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L0121:[原创典型病例]肝脏CT(公布结果:重度弥漫性脂肪肝 [打印本页]

作者: pp    时间: 2005-4-16 05:09
标题: CL0121:[原创典型病例]肝脏CT(公布结果:重度弥漫性脂肪肝
体检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5-4-16 20:23:31 修改过]


[本贴已被 pp 于 2005-11-16 13:53:49 修改过]

作者: cmg    时间: 2005-4-16 20:26
典型弥漫性脂肪肝ct表现,肝实质密度明显减低,肝内血管影显示清晰,走形自然,无受压移位。
作者: 杨军    时间: 2005-4-17 01:20
[emb6]
作者: 魔镜    时间: 2005-4-17 05:33
[emb25][emb25][emb25]
作者: joan1989-2004    时间: 2005-4-17 08:22
肝脏轮廓光整,肝左叶略增大,肝实质密度普遍减低,肝内血管反相,与肝实质密度对比明显,无受压移位表现,肝ct值与脾脏ct值之比小于0.5,诊断重度脂肪肝均匀型。
作者: zhenfangshou769    时间: 2005-4-18 07:54
[emb6]
作者: cefcmj    时间: 2005-4-19 05:59
[emb6]
作者: 樱花火树    时间: 2005-4-20 00:45
[emb6]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5-4-21 03:45
对照这个病例,再来复习一下有关脂肪肝的知识。
        脂肪肝系过量脂肪尤其是甘油三脂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所致,又称肝脏脂肪浸润。它的发病与慢性肝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以及酗酒、肥胖、营养不良、激素治疗等因素有关。
      脂肪沉积或浸润在肝脏内的分布多种多样,可为局灶性或弥漫性,且程度不等。镜下见肝细胞肿大,内含大量脂肪球,周围血管和血窦变细。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除了可用它对脂肪肝进行分型外,还可观察治疗前后肝脏体积的大小和密度变化。对于脂肪浸润的诊断ct虽然优于b超,但对直径小于2-3厘米的圆型或小片状脂肪浸润仍难与肝癌相区别。
弥漫型脂肪肝的ct诊断
  一、密度变化:肝脏密度普遍降低,严重病例肝ct值呈明显负值。ct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一般参照脾脏密度。如果肝脏ct值低于脾脏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二、肝内血管阴影的改变,在正常肝脏的平扫ct图像上肝内血管呈负影。肝静脉及门静脉的主要分支清晰可见。在脂肪肝时,根据脂肪浸润程度的不同,肝内血管影变得模糊不清或血管呈相对高密度影,如同增强后的ct表现。
  三、增强扫描的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持相对低密度,同样低于增强后的脾脏。但低密度区内血管影显示完整。
  局灶型脂肪肝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局灶型脂肪肝的脂肪浸润情况多种多样。若发生在叶或段及亚段的均一脂肪浸润,ct诊断容易。但如果脂肪浸润发生在肝门附近或呈斑片状或小结节状时,就必须和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癌、肝脓肿等占位性病变相鉴别。这几种特殊类型的脂肪肝的ct表现有以下特征:(1)为非球形病灶,正常与病变组织之间分界不清,呈移行性改变。例如病灶在一个层面上有4 cm~5 cm大小,而以1 cm层厚和间隔连续扫描时,仅于1~2个层面上显示病灶。表明病灶呈片状。(2)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后可见血管影进入病灶内,而无血管推移受压和侵蚀等现象,肝脏边缘无膨出。(3)多数呈水样或脂肪密度。(4)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区ct值升高不及正常肝组织及脾脏,形成更明显的密度差异。(5)如作动态扫描,其时间密度曲线与正常肝组织类似。局灶型脂肪肝以右叶较左叶多见,或较严重。这与肠系膜上血管内含量较高的脂肪酸主要流入肝右叶有关。相反,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通常呈园形或卵园形低密度区,邻近的血管有推压移位。在与原发性肝癌鉴别时,需注意门脉改变,两者的判别很有帮助。后者可侵犯门脉或形成门脉内癌栓。延迟扫描更有助于和血管瘤鉴别。肝脓肿通常为边缘强化,密度不均等改变。而局灶型脂肪肝增强前后密度始终呈均匀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肝岛。所谓正常肝岛是指在弥漫型脂肪肝中的正常肝组织,呈相对高密度改变。边缘清晰,形态各异,一般小而薄。ct值在正常范围内。常位于胆囊床附近、叶间裂附近及包膜下。根据其分布部位、病灶较薄、无占位效应,可见血管进入其内,可作出脂肪肝的诊断,尤其是动态ct显示与邻近脂肪肝一致的曲线等特点,更易作出诊断。并可与肝内占位性病变相鉴别。由此可见,增强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特殊表现的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作者: lanjun99    时间: 2005-4-24 05:25
典型
作者: hongguang    时间: 2005-4-25 05:09
重度肝脂肪变。
作者: xxxstone    时间: 2005-4-26 02:19
[emb28]
作者: yongzz66    时间: 2005-4-26 21:57
向医生说的好![emb6][emb25][emb26]
作者: zhuizi    时间: 2005-4-29 05:06
[emb6][emb6][emb6]
作者: 大鹏    时间: 2005-5-1 00:15
[emb25]
作者: jason    时间: 2005-5-3 09:24
[emb6]
作者: doctorwk    时间: 2005-5-11 07:03
[emb25][emb2]
作者: wanghuifang    时间: 2005-5-25 04:46
谢谢讲解,轻度脂肪肝与重度如何划分
作者: tdh    时间: 2005-11-1 06:02
[emb25]
作者: sbb    时间: 2005-11-17 02:26
典型弥漫性脂肪肝.
作者: chengwei    时间: 2005-11-17 17:17
典型谢谢
作者: 好逸    时间: 2005-12-3 05:10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脂肪肝病有增加趋势,我发现最小病例仅19岁,不过是官员子女.
作者: frzh    时间: 2006-3-9 00:01
开页有益
作者: zhuxinli    时间: 2006-3-13 09:34
典型谢谢
作者: drzhang8888    时间: 2006-8-18 06:57
经典的图片
作者: jinguoji    时间: 2006-11-6 05:31
学习了,非常感谢!
作者: zhanglixian1985    时间: 2008-1-19 17:16
好!!!!!
作者: hexue    时间: 2009-7-4 08:45
学习了,谢谢!
作者: 吴医师    时间: 2010-2-23 19:21
学习了,谢谢
作者: yuhongjun    时间: 2010-2-27 15:20
肝脏轮廓光整,肝左叶略增大,肝实质密度普遍减低,肝内血管反相,与肝实质密度对比明显,无受压移位表现,肝ct值与脾脏ct值之比小于0.5,诊断重度脂肪肝均匀型。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2-6-2 08:08
对照这个病例,再来复习一下有关脂肪肝的知识。
脂肪肝系过量脂肪尤其是甘油三脂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所致,又称肝脏脂肪浸润。它的发病与慢性肝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以及酗酒、肥胖、营养不良、激素治疗等因素有关。
脂肪沉积或浸润在肝脏内的分布多种多样,可为局灶性或弥漫性,且程度不等。镜下见肝细胞肿大,内含大量脂肪球,周围血管和血窦变细。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除了可用它对脂肪肝进行分型外,还可观察治疗前后肝脏体积的大小和密度变化。对于脂肪浸润的诊断ct虽然优于b超,但对直径小于2-3厘米的圆型或小片状脂肪浸润仍难与肝癌相区别。
弥漫型脂肪肝的ct诊断
  一、密度变化:肝脏密度普遍降低,严重病例肝ct值呈明显负值。ct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一般参照脾脏密度。如果肝脏ct值低于脾脏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二、肝内血管阴影的改变,在正常肝脏的平扫ct图像上肝内血管呈负影。肝静脉及门静脉的主要分支清晰可见。在脂肪肝时,根据脂肪浸润程度的不同,肝内血管影变得模糊不清或血管呈相对高密度影,如同增强后的ct表现。
  三、增强扫描的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持相对低密度,同样低于增强后的脾脏。但低密度区内血管影显示完整。
  局灶型脂肪肝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局灶型脂肪肝的脂肪浸润情况多种多样。若发生在叶或段及亚段的均一脂肪浸润,ct诊断容易。但如果脂肪浸润发生在肝门附近或呈斑片状或小结节状时,就必须和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癌、肝脓肿等占位性病变相鉴别。这几种特殊类型的脂肪肝的ct表现有以下特征:(1)为非球形病灶,正常与病变组织之间分界不清,呈移行性改变。例如病灶在一个层面上有4 cm~5 cm大小,而以1 cm层厚和间隔连续扫描时,仅于1~2个层面上显示病灶。表明病灶呈片状。(2)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后可见血管影进入病灶内,而无血管推移受压和侵蚀等现象,肝脏边缘无膨出。(3)多数呈水样或脂肪密度。(4)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区ct值升高不及正常肝组织及脾脏,形成更明显的密度差异。(5)如作动态扫描,其时间密度曲线与正常肝组织类似。局灶型脂肪肝以右叶较左叶多见,或较严重。这与肠系膜上血管内含量较高的脂肪酸主要流入肝右叶有关。相反,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通常呈园形或卵园形低密度区,邻近的血管有推压移位。在与原发性肝癌鉴别时,需注意门脉改变,两者的判别很有帮助。后者可侵犯门脉或形成门脉内癌栓。延迟扫描更有助于和血管瘤鉴别。肝脓肿通常为边缘强化,密度不均等改变。而局灶型脂肪肝增强前后密度始终呈均匀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肝岛。所谓正常肝岛是指在弥漫型脂肪肝中的正常肝组织,呈相对高密度改变。边缘清晰,形态各异,一般小而薄。ct值在正常范围内。常位于胆囊床附近、叶间裂附近及包膜下。根据其分布部位、病灶较薄、无占位效应,可见血管进入其内,可作出脂肪肝的诊断,尤其是动态ct显示与邻近脂肪肝一致的曲线等特点,更易作出诊断。并可与肝内占位性病变相鉴别。由此可见,增强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特殊表现的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作者: hehuaan    时间: 2013-9-24 13:52
标题: 回 8楼(向医生) 的帖子
请教向主任,脂肪肝在CT上如何分轻、中、重度,有没有一个分级标准?本人查阅大量资料,都未找到明确答案,望指教,不胜感谢。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