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X3067:腹腔“鸡蛋”样肿物 [打印本页]

作者: 黑白光影    时间: 2007-12-13 06:19
标题: X3067:腹腔“鸡蛋”样肿物
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402
病理诊断:不除外脂肪坏死结节伴钙化。

前一例病例讨论

     患者为中年男性,主要症状为慢性腹痛,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一般情况良好,消化道造影检查意外发现腹腔内包块。给我们初步的印象是良性肿物,需要鉴别肿物来源于肠管内还是肠管外。b超、ct及腹部x线平片等有助于诊断。特别要重视腹部b超的术前诊断价值,可实时探测肿物大小、部位、单多房、包块密度,以及包块随体位改变、随呼吸改变或压触时的活动性。本例经b超及消化道钡剂造影诊断为肠管外来源, 与手术结果相符,术中证实包块来源于小肠系膜。

     肠系膜肿物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均有囊性和实性之分。原发性常见于肠系膜肿瘤,可从肠系膜中的任何细胞成分发生,如淋巴组织、纤维组织、脂肪组织、神经组织、间皮组织、肌肉组织和胚胎残余组织等。继发性多由损伤、寄生虫或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等)所引起,但极少见。

     本例病理证实为囊性包块,外壁钙化包壳内充满灰黄色石膏样半凝固体。考虑诊断有两种可能:

     1. 肠系膜囊肿:肠系膜囊肿可能是先天性淋巴管壁发育不良所致,或因腹部外伤、炎症,腹部手术后等致使局部淋巴管粘连、阻塞,淋巴液淤滞其间,逐渐长大而形成囊肿。囊肿呈球形、椭圆形或袋状,大小不一,自数厘米至20 cm不等,多为单发、单房囊肿。囊内液体通常为黄白色或草黄色的透明液体,如有出血或继发感染则可为暗红色液体或脓性液。由于病程较长,出现外壁的钙化,类似鸡蛋样改变。肠系膜囊肿常见于小儿,成人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小儿可表现为腹部包块,肠道受压症状,合并感染或破裂可表现为急腹症。部分患者终生无症状出现,成年后体检发现,有症状者多数为慢性腹痛。但是患者的肿物内部充满灰黄色石膏样半液体,不像囊肿改变。

     2. 坏死脂肪组织包裹形成假瘤:vuong等报告过1例腹腔“熟鸡蛋”样肿物患者82岁男性,无诱因腹痛,身体状况良好,在前列腺癌术后定期随诊时b超检查发现肝左叶结节,针吸活检为恶性肿瘤,行剖腹探查。术中未发现腹腔转移,大网膜光滑,行肝左叶切除,证实为高分化透明细胞肝癌,无肝硬化表现。腹腔探查时发现一个游离、孤立的如剥壳熟鸡蛋样肿物,不与腹腔内任何脏器粘连。患者术后无并发症,随诊12个月健康状况良好。该孤立包块大体病理:6 cm直径的卵圆形珍珠白色橡皮样肿物,表面光滑,中心部分黄色,外周白色部分厚4.5 cm,呈同心圆层状排列。镜下:包块内未见寄生虫或肿瘤组织,中心区为枯干的脂肪组织碎片,外周部为膜状脂肪坏死,苏丹染色为黑色、紫外线照射自发荧光,证明为坏死脂肪细胞。外周白色部分为层状致密结缔组织,散在微钙化灶,未见血管,结缔组织中可见同心圆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外周有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夹杂有肥大细胞,被覆间皮细胞。该孤立包块的形成可能是:扭曲的网膜边缘发生脂肪坏死所致,伴炎症反应,噬脂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逐渐发展为硬化和钙化。坏死的脂肪组织吸收渗出的蛋白质,导致层状硬化,“鸡蛋白”增厚,最后表现为“熟鸡蛋”样肿瘤。本例患者既往无腹腔炎症病史,腹腔内未见粘连,表现为鸡蛋样,但内部为半固体改变,也不完全相符。
                                   
                                  (转贴)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吴嘉煖 刘晓红 病理科 崔全才

后一例为本院病历,胰腺胰尾部肿瘤,大小为8cm×9cm,病理证实为囊性包块,瘤外壁钙化包壳,瘤内亦充满灰黄色石膏样半凝固体,成分不甚明了。

本二例腹腔内肿物临床罕见,病因不清楚。特呈出该病例供同行参考。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7-12-13 0:54:21 修改过]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