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0828:本人支持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打印本页]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8-4-17 15:37
标题: CT0828:本人支持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以下是引用向医生在2004-12-12 11:50:00的发言:[br]本例显示右侧骶骨、双侧髂骨、颅骨、右第六后肋外段、右股骨下段及胫骨内可见多处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区,无硬化的边缘,胫骨破坏区临近软组织无肿块。患者为年轻患者,无明显骨质疏松。[br]    我本人支持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以下是引用向医生在2004-12-12 11:51:00的发言:[br][br]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br]一、概述:[br]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一种病因不明、往往发生于外伤后的全身性骨病。好发于儿童和20岁左右的青年,男性较女性多见。除指骨和趾骨外全身各骨均可发病。颅骨为好发部位,病变多为单发,约占70—85%。病理在镜下可见多种细胞成份,包括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嗜酸性细胞、多核细胞、纤维母细胞、浆细胞等。其发展分四个阶段:(1)增殖期;(2)肉芽期;(3)黄色肿块期;(4)纤维化期。起病初时常有低热、局部肿胀疼痛。本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加用放疗。单发者预后较佳。[br]二、临床表现:[br]  发病初期常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2.外伤后或突然出现头部疼痛性肿块,病变可为单发或多发。 3.累及肋骨、股骨和骨盆等骨骼而出现胸痛、骨盆疼痛和病理性骨折。[br]三、.诊断依据:[br]  常见于青少年,可有外伤史,头部局限性肿块,轻微疼痛,生长缓慢,常位于顶骨、枕骨及颞骨。 2.起病初期可出现低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3.查血象白细胞增多和嗜酸性细胞增多,血沉加快。 4.头颅x线片显示局部颅骨缺损,呈园形或椭园形,边界整齐清楚,无硬化,身体其他部位扁平骨也可能有类似病变。 5.病理活检确诊。[br]四、治疗原则:[br]  1、手术切除肿块,颅骨缺损范围大者,可同期行颅骨修补术。 2.、范围大,多发者,行放射治疗。[br]五、用药原则:[br]  1、本病治疗无特效药物,如放射治疗后白细胞降低,则使用促进白细胞增多药物。 2、手术者术中出血多,则输全血。 3、手术治疗者,术后使用抗生素治疗一周左右。[br]六、辅助检查:[br]1.疑本病行头部x线摄片检查。 2.了解病变与颅内关系,或有颅内高压症状,则可选ct扫描。 3.伴有身体其他骨骼病变者,则做相应部位骨骼x线摄片。 4.多发病变者行骨骼单光子束断层扫描(spect)。 5.需手术者应以基本检查为主。[br]七、疗效评价:[br]1.治愈:肿块消失,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颅内压正常。 2.好转:肿块缩小,症状缓解或稳定。 3.未愈:肿块增大或未变,颅内压增高,症状加重。[br]八、诊疗经验:[br]1、本病为骨质肉芽肿性病变,表现为骨破坏,取代之为软性肿块,部分病人发生于外伤后。因其起病初期症状轻,往往被部分病人忽略,如出现头部轻微痛性肿块,尤其伴有其他部位骨骼症状者,应及时找有关专科医师就诊。确诊需病理活检。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本病有特效。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肿块,术后加用放疗,也可单独用放疗。单发者预后良好。[br][br][br]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4-12-12 16:40:52 修改过]

(点击阅片: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79)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