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MRI1233: M 17岁,头颅病变 [打印本页]
作者: zhangyuanmr 时间: 2007-9-22 00:09
标题: MRI1233: M 17岁,头颅病变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140)
m 17岁,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视力下降数月,突然加重,在外院按脑梗塞治疗数天,病情加重来我院就诊.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7-9-21 18:07:46 修改过]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7-10-9 22:45:17 修改过]
作者: LIMMM 时间: 2007-9-22 04:38
姣质瘤。
作者: luo706 时间: 2007-9-22 05:16
团块状占位,侧脑室推压,不均匀环状强化,周边水肿带。
首先恶性胶质瘤伴瘤内出血。
作者: 一生 时间: 2007-9-22 05:20
年轻患者,颞枕顶叶肿块出现坏死、囊变、出血,明显强化,周围中度水肿,颅骨破坏,考虑:pnet。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7-9-22 15:16
年轻患者,颞枕顶叶肿块出现坏死、囊变、出血,明显强化,周围中度水肿,颅骨破坏,考虑:室管膜瘤或pnet。
作者: 老林 时间: 2007-9-23 21:23
左顶枕叶肿瘤伴出血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7-9-25 14:40
成人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诊断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8例,术前均行mri检查,采用se序列,行t1wi、t2wi及t1增强检查。结果 8例肿块均位于幕上,其中颞叶3例,枕叶、顶叶、额叶、额顶叶及颞顶叶各1例。本组病例肿块均较大,均位于脑实质内,占位效应明显,最大者为6.0cm×5.2cm×6.2cm,最小者为4.5cm×3.8cm×3.8cm;位置表浅,邻近脑膜,但周围脑膜无明显增厚;肿块形态: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2例;肿块边缘清楚;均匀实性肿块6例,肿块内可见囊性改变2例;肿块周围可见轻度水肿6例,2例肿块周围无水肿;肿块信号相对均匀,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其中2例肿块内可见脑脊液样t1、t2信号影;肿块呈均匀强化6例,环状强化2例。结论 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如充分认识其mri征象,则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影像诊断。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由hart等于1973年首次报道[1,2],它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高度恶性的神经系统肿瘤,为神经嵴衍生的较原始的肿瘤,主要由原始神经上皮产生,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侵袭性生长,广泛脑脊液播散,预后极差,大部分仍需通过病理诊断才能确诊。组织形态学属于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外周性较常见,文章报道较多,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相对较少见,而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更为罕见,仅占整个脑肿瘤的0.1%左右,且多见于儿童[3],成人非常罕见。现将2000年1月~2005年6月经我院mri检查后我院或外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0年1月~2005年6月经我院mri检查后我院或外院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幕上pnet 8例,男5例,女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8岁,平均34岁,病程7天~10个月不等。
1.2 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颅内高压症状5例,其中伴有肢体无力及抽搐4例,伴有步态不稳表现1例,单纯头痛3例。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造影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为0.2ml/kg。
1.3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maconi公司生产的1.5t edge eclipse型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运用se序列连续扫描,层厚10mm,层距5mm,扫描参数:轴位t2wi(tr/te= 4000/112ms),轴位及矢状位t1wi(tr/te=350/12ms)平扫及增强扫描,冠状面t1wi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mri表现 8例肿块均位于幕上,其中颞叶3例,枕叶、顶叶、额叶、额顶叶及颞顶叶各1例。本组病例肿块均较大,均位于脑实质内,占位效应明显,最大者为6.0cm×5.2cm×6.2cm,最小者为4.5cm×3.8cm×3.8cm;位置表浅,邻近脑膜,但周围脑膜无明显增厚;肿块形态: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2例;肿块边缘清楚;均匀实性肿块6例,肿块内可见囊性改变2例;肿块周围可见轻度水肿,其中2例肿块周围无水肿;肿块信号相对均匀,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其中2例肿块内可见脑脊液样t1、t2信号影;肿块呈均匀强化6例,环状强化2例,肿块周围脑膜无明显增厚增强(图1、图2)。术前诊断为胶质瘤6例,生殖细胞瘤1例以及淋巴瘤1例。
2.2 病理结果 8例均手术病理证实为pnet。
图1 t1wi横断位(a)、矢状位(b)及t2wi横断位(c):右侧枕叶可见类圆形实性肿块影,边缘尚清,肿块周围水肿,占位效应明显,肿块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 图2 t1wi增强冠状(a)、矢状(b)及横断位(c),肿块明显强化,边缘清晰,占位效应明显,右侧脑室后角受压
成人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诊断 来自: 免费论文网
3 讨论
3.1 pnet概述 1973年hart等首次报道了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1,2],其所描述的pnet为发生于小儿大脑的未分化性肿瘤,在组织学上与小脑髓母细胞瘤相似,并认为它与小脑髓母细胞瘤一样,来源于神经上皮细胞未分化的前体细胞[4]。2000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胚胎性肿瘤分为以下4类:髓上皮瘤、室管膜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及其变型,以及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及其变型(包括神经母细胞瘤)。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曾有过其他一些名称[4~6],如大脑髓母细胞瘤、大脑神经母细胞瘤、大脑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和蓝瘤。目前对pnet的定义为:大脑或鞍上由未分化或低分化神经上皮构成的高度恶性的肿瘤,肿瘤细胞可以向神经元细胞、星形细胞、室管膜细胞、肌细胞以及黑色素细胞谱系分化[6]。pnet多发于幕下,幕上发生者较少[3]。
3.2 pnet的临床与mri特点
3.2.1 pnet的临床特点 成人幕上pnet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
作者: wuyiyunwu 时间: 2007-9-28 07:11
学习了!
作者: 拾荒者 时间: 2007-10-11 03:32
mri1233结果:纤维型星形细胞瘤3级。
作者: 信天游 时间: 2007-10-11 04:54
图像清晰点就更妙拉
作者: 萧萧 时间: 2007-10-29 06:32
图象差
作者: radiology888 时间: 2007-10-30 06:15
战友们:
这是胶质母细胞瘤。
恶性程度高,进展快。
病灶边界清晰,张力高---都是长得快的表现。
作者: zyx168 时间: 2007-11-1 21:58
纤维型星形细胞瘤3级。 学习了!
作者: radiology888 时间: 2007-11-2 05:51
原发性高级别胶质瘤
作者: ZHONGXINMR 时间: 2009-3-27 03:51
谢谢 ,学习了
作者: pujunzhi 时间: 2009-3-27 06:47
纤维型星形细胞瘤3级。 学习了!
作者: chinanyd 时间: 2009-3-28 01:20
胶质瘤
作者: dangjiancai 时间: 2010-8-12 18:33
首先恶性胶质瘤伴瘤内出血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