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请指教!
[打印本页]
作者:
ganf7331
时间:
2008-5-9 06:14
标题:
请指教!
新鲜血肿在ct上是高密度的,但是为什么血管在ct上的影像是低密度的呢?
请老师们指教,谢谢!
作者:
liangshusheng
时间:
2008-5-9 06:44
很简单,血肿是血凝块,血管是流动的血液
作者:
ganf7331
时间:
2008-5-9 17:51
新鲜出血ct平扫时呈高密度,高于脑白质约20-25hu,高密度的原因是由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密度比脑组织密度高。
流到血管外的血液大约在72小时以内逐渐形成血凝块,其密度进一步提高,最高时ct值可高于脑白质45-55hu,这是由于凝血块收缩,低密的血浆析出,血红蛋白浓度提高之故,
3天后周围部分的血红蛋白开始溶解、破坏并被周围的巨噬细胞吞食,周围部分出血密度开始降低,中间部分仍为高密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中心的高密度范围逐渐缩小,1个月后整个血肿呈等密度或低密度。
从这个来看,引起血肿高密度的原因主要是血红蛋白
那么血管内的血也含血红蛋白啊
作者:
ganf7331
时间:
2008-5-9 17:53
标题:
回复:请指教!
以下是引用
liangshusheng在2008-5-8 22:44:00
的发言:
[br]很简单,血肿是血凝块,血管是流动的血液
兄弟,那么血管里的血要是不流动了,就会是高密度了吗?
不对吧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8-5-16 05:37
标题:
回复:请指教!
新鲜血肿在ct上是高密度的,但是为什么血管在ct上的影像是低密度的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与大家探讨,如有不妥请指正!
首先我们来搞清脑出血后血肿的病理演变过程,其过程为:红细胞悬液-血液浓缩-血凝块形成和收缩-红细胞溶解-低蛋白血肿液。血肿内血红蛋白的演变过程为:氧和血红蛋白(hb02)-脱氧血红蛋白(dhb)-高铁血红蛋白(mhb)-含铁血黄素(h-s),其中可出现互相重叠现象。
我们ct发现的急性期血肿往往是在“血凝块形成和收缩”和“红细胞溶解”阶段,即血红蛋白演变为“高铁血红蛋白(mhb)”阶段,ct上表现高密度是因为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出大量的“高铁血红蛋白即(3价铁)”这些物质聚集脑组织间隙形成团状高密度影。还有一个原因正像ganf7331 所说出血后血浆的析出,血红蛋白浓度提高。
血管流动的血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浆约占血液的55%,血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另外45%。而血浆中90%~91%是水分,6.5%%为蛋白质,2.5%低分子物质(无机盐等)。血红蛋白是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在血管内流动的红细胞其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铁是结合状态,所以不具有离子铁的高密度特性。正常血管流动的血液表现是略低密度或等密度,这要具体看是什么脏器,如在肝脏,血管表现低密度,在正常脑组织就表现等密度。正常血管流动的血液成像机理是多方面的,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液成分主要是水分(90%),而细胞成分少,血红蛋白就更少;2、血红蛋白是结合铁,不是离子状态;3、血液流动。
[本贴已被 听蝉观竹 于 2008-5-15 22:46:23 修改过]
作者:
ganf7331
时间:
2008-5-16 06:07
亚急性中期
一般为出血后第6天到第10天。该期红细胞的细胞膜开始破裂,正铁血红蛋白溢出到细胞外,因此该期也称为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外期。红细胞的破裂一般也是从血肿周边逐渐向中心发展。该期血肿在t1wi上仍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从血肿周边向中心逐渐蔓延的高信号。
对于上面雷老师说的“ct上表现高密度是因为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出大量的“高铁血红蛋白即(3价铁)”这些物质聚集脑组织间隙形成团状高密度影。”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