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MRI1267:女性46岁,头痛,头晕
[打印本页]
作者:
丝路花雨
时间:
2007-10-11 04:02
标题:
MRI1267:女性46岁,头痛,头晕
46岁妇性,头痛,头晕。
以下为增强的图像
[img]/up
作者:
qiuleiyu
时间:
2007-10-11 04:32
多发胶质瘤>转移性肿瘤,建议进一步检查.
作者:
哈哈镜
时间:
2007-10-11 04:33
这个病例表现为
1、孟氏孔与第三脑室交界区实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信号欠均匀,占位效应明显,伴有幕上脑室系统扩张。增前强扫描呈明显异常不均匀强化。
2、右侧额叶可见囊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且不规则,周围伴有广泛水肿。增强呈环状强化改变。
3、右侧颞叶区可见弥漫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范围广泛。增强扫描可见双侧半球软脑膜强化。
本人认为1、转移。2、多中心胶质瘤3、多种病变共存可能。
希望公布手术后病理结果。
作者:
xulianj
时间:
2007-10-11 05:03
1、转移。2、多中心胶质瘤。支持
作者:
联众之王
时间:
2007-10-11 05:06
还是考虑:生殖细胞瘤可能
作者:
同
时间:
2007-10-11 05:18
考虑 1 转移瘤. 2 多中心胶质瘤.
作者:
守望可可
时间:
2007-10-11 09:07
“多发性颅内胶质瘤是指颅内发生2个或2个以上的胶质瘤,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多中心性胶质瘤,即相互独立的胶质瘤发生在不同的脑叶和半球,其组织学类型可以不同;另一种是多灶性胶质瘤,即起源于同一部位的胶质瘤通过脑脊液播散或直接浸润形成大体上2个或2个以上的病灶。
多中心性脑胶质瘤是指显微镜下相互间无任何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病灶并存,其组织学类型可以相同或不同。而多灶性脑胶质瘤病是指原发于一个部位的脑胶质瘤经脑脊液播散或直接浸润形成大体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病灶。
ct及mri特征:平扫ct大多表现为多发的片状密度减低区,部分呈低等混杂密度,极少数表现为等或稍高混杂密度;mr t1wi大多表现为以稍长t1为主的混杂信号,部分呈等t1信号,t2wi均表现为以稍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ct和mri瘤周大多表现为中度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病灶大多边缘较清,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团块”状、“花环”样强化,少数呈“斑块”状或“哑铃”状强化。部分病灶胼胝体、中线结构、硬脑膜有强化。病灶大多有囊变坏死。”
本例右额叶病灶水肿相对较轻,无占位效应,这是大脑内转移病灶所不具有的,故多考虑为多中心性脑胶质瘤。
作者:
doc张
时间:
2007-10-11 16:30
胶质瘤及转移瘤都有可能.
作者:
psh
时间:
2007-10-11 16:58
标题:
回复:mri1267:女性46岁,头痛,头晕
1、右额叶的病变考虑为转移;2、室间孔的病变,室管膜瘤?
[本贴已被 psh 于 2007-10-11 9:20:17 修改过]
作者:
gaoshengjiang
时间:
2007-10-11 17:34
1、多中心胶质瘤?2、 转移瘤?
作者:
大海深蓝
时间:
2007-10-11 17:52
从形态、信号及位置来看室管膜瘤可能性大,右侧额叶也有可能是室管膜瘤(脑室外型)。
作者:
8314337
时间:
2007-10-11 23:39
胶质瘤及转移瘤都有可能
作者:
晓杰
时间:
2007-10-12 00:44
支持支持::多发性胶质瘤
作者:
luo706
时间:
2007-10-13 01:19
多中心胶质瘤
作者:
LIMMM
时间:
2007-10-13 19:04
1、多中心胶质瘤?
作者:
刘振江
时间:
2007-10-15 00:33
支持7楼楼主。
作者:
yan.yan
时间:
2007-10-16 05:04
多考虑为多中心性脑胶质瘤。
作者:
guzhongliangddd
时间:
2007-10-25 07:41
首先考虑是胶质瘤2)脱髓鞘假瘤3)淋巴瘤.
作者:
bzzenghuai1971
时间:
2007-10-25 18:01
考虑 1 转移瘤. 2 多中心胶质瘤.
作者:
gf83804008
时间:
2007-10-27 12:30
1。多考虑胶质瘤。
2。转移瘤也有可能。
作者:
kane131648
时间:
2007-10-27 20:29
支持11楼的意见.考虑室管膜瘤可能性大。不过谢谢7楼介绍的知识,有学到东西了.
作者:
zyx168
时间:
2007-10-31 01:50
多中心胶质瘤?
作者:
fengtao678
时间:
2007-11-1 06:19
守望可可西里多年不见,他比我们版主知识面要高多了。他说的一般都推翻不了的
作者:
琥珀人
时间:
2007-11-29 18:28
多发胶质瘤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