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1273:脑部发育异常? [打印本页]
作者: xwctlw 时间: 2005-4-22 22:04
标题: CT1273:脑部发育异常?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4-22 20:04:24 修改过]
[本贴已被 xwctlw 于 2005-4-22 22:25:56 修改过]
作者: pp 时间: 2005-4-22 22:35
左顶骨骨板变薄,内板下方见新月形低密度影和“镰刀形”高密度影。考虑慢性硬膜下血肿伴血肿钙化改变。
作者: 放大镜 时间: 2005-4-22 22:40
产伤史 ?硬膜外血肿钙化
作者: 小西红柿 时间: 2005-4-22 23:51
同意3楼的意见
作者: xwctlw 时间: 2005-4-23 02:10
顺产,出生后可见,并逐渐有所长大。
作者: wl1122050 时间: 2005-4-23 02:51
对脑组织没有任何压迫,不太支持3楼意见.
作者: wl1122050 时间: 2005-4-23 02:55
小孩有否其他症状,考虑为先天变异
作者: mhy 时间: 2005-4-23 03:22
考虑左侧顶部头皮下血肿周围钙化或骨化。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5-4-23 03:59
典型的颅骨骨膜下血肿
[文摘]发病机制:
颅骨骨膜下血肿是指发生于颅骨外板与其相对应的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的包囊性积血。好发于新生儿顶、枕部,血肿范围不跨越颅缝,即使两块相邻的颅骨骨膜下都存在血肿,因颅骨骨膜边缘终止于相应颅缝,因此,血肿则呈两个孤立的血肿,互不串通。新生儿头颅产伤,尤其是使用胎头吸引器的新生儿头颅产伤性包块,通常是由于吸引器吸引胎儿头部时,弹性(可塑性)较大的头皮软组织随吸引负压而变形隆起,而弹性(可塑性)较小的骨膜与几乎无弹性的颅骨之间产生负压致使骨膜被牵起脱离颅板、血管损伤出血形成颅骨骨膜下血肿。
血肿影像与病程关系:颅骨骨膜下血肿吸收得很慢或吸收得不明显,而血肿包膜却逐渐钙化,因此血肿影像随病程时间推移而变化。受伤2周左右的血肿较柔软有弹性,影像呈与颅外板紧密相连的镰状或丘状软组织块影;3周后,血肿包膜(实为被血肿推起的颅骨骨膜)逐渐出现弧条状、壳状钙化影,血肿也逐渐失去弹性而变硬;3个月到6个月后,血肿包膜钙化更明显,逐渐机化的血肿呈现较厚的钙化包膜下网条状钙化影;1年左右后,血肿包膜逐渐钙化骨化形成颅骨外板,血肿机化钙化形成板障,原来的颅骨则形成颅内板;再经过生长塑形作用,逐渐形成局部颅骨增厚、外突隆起的异常颅骨,呈永久性后遗征象。
(以上文摘是转载本网站“会员发布病例(中枢神经系统)”chongsuzhi点评:)
作者: 木子 时间: 2005-4-23 04:09
同意9楼楼主意见。
作者: kjgj 时间: 2005-4-23 04:12
标题: 回复:ct1273:脑部发育异常
以下是引用听蝉观竹在2005-4-22 19:59:18的发言:[br]典型的颅骨骨膜下血肿[br][br][文摘]发病机制:[br]颅骨骨膜下血肿是指发生于颅骨外板与其相对应的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的包囊性积血。好发于新生儿顶、枕部,血肿范围不跨越颅缝,即使两块相邻的颅骨骨膜下都存在血肿,因颅骨骨膜边缘终止于相应颅缝,因此,血肿则呈两个孤立的血肿,互不串通。新生儿头颅产伤,尤其是使用胎头吸引器的新生儿头颅产伤性包块,通常是由于吸引器吸引胎儿头部时,弹性(可塑性)较大的头皮软组织随吸引负压而变形隆起,而弹性(可塑性)较小的骨膜与几乎无弹性的颅骨之间产生负压致使骨膜被牵起脱离颅板、血管损伤出血形成颅骨骨膜下血肿。[br]血肿影像与病程关系:颅骨骨膜下血肿吸收得很慢或吸收得不明显,而血肿包膜却逐渐钙化,因此血肿影像随病程时间推移而变化。受伤2周左右的血肿较柔软有弹性,影像呈与颅外板紧密相连的镰状或丘状软组织块影;3周后,血肿包膜(实为被血肿推起的颅骨骨膜)逐渐出现弧条状、壳状钙化影,血肿也逐渐失去弹性而变硬;3个月到6个月后,血肿包膜钙化更明显,逐渐机化的血肿呈现较厚的钙化包膜下网条状钙化影;1年左右后,血肿包膜逐渐钙化骨化形成颅骨外板,血肿机化钙化形成板障,原来的颅骨则形成颅内板;再经过生长塑形作用,逐渐形成局部颅骨增厚、外突隆起的异常颅骨,呈永久性后遗征象。[br] (以上文摘是转载本网站“会员发布病例(中枢神经系统)”chongsuzhi点评:)[br][br]
[emb6][emb6][emb6]
作者: xwctlw 时间: 2005-4-23 05:32
小儿2岁,为什么会逐渐有所长大?
作者: aming955 时间: 2005-4-23 05:41
支持,我实习的时候一个礼拜见过两例!印象很深
作者: hejie 时间: 2005-4-23 05:48
标题: 回复:ct1273:脑部发育异常
以下是引用听蝉观竹在2005-4-22 19:59:18的发言:[br]典型的颅骨骨膜下血肿[br][br][文摘]发病机制:[br]颅骨骨膜下血肿是指发生于颅骨外板与其相对应的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的包囊性积血。好发于新生儿顶、枕部,血肿范围不跨越颅缝,即使两块相邻的颅骨骨膜下都存在血肿,因颅骨骨膜边缘终止于相应颅缝,因此,血肿则呈两个孤立的血肿,互不串通。新生儿头颅产伤,尤其是使用胎头吸引器的新生儿头颅产伤性包块,通常是由于吸引器吸引胎儿头部时,弹性(可塑性)较大的头皮软组织随吸引负压而变形隆起,而弹性(可塑性)较小的骨膜与几乎无弹性的颅骨之间产生负压致使骨膜被牵起脱离颅板、血管损伤出血形成颅骨骨膜下血肿。[br]血肿影像与病程关系:颅骨骨膜下血肿吸收得很慢或吸收得不明显,而血肿包膜却逐渐钙化,因此血肿影像随病程时间推移而变化。受伤2周左右的血肿较柔软有弹性,影像呈与颅外板紧密相连的镰状或丘状软组织块影;3周后,血肿包膜(实为被血肿推起的颅骨骨膜)逐渐出现弧条状、壳状钙化影,血肿也逐渐失去弹性而变硬;3个月到6个月后,血肿包膜钙化更明显,逐渐机化的血肿呈现较厚的钙化包膜下网条状钙化影;1年左右后,血肿包膜逐渐钙化骨化形成颅骨外板,血肿机化钙化形成板障,原来的颅骨则形成颅内板;再经过生长塑形作用,逐渐形成局部颅骨增厚、外突隆起的异常颅骨,呈永久性后遗征象。[br] (以上文摘是转载本网站“会员发布病例(中枢神经系统)”chongsuzhi点评:)[br][br]
作者: zhangyouhong 时间: 2005-4-23 06:25
看图片象头皮骨膜下血肿时间较长压迫致颅骨骨质有吸收表现
作者: caihe 时间: 2005-4-23 06:31
是一个很典型的颅骨骨膜下血肿,发病机理9楼分析的很详细。
作者: xwctlw 时间: 2005-4-23 06:32
[em7]学习
作者: 枫叶 时间: 2005-4-23 07:55
本网站似有过同类病例吧!!!______支持雷主任!!
作者: 纯净水69821 时间: 2005-4-23 09:05
觉的挺有道理.[emb6]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5-5-17 08:24
典型的颅骨骨膜下血肿
[文摘]发病机制:
颅骨骨膜下血肿是指发生于颅骨外板与其相对应的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的包囊性积血。好发于新生儿顶、枕部,血肿范围不跨越颅缝,即使两块相邻的颅骨骨膜下都存在血肿,因颅骨骨膜边缘终止于相应颅缝,因此,血肿则呈两个孤立的血肿,互不串通。新生儿头颅产伤,尤其是使用胎头吸引器的新生儿头颅产伤性包块,通常是由于吸引器吸引胎儿头部时,弹性(可塑性)较大的头皮软组织随吸引负压而变形隆起,而弹性(可塑性)较小的骨膜与几乎无弹性的颅骨之间产生负压致使骨膜被牵起脱离颅板、血管损伤出血形成颅骨骨膜下血肿。
血肿影像与病程关系:颅骨骨膜下血肿吸收得很慢或吸收得不明显,而血肿包膜却逐渐钙化,因此血肿影像随病程时间推移而变化。受伤2周左右的血肿较柔软有弹性,影像呈与颅外板紧密相连的镰状或丘状软组织块影;3周后,血肿包膜(实为被血肿推起的颅骨骨膜)逐渐出现弧条状、壳状钙化影,血肿也逐渐失去弹性而变硬;3个月到6个月后,血肿包膜钙化更明显,逐渐机化的血肿呈现较厚的钙化包膜下网条状钙化影;1年左右后,血肿包膜逐渐钙化骨化形成颅骨外板,血肿机化钙化形成板障,原来的颅骨则形成颅内板;再经过生长塑形作用,逐渐形成局部颅骨增厚、外突隆起的异常颅骨,呈永久性后遗征象。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