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ZT0174:椎缘骨与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打印本页]
作者:
ZHANGZHONGSHOU
时间:
2007-11-25 01:14
标题:
ZT0174:椎缘骨与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center]椎缘骨与腰椎后缘软骨结节[/center]
椎缘骨在腰椎x线检查中不时可见,并不罕见。发病年龄一般17岁以上,临床症状缺乏特异,影像典型表现多为大小不一三角形骨块,多位于椎体前缘正中,骨块上缘和前缘多平行于椎体上缘和前缘,斜面于椎体斜面相对应,其间有一厚薄一致(2-8mm)的透亮带,颇似椎角被利刀削砍一样,以前又称永存骨骺、椎角离断体、边缘骨等。有的病例骨块可向前上方移位并有翘起的韧带骨化影,颇似犀牛角状。曹庆选等报道了几例腰椎侧缘椎缘骨,笔者也遇到过侧缘椎缘骨。椎缘骨其发生机理论说不一。椎间盘髓核疝出学说为文献所公认,学者们根据髓核造影时有造影剂进入骨块与椎体间的透亮间隙而确认为髓核脱出的一种表现和后遗症。(笔者认为现代影像学ct上此间隙的密度与椎间盘密度相仿,mri此间隙的信号也和邻近 椎间盘信号相同也可以证实这一点)曹来宾等认为可能先有椎体发育上的缺陷而后在外伤或其他因素影响下而诱发髓核突出。先天发育缺陷是因,髓核疝出是果。王云钊氏曾连续观察过一例的发展过程,仅有薄淡的透亮间隙,随访观察中见渐趋明显,最后出现典型x线表现,造影时间造影剂进入间隙而得到证实。这种推测在国外文献中也有近似见解。曹来宾等分析一组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时,得见一例合并多发性椎缘骨,认为这两病的发病机理相同,实际上实属同一病变,仅发生部位不同而已。椎缘骨依据好发部位、三角形骨块,与椎体间有等距的透亮间隔并伴有硬化边缘或硬化带,一般不难诊断。有时需与板间骨(骨隙骨)鉴别,后者为椎间韧带的钙化影,呈等腰三角形(侧位片),位于椎间隙前缘的正中,底与椎体前缘平齐,尖向内指向椎间盘,两相邻椎角完整 。此外尚需与青年脊柱后突(休门氏病),强直性脊柱炎和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td)等相鉴别。此类疾病多多个椎体或全部脊椎广泛发病,累计椎体前端上下角,与本病绝大多数单一椎体受累不同。std只有男性发病,椎体普遍变扁并有驼峰表现,椎间隙均变窄等,与本病常单发,椎间盘无改变不同。
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lpmn)又称为椎骨后撕脱(pba),系指发生于腰椎后缘正中突入椎管内的类圆形软骨结节,既往认识不足,常误诊为椎缘外伤移位、椎体骨折、椎体骨骺移位等。本病首先由lowrey于1973年报告,国内曹来宾等于1990年在中华放射学杂志首先报道。本病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典型表现于侧位x线片显示,呈椭圆形或圆形、圆锥形,直径4-9mm;相对的锥体后下角有骨质缺损。ct表现:1、椎体后下缘骨缺损,边缘硬化,其后部骨块,并见骨块向后突入椎管。缺损区位于骨块前侧,ct值为椎间盘密度。本病是一特殊类型的椎缘软骨结节,故称其为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较为恰切。其发生机制可能类似椎前缘软骨结节,即椎缘骨(amcn)。椎缘骨系张力或剪力骨折合并髓核脱出并进入裂开的纤维环,继而突入环骨突和椎体之间,类似其它部位的撕脱骨折。同理lpmn则可以代表撕裂以后环骨突的骨化,在lpmn的病例椎板前后径增宽并逐渐形成软骨结节,大大多数都无明显外伤史。因此,laredo 等认为椎板前后径加宽继发于lpmn,而后者又促进了椎间盘后突的发生。曹氏于1990年首次报道的10例中,全部病例的骨块和椎体改变均无骨折征象。曹来宾等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是先有先天性的特殊解剖缺陷,包括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变异,是发病基础;而后在漫长的日常活动中,脊柱不断承受弯曲和压缩等外力作用,促使髓核冲击缺陷区,并进入椎板,形成软骨结节。在这组病例中,有1例连续3个椎体发病且同时并发椎缘骨。进一步表明本病与椎缘骨不仅发病完全相同,更重要的是证实两病实际上是同一病变,仅发生部位不同而已。因此,曹氏等认为本病如同椎缘骨的形成一样,先天的特殊解剖时因,慢性创伤是动力,其催化作用,而lpmn是果。此点与文献上某些作者的见解相仿。本病也可发生于胸椎,及骶椎后缘,故称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vpmn)更为合适,本病常规正位片改变较少,侧位片,特别是ct扫描可清晰显示,如对本病认识认识不足,常可误诊为软骨瘤(基于病理组织有软骨组织)或感染性脊椎炎(根据后椎板不规则和狭窄),须注意鉴别。曹氏于1992年论著中,总结道: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是,在青少年时期,脆弱性较高的椎体终板在各种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髓核的膨胀性压力是椎间盘组织经裂隙疝入椎体与骨突之间的薄弱区,并逐渐扩大,形成边缘性软骨结节。骨突环后段则被挤向后方并继续骨化直至骨骼发育成熟,构成软骨结节的后壁 ,其发病机理与前缘软骨结节(amcn即椎缘骨)基本相同。但并不排除强烈的外伤可导致骨突环及部分椎体终板的撕脱继而形成本病的可能。椎缘骨63%发生于腰4椎体前上缘,lpmn73%发生于腰4椎体后下缘,两者的好发部位正好相对应,这可能与腰4的伸屈活动范围最大,其椎体终板边缘最易受损有关。据此我们进一步相信,lpmn 与椎缘骨的性质相同,仅发病部位不同而已。lpmn大多伴有椎间盘后突,曹氏报道的一组14例ct扫描,发现6例伴有明显
作者:
宝天曼
时间:
2007-11-26 05:01
zhangzhongshou老师辛苦了!!!!!!!!!!!!!!!!!
作者:
hexue
时间:
2007-11-26 05:24
谢谢楼主,可惜没有图片相配
作者:
蜜蜂君
时间:
2007-11-28 03:57
谢谢!影像因你们而自豪!
作者:
feihongtaxue
时间:
2007-12-2 04:02
辛苦了,向你学习!
作者:
happyverycd
时间:
2007-12-5 04:42
谢谢张老师,我曾就这个问题咨询过你,你说等做个专题再详细解答,今天终于看见了,言而有信,谢谢,你辛苦了。
作者:
pw1314521
时间:
2007-12-5 08:14
谢谢,很好.
作者:
玊玉
时间:
2007-12-6 04:15
辛苦了
作者:
mzjctmr
时间:
2007-12-8 20:24
讲解细致周到,您辛苦了,学习了,多谢多谢!!!!!!!!!!!!!!!!!!!!!!
作者:
高仕福
时间:
2007-12-10 02:52
标题: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平片
请点击:
http://www.radida.com/radinet/read.php?tid=22178&page=1
作者:
zhang2007
时间:
2007-12-18 02:14
谢谢老师
作者:
2003119
时间:
2008-1-8 08:21
hao
作者:
卢文乾
时间:
2008-2-6 08:41
xie xie le
作者:
HZMDOC
时间:
2008-2-19 01:01
学习了!谢谢!
作者:
有求必应
时间:
2008-3-15 16:56
总结的很好,继往开来,谢谢你。
作者:
wczhong68
时间:
2008-3-24 21:21
很好,谢谢
作者:
形向东
时间:
2008-3-27 04:36
老师您辛苦了,谢谢
这是我受益非浅
作者:
阿敏
时间:
2008-4-22 07:54
学习了,楼主辛苦了
作者:
hexue
时间:
2009-10-2 07:34
谢谢 再复习了
作者:
shuhangyong
时间:
2010-11-22 23:07
谢谢张主任
作者:
杨玉斌
时间:
2011-8-27 23:03
谢谢老师。
椎体前缘的叫椎缘骨,中间的叫许莫氏结节,椎体后缘的叫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学习了。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