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ZT0098:[推荐]如何把握CT的增强 [打印本页]

作者: 做最好的    时间: 2007-1-29 15:57
标题: ZT0098:[推荐]如何把握CT的增强
1.颅脑
颅脑外伤病人ct平扫正常而临床疑为颅内等密度血肿者及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天以上者也应增强扫描。急性颅脑外伤、急性脑卒中、先天性颅脑畸形一般只行平扫,无需用增强扫描。造影增强方法:静脉注射60%的碘造影剂60-100ml,儿童剂量为2ml/kg。注射方法有两种:(1)快速静脉注射法:在1-2分钟内注射完造影剂并立即扫描,用于大多数病变;(2)造影剂团注法:在20-30秒钟内注射完造影剂并立即扫描,主要用于检查垂体病变及脑血管病变。

2.肺部病变
ct检查只有部分病人需增强扫描。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况:(1)血管畸形或血管性病变;(2)明确肺或纵隔肿瘤与大血管的关系以及受侵害的程度;(3)鉴别肺门或变异的纵隔血管与肿大淋巴结;(4)区分纵隔淋巴结结核与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肿大;(5)鉴别肺内孤立性病变,如结核病与肺癌等;(6)纵隔内缺少脂肪对比的病人,为观察纵隔内有无病变时需造影。造影剂注射方法:采用60%的碘造影剂60-100ml,经内侧肘前浅静脉注入,通常采用一次性大剂量注射,扫描方向自头侧向足侧,于注射完毕或注药同时开始动态扫描或螺旋ct体积扫描。为观察局部病灶的增强特点,可选择一个有重要价值的层面连续动态扫描。 螺旋ct扫描时,为达到减少造影剂用量,并使肺动脉、肺静脉及主动脉显影优良,采用双相注射法,即用造影剂60ml,注射速度为每秒2ml,注完20ml后用每秒1ml维持,注射开始20秒后进行体积扫描。

3.消化道检查
增强扫描可使消化道管壁及血管清楚显示,以区别正常结构与病变,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及判断淋巴结异常。近年来,有人采用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胃,发现在增强早期(30秒),显示黏膜下层为低密度的条纹影。早期胃癌此低密度影完整,进展期胃癌则此影呈中度到明显不规则强化。在平衡期(2分钟)、进展期胃癌病灶均匀强化,增厚胃壁的外缘代表浆膜受侵程度。平衡期比增强早期显示清楚。
腹部检查服造影剂:
(1).食管 空腹,检查前10分钟可以应用低张药物。上检查床后服用发泡剂,1.5%的泛影葡胺50ml。扫描采用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胸骨切迹至食管胃交界处,必要时包括全肝。扫描层厚及层距为10mm。
(2.胃和12指肠 禁食6-8小时,使胃完全排空,避免食物残渣的影响。检查前10分钟肌内注射胰高血糖素或654-2等低张药,服造影剂800-1200ml,使胃充分扩张。病人常规取仰卧位。如胃窦部和12指肠病变改用右侧位,目的是使病变部位尽量充盈造影剂和减少胃内气体。从胸骨剑突扫至脐部,也可视需要扫至盆腔,层厚和层距1cm。如病变范围局限,可在局部区域加3-5mm薄层扫描。
(3).小肠 检查前2-3小时口服造影剂,只要病人能够耐受,服用的量越多,小肠充盈扩张的情况就越满意,越利于病变的发现和避免假象。若同时口服甘露醇250mg,可加快胃肠道的充盈过程,大约1小时即可。病人取仰卧位,在扫描前10-20分钟时注射低张药物,ct机的扫描时间应小于2秒钟,以减少肠道的蠕动伪影。病变部位明确者可只作局部扫描;如病变部位不明确,应做全腹扫描。
(4).直肠和结肠 检查前1-2小时口服1-2%泛影葡胺500ml,临ct扫描时,再用1-2%泛影葡胺或等渗氯化钠溶液300-500ml灌肠。用造影剂灌肠显示直肠、乙状结肠较好,其他部分结肠的显示也可于检查前一天晚口服1%的泛影葡胺500ml,于检查前1-2小时再服500ml造影剂,以便充盈好结肠与小肠。一般采用仰卧位,扫描主要为可疑病变区域,高度拟诊或临床确诊为癌者宜全腹扫描,以了解盆腔、腹膜后淋巴结及肝有无转移。通常扫描层厚5-10mm,病灶处层距为5-10mm,余处层距为10-20mm。近年来,在ct上发展了仿真内镜成像技术。该成像技术应用于结肠、直肠,能清楚显示黏膜皱襞及肠腔内表面的情况,对结肠细小息肉、结肠直肠癌等的显示与诊断,初步具有与纤维内镜相似的效果。

4.  腹部检查前应
(一)  检查时注意:
(1)上午检查早餐禁食;下午检查午餐禁食。禁食时间最好不少于4小时。(2)1周内不服含重金属的药物。1周内行消化道钡剂检查者在ct检查前先腹部透视, 明确腹部无钡剂影响时方可行ct检查,要提早检查者需行清洁灌肠或口服缓泻药处理。(3)检查前30分钟,口服1.5%-2.0%泛影葡胺500-800ml,(4)需增强扫描的病人,请家属在接受碘造影剂说明书上签字,检查前15分钟做碘过敏试验。(5)预先让病人了解检查过程,训练病人平静均匀呼吸,并在扫描时屏气,特别强调螺旋扫描时屏气持续15-20秒以上。(6)对不配合者或5岁以下者可使用镇静剂。(7)检查的其他常规准备,如移去检查部位金属物品等。
(二)肝增强扫描
造影剂在肝内的动态循环过程可分为三期:(1)肝动脉期;(2)门静脉期;(3)平衡期。通常分别在经静脉团注造影剂15-30秒钟、50-60秒钟及2-3分钟扫描显示各期特点。造影剂的注射速度越快,产生的浓度曲线越高;造影剂的用量越大,最大浓度曲线维持的时间也越长。增强扫描应根据病变的特点,选择在合适时期扫描。
  肝的血<
作者: dyqct    时间: 2007-1-29 16:14
学习了。谢谢楼主!!辛苦了!
作者: qyyjh    时间: 2007-1-29 16:20
写得好,比书上的实用些
作者: 守望可可    时间: 2007-1-29 16:41
谢谢楼主,的确是好东西,储备起来了!
作者: 韵翔    时间: 2007-1-29 16:45
辛苦楼主!谢谢了
作者: ctc2800    时间: 2007-1-29 16:59
太实用了.感谢.
作者: 牟言科    时间: 2007-1-30 04:11
拜读!谢谢楼主!
作者: 朱磊    时间: 2007-1-30 04:34
学习了。的确是好东西,谢谢楼主!!辛苦了!
作者: 郭亮    时间: 2007-2-1 10:34
辛苦楼主!
作者: ysxyy    时间: 2007-2-6 05:02
总结的不错,多谢,辛苦了.
作者: 一帆风顺    时间: 2007-2-9 16:55
很好!
作者: 扬州老丁    时间: 2007-2-11 22:23
拜读!谢谢!
作者: xizhong    时间: 2007-2-16 06:18
留下了,谢谢!
作者: lygxpygl    时间: 2007-2-17 04:59
很好!  应该统一一下,最起码不要相差太大。
作者: realzyc    时间: 2007-2-22 00:45
拜读了
作者: hexue    时间: 2009-8-27 05:04
留下了,谢谢!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