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打印本页]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7-9-2 04:59
标题: 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135

男性,67岁,诊断“门脉性肝硬化”多年。近一个月来腹胀、食欲下降,治疗效果不明显。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测定无异常。查体: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膨隆,腹水症(+)。
既往有胰腺炎病史。

平扫





动脉期






门脉期





实质期





动脉期重建(vr)




门脉期重建(mip)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7-9-1 22:33:36 修改过]


[本贴已被 听蝉观竹 于 2007-9-5 12:29:29 修改过]

作者: 余辉    时间: 2007-9-2 06:13
标题: 莫明其妙
胰腺钙化,胰尾部可见圆形囊性影,平扫期内部新月形低密度区呈水样密度,且增强各期未见强化,考虑为假性囊肿。囊肿内有一圆形高密度块影,其密度均匀且与主动脉壁相似,且增强各期始终相似于主动脉壁。块影左侧可见结节状低密度区,其密度始终与主动脉内部密度相似,且动脉期重建可见与脾动脉相连,考虑此结节影为动脉瘤。结节周围与动脉脉相似密度块影考虑瘤壁及附壁血栓等成份综合而成。因此考虑假性囊肿内套了个动脉瘤,
或者跟本就是个大动脉瘤,后来瘤壁内膜与中外层瘤壁分离,其形成的间隙后来变成新月形水样密度区,而内膜内侧瘤腔内则继续发展成为有符壁血栓的瘤腔。另可见多量侧支循环影。

[本贴已被 余辉 于 2007-9-1 22:26:34 修改过]

或许这样考虑实在一点


[本贴已被 余辉 于 2007-9-1 22:44:04 修改过]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7-9-2 07:09
标题: 回复: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这个病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对诊断有帮助:
  1、下腔静脉肝段显影不良。2、肝尾状叶体积增大。3、有明显腹水,4、有侧枝循环表现,5肝右叶有不规则斑片状强化等。以上几点应考虑有布-加综合症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存在。
  另加外患者胰腺有钙化,胰管扩张,胰尾部有一囊状病变,囊内有一球形等密度影及一同主动脉强化密度一致的结节影,因此有慢性胰腺炎并胰腺假性囊肿并囊内假性动脉瘤存在。患者胆囊增大,囊壁增厚但无明显肿块,因此患者还有胆囊炎的存在。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7-9-1 23:25:53 修改过]

作者: 还珠格格    时间: 2007-9-2 17:14
本例影响表现贵在门脉期,肝静脉、下腔静脉显影不良,其肝静脉内明显栓塞形成,在看门脉期重健图像显示,广泛侧枝循环建立;结合查体(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膨隆,腹水症(+);另胰腺实质钙化,其胰尾部见一囊性低密度灶,灶内见于主动脉强化一致结节影,综上所述 考虑 1、步加氏综合征可能性大 2、慢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并囊内假性动脉瘤。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是指由于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增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布加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肿大,腹水、消化道出血、下肢水肿和色素沉着,布加氏综合征晚期导致肝硬化.肝段下腔静脉和肝静脉—i;腔静脉入口处形成完全性或不完全隔膜,形成湍流,加上此处位于肝脏和膈肌的交界处,易导致内皮损伤,产生血栓性狭窄闭塞。布加氏综合征另外的原因主要为血液的凝固性增高,如真性红细胞增生症何其它的髓增生疾病、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产后,局部腔内外肿瘤病变压迫堵塞等。
期待结果!!
作者: xiaoniu    时间: 2007-9-2 17:43
标题: 回复: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以下是引用向医生在2007-9-1 23:09:00的发言:这个病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对诊断有帮助:[br]  1、下腔静脉肝段显影不良。2、肝尾状叶体积增大。3、有明显腹水,4、有侧枝循环表现,5肝右叶有不规则斑片状强化等。以上几点应考虑有布-加综合症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存在。[br]  另加外患者胰腺有钙化,胰管扩张,胰尾部有一囊状病变,囊内有一球形等密度影及一同主动脉强化密度一致的结节影,因此有慢性胰腺炎并胰腺假性囊肿并囊内假性动脉瘤存在。患者胆囊增大,囊壁增厚但无明显肿块,因此患者还有胆囊炎的存在。
完全支持向主任的分析和诊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补充,平扫腹主动脉密度较低,应该考虑:   贫血


[本贴已被 xiaoniu 于 2007-9-2 9:44:52 修改过]

作者: xulianj    时间: 2007-9-2 20:43
支持布-加综合症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诊断。本病是指肝静脉阻塞引起的症候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指肝静脉或肝静脉-下腔静脉入口处的先天性蹼或隔形成阻塞;后者的原因是:1肝静脉血栓形成;2肿瘤压迫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主要鉴别诊断为(1)右心衰竭所致的肝淤血:肝静脉能强化且显示清楚。(2)弥漫性肝癌或肝多发转移瘤:肝密度不均匀,常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增强扫描各叶不同部位病灶强化特点相对一致。(3)门脉性肝硬化:由于再生结节或肿瘤的压迫使肝静脉变形,可出现布-加综合症。但在ct上可根据肝硬化的肝叶变形、比例失调、表面结节等鉴别。
作者: qiuleiyu    时间: 2007-9-3 03:17
1,胰尾部病灶.考虑慢性胰腺炎伴胰尾假性囊\\动脉瘤形成.形成机理;渗出胰液沿脾胃韧带侵蚀脾血管及局部包裹形成.
2,慢性肝病,肝硬化,腹水形成.侧支开放.
3,肝门脉显示不清,代之以较多侧支,提示门脉海锦样变性.
4,多位老师所提bcs,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相符合1,mip上肝内示较多侧支成蜘蛛网状.2,下腔v肝段显示欠清.3,临床症状相符.但有几点不太相符1,动脉早期无明显中心性强化.延时扫描无明确边缘性强化.2,尾状叶肥大不明显.3,肝静脉分支显示尚可,无明确扩张及狭窄表现.进一步确诊需进一步dsa检查.
作者: yangzongshan    时间: 2007-9-3 19:03
c-,c+及mpr,mip示广泛侧支循环,肝门脉及下腔部分腔内血栓形成,胰腺多发钙化,胰尾部囊性占位其内可见结节影并部分结节状强化,动脉期肝部分实质强化,尾状叶增大.疑有1,胰尾部病灶.考虑慢性胰腺炎伴胰尾假性囊\\动脉瘤形成,2budd-chiari综合症.

作者: LIAOQIANG    时间: 2007-9-3 20:59
1.胰尾部囊性占位其内可见结节影且结节部份明显强化(与同层动脉相似)。支持考虑:胰腺假性囊肿并囊内假性动脉瘤。2.脾脏壁侧半圆形低密度影,考虑脾脏包膜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或脾脏包膜下积液。3.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建立。4.慢性胰腺炎。
作者: sjh753    时间: 2007-9-3 21:35
脾脏增大,腹水,增强可见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显示欠佳,肠系膜静脉增粗迂曲,这些征象诊断布-加综合征不难。本例比较有意思的是脾动脉瘤恰巧被慢性胰腺炎之假性囊肿所包绕,罕见之极!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7-9-3 22:02
大家几乎一致认为是“布-加综合征”,有没有注意门静脉(尤其是肝内的门静脉)?既往胰腺炎与整个病变有何关系?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7-9-4 02:14
门静脉栓塞伴门脉海绵样变,广泛侧枝循环形成,下腔静脉肝段狭窄支持布--加综合征。。慢性胰腺炎办假性囊肿形成,脾动脉假性动脉瘤
作者: 宝天曼    时间: 2007-9-4 06:58
脾脏增大,腹水,增强可见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显示欠佳,肠系膜静脉增粗迂曲,这些征象诊断布-加综合征不难。本例比较有意思的是脾动脉瘤恰巧被慢性胰腺炎之假性囊肿所包绕,罕见之极!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7-9-4 17:10
标题: 回复: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急性胰腺炎可导致门静脉系统血管闭塞和静脉血栓形成,随后伴大量侧枝血管建立,看来此例就是这样。谢谢雷主任的提示。
作者: 汪涛同志    时间: 2007-9-5 01:35
这个病例如果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应该是比较完善了。

首先,该例为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尾部假性囊肿并囊肿内假性动脉瘤形成应该没有异议,形成的原因应该为囊肿内的胰酶侵蚀了血管壁所致。

布-加综合征的有可能存在,毕竟肝段下腔静脉显示不清。

肝门区,胃底及肝内可见大量迂曲成团的血管影提示门脉高压的存在,虽然临床资料“门脉性肝硬化”多年,但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测定无异常,结合慢性胰腺炎的病史,应该考虑到胰源性门脉高压的存在,是何原因导致胰源性门脉高压的存在?大家应该注意到假性囊肿的后方就恰恰是被压迫的脾静脉,在门脉期始终显示不清。很有可能为假性囊肿长期压迫脾静脉,其血流淤滞致导致血栓形成而蔓延至门脉从而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谢谢雷主任的好病例,让我们系统复习了一下胰腺炎的并发症。
作者: xulianj    时间: 2007-9-5 03:58
补充一点此病还应与门脉海锦样变性区别,门脉海锦样变性主要是门脉原发的或继发的病变,引起的门脉回流障碍引起的。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7-9-5 05:07
标题: 回复: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以下是引用向医生在2007-9-4 9:10:00的发言:[br]急性胰腺炎可导致门静脉系统血管闭塞和静脉血栓形成,随后伴大量侧枝血管建立,看来此例就是这样。谢谢雷主任的提示。


向主任一语切中要点----------急性胰腺炎可导致门静脉系统血管闭塞和静脉血栓形成,随后伴大量侧枝血管建立,这就是胰腺炎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机理。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7-9-5 05:16
这个病例不是布-加综合征,为什么下腔静脉肝内段较小呢?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7-9-5 05:25
标题: 回复: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7-9-5 20:26
标题: 回复: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这个病例最后手术结果是------1、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脾动脉假性动脉瘤;3、胰腺假性囊肿。4、胆囊炎。

这个病例的病因是急性胰腺炎------→导致门静脉系统血管闭塞和静脉血栓形成-----→肝外大量侧枝血管建立。在胰腺坏死形成假性囊肿同时→侵蚀脾动脉---→脾动脉假性动脉瘤。

不符合布-加综合症有3 点,1、虽然肝内段腔静脉较小,但肝静脉无异常,肝内段腔静脉较小和肝静脉显影较晚密度较淡是由于门静脉系统血管闭塞尤其是肝内门脉主干闭塞所致血液动力学改变。2、正如qiuleiyu前面所说“动脉早期无明显中心性强化,延时扫描无明确边缘性强化,尾状叶肥大不明显”。3、虽然肝外大量侧枝血管建立,但临床上没有下肢的症状。
   术中探查下腔静脉无异常,进行分流和断流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7-9-5 20:42
标题: 回复: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文献]门静脉海绵样变的ct诊断
作 者: 赵修义 张雪林
 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 ctpv)是指门静脉主干和/或它
的分支完全或部分阻塞后,其周围形成大量侧支循环或阻塞后的再通,是机体为保证肝脏血流量和
肝功正常的一种代偿性病变。其病因属多因素性,临床少见。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术(dsa)、超声检查(us)、磁共振成像术(mri)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随着影像
技术的发展,本病超声诊断报告渐趋增多,而有关ct诊断的报道尚少。现将我院自1992年2月至
1999年2月10例门静脉海绵变的ct表现做一回顾性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病人
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本组ctpv 病人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9~64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最后诊断为门静
脉海绵样变合并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4例,肝硬化、脾大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行脾
切除术2例,多发性肝囊肿1例。10例患者中,经肠系膜上动脉门脉dsa间接造影证实6例,手术证
实4例。
  ct机为西德siemens 公司生产的somoton plus高分辨率全身ct扫描机,每层扫描时间常
规为1 s,扫描定位后做连续横断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等于层距均为10 mm, 数据采集矩阵为512´ 512,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50 ma。高压注射器采用medrad-mct310-2型微机控制可编
程的ct压力注射器。使用离子或非离子型造影剂按照1.5 ml/kg的剂量,经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
分两相注射,程序为1.5 ml/s(总剂量的5/8)+ 0.5 ml/s(总剂量的3/8),于开始注药后25 s开
始扫描。
2 结果
  本组10例患者中,ctpv以门静脉主干周围为主者5例,占50%;主干及左右支ctpv为主者3例,
占30%;单纯左支或右支ctpv为主者2例,占20%。其ct表现主要有以下改变:(1)门静脉走行区
结构紊乱,正常门脉系统结构消失。在门静脉走行方向上可见由缠绕在一起侧支循环静脉形成的类似
团块状软组织的网状结构,相互之间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后上述结构在门静脉期(注射造影剂45 s后)
出现明显强化,在ct横断面上表现为数条圆形血管样结构,也可表现为迂曲,扩张窦隙样网状血管结
构, 上述结构内径最宽可达2 cm;如有门静脉主干纤维化等而闭锁伴ctpv形成,在门静脉走行区可
见到正常门静脉影由不成比例迂曲呈瘤样扩张的海绵样血管代替(图1~4);如门静脉内栓塞伴有
ctpv形成,增强ct扫描可见扩张的门静脉内低密度栓子周围侧支血管形成,表现为管样或迂曲窦
隙样网状管样结构(图5~6)。(2)肝实质灌注异常。在动脉期,造影剂在肝实质周边部聚集,形
成高密度带状影,有时并可见到其近端扩张的动脉影,而在门静脉期整个肝脏呈均匀等密度影。
(3)伴门静脉高压患者,可在冠状静脉、脐旁静脉、腹膜后腔、肝胃十二指肠韧带及胃底食管连接
区见到迂曲扩张呈匍形走行的离肝性侧支循环血管,严重者迂曲呈团块状,增强扫描在门静脉期示有
明显强化。 10例患者脾脏均肿大,厚度5~8 cm,肋下触及。2例脾静脉大于1 cm,7例脾静脉
7.5~9. 0 mm,1例脾静脉显示不清。
3 讨论
  triger[1] 通过血管造影和病理检查发现ctpv是门静脉阻塞后形成的向肝性静脉侧支循环。由
于这些血管大体标本切面观呈海绵状血管瘤样改变,故被称为“门静脉海绵样变”。
  门静脉海绵样变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有3种解释[2~5]:(1)门静脉先天异常;(2)
门静脉血管瘤;(3)门静脉血栓的结局。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多属原发性,主要是肝门部及其分
支部门脉管腔的缺失、结构先天发育异常、狭窄或闭锁所致。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多属继发性,主
要病理改变是门脉系统原有正常的管腔结构因门静脉炎、肝门周围纤维组织炎、血栓形成、凝血疾
病(红细胞增多症)、肿瘤侵犯、胰腺炎等导致门脉血流受阻,血液淤积或血
流量增加而致压力增高,为减轻压力,门脉周围建立侧支循环、再通。当门静脉阻塞范围较局限时
,如仅为主干阻塞,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侧支静脉可以跨过阻塞部位与叶内开放的门静脉分支相通,
使肝脏的门静脉血流灌注保持正常。而在门静脉阻塞范围较广时,尽管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侧支静脉
参与了门静脉循环,但它仍不足以减轻门静脉高压,因而引起食管静脉曲张和其它静脉曲张。有报
道患者大多伴肝硬化、肝癌。本组继发性ctpv的原发病主要为肝癌门脉癌栓形成、肝硬化门脉高
压症等。
  ctpv检查前准备程序与腹部其它部位和脏器的ct检查相同,包括胃肠道准备、碘过敏试验和
静脉造影剂的选择等。肝脏及门静脉区平扫应列为常规检查,重点应注意增强扫描信息的获取。增
强扫描应选择动脉期及门静脉期两组ct图像,动脉期图像应重点观察肝实质是否存在局部异常造影
剂灌注及有无肝动脉扩张,而静脉期则应重点观察门静脉走行区正常门脉结构的显示及是否存在异
常强化迂曲扩张窦隙样管样结构。
  认识ctpv的ct表现特点不仅<
作者: fumaogui    时间: 2007-9-8 17:57
谢谢楼主的好病例,又长见示了.
作者: 信天游    时间: 2007-9-15 06:50
这种详尽的病例绝对要顶!
作者: 信天游    时间: 2007-9-15 07:12
请问论文和你一点出入:到底是入肝性还是出肝性侧枝循环形成??????????????
还有图像中与右肾有联系的一根血管是不是也是与门脉的侧枝循环,而不经下腔静脉回流????????????
解释不是说门脉没有病变吗
动脉期肝脏边缘好像有带状强化吧???????
请老师解答!!
谢谢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7-9-15 08:08
标题: 回复: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以下是引用信天游在2007-9-14 23:12:00的发言:[br]请问论文和你一点出入:到底是入肝性还是出肝性侧枝循环形成??????????????[br]还有图像中与右肾有联系的一根血管是不是也是与门脉的侧枝循环,而不经下腔静脉回流????????????[br]解释不是说门脉没有病变吗[br]动脉期肝脏边缘好像有带状强化吧???????[br]请老师解答!![br]谢谢



回答“信天游”老师:
1、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肝脏及其有关血管和胆道疾患所引起的综合征。正常的门静脉压力为0.65~1.3kpa(5~10mmhg),较下腔静脉压稍高。当门静脉压高于下腔静脉压0.65kpa(5mmhg)以上,或门静脉压≥2.94kpa(22mmhg)时提示存在门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的分型及病因
(1)肝前型:门静脉先天性狭窄,血栓,癌栓,肿瘤压迫;
(2)肝后型:肝静脉狭窄阻塞bcs(血栓、膜状狭窄阻塞、肝静脉广泛狭窄阻塞)
(3)肝型:
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中毒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
  信天游老师提到的“入肝性”和“出肝性”就应该与“肝前型”“肝后型”相对应,入肝性”即“肝前型”------门静脉狭窄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出肝性”即“肝后型”-----肝静脉狭窄阻塞导致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海绵样变应该是“入肝性”也是论文中提到的“向肝性静脉侧枝循环”。不知论文和我哪一点出入?
  2、图像中与右肾有联系的一根血管也是开放的门脉侧枝循环。既然是侧枝循环就是不经下腔静脉回流。
  3、信天游老师提到“解释不是说门脉没有病变吗?”我从来没有这样解释,如果有一定是笔误,请信天游老师指出,我即使改正!
  4、信天游老师提到“动脉期肝脏边缘好像有带状强化吧?”,这是因为门静脉狭窄后肝脏的动脉供血代偿所致。

作者: 清清楚楚    时间: 2007-9-15 14:17
谢谢各位大侠的精辟论述.学习了
作者: 信天游    时间: 2007-9-16 04:45
本组10例患者中,ctpv以门静脉主干周围为主者5例,占50%;主干及左右支ctpv为主者3例,
占30%;单纯左支或右支ctpv为主者2例,占20%。其ct表现主要有以下改变:(1)门静脉走行区
结构紊乱,正常门脉系统结构消失。在门静脉走行方向上可见由缠绕在一起侧支循环静脉形成的类似
团块状软组织的网状结构,相互之间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后上述结构在门静脉期(注射造影剂45 s后)
出现明显强化,在ct横断面上表现为数条圆形血管样结构,也可表现为迂曲,扩张窦隙样网状血管结
构, 上述结构内径最宽可达2 cm;如有门静脉主干纤维化等而闭锁伴ctpv形成,在门静脉走行区可
见到正常门静脉影由不成比例迂曲呈瘤样扩张的海绵样血管代替(图1~4);如门静脉内栓塞伴有
ctpv形成,增强ct扫描可见扩张的门静脉内低密度栓子周围侧支血管形成,表现为管样或迂曲窦
隙样网状管样结构(图5~6)。(2)肝实质灌注异常。在动脉期,造影剂在肝实质周边部聚集,形
成高密度带状影,有时并可见到其近端扩张的动脉影,而在门静脉期整个肝脏呈均匀等密度影。
(3)伴门静脉高压患者,可在冠状静脉、脐旁静脉、腹膜后腔、肝胃十二指肠韧带及胃底食管连接
区见到迂曲扩张呈匍形走行的离肝性侧支循环血管,严重者迂曲呈团块状,增强扫描在门静脉期示有
明显强化。 10例患者脾脏均肿大,厚度5~8 cm,肋下触及。2例脾静脉大于1 cm,7例脾静脉
7.5~9. 0 mm,1例脾静脉显示不清。

倒数第3行的“离肝性侧枝血管”是这样吗??

应该是下腔静脉没有问题对吧?
那是不是因为下腔太小,回流不畅而导致右肾侧枝循环形成????
请教那些侧枝循环是回到肝静脉后然后回流下腔静脉吗??????
作者: 信天游    时间: 2007-9-16 04:48
谢谢老师指教,侧枝循环不通过下腔,那是不是通过半奇或奇静脉回上腔?
作者: 信天游    时间: 2007-9-16 04:55
正常肾和门脉之间就有这么一根血管吗?这个侧枝循环形成我有点不太明白,一个是间位器官一个是腹膜后位器官,有腹膜相隔离的/??/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7-9-16 05:17
标题: 回复: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对不起!“既然是侧枝循环就是不经下腔静脉回流”这句话表达的不清楚,原意是“侧枝循环就是不直接经下腔静脉回流”。

主要的侧枝循环有:
1、门静脉血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入上腔静脉,常引起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在腹压声高或粗糙食物磨损时,可破裂发生致命的大出血;
2、门静脉血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静脉丛、髂内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常引起直肠静脉丛曲张,形成痔疮,如破裂可造成便血;
3、门静脉血经附脐静脉、脐周围静脉,而后向上经胸腹壁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向下经腹壁下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引起脐周围静脉曲张。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侧枝血管开放,如肾周的静脉开放(做门脉高压分流手术前常规要检查肾脏及肾周情况,就是观察肾周的静脉是否开放)。

信天游老师,谢谢您的指教!错误的地方纠正了。学生学浅,有许多问题我回答不上来,请您指教!
作者: 信天游    时间: 2007-9-18 03:51
您才是老师啊!
谢谢
作者: wnlyq8688    时间: 2007-9-26 21:56
门静脉海绵样变
学习
作者: pujunzhi    时间: 2012-6-22 21:29
这个病例最后手术结果是------1、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脾动脉假性动脉瘤;3、胰腺假性囊肿。4、胆囊炎。

非常好的病例!点评很细,值得反复读片!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有很好的认识。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2-8-16 09:11
这个病例最后手术结果是------1、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脾动脉假性动脉瘤;3、胰腺假性囊肿。4、胆囊炎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