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X0244腓骨小头骨肿瘤,巨细胞瘤?骨囊肿? [打印本页]
作者: 曼一拍 时间: 2005-4-23 06:02
标题: X0244腓骨小头骨肿瘤,巨细胞瘤?骨囊肿?
女、17岁,左膝痛半年余,无发热,局部皮温不高。
[本贴已被 常山真人 于 2005-4-23 9:33:27 修改过]
作者: 笨小孩 时间: 2005-4-23 06:06
骨巨细胞瘤可能性大.
作者: ctm 时间: 2005-4-23 06:23
标题: 回复
肿瘤发生于骨髓腔,程囊装膨胀性生长,其中似有残存骨小梁,骨皮质菲薄完整,无骨膜反应。
多考虑骨脂肪瘤。骨巨细胞瘤不考虑:偏心性,有包关节趋势,程泡沫状,年龄也不符合。骨囊肿骨干略显膨胀,皮质较厚,有向骨干运动趋势。
[本贴已被 ctm 于 2005-4-22 22:28:21 修改过]
作者: 黄恩辉 时间: 2005-4-23 06:38
骨巨细胞瘤
作者: ximen212 时间: 2005-4-23 07:45
骨巨细胞瘤可能性大,成膨胀性生长,但多发于短管骨.
作者: 常山真人 时间: 2005-4-23 17:25
标题: 回复:腓骨小头骨肿瘤,巨细胞瘤?骨囊肿?
1骨巨细胞瘤 2骨囊肿 还需病理鉴别.
与骨囊肿鉴别可参阅<临放>2005 1 p11
下面在给大家发一例动脉瘤样骨囊肿与以鉴别

[emb28]
作者: 福尔摩斯 时间: 2005-4-23 17:49
骨囊肿和骨巨有时影像学无法鉴别,需要病理来看。这个图我比较支持骨囊肿,因为其骨皮质边缘规则,年龄偏小。
作者: jiexiong521 时间: 2005-4-23 18:40
骨囊肿膨胀性生长会这样厉害啊?个人觉得比较符合骨巨
作者: hmq 时间: 2005-4-23 19:16
骨巨细胞瘤(1-2)级
作者: yzh9939 时间: 2005-4-23 19:36
病灶胀得象肥皂泡,其内有分房或骨间隔,未见病理性骨折。
应为骨巨细胞瘤。
作者: tianxin 时间: 2005-4-24 04:17
病变呈綳胀改变,内见\"皂泡\"应为骨巨.
作者: huhong1111111 时间: 2005-4-24 04:23
1骨巨,2动脉瘤骨囊肿
作者: aaa1210 时间: 2005-4-24 04:51
支持楼上意见[emb6]
作者: hhq219619 时间: 2005-4-24 06:33
1、骨巨细胞瘤,2、骨囊肿,3、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5-4-24 06:36
女、17岁,左膝痛半年余,无发热,局部皮温不高。腓骨小头吹气球样膨胀,皮质菲薄,沿骨长径生长,其内见纤细的骨嵴,考虑1动脉瘤样骨囊肿。2骨巨细胞瘤[发病年龄多在20——40之间,横径大于纵径]
作者: pp 时间: 2005-4-24 07:37
标题: x0244腓骨小头骨肿瘤,巨细胞瘤?骨囊肿?
影像表现
腓骨头见一囊样高度膨胀骨质破坏病灶呈羊腿样改变,病灶骨皮质连续菲薄如纸,病灶内可见线条样稍高密度影。病变与毗邻的正常骨干之间的连接出呈明显角形、凸出,并伴骨膜新骨形成,类似于cadman氏三角。
分析:
1、单纯性骨囊肿:常发生于骨骺融合前的儿童,通常比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病时间早,界限清楚,仅轻度膨大,几乎不含或不含残存骨小梁结构,边缘的骨膜不突出。其始于近骺板部位的干骺端,随骨的生长渐远离骺线。随时间的推移病灶向骨干移位。本病患者17岁,病灶位于骨端,高度膨胀,内可见骨嵴(间隔),结合病史半年,故可不考虑本病。
2、“病变与毗邻的正常骨干之间的连接出呈明显角形、凸出,并伴骨膜新骨形成,类似于cadman氏三角”这种表现是巨大的、快速生长病变的一种特异性表现,不见于单纯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于骨巨细胞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
3、骨巨细胞瘤 以20-40岁为常见,男女之比为1.2:1。主要症状是患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肿瘤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后,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静脉曲张。典型的x线表现是发生于长骨端的偏心性溶骨性病变,边缘清晰锐利并有膨胀,皮质变薄、病变一般伸延到骨端并停止于关节面。一般并无新骨形成,亦无骨膜或骨内膜增生。常将其膨胀和分隔现象形容为”肥皂泡状”阴影,认为是巨细胞瘤的典型表现。实际上这种变化并不多见,从大量病例的统计中尚不足1/3,而溶骨性变化约占半数,其中看不到钙化斑点。肿瘤内是否出现房隔,反映了肿瘤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也与其生长速度有关。早期见细线状房隔可横越密度减低的溶骨区,以后随肿瘤的膨胀性生长而逐渐变为囊状。细线状骨质增厚代表被破坏的骨质的囊壁,而不是新骨形成的骨小梁。继之病变中心的囊状分隔逐渐减少或消失,以至呈完全溶骨件改变。
4、动脉瘤样骨囊肿 好发10—20岁青少年,以肱骨、股骨发病为多,常在干骺端或骨干发病,病变为溶骨性,偏心性生长,外缘为吹泡样骨壳,骨内侧边缘亦较清楚,可有轻度硬化,在膨胀的边缘和骨皮质交界处可出现层状骨膜反应,类似codmm三角,在骨内可有间隔和骨蜡形成蜂房影。
诊断
患者17岁,根据骨肿瘤的发病年龄分布的特点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故首先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其次骨巨细胞瘤。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少见膨胀性囊性肿瘤也不能完全除外。
[本贴已被 pp 于 2005-4-24 20:10:02 修改过]
作者: liaoyu03 时间: 2005-4-24 07:51
这个就像楼主问的,就在骨巨细胞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里鉴别,确实不好区别,我只能打猜谜结合年龄、病史、骨脊的走行和皮质倾向于 动脉瘤样骨囊肿。
作者: gjb1220 时间: 2005-4-24 08:37
典型的骨巨细胞溜
作者: sharlyhl 时间: 2005-4-24 20:57
动脉瘤骨囊肿[emb6]
作者: cefcmj 时间: 2005-4-24 23:11
骨囊肿可能性大
作者: cefcmj 时间: 2005-4-24 23:20
[emb6]骨囊肿
作者: chongsuzhi 时间: 2005-4-25 00:04
这个气球状膨大,病灶内未见明确骨性间隔,病灶人年较轻,不怎么支持骨巨细胞瘤,还是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
作者: cztrc 时间: 2005-4-25 03:07
动脉瘤样骨囊肿
作者: kjgj 时间: 2005-4-25 05:39
标题: 回复:x0244腓骨小头骨肿瘤,巨细胞瘤?骨囊肿?
以下是引用ctm在2005-4-22 22:23:05的发言:[br]肿瘤发生于骨髓腔,程囊装膨胀性生长,其中似有残存骨小梁,骨皮质菲薄完整,无骨膜反应。[br]多考虑骨脂肪瘤。骨巨细胞瘤不考虑:偏心性,有包关节趋势,程泡沫状,年龄也不符合。骨囊肿骨干略显膨胀,皮质较厚,有向骨干运动趋势。[br][br][本贴已被 ctm 于 2005-4-22 22:28:21 修改过]
[emb6][emb6]
作者: yuanfang_22 时间: 2005-4-25 07:45
考虑骨纤。
依据:骨纤的膨胀性比骨囊肿要强。
鉴别:1骨巨。理由 不是偏心性生长,内无线样分隔
2。骨囊肿。理由 膨胀性太强
作者: gbj8004 时间: 2005-4-25 20:27
支持骨巨细胞瘤的诊断
作者: fjm8 时间: 2005-4-25 20:37
骨巨细胞瘤
作者: x-ray 时间: 2005-4-25 23:06
标题: 回复:x0244腓骨小头骨肿瘤,巨细胞瘤?骨囊肿?
以下是引用pp在2005-4-23 23:37:12的发言:[br]影像表现 [br] 腓骨头见一囊样高度膨胀骨质破坏病灶呈羊腿样改变,病灶骨皮质连续菲薄如纸,病灶内可见线条样稍高密度影。病变与毗邻的正常骨干之间的连接出呈明显角形、凸出,并伴骨膜新骨形成,类似于cadman氏三角。[br]分析:[br]1、单纯性骨囊肿:常发生于骨骺融合前的儿童,通常比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病时间早,界限清楚,仅轻度膨大,几乎不含或不含残存骨小梁结构,边缘的骨膜不突出。其始于近骺板部位的干骺端,随骨的生长渐远离骺线。随时间的推移病灶向骨干移位。本病患者17岁,病灶位于骨端,高度膨胀,内可见骨嵴(间隔),结合病史半年,故可不考虑本病。[br]2、“病变与毗邻的正常骨干之间的连接出呈明显角形、凸出,并伴骨膜新骨形成,类似于cadman氏三角”这种表现是巨大的、快速生长病变的一种特异性表现,不见于单纯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于骨巨细胞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br]3、骨巨细胞瘤 以20-40岁为常见,男女之比为1.2:1。主要症状是患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肿瘤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后,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静脉曲张。典型的x线表现是发生于长骨端的偏心性溶骨性病变,边缘清晰锐利并有膨胀,皮质变薄、病变一般伸延到骨端并停止于关节面。一般并无新骨形成,亦无骨膜或骨内膜增生。常将其膨胀和分隔现象形容为”肥皂泡状”阴影,认为是巨细胞瘤的典型表现。实际上这种变化并不多见,从大量病例的统计中尚不足1/3,而溶骨性变化约占半数,其中看不到钙化斑点。肿瘤内是否出现房隔,反映了肿瘤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也与其生长速度有关。早期见细线状房隔可横越密度减低的溶骨区,以后随肿瘤的膨胀性生长而逐渐变为囊状。细线状骨质增厚代表被破坏的骨质的囊壁,而不是新骨形成的骨小梁。继之病变中心的囊状分隔逐渐减少或消失,以至呈完全溶骨件改变。[br]4、动脉瘤样骨囊肿 好发10—20岁青少年,以肱骨、股骨发病为多,常在干骺端或骨干发病,病变为溶骨性,偏心性生长,外缘为吹泡样骨壳,骨内侧边缘亦较清楚,可有轻度硬化,在膨胀的边缘和骨皮质交界处可出现层状骨膜反应,类似codmm三角,在骨内可有间隔和骨蜡形成蜂房影。[br]诊断[br]患者17岁,根据骨肿瘤的发病年龄分布的特点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故首先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其次骨巨细胞瘤。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少见膨胀性囊性肿瘤也不能完全除外。[br][br][本贴已被 pp 于 2005-4-24 20:10:02 修改过]
作者: x-ray 时间: 2005-4-25 23:28
标题: 回复:x0244腓骨小头骨肿瘤,巨细胞瘤?骨囊肿?
以下是引用pp在2005-4-23 23:37:12的发言:[br]影像表现 [br] 腓骨头见一囊样高度膨胀骨质破坏病灶呈羊腿样改变,病灶骨皮质连续菲薄如纸,病灶内可见线条样稍高密度影。病变与毗邻的正常骨干之间的连接出呈明显角形、凸出,并伴骨膜新骨形成,类似于cadman氏三角。[br]分析:[br]1、单纯性骨囊肿:常发生于骨骺融合前的儿童,通常比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病时间早,界限清楚,仅轻度膨大,几乎不含或不含残存骨小梁结构,边缘的骨膜不突出。其始于近骺板部位的干骺端,随骨的生长渐远离骺线。随时间的推移病灶向骨干移位。本病患者17岁,病灶位于骨端,高度膨胀,内可见骨嵴(间隔),结合病史半年,故可不考虑本病。[br]2、“病变与毗邻的正常骨干之间的连接出呈明显角形、凸出,并伴骨膜新骨形成,类似于cadman氏三角”这种表现是巨大的、快速生长病变的一种特异性表现,不见于单纯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于骨巨细胞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br]3、骨巨细胞瘤 以20-40岁为常见,男女之比为1.2:1。主要症状是患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肿瘤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后,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静脉曲张。典型的x线表现是发生于长骨端的偏心性溶骨性病变,边缘清晰锐利并有膨胀,皮质变薄、病变一般伸延到骨端并停止于关节面。一般并无新骨形成,亦无骨膜或骨内膜增生。常将其膨胀和分隔现象形容为”肥皂泡状”阴影,认为是巨细胞瘤的典型表现。实际上这种变化并不多见,从大量病例的统计中尚不足1/3,而溶骨性变化约占半数,其中看不到钙化斑点。肿瘤内是否出现房隔,反映了肿瘤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也与其生长速度有关。早期见细线状房隔可横越密度减低的溶骨区,以后随肿瘤的膨胀性生长而逐渐变为囊状。细线状骨质增厚代表被破坏的骨质的囊壁,而不是新骨形成的骨小梁。继之病变中心的囊状分隔逐渐减少或消失,以至呈完全溶骨件改变。[br]4、动脉瘤样骨囊肿 好发10—20岁青少年,以肱骨、股骨发病为多,常在干骺端或骨干发病,病变为溶骨性,偏心性生长,外缘为吹泡样骨壳,骨内侧边缘亦较清楚,可有轻度硬化,在膨胀的边缘和骨皮质交界处可出现层状骨膜反应,类似codmm三角,在骨内可有间隔和骨蜡形成蜂房影。[br]诊断[br]患者17岁,根据骨肿瘤的发病年龄分布的特点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故首先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其次骨巨细胞瘤。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少见膨胀性囊性肿瘤也不能完全除外。[br][br][本贴已被 pp 于 2005-4-24 20:10:02 修改过]
作者: yongzz66 时间: 2005-4-26 22:13
前不久临放上有一篇报道和本例很像,病理为骨囊肿.[emb19]
作者: 笑死鬼 时间: 2005-4-28 21:25
[emb6]
作者: pgs-001 时间: 2005-4-29 04:55
腓骨小头膨胀性增大,其中似有骨嵴存在,骨皮质薄,但仍存在,病变未见骨膜反应,同时软组织内未见有肿块及瘤骨.
首先考虑,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其次为单纯性骨巨细胞瘤[emb18]
作者: ctm 时间: 2005-4-29 06:44
到底有没有病理结果。谢谢!!!!!!!!!!
作者: sunleolee 时间: 2005-4-30 04:16
我认为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
作者: jiexiong521 时间: 2005-4-30 06:48
请早点给病理结果 谢谢!
作者: 曼一拍 时间: 2005-4-30 08:12
对不起,目前还没结果。这是一打工妹,没多少钱,只留了个电话号码,若有即上传
作者: wanjiaoshi 时间: 2005-5-1 03:51
太绝对的东西可能是错的。
作者: qingxijushi 时间: 2005-5-1 06:23
[emb6]6楼意见
作者: liuwensi 时间: 2005-5-1 19:14
骨巨细胞瘤
作者: wuyingke 时间: 2005-5-1 20:59
首先考虑巨细胞瘤
作者: 大头 时间: 2005-5-5 02:31
还是支持单纯性骨囊肿多些。理由:眼力下降看不到其它征象![emb19]
作者: lhy8019 时间: 2005-5-5 21:48
考虑骨巨
作者: donfaye 时间: 2005-5-5 22:03
还是象骨囊肿
作者: 曼一拍 时间: 2005-5-7 08:05
抄书:
如何鉴别孤立性骨囊肿、动脉瘤性骨囊肿和骨巨细胞瘤。
1、孤立性骨囊肿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动脉瘤性骨囊肿多见于青状年,
骨巨细胞瘤则多见于20-40岁者。
三者均可发生于干骺端,但骨巨细胞瘤可穿越骨骺,其它二者一般不破坏骨骺。孤立性骨囊肿一般无症状,常在发生病理性骨折后被发现,动脉瘤性骨囊肿突出表现是局部肿块增大,骨巨细胞瘤则可有轻度隐痛、肿块,也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2、x线所见:
孤立性骨囊肿表现为干骺端密度减低,边界清楚,可向骨干发展,骨干皮质变薄、膨大,胆囊肿内无新骨沉积,可呈多房特征。可出现病理性骨折,但五般无明显移位。
动脉瘤性骨囊肿病变特点为骨质明显变薄,明显的偏侧性,显著膨胀,囊肿外形成骨膜下新生骨,囊肿内可见硬化的骨板。
骨巨细胞瘤则可侵犯骨端,可达关节软骨下骨,横向性,偏侧性不及动脉瘤性骨囊肿,一般无骨膜下新骨形成。
作者: yuan 时间: 2005-5-8 06:15
我支持单房性骨巨![em4]
作者: chenyongjian 时间: 2005-5-23 20:17
骨巨
作者: zj_djcc 时间: 2005-5-24 05:39
本人考虑骨囊肿可以能,支持楼的.
作者: sbb 时间: 2005-5-25 03:23
骨巨细胞瘤首先考虑
作者: cale 时间: 2005-5-29 23:01
脂肪瘤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5-7-3 07:23
我认为pp的分析很到位。单纯性骨囊肿其内应该较干净,而本例内有间隔,故不支持。
骨巨年龄要大一些。本例患者17岁,腓骨头内吹气球样膨胀性改变,骨皮质菲薄,其内有小间隔,因此我[emb6]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
作者: jinguoji 时间: 2006-11-9 23:27
考虑巨细胞瘤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2-9-3 07:30
骨巨细胞瘤
作者: lyming00 时间: 2012-9-13 13:02
考虑巨细胞瘤
作者: zjm赵建明 时间: 2012-9-13 15:23
似见过这个病例。还是考虑ABC。做个CT看看,做的时候让病人静坐10分钟,以利于观察液平。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