作者: guzhongliangddd 时间: 2006-10-31 01:54
脑干内低密度区我不支持是梗塞,以伪影可能性大{患者如果有脑干梗塞其临床症状应该很中}。
作者: zyx168 时间: 2006-10-31 02:30
1,脑干,双侧基底结,丘脑多发性腔梗;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3,老年性脑萎缩;
4,左侧脑';室后角内出血(10月28日复查片已吸收)
作者: 胡生启 时间: 2006-10-31 02:42
考虑:1、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3、脑萎缩。
作者: zdy90333 时间: 2006-10-31 02:47
好像两次扫描的扫描基线不一致,左侧侧脑室后下角会不会是伪影所致?如果为单纯出血,来源?
作者: elity69 时间: 2006-10-31 03:00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表现为脑室周围及半卵圆区呈对称低密度,白质密度明显低于灰质,两者ct值相差很大,多拌有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萎缩。
作者: 眼睛 时间: 2006-10-31 03:20
标题: kldn
这里感觉是伪影?

[本贴已被 眼睛 于 2006-10-30 19:25:34 修改过]
作者: jian-5587 时间: 2006-10-31 03:55
1,脑干,双侧底节区及双侧丘脑多发梗塞灶.2,脑萎缩,脑退变.3,左侧侧脑室下角内小片状高密度影,它并不象一般脑出血那样形成液平,而且是挺孤立的,就一个层面,我想是伪影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或结合病史考虑,另外左侧筛窦内密度增高,我想是炎症.请结合临床.
作者: 宝天曼 时间: 2006-10-31 04:20
考虑:1、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3、脑萎缩。
作者: 迎客松abc 时间: 2006-10-31 04:33
1、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3、脑萎缩。
作者: 小翟 时间: 2006-10-31 04:46
左侧顶叶深部出血性脑梗塞
作者: wlq66556 时间: 2006-10-31 05:49
支持21楼
作者: wxy7406 时间: 2006-10-31 06:13
脑室系统改变与脑萎缩有关系,左侧侧脑室两次扫描图像不一致可能和扫描基线不同有关系。
作者: 流星1234 时间: 2006-10-31 06:17
标题: 回复:ct5073:颅脑病变会诊
以下是引用dyqct在2006-10-30 11:31:00的发言:[br]考虑:1、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塞;[br]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r] 3、脑萎缩。
作者: chmb 时间: 2006-10-31 07:34
多发腔梗,脑萎缩,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作者: 拾荒者 时间: 2006-11-1 05:17
1,脑干,双侧底节区及双侧丘脑多发梗塞灶.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萎缩,.3,左侧侧脑室下角内小片状高密度影,它并不象一般脑出血那样形成液平或脑室铸型,而且是挺孤立的,就一个层面,我想是伪影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或结合病史考虑,另外左侧筛窦内密度增高,我想是炎症.请结合临床.
支持。
作者: dlwcz 时间: 2006-11-1 06:26
除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以及双侧半卵圆区脱髓鞘改变之外,三天前的颅脑ct显示左侧侧脑室后角以及枕顶叶交界处可见高密度影,应该想到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
作者: xiaoniu 时间: 2006-11-2 20:56
标题: 回复:ct5073:颅脑病变会诊
患者第一次ct左侧脑室三角区高密度阴影ct值45-50hu,多考虑出血,随后进行腰穿,抽出血性脑脊液,测得脑压略增高,第二次ct左侧脑室三角区高密度阴影消失,结合两次ct及血性脑脊液,第一诊断:左侧脑室三角区出血。患者意识差已经几年,结合ct表现,第二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作者: yemin92007 时间: 2006-11-4 17:41
我认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白质脱髓鞘斑及脑萎缩这一系列表现都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特点,没有必要分开来诊断;支持脑室内出血的诊断!
作者: 守望可可 时间: 2006-11-4 17:42
标题: 回复:ct5073:颅脑病变会诊
以下是引用xiaoniu在2006-11-2 12:56:00的发言:[br]患者第一次ct左侧脑室三角区高密度阴影ct值45-50hu,多考虑出血,随后进行腰穿,抽出血性脑脊液,测得脑压略增高,第二次ct左侧脑室三角区高密度阴影消失,结合两次ct及血性脑脊液,第一诊断:左侧脑室三角区出血。患者意识差已经几年,结合ct表现,第二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第一次ct左侧脑室三角区高密度阴影忽略了,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汗颜!谢谢xiaoniu老师的好病例!!
作者: hqr123 时间: 2006-11-4 18:12
标题: 回复:ct5073:颅脑病变会诊
以下是引用haha215315在2006-10-30 15:00:00的发言:[br]支持战友们的分析,另外,左侧脑室后角有出血.
作者: wuyiyunwu 时间: 2006-11-5 04:43
1、左侧脑室出血;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它包括:脑萎缩改变与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等多发小梗塞)。
作者: liuyue 时间: 2006-11-5 09:12
学习了
作者: 云中漫步者 时间: 2006-11-10 08:03
支持32楼的意见!
作者: lyb999 时间: 2006-11-10 18:20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作者: xysheng 时间: 2006-11-11 04:19
同意32楼的观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除脑萎缩\\腔梗和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改变等ct表现外,还要结合临床有高血压病史,智力减退
作者: 吴医师 时间: 2010-3-10 18:33
谢谢 学习了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