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ZT0172:【文摘】永磁型磁共振弥散成像的临床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翁志蓬    时间: 2007-11-16 06:46
标题: ZT0172:【文摘】永磁型磁共振弥散成像的临床应用
翻阅最新的《ge医疗》杂志,发现《永磁型磁共振弥散成像的临床应用》一文,很有启发——原来弥散成像不仅可用于超早期脑梗塞的诊断,还可以应用于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脑脓肿与脑肿瘤内坏死的诊断!摘录如下:

[center]永磁型磁共振弥散成像的临床应用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洪闻
[/center]


一、超早期及早期脑梗塞的诊断
脑梗塞按发病时间远近一般分5期:超急性期(<6小时)、急性期(6-72小时)、亚急性期(3-10天)、慢性期早期(11-30天)、慢性期(1月以上)。
dwi能够在超早期发现缺血灶,敏感性高,平均约98.7%,解决了超早期脑缺血的准确诊断问题。
dwi还能在多发脑梗塞中区分新旧病灶,诊断皮层下脑梗塞。


二、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的鉴别
表皮样囊肿需手术治疗,而蛛网膜囊肿无需手术治疗,因此,两者的鉴别对临床而言尤为重要。
两者在mri上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单纯依靠病变在t1wi和t2wi的信号强度改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蛛网膜囊肿较表皮样囊肿具有明显增高的水分子扩散程度,在弥散成像上呈低信号,而表皮样囊肿在弥散成像上为高信号。


三、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脑肿瘤的鉴别
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脑肿瘤在ct、mri增强扫描时均可表现为环状强化,有时鉴别诊断非常困难。
但是在弥散成像上,脑脓肿呈明显高信号,而脑肿瘤坏死囊变区呈明显低信号,比较容易鉴别。


原文出处:《ge医疗》2007.02,总第31期。
作者: 借我一双    时间: 2007-11-29 01:04
我们是ge0.2永磁型mri做出来可没这效果
作者: fgp198    时间: 2008-1-17 06:14
学习了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