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NEW0276:双源CT知多少
[打印本页]
作者:
wshy1735
时间:
2007-4-15 04:50
标题:
NEW0276:双源CT知多少
似乎在国内网站都难觅有关双源ct的资料?请问诸位同仁前辈谁予指点迷津?谢谢谢谢谢谢谢!!!
[本贴已被 张耀森 于 2007-4-15 21:51:37 修改过]
作者:
刘明
时间:
2007-4-15 05:09
我也想知到
作者:
zhihuixinglwg
时间:
2007-4-15 06:44
标题:
回复:双源ct知多少
什么是双源ct?带来第三次ct革命?
2005年底西门子发布了业界首台双源ct,并在刚刚结束的rsna2005上成为最受瞩目的ct新品之一。这种新型ct的意义何在?它将给临床医学带来什么影响?它的出现是否会确立一种新的ct发展方向?
带着疑问开始了一次“双源ct探索之旅”,担任向导并向我详细讲述相关知识的是: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祁吉教授、西门子医疗ct全球副总裁berndohnesorge先生、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医疗系统集团副总裁钟汉明先生、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ct产品业务发展总经理魏满先生、ct销售支持部经理张大海先生。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发展,心血管成像已经成为ct最具潜力的一个领域。心血管方面的表现也成为评价多层螺旋ct技术进步时离不开的一个话题。专家们对双源ct的介绍从心血管影像开始。
ct与心血管影像
生命不息跳动不止的心脏对放射学是一个难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放射学家们面对心率过快、心律不齐的心脏,无法抓住心动周期中短暂的相对静止期,不得不依靠心血管造影等有创的检查方法来获得需要的心脏影像。
20世纪70年代,ct刚刚被发明的时候,每扫描360度需要7分钟,主要用于头、肺、体部的非运动器官。除了那些头发乱蓬蓬的科学狂人,当时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能用它来做心脏成像。斗转星移30年,ct已经从当初的轴向断层扫描发展成螺旋扫描,从单排探测器发展到多排探测器,扫描速度增快,每次扫描覆盖的范围扩大,使心血管ct(cardiacct)从不可能发展到有可能;心电门控技术、多扇区图像采集算法、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心血管ct逐步完善。此外,ct还具有超越传统心血管造影的优势:它除了能够显示血管腔内的影像,还能够同时观察血管壁以及管外的情况。心血管疾病目前的诊疗流程是:
心电图等初筛检查----诊断:心血管造影---介入治疗。
去年年底西门子发布了集两套成像系统于一身的双源ct—somatomdefinition,使心血管ct替代心血管造影将成为现实,这个流程将改为:心电图等初筛检查---诊断:心血管ct--介入治疗---复查:心血管ct
这种改变的意义在于避免阴性患者和复查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它使得检查更简便、有效,节省费用。
双源ct的出现,不仅是ct设计思路的一种突破,它进一步解决了过去心血管ct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从专家们的讲解中,笔者了解到它的两套成像系统在心脏ct领域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它的出现将使ct在心血管影像领域的表现更加优异。
somatom definition
somatomdefinition是全球首台双源计算机断层成像(dsct)系统。何谓双源?简言之就是将两套影像系统集成在一台设备上:两个探测器成90?角,分别对应一个球管??但这不是一道常规算术题,它的答案绝不止限于一加一等于二。两套影像系统相加,除了解决了目前ct存在的一些问题,还为未来开辟了更多的可能。
时间分辨率达到83ms
双源ct取得的最重要的技术进步是它的时间分辨率达到83ms。但是这个时间分辨率的概念略微不同于依靠多扇区采集算出来的时间分辨率。
为什么这个83ms那么重要,必须从以下三种ct谈起:电子束ct(ebct)、只有一套影像系统的多层螺旋ct(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称为“单源ct”)、双源ct。
假设有一台x层ct,每旋转一周可以获得x层图像,完成一个心脏扫描,需要旋转n周,获得n个x层图像。因为心脏总在不停的运动,每一个x层影像的采集一般选择舒张末期心脏的相对静止期,即r波前的200~100ms,n个相对静止期的图像即可重建出整个心脏的图像。
电子束ct是专用于心脏的一种ct,它的时间分辨率可以达到100ms甚至更高,对于任何心率的患者,它都能够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获得所需要的1/n部分信息,但是它的空间分辨率低,是一种价格昂贵、技术不成熟的设备。
单源ct以西门子公司的64层ct—somatomsensation64为例,它的机架旋转速度达到业界最快的0.33s/周,但是仍然不能在100ms内获得所需的1/n部分的信息,如希望时间分辨率高于100ms则必须采取多扇区采集的方法,例如双扇区:把180度扫描范围分成2次完成,每次获得1//n部分信息的一半,这样它的时间分辨率可以达到83ms(0.33s除以2,再除以分割的扇区数2)。理论上来说分的扇区越多时间分辨率就可以越高。但是首先,每个心动周期心脏的状态不可能完全相同;其次,门控技术对于心律不齐的患者有局限性,因此重建的图像可能有偏差;第三,分的扇区越多扫描时间越长,需要患者屏气的时间也越长;最后,放射剂量随扫描时间增长而增大。
双源ct所基于的技术也是多层螺旋ct的技术,它把两套影像系统集于一身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把之前由一套影像系统先后两次进行的双扇区扫描,变成了由两套影像系统同时扫描,每1/n部分图像是同时获得的,是扫描瞬间心脏状态的实况。前文曾经提到,双源ct的时间分辨率是83ms,这个数值与刚刚计算出的somatomsensation64进行双扇区采集的时间分辨率83ms相同,但它们的意义却不相同。
双源ct的出现是ct领域的重要进展
作者:
xiaoniu
时间:
2007-4-15 07:11
标题:
回复:双源ct知多少
zhihuixinglwg战友,你太有才了,使我大长见识!谢谢!!
作者:
念羊经
时间:
2007-4-16 05:38
zhihuixinglwg战友,你太有才了,使我大长见识!谢谢!!你太有才了
作者:
张耀森
时间:
2007-4-16 05:46
(转贴)中国首台双源ct机(somatomdefinition)
2006年10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举办的首届中国双源ct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由北京协和医院最新引进的西门子ct扫描机———somatomdefinition是中国首台双源ct机,与既往所有的ct相比,可同时使用两套x线源和探测器系统,可在较以往更短的时间里为病人提供更精确详细的无创性检查。
据介绍,双源ct扫描机在心脏成像上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可显示更多的心脏结构细节。既往心脏相关疾病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因心率控制问题较为繁复,常常会直接影响成像效果。而采用双源ct扫描机进行心脏成像,患者不必控制心率,就可以获得较以往更好的图像。因此,双源ct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心脏ct成像的临床应用适应症,同时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检查舒适性。
由于该双源ct扫描机具有78cm的大孔径和200cm的全身范围,从而使病人在接受检查时更加舒适和便捷。其辐射剂量则由于在软件和硬件各方面采用了更多、更完善的降低剂量措施,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减低。同时,双源ct在能量成像方面也具有突出优势,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射线能量成像,而准确区分不同的人体组织,以获得更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信息。另外,双管球模式还能够确保超重病人的扫描图像质量。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金征宇教授介绍说:“双源ct使ct的临床应用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极大地提高了我们临床研究和日常诊断能力。对患者来说,减少了检查时间,降低了辐射剂量,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成像部位。尤其是心脑肺血管疾病等急症患者,双源ct成像更早期的诊断、更快速的评估和更精确的随访为全身各部位的检查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在临床和科研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还将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不断摸索发掘双源更深更多的潜力为患者服务。”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医疗系统集团总裁欧翰林博士强调说:“在中国每年有大量的病人接受ct检查,西门子的so鄄matomdefinition系统可让医生在最新的研究领域使用最新的ct技术,同时,在无创性心脏成像和急诊方面的优越性,在帮助医生对以较简便的方式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的同时,由于可替代一些传统的较昂贵的检查方法,会带来医疗费用的节约。”
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双源ct创新的设计理念为临床应用带来了突破,堪称ct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的前景令人向往,同时c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贴近临床的实际需求,“技术服务临床”的理念日益成为当今ct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作者:
friedman
时间:
2007-4-16 17:56
3月24、25日在建设大厦举办的rsna高级论坛上,听阜外心血管医院的专家说,要是专业做心脏的医院很实用,但一般综合性的医院用就没有必要了。
作者:
jinguoji
时间:
2007-4-16 21:01
谢谢!
作者:
zyx168
时间:
2007-4-17 17:44
谢谢!
作者:
李小光
时间:
2007-4-27 06:35
谢谢!长见识了!收藏了!战友辛苦了!
作者:
医博云天
时间:
2007-5-5 21:06
听过相关讲座,简单说双球管,双探测器,优势在心脏检查(冠脉!)
作者:
hcz
时间:
2007-5-8 00:32
谢谢!长见识了!收藏了!战友辛苦了!
作者:
hkf506
时间:
2007-5-21 16:51
不错!辛苦了!
作者:
lihaiwen781019
时间:
2007-5-30 00:25
昨天西门子的工程师给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双源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