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1292:请各位高手帮我看看这个CT [打印本页]
作者: 阿伦 时间: 2005-4-24 17:28
标题: CT1292:请各位高手帮我看看这个CT
1、是否有脑萎缩?
2、是否是外部性脑积水?
3、蛛网膜下腔见扩大?
3、还有什么问题?
此为一2月男婴脑ct图片,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现已治愈。






1、该患儿系40天时突发高热惊厥入院治疗,经腰穿证实是化脑。使用抗生素30天,每周一次腰穿,第三次腰穿混入血液,脑脊液带有血性,但检查结果为白细胞为0,蛋白1100。昨天进行第四次腰穿,没有脑脊液滴出,怀疑是粘连产生或脑脊液频繁抽取造成脑脊液缺少无法抽出。
2、4月1日确诊为化脑
3、4月19日做的脑部ct,此时患儿刚好2个月
请教:1、这种外部性脑积水是否是由化脑引起?
2、如何治疗?
3、目前的ct图片能否看出是否有脑萎缩?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4-24 20:58:35 修改过]
作者: 放大镜 时间: 2005-4-24 17:57
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 dayo 时间: 2005-4-24 18:42
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 阿伦 时间: 2005-4-24 18:57
请问量大吗?是否需要治疗?
作者: slc0002slc 时间: 2005-4-24 18:57
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 aaa1210 时间: 2005-4-24 19:59
侧裂池轻度脑积水[emb9]
作者: 影子天使 时间: 2005-4-24 20:23
标题: 1

请问 阿伦
这么小的患儿你们是通过什么确诊为化脑的?
是什么时候确诊为化脑的?
又是什么时候做的脑部ct?
如果是才2月就做了ct,并在之前就已确诊了化脑的话,
那么这个病人就考虑外部性脑积水。
外部性脑积水是一个影像学的诊断,是婴幼儿期由多种疾病导致的脑发育异常,多发生在颅缝未闭的年龄段,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随着ct的广泛应用,对外部性脑积水有了许多认识: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其实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但多数学者认为开放的颅缝存在时,蛛网膜粒吸收脑脊液功能发生障碍是导致蛛网膜下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外部性脑积水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围产期主要包括:窒息、难产、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外伤、其他部位的感染、药物中毒、维生素a中毒或缺乏也可以引起该病。这些使蛛网膜或软脑膜发生炎症变或机械性改变,导致脑脊液在蛛网膜粒或静脉窦吸收减少,而炎性变、出血、缺氧等又刺激脉络丛分泌增多,这些变化均引起脑脊液分泌、吸收不平衡而致脑积水,而脑积水中间通道没有障碍,是一种特殊的交通性脑积水。
症状和体征:
发病年龄多在2月-14月,头围增大,前囟饱满,可有惊厥发作,但患儿生长、发育及智力均正常。患儿多因其他疾病如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就诊时发现前囟饱满。还有因头部外伤史、头颅增大、烦躁不安、嗜睡、姿势异常来就诊。
ct特征性表现:
两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5mm),大脑前纵裂增宽,(》6mm)两侧额顶叶脑沟回增深、加宽,部分出现基底池扩大、脑室可轻度扩张。
治疗和预后:
治疗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及对证处理。脑水肿严重者予甘露醇、速尿脱水,脑电图异常可予鲁米那,亦可采用醋氮酰胺缓解,脑活素、脑复康、维生素b6辅助治疗。大多数患儿不需要特殊临床干预,保守治疗和对证治疗即可,不需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及引流术。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2-3月后积水减少,2-3岁时可完全吸收而不留后遗症。少数继发性外伤或脑脊液感染,蛛网膜下腔持续高压可产生脑萎缩。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指单纯的外部性脑积水而言,如果是外部性脑积水合并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的损害(如缺氧后脑软化等)和脑发育畸形(如胼胝体发育不良等),患儿的预后将会较差,而这种预后不是外部性脑积水所导致的,而是由脑异常导致的,因此,我主张ct诊断外部性脑积水后,尽量mri检查以明确有无脑的异常,因为mri相对ct要敏感一些,这对评价患儿个体预后估计会有帮助。
外部性脑积水是一种良性、暂时性、自限性的疾病,其预后良好,无症状者或偶尔发现者可不必治疗,大多数驱除病因后可自行吸收,不需给予特殊干预,以免增加患儿不必要的痛苦和家长的负担,应结合临床表现具体分析,如有明确的脑的损害或畸形等将不容乐观。
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方法:
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的体外辅助循环装置,其原理是通过对人体一定部位与心脏周期同步的无创性序贯加压,将血流驱回至上半身,增加心脏、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舒张期血液灌流.近年来体外反搏常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其对脑积水亦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结合临床研究证实的针刺对脑积水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针刺与体外反搏联合应用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发现其疗效进一步提高。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4-24 12:43:58 修改过]
作者: suxinya 时间: 2005-4-24 20:23
以前是化脓性脑膜炎.我看现在是正常的,小孩的脑ct就是这样的表现.
作者: 张耀森 时间: 2005-4-24 20:25
标题: 1

是外部性脑积水,它可见于1,自愈性疾病,系小儿时脑脊液的产生和蛛网膜颗粒回吸收脑脊液的能力不平衡,即产生的相对多,吸收的相对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达到平衡时则病变自愈。2,见于脑膜炎。需结合临床。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4-24 12:44:54 修改过]
作者: fjm8 时间: 2005-4-24 23:05
[emb6]
作者: astdlwg 时间: 2005-4-25 01:35
[emb6]
作者: pp 时间: 2005-4-25 03:13
影子天使和张耀森 战友的精彩评论,长见识!谢谢!希望今后能多多看到楼主的精评!
作者: yaoqiang_303 时间: 2005-4-25 03:20
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 chunjie658 时间: 2005-4-25 04:00
[emb6]另外我看可以下脑萎缩.
作者: caihe 时间: 2005-4-25 05:06
是一例外部性脑积水的病人,有“花瓣”征。
作者: liu.hui.yang 时间: 2005-4-25 05:30
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5-4-25 06:30
“外部性脑积水”诊断是要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因为小儿蛛网膜下腔个体差异较大,主要是要看是否脑组织有受压迫的改变,即脑皮质有无挤压后表面沟回变浅或消失,正常的应该是脑沟自然的进入脑皮质的皱褶。
目前“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有滥用的倾向,过诊的较多,经常出现临床与影像大夫看法不一致的情况,临床上没有什么症状或病人临床症状消失,而影像大夫却出一个“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我认为真正“外部性脑积水”的是有但是少,应该慎重。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5-4-25 08:24
额颞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侧裂池及纵裂池扩大,由化脓性脑膜炎病史考虑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 gbj8004 时间: 2005-4-25 19:33
大家一致认为是外部性脑积水,但也不能排除有脑萎缩的可能性建议定期复查吧
作者: 权世辉 时间: 2005-4-25 19:43
外部性脑积水,可自愈性疾病,系小儿时脑脊液的产生和蛛网膜颗粒回吸收脑脊液的能力不平衡所制.
作者: fengzhuo 时间: 2005-4-25 20:34
多谢七楼老师讲解。[emb6]
作者: wf740214 时间: 2005-4-26 00:18
我认为就是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 kjgj 时间: 2005-4-26 03:00
标题: 回复:ct1292:请各位高手帮我看看这个ct
以下是引用听蝉观竹在2005-4-24 22:30:28的发言:[br]“外部性脑积水”诊断是要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因为小儿蛛网膜下腔个体差异较大,主要是要看是否脑组织有受压迫的改变,即脑皮质有无挤压后表面沟回变浅或消失,正常的应该是脑沟自然的进入脑皮质的皱褶。[br] 目前“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有滥用的倾向,过诊的较多,经常出现临床与影像大夫看法不一致的情况,临床上没有什么症状或病人临床症状消失,而影像大夫却出一个“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我认为真正“外部性脑积水”的是有但是少,应该慎重。
[emb6][emb6][emb6]
对于本例,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要结合临床,
脑萎缩诊断较重
有许多正常儿有类似表现,并不需要特殊治疗,
如果冒然诊断脑积水,脑萎缩,患儿父母思想压力一定很大.
但也不能漏诊,误诊.
作者: kjgj 时间: 2005-4-26 03:07
1 外部性脑积水,见于婴幼儿,颅骨生长较快与脑组织之间出现空隙引起脑沟增宽,
颅骨内板与脑表面距离增大,随发育病变可自愈。
2 脑发育不良,是脑组织发育障碍或停止发育,颅骨和脑均小,
脑沟与脑室扩大,颅壁厚,常伴发脑穿通畸形囊肿登畸形。
3 脑萎缩,是脑的退行性变或脑的不发育,脑沟宽(大于5毫米)
脑池扩大,脑室扩大,可分为广泛性和局限性两类。
作者: 大头 时间: 2005-4-26 08:31
确诊。治愈。不谈。
作者: 哈理 时间: 2005-4-27 07:07
正常2个月大的颅脑其脑沟脑裂脑池没有如此清晰,应该进一步结合mr检查.
作者: wnlyq8688 时间: 2005-4-27 07:17
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 YUJIANQI1978 时间: 2005-5-16 06:44
没有脑萎缩没有外部积水 两个月时颅围增大比脑增大多 不同步的发育显示出蛛网膜下腔增宽你可以随访让患者一年后ct 复查你会有新的认识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5-5-17 09:07
是外部性脑积水,它可见于1,自愈性疾病,系小儿时脑脊液的产生和蛛网膜颗粒回吸收脑脊液的能力不平衡,即产生的相对多,吸收的相对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达到平衡时则病变自愈。2,见于脑膜炎。需结合临床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