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ZT0125:共享好书《X线诊断问答》!
[打印本页]
作者:
sdqzwyx
时间:
2007-4-16 04:53
标题:
ZT0125:共享好书《X线诊断问答》!
以前我买过李铁一 主编《x线诊断问答》第一版,感觉内容很不错,今天在网上发现了《x线诊断问答》第二版,特拿来与大家分享!
目 录
一、呼吸系统
1、如何避免把一些胸部正常影像误认为病变?
2、胸部高电压摄片适用于那些情况?
3、分析胸部体层摄影片时应注意哪些技术问题?
4、作气管-支气管冠状面体层摄影时,如何根据基础层的x线所见判断向前或向后取层?
5、在气管-支气管冠状面体层摄影片上有哪些影像容易被误认为病变?
6、怎样理解胸部x线照片发现病变的限度?
7、胸部病变的x线检查常用哪些体位?
8、为了鉴别诊断,在胸部透视时可让病人做那些动作?
9、什么是气管后腔?
10、如何认识正常肺门阴影?
11、如何分析肺门阴影增大?
12、报告“肺纹理增强”说明什么问题?
13、如何在胸部正位片上发现肺门淋巴结增大?
14、如何在胸部侧位片上发现几组常见的淋巴结增大?
15、怎样在斜位支气管体层片上观察淋巴结肿大?
16、在ct诊断中如何发现纵隔淋巴结增大?
17、怎样判断横膈运动是否正常?
18、判断纵隔是否增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9、如何对待肺部x线检查的既往材料?
20、如何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与胸部x线表现结合起来分析问题?
21、某些胸部x线表现和气短有什么关系?
22、咯血常见于那些呼吸系统疾病?
23、胸部ct检查对咯血病人的诊断有何价值?
24、新生儿呼吸困难在胸片上可发现哪些变化?
25、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26、x线检查可以诊断“支气管感染”吗?
27、弥漫性细致气管炎患儿进行胸部x线检查能发现病变吗?
28、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通气障碍会引起哪些肺部x线改变?
29、在胸片上未发现异常就不可能是气管、支气管异物吗?
30、支气管内异物的x线表现与异物落入的时间有关系吗?
31、仅从x线影像能区分开是哪一种细菌引起的肺炎吗?
32、间质性肺炎和肺泡性肺炎在x线上有何表现?
33、在大叶肺炎的x线诊断中容易出现哪些错误?
34、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有哪些x线表现?
35、小儿病毒性肺炎在x线上有何表现?
36、非典型肺炎就是肺炎支原体肺炎吗?
37、过敏性肺炎有哪些x线特征?
38、阻塞性肺炎在x线上有何表现?
39、什么是机遇性肺炎?
40、何谓慢性肺炎?
41、肺纹理增强是小儿肺炎的早期征象吗?
42、怎样在x线片上发现新生儿、婴儿肺炎病灶?
43、老年肺炎有什么特点?
44、肺大泡可见于哪些情况?
45、肺炎为什么会合并肺不张?
46、肺炎的哪些x线表现容易误诊?
47、支气管内膜结核在胸片上有何表现?
48、在胸片上哪几种表现的肺结核容易误诊为其它疾病?
49、肺结核灶附近出现浸润阴影可以诊断肺结核继发感染吗?
50、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在x线片上出现阴影以及经治疗发生变化各需多长时间?
51、不典型抗酸杆菌引起的肺部病变在x线片上有和特点?
52、可以根据x线所见判断肺癌的组织类型吗?
53、早期肺癌在x线上有何表现?
54、胸部ct检查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何价值?
55、肺癌所致的大叶肺不张在出现大片阴影之前可有什么样的异常阴影?
56、什么纵隔型肺癌?
57、发生在肺段支气管的肺癌有哪些x线表现?
58、对发生在下叶背支支气管的肺癌病人为什么要重视观察较大支气管?
59、在肺癌的发展过程中,应如何解释从肺段阴影到团块阴影这一演变过程?
60、肺段阻塞型肺炎(或肺不张)一定是肺癌的早期表现吗?
61、周围型肺癌瘤灶外形的病理特征在x线上能够反映出来吗?
62、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应该怎样看待典型征象?
63、周围型肺癌所形成的空洞有何特点?
64、孤立肺转移瘤的球形病灶形态与原发周围型肺癌的病灶形态有何区别?
65、消化系统肿瘤肺转移的x线影像有何表现?
66、怎样分析肺部病灶体层摄影片?
67、肺癌为什么容易引起左侧声带麻痹?
68、肺癌和肺转移瘤为什么会形成薄壁空洞?
69、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合并肺癌时为什么容易误诊?
70、肺原发性肉瘤有何x线表现?
71、怎样看待胸部肿瘤的动态变化?
72、争光霉素可引起肺部什么样的变化?
73、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有何x线表现?
74、气管、支气管腺瘤有哪些x线表现?
75、胸部错构瘤有哪些x线表现?
76、有哪几种肺内肿瘤可以发生钙化?
77、心脏与肺癌肿块构成的“心影增大”有何特征?
78、先天性支气管囊肿为什么会有多种多样的x线表现?
79、什么是“老年肺”?
80、如何鉴别老年患者阻塞性肺气肿的原因?
81、手套征在胸部疾病的x线诊断中有何价值?
82、什么是肋间膨出征?
83、肺梗塞有哪些x线表现?
84、肺拴塞在胸部平片上有哪些表现?
85、手术后为什么会发生肺不张?
86、什么是盘状肺不张?
87、“左肺尖新月状透明区”与“左心缘平直”征象对诊断左上<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7-4-16 14:24
一、呼吸系统
1、如何避免把一些胸部正常影像误认为病变?
(一)正位 在正位胸片上有哪些正常阴影容易误认为病变?这个问题不少教科书已叙述过,在这里我们补充一些实例,以便从中吸取教训。例如:
(1)将患高热的女患者乳房误诊为大叶肺炎,将肿瘤患者的乳头诊断位肿瘤肺转移。
(2)将肋骨前端分叉畸形误诊位肺炎,将肋骨骨桥误诊为病灶,将胸骨柄误诊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将胸骨上骨、胸骨旁骨误认为结核病灶,将锁骨化骨点误认为骨软骨瘤,将锁骨菱形窝误认为锁骨结核、骨髓炎或其他病变。
(3)将正常肺门血管影误诊位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将右心膈角正常纹理误诊为支气管感染或肺炎。
(4)将心包脂肪垫误诊为肺炎。
(5)将老年人肋膈角顿误诊为胸膜粘连。
(6)将横位心误诊为心影增大,将主动脉弓延长弯曲误诊为主动脉瘤。
(二)侧位 在胸部侧为片上,由于左右两侧的各种结构互相重叠,形成的影像比较复杂。如不认真观察,有些正常影像易被误认为病变。例如:
(1)肋骨或钙化的肋软骨与胸骨重叠,易被误认为胸骨破坏。
(2)胸廓前壁的软组织投影易被误认为胸膜病变及纵隔病变。如胸锁关节后方显示的胸壁正常软组织投影易被误认为胸膜增厚或胸内甲状腺肿;在胸骨下部后方的正常软组织投影易被误认为胸膜增厚或心包囊肿。
(3)肩胛带肌、胸背肌阴影与上纵隔阴影重叠,易被误认为纵隔肿物。但上述肌肉与纵隔的重叠阴影无清晰明确的轮廓,借此点可与纵隔肿物鉴别。
(4)头、臂血管阴影的走行方向与气管方向一致,在气管的前方更为明显,易被误认为气管旁淋巴结增大,鉴别时应重视与胸部正位片对照观察。
(5)女性乳房影与心影重叠时,易被误认为心影增大。亦可将乳房重叠影误认为时心包囊肿。
(6)在心影后方,两下肺动脉及肺静脉重叠阴影易被误认为肺内病变。
(7)老年人的右叶间动脉投影易被误认为肿瘤。
(8)两侧肋椎关节重叠阴影易被误认为球形病灶。
(9)一侧横膈与心影重叠,易被误认为叶间包裹性积液及中叶病变。
(10)升主动脉和肺动脉重叠出密度较高,易被误认为肿块。
若想在诊断工作中避免这些错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无论是通过胸部透视还是拍胸片进行诊断,都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透视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如做好眼睛的暗适应、请病人脱去棉衣等等,否则可造成误诊。必须用质量合格的胸片进行诊断,不合格的胸片常能导致误诊。
(2)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照片与透视各有优缺点,不能认为照片一律比透视好。在应用时应发挥其所长,避其所短。我们感到,如能在透视下利用各种体位认真观察,上述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3)熟悉胸部正常表现:应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不同年龄、不同体型、不同性别以及在不同体位下的胸部正常影像。
(4)x线检查与临床密切联系:我们主张在准确的认识x线影像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临床。一方面要防止以影论影,忽视临床表现;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牵强附会,失去x线检查的客观性。
2、胸部高电压摄片适用于那些情况?
高电压摄片通常指摄片时使用100kv以上的电压。高电压摄片曝光时间短,病人接受x线量小(有人经试验证明,用130kv摄胸片时,病人接受的x限量仅为用80kv摄胸片时的1/10),特别是在诊断方面比低千伏摄片有许多优点。例如:
(1)由于高电压胸片减少了肋骨与肺的对比,而对肺血管和肺的对比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高电压照片上肺内病变被肋骨掩盖的情况大为减少,而肺血管的影像显示得更为清晰。此外,由于胸大积及乳房显影较淡,对于观察肺内病变的干扰大为减少。
(2)在高电压胸片上,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支气管显示较为清楚。
(3)对于多种结构互相重叠的部分,高电压胸片常能较清楚的显示各种结构的层次和轮廓,如纵隔及肺门内的不同结构、与心影重叠的肺内病变等在高电压胸片上均较常规胸片看得清楚。
根据上述优点,高电压胸片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观察肺部病变的形态:高电压胸片对于观察肺部片状阴影中有无肿块、空腔和钙化等结构,常有很大帮助。
(2)观察支气管情况:疑肺内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时,高电压胸片可进一步观察大气管有无狭窄或截断。
(3)观察纵隔肿瘤及心血管疾病:高电压胸片对于观察纵隔肿瘤的轮廓和形态,与主动脉的关系以及对于观察某些心血管疾病(如观察动脉导管未闭时的漏斗征)有帮助。
(4)观察胸壁情况: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时可用高电压胸片观察胸膜上有无结节阴影及肋骨有无破坏。
此外还应注意,需观察的部位不同时,摄高电压胸片所用的毫安秒也不完全一致。例如:用相同的电压拍摄要重点观察肺内病灶与要重点观察纵隔肿瘤的高电压胸片所需的毫安秒是不同的。关于这一点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经验。
3、分析胸部体层摄影片时应注意哪些技术问题?
分析胸部体层照片与分析平片不同。球管摆角的大小、<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7-4-16 14:27
表1 肺门阴影增大的鉴别要点
--------------------------------------------------------------------------------------------------
肺门增大种类 肺 门 肺 野 其 他
--------------------------------------------------------------------------------------------------
血管性肺门影增大 双肺门影增大, 纹理普遍增强 可有心影增大
保持血管分支
形态,可有搏动
淋巴结性肺门影增大 多见一侧肺门( 同侧肺野可以
也可见于两侧肺 有病变
门),呈结节状、
球形或分叶状肿块
支气管壁增厚性肺门 多见一侧肺门, 可有肺不张或 支气管狭窄或
影增大 呈长茄形,其长 肺气肿 截断(在体层
轴与支气管走行 片上)
一致
----------------------------------------------------------------------------------------------------------
12、报告“肺纹理增强”说明什么问题?
“肺纹理”是一x线诊断术语,表示从肺门向肺野外围延伸的放射状条状阴影。正常的肺纹理主要是肺动脉的影像,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管参与阴影的形成。肺纹理增强大体上可分三种:
(1)血管性肺纹理增强:肺纹理较粗大,边缘较清楚,从肺门向肺野保持血管走性的特征。肺静脉高压时肺纹理增多增粗,以两肺上野为明显,肺野透明度较低;而肺动脉高压所致的肺纹理增强主要是两肺较大肺动脉分支扩张、增粗,肺野较清晰。前者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后者常见于心脏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2)支气管性肺纹理增强:肺纹理粗细不匀,其中常夹杂变形纹理和小蜂窝影像,有时还可见“轨道症”,以两肺下野较明显。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等。
(3)淋巴性肺纹理增强:肺纹理在两肺内呈纤细的网状,常见于尘肺(如矽肺)、癌性淋巴管炎等。
肺纹理增强是一个x线征象,孤立地报告肺纹理增强,其临床价值较小。只有认真分析肺纹理增强的性质,并与其他x线表现和临床情况结合起来,才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必须指出,经验不多的放射科医生有时可将正常的肺纹理误报告肺纹理增强(尤其是右下肺纹理增强),此点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注意。
13、如何在胸部正位片上发现肺门淋巴结增大?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转移瘤、恶性淋巴瘤、结节病、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等很多疾病均可引起肺门淋巴结增大,其中以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最为常见。有人认为气管和支气管旁的淋巴结分为四阻。(1)气管旁组:指气管两旁的淋巴结;(2)气管支气管组:位于气管和主支气管交界处;(3)气管分叉组:位于气管分叉的下面;(4)支气管肺组:位于肺门支气管分支交界处。第一组淋巴结增大时,表现为纵隔旁的半弧形阴影,第三组即气管分叉组淋巴结因为纵隔重叠,一般在胸部正位片中不显示。关于第一、三组淋巴结增大的诊断问题这里不详细讨论。第二及第四组淋巴结增大时均与肺门影重叠,造成比较复杂的影像。但当淋巴结增大还不明显时,由于肺门阴影的重叠,常使人难于肯定淋巴结是否增大,如不能正确判断肺门淋巴结增大或不大,虽仅一字之差,却可给患者造成很大损失。可见,正确的判断肺门淋巴结是否增大是很重要的。我们感到,以下几点对于在正位胸片上判断肺门淋巴结增大与否有很大帮助。
(1)肺门的结构和密度:构成肺门阴影的主要成分是肺血管影。在x线上表现为或疏或密、或粗或细的条纹状阴影。当淋巴结增大时,淋巴结所在部位的条纹状结构就模糊不清,甚至完全不能辨认,也就是说增大的肺门淋巴结使肺门的条纹状结构发生改变,与此同时,淋巴结的增大常使局部密度升高。
(2)肺门的形态: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影(特别是较大的血管影)的边缘显示很清晰(如两下肺动脉)。当淋巴结增大时,可于血管的边缘出现限局性突起,使血管的边缘失去其正常的连续性,例如肺门角处的限局性突起使肺门角消失、两下肺动脉旁出现限局性突起等均属此类。较多的肺门淋巴结增大时可使肺门呈多弧结节状。
(3)肺门的大小:关于肺门大小的统计数字表明,每个人的肺门大小可有很大差异,所以确定肺门是否增大主要是根据两侧对比。淋巴结增大显著时,可引起肺门阴影增大,此种改变常与肺门结构、密度和轮廓的改变同时存在。借此点可与血管性肺门增大和气管壁增厚性肺门增大鉴别。
还应指出,熟悉肺门解剖是观察肺门的前提条件,不应把一些正常结构如左肺动脉弓影等误认为是增大的淋巴结。
此外,观察肺门淋巴结增大应把透视、平片、体层摄影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多轴透视,对于观察肺门淋巴结增大很有帮助。
14、如何在胸部侧位片上发现几组常见的淋巴结增大?
一般说来,气管分叉下淋巴结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7-4-16 14:29
36、非典型肺炎就是肺炎支原体肺炎吗?
在1940年前后,由于青霉素的出现使肺炎球菌所至的肺炎有了明显疗效。但还有一些肺炎病例用青霉素治疗无效,并且查不到细菌,当时就把查不出细菌而且用青霉素治疗无效的肺炎统称为原发非典型肺炎。这种肺炎与肺炎球菌肺炎比较临床症状轻、x线阴影密度较淡,有的病例血清冷凝试验阳性。目前已查清能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原因有:1、肺炎支原体;2、病毒;3、鹦鹉热病原体。可见非典型肺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只是非典型肺炎中较多的一种。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为:1、好发生在中、下肺野;2、病变范围多数为大灶性,也可占据一个肺段或一个肺叶;3、阴影密度淡且均匀;4、一般1~2周吸收消失,长者可达4周。从x线上鉴别非典型肺炎是由三种原因中的哪一种所至是很困难的。
37、过敏性肺炎有哪些x线特征?
引起过敏性肺炎的过敏原可能为寄生虫、吸入的花粉或霉菌孢子、药物等。不少病人的过敏原未能查出,自体免疫的因素亦可能参杂在内。
过敏性肺炎在x线上有哪些表现呢?1、浸润阴影,病理上为肺泡渗出性病变,在肺泡内有浆细胞或具有泡沫的组织细胞渗出,有时可见到成堆的嗜酸性白细胞;2、隔、线及粟粒大的结节阴影,病理上为间质浸润及间质纤维化,初期肺泡壁为淋巴细胞浸润,进而间质发生单核细胞浸润,还可形成有巨细胞的肉芽肿。在x线上,应注意把过敏性肺炎与粟粒性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细致气管炎、淋巴性癌转移、结节病、其它原因引起的肺纤维症,胶原病及其它种类的肺炎鉴别。
过敏性肺炎在急性期是可以恢复的,发生纤维化之后往往不能恢复。
在临床上,过敏性肺炎可分为三型:
急性型:暴露于抗原物质下,4~6小时候出现咳嗽、发热、恶寒、肌肉疼痛,这些症状可持续8~12小时,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白细胞数增加,在胸片上可表现为小结节状浸润阴影。
亚急性型:长期吸入小量抗原后可发生亚急性型过敏性肺炎,其临床症状很象慢性支气管炎,在胸片上呈肺纤维症样的表现。
慢性型:长期暴露在抗原下可发生不可逆的肺纤维症,其临床症状即为肺纤维症的症状。
应如何诊断过敏性肺炎呢?1、应询问病人暴露在某些物质下有无反复出现的发烧、咳嗽何呼吸困难等症状,而且用同样的物质可诱发同样的症状;2、胸片上有浸润或索条状病变;3、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白细胞计数增加;4、皮肤试验阳性。
38、阻塞性肺炎在x线上有何表现?
支气管阻塞引起的肺炎称阻塞性肺炎。在病理上可见被阻塞的支气管所属的肺组织内气体被吸收,并有肺泡内渗出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细胞浸润。因为可见游离的类脂质,又称为金黄色肺炎。
阻塞性肺炎在x线上有特征吗?文献记载及我们的观察证明,阻塞性肺炎与肺不张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阻塞性肺炎病变的体积一般不缩小,有时甚至还增大,这一点与肺不张不同。但在病变密度上两者又有相似之处,即在病变区内均可见粗大的、充满分泌物的支气管影像,沿支气管走行可见一些小班片状阴影,有时还可见充气支气管影像。在动态变化方面,阻塞性肺炎的特点是表现为时显时消。当在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发现其有上述特征的影像时,应想到阻塞性肺炎的可能性,此时进一步摄体层片或支气管造影以查明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39、什么是机遇性肺炎?
当某种原因使机体抵抗力减低时,一些毒力较低的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称为机遇性肺炎(opportunistic pneumonia)。使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原因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或长期患慢性消耗性疾患。引起机遇性肺炎的主要的病原体有革兰氏阴性杆菌、霉菌、巨细胞病毒、卡氏原虫及分支杆菌等。机遇性肺炎的x线表现见表5。
表5 机遇性肺炎的x线表现
————————————————————————————————————————————
x线表现 常见微生物
————————————————————————————————————————————
居灶性改变 1、叶、段或斑片状阴影 细菌、霉菌
2、空洞 细菌、霉菌、奴卡氏菌
3、空洞伴霉菌球 曲菌、链丝菌、子丝菌、球形酵母菌
4、球形 曲菌、奴卡氏菌
—————————————————————————————————————————————
弥漫性改变 1、粟粒结节阴影 曲菌、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卡氏原虫
2、两肺多发斑片状阴影 细菌、曲菌、新型隐球菌
3、两肺多发结节及球形阴影 巨细胞病毒、绿脓杆菌
4、两肺多发球形伴空洞 细菌、曲菌、新型隐球菌
5、两肺多段<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7-4-16 14:31
71、怎样看待胸部肿瘤的动态变化?
我们从以下四个病例的动态变化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1:男,12岁,x线号:156520,从胸部x线检查正常到胸片发现肺门淋巴结增大(此时全身淋巴结也增大),仅有一周时间(恶性淋巴瘤)。
例2:女,x线号156250,肺内球形病灶经两个月直径增大一倍(肺癌)。
例3:女,60岁,x线号135288,一侧肺内多发球形病灶,近四年仅有不很明显动态变化(证实为肺癌)。
例4:男,41岁,x线号156820,胰腺癌手术后七年,照片显示肺内多发转移灶。
从这四个病例可以看到:1、肺癌可经两个月直径增大一倍,也可经近四年仅有不很明显的动态变化;2、肺内转移病灶可于原发瘤手术切除后较常时间发生,某些肺转移瘤患者可以生存较长时间;3、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肺门淋巴结增大,从胸片上看不到至胸片上可以看到可仅经一周时间。这些事实说明,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及发生转移的时间差异较大。一般来说恶性肿瘤发展较快,但少数病例可以发展较慢。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重视病变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但随时注意一些个别情况对提高医疗质量也很重要。
72、争光霉素可引起肺部什么样的变化?
争光霉素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之一,但它有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可引起病人发热、呕吐、恶心、手掌及手指皮肤硬化、脱毛、口炎等。特别是它还可引起肺纤维化,严重者可威胁病人生命。因此,对于使用争光霉素的病人,必须重视观察其肺部情况。据统计,争光霉素引起的肺纤维症的机会可达4.2%,引起肺炎样阴影的机会为3.4~3.7%,在临床上可有发烧和呼吸困难。其x线表现为:1、阴影形状:呈粟粒状、斑状或线网状;2、分布:两侧对称性或不对称性,还可发生在一侧肺;3、阴影发展:阴影呈弥漫性时,可从下野向上方发展。其病例变化为:1、肺泡壁的血管扩张和水肿,小叶间隔结缔组织水肿,胸膜下或肺泡间隔弥漫性小圆型细胞浸润,出现纤维母细胞及纤维化;2、肺泡上皮细胞肿大变性,异性变并向肺泡腔内脱落,出现泡沫细胞;3、富有蛋白成分纤维素的肺水肿,透明膜形成,由于渗出物的器质性变可发生肺泡腔纤维化;4、细支气管上皮增生和异型变,与放射性肺炎类似。
73、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有何x线表现?
气管、支气管内良性肿瘤包括腺瘤、纤维瘤、错构瘤、脂肪瘤及乳头状瘤等。可发生在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在支气管内斐鲂陨ぃ氏⑷庾椿虬肭蛐巍v琢龀ご笠鹬芄w枋笨煞⑸枞苑窝住⒎尾徽拧⒎纹准爸芾┱拧?/p>
肿瘤较小时可无症状或仅有咯血,肿瘤较大引起阻塞性肺炎时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咳痰及胸痛。
胸部x线检查有以下表现:1、肺段、肺叶或一侧肺大片状阴影,为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表现,阻塞性肺炎可在同一个部位反复出现;2、支气管体层可发现气管或支气管内向管腔突出的软组织阴影;3、支气管造影可发现气管或支气管内充盈缺损。
仅根据x线表现与气管支气管内肉芽肿、恶性肿瘤鉴别困难,因为肺癌、转移瘤可有与良性肿瘤相类似的表现。
若患者病史长,体层或支气管造影发现支气管内息肉样或半球形肿物时,应考虑为良性肿瘤,但最后诊断有赖于支气管镜及病理证实。
74、气管、支气管腺瘤有哪些x线表现?
气管、支气管腺瘤是kramer氏于1930年提出的。据文献报告,气管、支气管腺瘤占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及肺良性肿瘤的75~80%。它来自气管、支气管的分泌腺。气管、支气管分泌腺由三种上皮构成,即分泌上皮细胞、嗜银细胞及粘液上皮细胞。由分泌上皮细胞发生者称为腺样囊性腺瘤,由嗜银细胞发生者为类癌型腺瘤,由粘液上皮细胞发生者称粘液表皮样腺瘤。
气管、支气管腺瘤的临床症状与其发生的部位有关。气管腺瘤患者主诉喘鸣,发生在气管、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者,均有咳嗽,发生在叶支气管者多有胸痛。血管丰富的腺瘤可有血痰、咯血症状。总之,当发现患者有咳嗽、呼吸困难、血痰、喘鸣等症状时应怀疑气管、支气管腺瘤存在的可能性。发病年龄在20~40岁者占70%左右。支气管腺瘤的x腺表现决定于发生部位。发生于气管或较大支气管腔内者在体层片上可表现管腔内的软组织阴影,是否引起肺的阻塞性改变与肿瘤的大小有关。发生于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的支气管腺瘤,引起管腔阻塞者占85%,可表现为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支气管扩张及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改变可占据一个肺段,一个肺叶直至一侧肺。肺门肿块是支气管腺瘤的另一主要x线表现,可呈圆形、长圆形及哑铃型。肺门肿块与管腔内肿块影并存时为管内外混合型表现。发生于肺内的支气管腺瘤可表现有球形或肿块阴影,大小可为2.5~7.5cm,边缘较清楚。
诊断支气管腺瘤时应注意与肺癌鉴别。支气管腺瘤病人一般情况较好,病程较长,最后诊断需依靠支气管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75、胸部错构瘤有哪些x线表现?
胸部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软骨、纤维、血管、上皮、平滑肌等组织构成。以软骨成份为主者称软骨错构瘤,以纤维为主者称为纤维错<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7-4-16 14:34
111、怎样理解纵隔良性肿瘤突然增大和自行缩小?
纵隔良性肿瘤一般发展很慢,以此可与恶性肿瘤鉴别。但有时纵隔良性肿瘤也能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我们曾遇到纵隔良性肿瘤明显增大的病例,经病理证实有以下原因:1、畸胎瘤恶变:畸胎瘤恶变时不仅表现肿块阴影明显增大,而且可表现结节增多;2、畸胎瘤感染:畸胎瘤与支气管相通时可发生感染,这时肿块阴影明显增大,周边变模糊,其表现颇似肺部炎症;3、肿瘤内出血:如胸腺瘤内出血、神经纤维瘤内出血。由于出血引起的肿瘤增大,血液吸收后还可明显缩小。有人报告,支气管囊肿因囊液经支气管排出也可自行缩小。可见不应因肿块阴影明显缩小而否定纵隔肿瘤的诊断。我们体会,肿瘤突然增大可能因出血或感染,分析纵隔肿瘤时对于这些动态变化应给予重视,否则可能将良性纵隔肿瘤误诊为肺脓肿、肺癌或其他病变。
112、食管造影对于纵隔肿瘤的诊断有何价值?
食管造影对于纵隔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因而有人把食管造影列为纵隔肿瘤的常规检查项目。食管造影在纵隔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鉴别是食管本身病变还是纵隔肿块:某些食管病变在x线上可表现为纵隔肿块影,如某些食管癌、某些平滑肌瘤、食管憩室、某些贲门痉挛合并特发性食管扩张等。经食管造影一般均可明确是食管本身病变还是纵隔肿瘤。
(2)观察纵隔肿瘤的范围和形态:纵隔肿瘤突到肺野的阴影是肿瘤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在纵隔内。因此食管造影时把食管压迫移位和肿瘤阴影结合起来,对于判断肿瘤范围和形态有一定帮助。如有一病例,右上纵隔见一半圆形、边缘清楚整齐的肿块阴影,首先考虑良性肿瘤,但食管造影后见食管上压迹和纵隔肿块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时不难想到这个肿块是分叶形态,后来证实为淋巴肉瘤。
(3)观察纵隔肿瘤和吞咽运动的关系:吞钡时可借吞咽运动观察纵隔肿瘤是否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某些和气管有联系的纵隔肿物(如胸内甲状腺)可随吞咽运动而上下移动。
113、什么是纵隔疝?
纵隔在两肺之间,前为胸骨,后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纵隔胸膜上有两个生理薄弱点,即前上部和后下部。在某些情况下,肺脏可通过薄弱区向纵隔疝出,把这种现象称为纵隔疝。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发生纵隔疝呢?1、胸腔压力增高:如气胸等;2、肺内压力增高:见于急性炎症伴有的同侧代偿性肺气肿、一侧肺硬变肺不张引起对侧的代偿性肺气肿、肺囊肿及大叶性肺气肿等。发生纵隔疝时,在致密的纵隔阴影内可见含气的肺脏。纵隔疝这一x线征象表示胸腔或肺内的压力已相当高。以次可解释某些临床症状。
114、外伤性膈疝时为什么会出现“横膈矛盾运动”?
外伤性膈疝多发生在左侧,这是因为间接暴力所至的横膈破裂多发生在左侧(直接暴力如子弹伤、刀伤等所至的膈破裂的部位依暴力作用的部位而定),右侧横隔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而不易破裂。给外伤性膈疝病人透视时,有时可见“横膈矛盾运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腹部的脏器经破裂的横膈疝入胸腔,给人们以“横膈抬高”的假象,吸气时,健侧的横膈下降,腹压增加,因而疝入胸腔的腹部脏器向上移动;呼气时,健侧横膈上升,腹压减低,疝入胸腔的腹部脏器右向下移动。可见,这种“横膈矛盾运动”并非真正的横膈矛盾运动,而是疝入胸腔的腹部脏器随呼吸而上、下移动。如不注意可将这种现象误诊为膈膨出。以下几点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1)膈膨出时,膨出的横膈边缘光滑,而疝入胸腔的脏器可表现为模糊的边缘;
(2)膈膨出时,横膈膨出的部分在侧位胸片上表现为横膈膨出部分与周围部分互相衔接、连续。而疝入胸腔的胃等器官(外伤性膈疝多发生在左侧,左侧膈疝时胃多疝入胸腔)占据的范围较小,与横膈不连续。
(3)短期复查时,外伤性膈疝影像的位置、形态有动态变化,而膈膨出则无改变。
诊断仍有困难时,可再腹稀钡进行立卧位对比观察。人工气腹可最后诊断,但一般不需作此项检查。
我们感到,在外伤后临床疑有膈疝,而透视发现“横膈矛盾运动”时,必须警惕膈疝存在的可能性,应认真观察,必要时应作进一步检查,以免误诊。
115、在正位胸片上哪些x线征象对于肺及胸膜病变的定位或定性诊断有帮助?
有些危重病人或手术后患者为观察其胸部情况需要拍床边胸片。当发现肺野内有一致密阴影时,就需要鉴别是胸膜病变还是肺内病变;如为肺内病变,有时还需了解病变的具体位置或性质。如何根据一张正位胸片来判断病变的位置或性质呢?除应熟悉各肺叶、肺段在后前位片上的投影外,还可根据由于主动脉、心脏、横膈与肺的天然对比的减弱或消失、含气肺脏和肺血管天然对比的减弱或消失所产生的一些x线征象来判断。如:
(1)右心缘模糊:说明有中叶病变(炎症或肺不张)。
(2)左心缘模糊:说明有左舌叶病变(炎症或肺不张)。
(3)横膈轮廓模糊:说明有肺基底部前方病变或胸膜病变。
(4)主动脉影模糊:主动脉边缘模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7-4-16 14:37
151、在胸部侧位片上斜裂呈底向横膈的三角形阴影可见与哪些情况?
在侧位胸片上,斜裂呈底向横膈的三角形阴影可见于叶间积液和斜裂内脂肪存在。叶间积液的常见原因有结核和心功能不全,而斜裂内脂肪存在为正常表现。由于二者的性质完全不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gale氏等回顾分析了212例胸部ct材料,发现其中39例有程度不同的脂肪存在,发生在一侧或双侧斜裂内。
因为斜裂内脂肪组织和斜裂内积液在侧位胸片上均可表现为底向横膈,尖端向上的三角形阴影,仅根据这一x线表现去鉴别二者比较困难。参考有无胸强游离积液和临床情况常有助于这两者的鉴别。结核性叶间积液及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斜裂内叶间积液可与其他部位的叶间积液和胸腔游离积液并存,结核及心功能不全也都有其相应的临床症状。由于ct值可以分辨脂肪组织和液体,故ct对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152、如何鉴别结核性胸膜炎和胸膜间皮瘤?
结核性胸膜炎和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borek氏等将弥漫性胸膜间皮瘤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渗出性胸膜炎,第二期为不均匀或板状胸膜增厚,第三期为肿瘤向周围器官蔓延,,引起肺组织皱缩变形及患侧胸廓塌陷。
第一期与结核性胸膜炎的不同点是胸膜腔内液体增加快。胸腔积液开始为浆液性渗出,以后很快变为血性。全身状态差,不发烧,患侧胸疼。抗痨治疗无效。应注意检查身体其余部位以除外转移。
第二期胸膜呈板状或结节状增厚。呈板状增厚时需与结核性胸膜炎鉴别。有人认为,大量胸腔积液而纵隔不移位,是胸膜间皮瘤的特征,也有人认为胸膜间皮瘤时抽出大量积液后纵隔位置无变化,而结核性胸膜炎看不到这些征象。在胸膜间皮瘤的第二期,肿瘤可侵及邻近的肺、胸比、纵隔和横膈。
第三期胸膜间皮瘤侵犯邻近器官及组织,并可有局部或远隔淋巴结转移,经血行可转移到对侧肺及其他脏器。这时和结核性胸膜炎鉴别比较容易。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曾有过把胸膜间皮瘤误诊为胸膜肥厚、结核性胸膜炎的情况。我们感到在诊断中以下两点可供参考:1、临床症状:顽固胸痛为肿瘤侵犯肋间神经引起;咳嗽痰中带血为肿瘤侵及肺脏所至。此外还有喘及全身情况逐渐恶化,抗痨治疗无效,而且胸水增长较快;2、x线表现:沿胸壁发现结节阴影时对于胸膜间皮瘤的确诊很有帮助,有时并可见肋骨破坏,纵隔不移位不是诊断的唯一根据,因有时肿瘤引起的大量胸腔积液也可使纵隔向健侧移位。应该注意,当单凭x线影像鉴别比较困难时,必须把x线所见与临床表现结合起来,以下三点值得重视:1、x线上显示病变广泛而临床症状和全身状况较轻者常为结核性胸膜病变;2、结合性胸膜病变在抗结核治疗下其症状可有改善,x线上可见病变范围也缩小;3、胸腔穿刺对于诊断有帮助。
153、如何鉴别局限性胸膜病变与肺内病变?
这里所说的限局性胸膜病变系指包裹性胸腔积液、包裹性液气胸及限局性胸膜肥厚而言。这些病变有时在x线上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形态:1、肺野内的圆形阴影,可有偏心“空洞”征象;2、环形阴影,类似肺内空洞;3、多发含液气空腔;4、片状阴影。如果对于上述几种形态观察不全面,或理解不正确,容易误诊为肺结核、肺包虫、肺脓肿、肺癌、肺炎等。在分析影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肺野内的圆形阴影:与肺内病变的区别是往往阴影的某一边(多为靠内侧的一边)清楚,而另一边较模糊。在切线位观察时,阴影的边缘与胸壁成钝角,靠胸壁的基底较宽,其附近可有胸膜增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胸膜病变,在体层上也可表现为“偏心空洞”征象。
(2)环形阴影:与肺内的厚壁空洞相似。其特点是腔较大,壁不规则,附近或同侧有胸膜增厚征象。正侧位片上,“空洞”的大小,形态不一致。
(3)多发含液气空腔:这种形态的限局性胸膜病变多位于中下野内,转动体位观察可见其靠近胸壁,腔壁外缘清晰,腔内的液平面变化较快。
(4)大片阴影:胸膜增厚也可在肺野内呈大片阴影,多位于下野,转动位观察,可证明其与肺叶肺段的分布不一致,切线位可见典型的带状胸膜增厚表现。
我们感到,限局性胸膜病变虽然有时在某一体位照片上可酷似肺内病变,但如转动体位多轴观察,特别是注意切线位观察,一般是可以鉴别的。
154、包裹性胸膜病变如何与横膈、纵隔及胸壁深层肿瘤鉴别?
包裹性胸膜病变除需与肺内疾病鉴别外,有时还需要与横膈、纵隔及胸壁深层肿瘤鉴别。如:
(1)包裹性胸膜炎表现为胸壁局限性单发或多发类圆型阴影时,容易误诊为胸膜间皮瘤或胸壁深层其它肿瘤;
(2)包裹性胸膜炎表现为靠近纵隔的半圆形阴影时,容易误诊为胸膜间皮瘤或纵隔肿瘤。
(3)包裹性胸膜炎表现为膈上半圆形阴影时,容易误诊为横膈肿瘤或膈膨出。
鉴别诊断时,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包裹性胸膜炎多发生在后胸壁和侧胸壁的下部,但肿物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2)包裹性胸膜炎单发多见,恶性胸壁深层肿瘤可为多发,但也可单发。
(3)包裹性胸膜炎可伴<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7-4-16 14:38
191、心包积液时,心影大小与临床症状轻重成比例吗?
心包积液患者,因产生积液的原因不同,其症状和经过也不完全相同。常见的主要症状是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x线检查发现的心影大小成比例吗?一般来说心包积液达250~300
ml以上时在x线上才能表现出心影增大,液体量越多心影越大。但决定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不仅是积液的多少,而且还有积液的性质积液增加的速度。急速产生的心包积液200ml便可产生临床症状,缓慢产生的心包积液有时甚至达2000ml还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因此,在透视中发现明确心包积液x线征象时,病人是可以没有明显症状的。
192、心腰变直延长,左心室弓变短而圆隆是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一个特征吗?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例大多数都有其特征性的x线征象:心影增大或无明显增大,各弧段间的正常分界不明确。心脏的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等。如x线片上发现这些征象,再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不困难。但有时缩窄性心包炎的表现比较特殊,如不认识可误诊为二尖瓣狭窄、心包囊肿、纵隔肿瘤等。根据我们观察,其中有些病例具有以下特点:
(1)心脏呈二尖瓣型:心横径不大,心血管影的左缘呈三或四个弧段。与正常影像的不同点是心腰较长并且平直,左心室弓变短而圆隆。手术证实,这种改变是因增厚的心包厚薄不均,覆盖左心室部分的心包较其余部分薄,因而使心脏在该处较凸出。
(2)心腰搏动减弱,而较凸出的左心室部搏动增强。
(3)肺纹理无明显改变。
这样的病人可无明确临床症状,甚至心导管检查也正常。也有的有心脏压迫症状,可有心慌、气短、下肢浮肿的主诉,检查可发现肝大、静脉压升高……。我们认为,上述x线特点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可靠征象,如认识这些特点可能减少误诊。
193、心包积液与心肌病在x线上如何鉴别?
心包积液与心肌病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两种病理性变化,在临床与x线片上均可表现为心影增大。这两种病理变化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用作鉴别的x线征象在文献上和书本上都有介绍,有的x线征象对鉴别诊断比较可靠,有的仅有参考价值,现列表说明。
表12 心包积液与心肌病的x线鉴别要点
—————————————————————————————————————————————
心包积液 心肌病
————————————————————————————————————————————
比较 1.心脏向两侧增大,左右比较对称,外形 心脏向两侧增大,一般不对称,以左侧增大明显
可靠 呈现烧瓶状,大量积液时几乎呈球形
的x 2.心脏两侧同大血管的交界点消失,表现 心脏两侧与大血管的交界点保持正常,能分清左
线征 为心腰变宽,降主动脉从后越过左心缘时 心室与肺动脉段
象 与心缘形成的角消失
3.透视或记波摄影可见心搏明显减弱甚至 心搏减弱,但很少消失或仅有部分消失。一般主
消失。而主动脉弓搏动不减弱或减弱的程 动脉弓搏动减弱程度与心搏一致
度不显著
4.短期内追随检查时心脏明显增大或缩小 短期内心影大小变化不大
—————————————————————————————————————————————
有参 5.用手触知的心搏位于心影之内 无此现象
考意 6.从立位转到卧位时,心底显著增宽 改变体位时,一般只能见到正常范围以内的心脏
义的 外形改变
x线 7.卧位透视时永远是下垂部的搏动减弱或消 左、右卧位透视时,各部位搏动强弱不随体位改
征象 失 变
8.肺门阴影及肺纹理不增强,但在合并心力 肺部常有淤血现象
衰竭时,肺部有淤血现象
9.可以有腔静脉扩张 上腔静脉多不扩张(除非有右心衰竭时)
—————————————————————————————————————————————
194、心肌病变的记波摄影有什么特点?
心脏记波摄影可用于鉴别心肌病变和心包炎(积液或缩窄)。心肌病变在记波摄影片上表现为:①波数异常(增多或减少);②波幅异常(增多或变小);③波形异常(舒张段变短或变形)。常见的x线征象是波数多、波幅小及舒张段短,这些改变可见于全心,也可见于左心室之一部。在分析记波摄影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把记波片表现与胸部平片、透视所见结合起来。只有把心影大小、形状、搏动及各房室增大等情况与记波摄影所见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记波摄影的作用。
(2)左心室的搏动分递减型及递增型,注意不要把递减型搏动时心尖部较小的波型误认为搏动减弱。
(3)注意不要把呼吸形成的波型误认为心脏的波型,前者的形状<
作者:
ZHANGZHONGSHOU
时间:
2007-4-16 15:44
这本书挺好,我也有一本,不过现在书店没有卖得了,不知道管理员用什么软件上传的,如果是打字那太辛苦了。
作者:
jinguoji
时间:
2007-4-16 22:38
楼主辛苦了,谢谢!
作者:
lushijun
时间:
2007-4-17 07:59
辛苦了!!!
作者:
珍惜拥有
时间:
2007-4-20 23:23
感谢!!!
作者:
xd123
时间:
2007-4-21 05:19
谢谢,学习了,收下
作者:
薛奇
时间:
2007-4-21 19:13
谢谢前辈们啊
作者:
薛奇
时间:
2007-4-21 19:31
这挺好,,不知道管理员用什么软件上传的,如果是打字那太辛苦了。
作者:
薛奇
时间:
2007-4-22 02:14
其他的什么时候把答案发出来啊 太好了啊, 非常感谢你们 你们辛苦了啊
作者:
xsl5450
时间:
2007-4-22 18:58
楼主辛苦了,谢谢!ok
作者:
高飞
时间:
2007-4-23 04:22
太谢谢了!
作者:
ydx_74
时间:
2007-4-27 01:09
好啊,多谢了。真的现在这样的书太少了,现在都重新技术,ct mr dsa ,基本的常见的反而没有
作者:
lcyy8004
时间:
2007-4-27 06:59
谢谢!好奇问一句:楼主是怎么上传的?
作者:
wangjie
时间:
2007-4-28 19:00
这样的书太少了.
谢谢前辈们!!!!让我们新一代学习了.
可不可以再把后边的也传上来我们看哈?
作者:
gejunjian
时间:
2007-5-1 17:10
怎么只有一小部分?后面的能否上传?谢谢!!!
作者:
cyc_002
时间:
2007-5-22 03:21
能不能把答案传完?谢谢!!!
作者:
sdqzwyx
时间:
2007-6-11 05:42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
三、消化系统
205、腹部透视和腹部平片最常用于哪些情况?有何表现?
腹部透视和平片除可用于观察金属避孕环、胎儿位置和形态及误咽不透x线异物外,最常用于观察某些急腹症、血尿或腹部肿块。一般急腹症病人多先采用腹部透视,必要时再拍腹部平片进一步观察。由于腹部照片显示的影像较透视清楚,故观察腹部异常钙化和腹部实质性脏器时需照腹部平片。在分析腹部影像时应重视观察一下x先征象:
(1)肠管外异常气体:最常见者为膈下游离气体,多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所致。肿瘤、炎症、外伤等也可引起胃肠道穿孔。多数胃肠道穿孔因有腹腔游离气体而产生典型的气腹x线征,但少数情况下也可无气腹的x线表现。有人经试验证明,腹腔内有1ml游离气体在x线上即可能显示,但这和一些条件有关,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在x线上看到。必要时可拍右侧朝上的水平投照腹部平片。注意不要将间位结肠、横膈误为气腹。此外某些腹腔脓肿、较大的穿通性溃疡等也能引起限局性的肠管外气体影。
(2)肠关内气体分布异常及液体淤积:注意有无肠管异常胀气和气液面,这在肠梗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机械性肠梗阻时,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胀气并有阶梯状气液面;麻痹性肠梗阻时,从胃到大肠均可充气扩张。一些腹腔脏器炎症引起的反射性肠淤张多累及病变附近的肠管,在诊断肠梗阻时还要注意有无绞窄征象。
(3)肝、脾、肾的轮廓、大小及位置:肝、脾较明显的增大往往在腹部平片上可以显示。肝大可见于恶性肿瘤、包虫、囊肿及海绵状血管瘤等。脾大见于门脉高压症、恶性淋巴瘤、网状细胞肉瘤等。肾脏除可增大(见于肾积水、囊肿、肿瘤等)外,还可以缩小(如萎缩肾)。肾下垂病人的肾脏位置较低、移动度大。肝、脾、肾外伤等都可以表现为轮廓模糊,肾周围炎症也可有此表现。
(4)腰大肌影的变化:除常见的腰椎结核可引起腰大肌影增宽外,腰大肌影消失可见于肾周围脓肿、肾恶性肿瘤(有人腰告50%腰大肌影消失)、后腹膜肿瘤等。
(5)有无密度普遍增高或异常肿块影:大量腹水可使腹部密度均匀一致的增高,如并存腹腔游离气体可显示一大气液面。但巨大卵巢囊肿也可有类似表现,要注意鉴别。异常肿块表现为限局性的密度增高,有时可见其边缘。
(6)有无异常钙化:最常见的腹部钙化影有泌尿系结石、腹腔淋巴结钙化、胆结石等。有些病变的钙化影有一定特征。如某些肾结石表现为肾盂区鹿角形钙化影,膀胱结石可成分层状的圆形或椭圆形钙化影,淋巴结钙化可表现为多数密度不均形状不规则的斑点状影,畸胎瘤可见牙齿和骨骼影等。有人提出,按解剖部位分析,肝脏的钙化影可见于包虫、海绵状血管瘤(呈圆形钙化影);脾脏的钙化影可见于脾动脉瘤、静脉血栓及结核;肾脏的钙化影可见于结石、囊肿(3%)、恶性肿瘤(21%)、结核;肾上腺的钙化影可见于假性囊肿、包虫性囊肿、淋巴管瘤(约16%,钙化影呈圆形)、阿狄森氏病(25%可见钙化);胰腺的钙化影可见于炎症(30-50%有结石)、囊肿(可呈环状钙化)、郎罕氏岛腺瘤(可呈卵壳状钙化);后腹膜的钙化影可见于畸胎瘤、结核;胃的钙化影可见于平滑肌瘤(4%钙化);胆囊的钙化影见于结石;腹腔的钙化影可见于淋巴结结核、大网膜钙化及石胎;小骨盆腔的钙化影可见于子宫肌瘤、卵巢肿瘤、附件结核等,前列腺结石也可钙化。
(7)腹侧壁腹膜外脂肪层消失:此征可见于腹膜炎,但只有照片质量良好时才能观察。
(8)骨骼有无异常:腹部脏器的某些疾患与骨骼系统有密切关系,如肾结核可合并脊柱结核,内脏的恶性肿瘤可发生骨转移,某些泌尿系结石是全身代谢性疾病的一个表现,因而可同时合并有骨骼改变(例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9)横膈有无异常:注意其位置、活动及轮廓。
此外,下叶大叶肺炎可表现出类似急腹症的症状。因此在腹部透视的同时观察肺野,有时是必要的。
206、腹部透视和腹部平片上有哪些现象容易导致误诊?
进行腹部透视和分析腹部平片时,由于责任心不强、对于正常影像不熟悉、检查不全面、对于异常表现理解不正确、对于临床了解不全面等原因,可以发生漏诊或误诊。在这里谈一些根据实例总结出的体会和教训。
(1)消化管穿孔:横膈下游离气体是消化管穿孔的一个征象。有时可将急性腹痛病人的胃泡、间位结肠、横膈的前后重叠现象误认为是膈下游离气体;反之也可将急腹症病人的游离气体误认为是间位结肠、胃泡。什么是膈下游离气体的x线表现呢?①横膈下出现镰状气体阴影,其上为较薄的横膈(厚度约为1-2mm);②气体位置随体位变化而变化;③在短期观察过程中可增多。
(2)肠梗阻:肠管内出现气液面多是由于肠内液体成分增加以及肠管通过障碍。有时可将正常肠壁误认为是气液面,也可将清洁洗肠后或腹泻病人的肠内气液面误认为肠梗阻。肠管内的气液面有何表现呢?①气液面平行于地平面,不管体位向左或向右倾斜液平面始终保持与地面平行;②身体摇动时可见气液面振动;③病理性气液面常为多发。
(3)膈下脓肿:有时可将
作者:
sdqzwyx
时间:
2007-6-11 05:53
四、骨骼系统
284、在正常肩关节正位片上有哪些表现容易误诊为骨质破坏?
教科书里早已明确提出,在分析正常肩关节正位像时,不要把血管沟,肩胛骨下角骨骺误认为骨折和病变。这已引起人们注意。根据我们的经验,还有些正常表现能误认为骨质破坏,特别是这些部位有症状和体征时,更易误诊。这些表现是:①肩关节盂上方有一个透明区,呈三角形(喙突影);②肩胛骨腋缘局部不平滑;③肩胛岗岗下凹在照片位置不正时易误诊为骨质破坏;④肱骨大结节处密度较低。这几种表现均容易认为是骨质破坏。为什么容易发生这种错误呢?这是因为在照肩关节正位的患者中,肩胛骨的病变较少见,因而对肩胛骨的影像不如对肩关节的影像熟悉,稍不注意,既可将肩胛骨的某些正常影像误认为病变。
285、记住肘、腕部各骨的化骨核的出现和愈合时间有何临床意义?
掌握小儿和少年肘、腕部各骨骨骺出现和愈合的时间,对于判断有无发育障碍、鉴别正常骨骺与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克丁病)可表现为骨骺出现延迟,而巨人症则可表现为骨骺愈合延迟。此外某些先天疾病、外伤、代谢障碍,炎症等也可使骨骺出现和愈合较早或较晚。
小儿肘关节是外伤的好发部位,若不认识正常骨骺可将其误诊为骨折,或将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误诊为正常骨骺。可见认识骨骺正常形态与位置,掌握骨骺出现和愈合时间对于骨折x线诊断是很重要的。
诊断骨骺出现和愈合异常时,最理想的x线检查方法是照一侧上肢的肩、肘、腕关节正位片。只照肘或腕关节对于判断有无骨骺出现或愈合异常也有一定价值。一般来说7岁之前应照腕关节,7岁以后照射肘关节。但应注意,仅从一个关节x片判断是否有骨骺出现与愈合异常并不十分准确,如腕骨出现两个化骨点可能为1~4岁,发现3~7个化骨点可能为5~7岁。肘、腕关节的化骨核较多,为了便于记忆各化骨核出现的年龄,提出下列简便记忆方法,仅供参考。肘关节化骨核出现的年龄是:
肱骨小头一岁多,桡头、内上五岁过,鹰嘴滑车十一岁,十二岁出外上髁。
腕部化骨核出现的顺序是:
头钩三月舟,大小角豌豆,一岁出两个,十岁全出够。
还应指出,女孩较男孩出现化骨核的时间要早1~3岁。
286、如何认识腕关节侧位片?
腕关节侧位照片上腕骨互相重叠,不易区分,应该怎么辨认呢?我们认为可用划线方法。一般来说,桡骨中央轴线延长线通过月状骨和头骨,这条线稍前方为小多角骨和舟状骨,前方为豆状骨,再前方为大多角骨,线的后方是钩状骨和三角骨。正确认识各腕骨位置对于诊断月状骨脱位、舟骨结节骨折和三角骨撕脱骨折很有价值。此外豆状骨可因腕的屈伸及投照肘腕部偏斜而位置有所变化,不要将正常所见误认为豆状骨脱位和半脱位。为了便于掌握腕关节侧位片上诸腕骨的位置,可试用下面的记忆方法:
月骨托着头状骨,中心连成一条线,小、豆在前钩角后,大舟斜行最前面。
287、了解髋臼正位x线解剖有何价值?
“泪痕”位于坐骨体前部,其外侧为髋臼窝底(髋臼窝最深处),后者与髋臼的前上部移行,构成在x线正位片上与股骨头边缘相对应的关节面。髋臼皮质厚约1mm,但髋臼前上部较厚,约为2mm。
在髋臼异常x线征象中,以髋臼前上部异常较多见,可表现髋臼前上部增厚或变薄,凸面向上呈弧线变形及髋臼上方限局性骨质硬化,有时还可见囊变。
一般说来髋臼前上部增厚、硬化、变形及囊性变化多见于关节病,髋臼前上部变薄见于结核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泪痕”的消失见于坐骨体前部及髋臼窝底的骨质硬化或破坏。泪痕的外缘为髋臼窝底,它与股骨头距离增大也可表示关节腔增宽,有人强调根据关节腔增宽诊断早期股骨头无菌坏死。
在分析髋关节正位片时,一般比较重视股骨头及关节腔的异常变化,有时对于髋臼的分析不够。有些病变(如关节病)可能在髋臼前上部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当全面分析髋臼、股骨头和关节腔的x线改变。
288、股骨头正常密度减低区和骨质破坏灶有何区别?
股骨的骨小梁排列与机能相适应,有一定规律性。股骨头的骨结构比较均匀,但骺颈角处比较“透明”,骨质稀疏时则更为明显。如对正常影像不熟悉,又时可将此“透明区”误认为骨质破坏。圆韧带窝部位骨密度亦较低,但一般不易误诊。股骨头正常密度减低区和骨质破坏灶有何区别呢?
骨质破坏灶可以发生于股骨头的任何部位,不同疾病引起的骨质破坏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观察的结果是:1股骨头无菌坏死:股骨头无菌坏死时股骨头软骨下透明区较常见。有人认为此现象是由于死骨吸收并为纤维组织代替所致。无菌坏死时透明区常与骨硬化并存,透明区较大时可占股骨头1/3或1/2;2肿瘤:在良性肿瘤中有软骨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中转移瘤较常见。肿瘤的破坏可发生于股骨头的任何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破坏灶呈圆形或椭圆形,50%的病灶内有钙化,病灶周围的骨质可有轻微的硬化反应。骨转移破坏灶为境界不清楚、大小不等的溶骨性破坏,在临床上有剧烈疼痛;3结核:髋关节结核原发灶位于股骨头者很少见;4关节病:关节病时在关节软骨下<
作者:
sdqzwyx
时间:
2007-6-11 05:54
380、血液及尿液生化检查对于全身骨质密度减低疾病的诊断有何价值?
在骨的各种成分中,水占25%,有机物占30%,无机物占45%。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无机物中磷钙占85%,碳酸钙占10.5%,其中磷酸钙和碳酸钙对于骨骼x线影像的密度影响最大。
钙的代谢受许多因素影响。人由食物中摄取钙、磷和维生素d,吸收到血液中。90%的钙由肾排泄,仅10%由肠排泄。血液的钙和磷受甲状旁腺素调节;维生素d在这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可促进钙的吸收和类骨组织的钙化。若食物中钙量不足,甲状旁腺激素可动员骨内钙质——骨钙。此外钙的代谢还受肾上腺皮质激素、女性素、男性素和肾脏功能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对钙代谢研究的进展,如抗钙素等的出现,使人们加深了对钙代谢的了解。引起全身骨密度减低的疾病很多,单凭x线表现作诊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结合临床生化检查确定诊断。因此放射科医生应对一些最常用的有关的血、尿生化检查有所了解。在正常情况下,成人血钙为9~11mg%,血磷为3.0~5.0mg%,碱性磷酸酶为1.5~4.0单位(bodansky法),尿钙为0.2~0.3g/24小时,尿磷为0.7~1.5g/24小时。
几种引起全身骨质密度减低的疾病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尿钙、尿磷的变化情况见表22。
表22 几种全身骨质密度减低的疾病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尿钙、尿磷的变化
———————————————————————————————————————————
疾病 血清 尿
—————————————————————————————————
ca p 碱性磷酸酶 ca p
———————————————————————————————————————————
软骨病 正常或↓ ↓ ↑ 正常 正常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原发早期 ↑ 正常 稍 ↑ ↑ 正常
中期 ↑ ↓ ↑ ↑ ↑
末期 ↑ ↑ ↑ ↑ ↓
继发 正常或↓ ↑ 稍 ↑ ↑ ↓
cushing氏病 正常 正常 正常 ↑ ↑
老年性骨质稀疏 正常 正常或偏↓ 正常 正常 正常
骨转移 正常或↑ 正常 偏↑ 正常 正常
————————————————————————————————————————————
381、腰椎横突骨折和横突二次骨化中心未愈合应如何鉴别?
于青春期,脊椎的横突、棘突、上下关节突相继出现继发骨化中心,其闭合的时间在男性约为25岁,女性较男性稍早。有时腰椎横突继发骨化中心不愈,需要与横突骨折鉴别。
横突骨折最常见于腰椎。这是因为腰椎的活动范围较大,骨折发生的机会较多;又因腰大肌和髂腰肌均附着于腰椎横突,当肌肉猛烈收缩时,常发生横突的撕脱骨折。根据我们观察,横突骨折常为多发,可同时有2~3个椎体横突发生骨折。表23所列的几点,可作为鉴别横突骨折和二次骨化中心未愈的参考。
表23 横突骨折与横突二次骨化中心未愈的鉴别要点
——————————————————————————————————
横突骨折 横突二次骨化中心未愈
部位 横突中段式基底部 骨块位于横突尖端
骨块形状 无一定形状 多呈半月状
断端 无骨皮质包绕 有骨皮质包绕
错位情况 因肌肉牵拉可向下移位 无移位
数目 常为多发,也可单发 单发,也可多发
——————————————————————————————————
382、骨结核、骨髓炎如何与
作者:
sdqzwyx
时间:
2007-6-11 05:58
五、颅脑、五官、泌尿、妇产及其他
398、在颅底x线片上经常见到的异常表现是什么?
临床常提出为多发颅神经损害、三叉神经痛、鼻咽癌、脊索瘤、颅底骨折、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等疾病的患者照颅底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这样的印象,要求摄片的例数要比发现异常的例数多得多,而发现异常者中以鼻咽癌最为多见。现将常见的异常表现列举如下:
(1)鼻咽部软组织肿块阴影:阴影多位于咽部,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常见于咽部肿瘤、恶性肉芽肿等。实际上咽部侧位像比颅底像对咽部显示更好。
(2)颅底骨质破坏:多见于鼻咽癌侵犯颅底,破坏常发生在岩尖部位,或引起卵圆孔扩大。脊索瘤也能引起骨质破坏,在破坏灶附近可见钙化灶。
(3)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颅底像对观察外耳道狭窄或闭锁是比较好的。用两侧对比的方法较易于发现异常,表现为骨性外耳道的狭窄或闭锁,同时还能观察鼓室大小等中耳情况。
(4)颅底骨折:颅底骨折的骨折线应在颅底照片上显示出来,但由于为严重脑外伤病人照常规颅底位照片有一定困难,且颅底骨折在临床上又有一定表现,因此,临床上不少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而不是根据颅底照片。还应指出,不要把正常的颅骨逢合误认为是骨折线。
(5)蝶窦异常:见于蝶窦炎、囊肿等,前者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阴影,后者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软组织阴影,有时还可引起窦腔扩大。
399、在颅底照片上发现一侧卵圆孔扩大有何临床意义?
卵圆孔通过三叉神经下颌支,其后外方通过颈内动脉脑膜支,其后方又有岩小神经通过。有人统计,正常人卵圆孔的长径为5~9mm,宽径为3~5mm。双侧不对称者占80%。在x线片上发现单侧卵圆孔增大的原因有:①正常变异,有人认为卵圆孔的大小和形状与通过的导静脉有关;②病变:如鼻咽癌、三叉神经瘤、脊索瘤等引起的卵圆孔增大,其中以鼻咽癌较多见;③投照位置影像:投照位置不正时,两侧卵圆孔可不对称。
在临床上多因三叉神经痛、鼻咽癌、多发颅神经损害要求拍颅底片,但发现卵圆孔异常者仅占颅底像的一小部分。我们认为,在判断卵圆孔是否异常时应当把大小、形状和边缘结合起来,骨质破坏所致的卵圆孔增大往往有边缘不整和形状不规则。此外还要注意卵圆孔附近的骨质有无异常。
400、颅内有气体见于哪些原因?
颅内存在气体见于以下几个原因:
(1)颅腔与外界相通:外伤、肿瘤破坏颅骨及某些先天异常均可造成颅腔与外界相通,其中外伤是最常见的原因。外伤后骨折线一般容易发现。有人主张用体层摄影的方法发现颅底的骨折,临床上如有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可帮助确定颅底骨折的位置。颅骨的穿通伤从临床上及x线均易于发现。某些肿瘤,例如鼻咽部或副鼻窦的肿瘤可破坏颅底而使颅腔与外界相通,气体便可进入颅内。文献曾报告,某些先天异常如先天性颅底骨质缺损。也能使颅腔与外界相通,气体由缺损处进入颅内。
此外,副鼻窦或乳突如因骨折或其他原因与颅内相通,气体也可进入颅内。
(2)产气细菌感染:产气细菌感染而使颅内存在气体的情况不多见,多因战时子弹穿通伤继发产气细菌感染所致。有人统计了300例脑外伤后脓肿、其中含有气体者占11.2%。
(3)为了诊断进行颅内充气造影:如气脑、脑室、脓腔及囊腔造影等。
401、分析蝶鞍的x线影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寻找蝶鞍:乳突小房气化范围大,影响观察蝶鞍时,应注意先找到斜坡,此时斜坡对于观察蝶鞍可起“指示”作用,借此可找到蝶鞍轮廓。
(2)蝶鞍大小:正常成人蝶鞍的前后径为7~16mm,平均约为11.7mm,深径为7~14mm,平均约9.5mm。可见,正常人的蝶鞍大小有一个范围。肿瘤到了一定大小才可引起蝶鞍大小和形状的变化。临床症状往往早于x线表现,有时临床症状已相当明显,x线上可仍无改变。在作诊断时不可机械地使用正常平均值,更不可以因x线检查阴性而否定垂体瘤地诊断。微小垂体瘤时,蝶鞍可正常。此外,分析蝶鞍是否增大应以平片为基础。在体层摄影片上,蝶鞍可比平片大得多,不要误认为是蝶鞍增大。
(3)蝶鞍底:分析蝶鞍骨质时,要注意鞍底骨质白线是否连续,是否清晰。一般来说鞍底可呈1mm左右清晰白线,白线不清晰可能由骨质疏松萎缩所致,不连续可表示破坏。我们认为,在蝶鞍标准侧位片上,双底现象是有病理意义的。如两底的形态很不一致,意义就更大。但体位不标准时则不能肯其临床意义。
(4)蝶鞍背:正常蝶鞍鞍背的变异很大,蝶窦气化良好时鞍背也可能很薄。因此在鉴别鞍背是否正常时应注意蝶鞍的大小、鞍背与斜坡的角度变化以及蝶窦气化情况等。
(5)蝶鞍内钙化:多见于垂体瘤钙化和虹吸动脉钙化。垂体瘤的钙化呈斑点状,虹吸动脉钙化呈条状。但应注意不要把骨嵴和其他部位钙化投影于蝶鞍内误认为是蝶鞍内钙化。
402、哪些原因可以引起蝶鞍增大?
引起蝶鞍增大常见的原因有垂体瘤、颅咽管瘤、颅内压增高、空泡蝶鞍、后组筛窦粘液囊肿、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迂曲等。那么在x线上怎样鉴别这些变化呢?
(1)鞍内肿瘤:垂体瘤是常见的鞍内肿瘤,颅咽管瘤、胆脂瘤等也可
作者:
眼睛
时间:
2007-6-22 04:38
王老师辛苦了,谢谢!
作者:
731208
时间:
2007-6-23 21:07
谢谢 我也有一本
作者:
feihongtaxue
时间:
2007-7-13 18:39
辛苦了!谢谢!!!
作者:
ash29335
时间:
2007-7-28 06:33
我是一各基层医院的放射科医生,我想这书对提高我们这样的病种少的基层医生的诊断水平一定很有帮助,不知多少钱一本,好像书店里没有卖.
作者:
hexue
时间:
2009-10-22 06:43
辛苦了!谢谢!!!
作者:
yjp1973
时间:
2011-12-12 11:11
向楼主敬礼!
作者:
秦天明
时间:
2012-1-7 14:00
路过来看看.......
苹果iPhone4s水货报价
作者:
荷塘月色
时间:
2014-4-18 12:31
谢谢了!这真是一本好书。只是怎样才能看全呢?
作者:
冷月游云
时间:
2015-12-31 22:45
楼主这书这样放上去岂不是很花费您的时间 有没有简单的方法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