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MRI1601:NO颅脑MR,请各位老师会诊! [打印本页]

作者: 丝路花雨    时间: 2008-5-15 06:21
标题: MRI1601:NO颅脑MR,请各位老师会诊!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717)
53岁女性,口角歪斜三天,无明显肢体障碍,本人考虑脑梗塞。














































以下为ct平扫片、增强片、延迟片。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8-7-10 23:05:14 修改过]

作者: 358450m    时间: 2008-5-15 06:35
脑出血
作者: cyr88888    时间: 2008-5-15 06:48
脑梗塞
作者: 翁志蓬    时间: 2008-5-15 07:41
标题: 大脑胶质瘤病?
这个病例乍看好像很简单:右侧额颞叶大片异常信号影,t1wi低信号,t2wi及t2 flair高信号,边界尚清,右侧侧脑室及右侧外侧裂池轻度受压,结合患者“口角歪斜3天”的病史,很容易就下“右侧额颞叶脑梗塞(亚急性期)”的诊断。

但仔细阅片,却又很不简单:病灶内可见大致正常走行的脑沟;虽然有占位效应,但是很轻微;临床症状——无明显肢体障碍——也不严重,这与亚急性期脑梗塞“脑水肿达到顶峰,占位效应明显”不符合。所以脑梗塞的诊断还得打个问号。

想起我发布的mri0957病例(地址:http://www.radida.com/radinet/read.php?tid=24392),表现与此相似。这个病例没有最终结果,上级医院会诊考虑胶质瘤病,而gaoxiao会员也提出这个诊断并做了解释:
以下是引用gaoxiao在2007-5-3 16:45:00的发言:[br]其实我也就在进修期间老师诊断过此病,病理组织学特点是胶质细胞(通常是星型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弥漫性过度增生,病变沿血管及神经轴突周围侵润性生长,保持神经结构相对正常。本病除在组织学上符合侵润性生长无明显坏死及瘤结节形成外,在肿瘤范围至少侵犯两个脑叶或进一步侵犯颅内深部结构,如胼胝体、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等部位。病变特点:呈稍长t1长t2信号强度均匀或欠均匀病变区灰白质交界模糊,受累灰白质或神经结构肿胀占位效应轻,表现为脑沟变浅,侧裂部份闭塞,中线轻度移位,脑室轻度受压。增强可无明显强化。


因此诊断:右额颞叶占位,考虑大脑胶质瘤病可能性大,不除外亚急性期脑梗塞可能,建议10天后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作者: 卜一    时间: 2008-5-15 12:52
本例应支持:脑梗塞诊断!原因:1 病灶范围较大,但无占位效应。2 病灶内见轻度强化的组织。3 信号特点(各种序列)均符合缺血性改变的特点。
作者: 358450m    时间: 2008-5-15 15:45
标题: 回复:mri1601:颅脑mr,请各位老师会诊!
以下是引用cyr88888在2008-5-14 22:48:00的发言:[br]脑梗塞

作者: mzh123    时间: 2008-5-15 17:16
支持脑梗死的诊断,
作者: wyk504    时间: 2008-5-15 17:18
考虑右额叶肿瘤性病变,以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或胶质瘤可能性大。
期待病理!
作者: qiuleiyu    时间: 2008-5-15 23:36
支持;胶质瘤;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可能大。
脑梗塞有不相符之处;ct上密度较低,且无明确占位效应。该为脑梗塞吸收期。然边缘强化不明确,且从mri观察无明确软化性病灶。边缘轻度膨隆改变,无脑梗吸收期病灶皱缩改变。
作者: 郭凯    时间: 2008-5-16 02:18
根据mri及ct增强扫描表现,考虑脑梗塞可能性大,
靠近额叶皮质的脑梗塞所引起的功能性改变不会特别明显,
病灶边界清晰,具有轻度占位效应,这与胶质瘤不是很相符,
如果是胶质瘤,这么大的病灶应该有一定的占位效应,
且胶质瘤为向周围脑实质浸润性生长,边界不会很清。
治疗后复查,除外肿瘤吧。
作者: xulianj    时间: 2008-5-16 05:48
支持:脑梗塞诊断!
作者: zyx168    时间: 2008-5-16 17:54
考虑右额叶胶质瘤(53岁女性,口角歪斜三天,无明显肢体障碍)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8-5-17 01:10
根据mri及ct增强扫描表现,考虑脑梗塞可能性大,其他待排,治疗复查
作者: 守望可可    时间: 2008-5-17 07:29
  不支持脑梗塞:
  1.此病灶既没有明显的水肿,又没有明显的占位表现(侧脑室轻微受压)。但临床病程却已经有3天,而脑梗塞水肿以2-5天达到顶峰,如此大面积的梗塞,水肿及占位一定非常明显。此为明显不支持之一。
  2.脑的供血血管分为穿通支和皮层支。具体到大脑中动脉,前者(有的称大脑中动脉中央支--内侧豆纹动脉和外侧豆纹动脉)阻塞常致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
  后者(分为额顶升动脉、顶后动脉、角回动脉和颞后动脉),进入大脑外侧裂后分布于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供应脑皮层。供血部位:额下回、额中回、颞上回、颞中回、中央前后回的下4/5及顶叶的缘上回与角回。阻塞则导致供血分布区的脑组织梗死,影像学则表现为相应动脉供血区的皮层呈楔形改变低信号区。
  但本例病灶不是契形分布的,而给人一种不规则类似于紧握的拳头形状。从病灶形态来讲,也不支持梗塞。
  3.额顶升动脉分出眶额动脉供应眶部、额下回后部及额中回前部;中央沟前动脉供应额中回、额下回后部及中央前回下4/5;中央沟动脉供应中央前回下4/5及中央沟后缘下4/5;中央沟后动脉供应中央后回下4/5及顶间沟前部上下缘。
  本病例病灶范围虽大,也基本分布于额顶升动脉供应区域内,但明显未累及中央后回--有外侧裂分界,比较明确。这用额顶升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塞来解释,范围上显然行不通。
  4.正如翁站长所言,如果是梗塞的话,病人的临床表现确实太轻了些。能够引起中枢性面瘫的大脑中动脉梗塞,应该是皮层支的中央沟动脉以及中央沟前动脉闭塞。但这二者如果闭塞的话,引起的临床表现可就不仅仅是面瘫这么轻描淡写了:
  “中央前动脉闭塞--该动脉闭塞后损及额中回后,额下回后部(岛盖的一部分)中央前回下3/4皮质,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瘫,舌肌和上肢轻瘫及咀嚼肌无力,优势侧半球还可伴有运动性失语。
   中央动脉闭塞--该动脉供应中央前后回下3/4的皮质,闭塞后出现对侧头面部和上肢为主的偏瘫,持久损害者还可伴有瘫痪肢体肌肉的轻度萎缩,以及轻度的感觉障碍。”
  故,此为不支持梗塞点之四。
  
  罗嗦那么多,我个人认为可以排除梗塞。我考虑是边界清楚的星形细胞瘤--1~2级,尽管病人的年龄不很支持。
作者: 守望可可    时间: 2008-5-17 07:34
标题: 回复:mri1601:颅脑mr,请各位老师会诊!
  并附大脑中动脉梗塞临床表现资料如下,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用的上:

  大脑中动脉(mca)闭塞 此系临床与影像学诊断最常见的一组闭塞性疾病,国外报道多由于ica狭窄/闭塞或由其栓子脱落所致,黑人和东方人群则以mca狭窄/闭塞为主。由于mca的侧支循环较为薄弱(尤其是深穿支几无吻合支),加上它所供血的区域又是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域。因此,mca狭窄/闭塞时总会发生程度不同及范围不一的局灶性神经缺失征。

    1.1 mca中央动脉(深穿支)闭塞[1~3] mca的中央(深穿)支为数条细小动脉,它供应内囊的上3/5以及大部分壳核和尾状核,动脉闭塞后表现为对侧上下肢程度均等的中枢性瘫痪,多无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这是因为内囊上3/5,相当于锥体束通过处为豆纹动脉供应。而内囊下2/5相当于浅感觉传导束和视辐射通过处,则由脉络膜前动脉供应的缘故。

    1.2 mca皮质支闭塞 由多个分支供应同侧大脑半球的背外侧面,包括额中回以下,中央前后回下3/4,顶下小叶,枕叶月状沟或枕外侧沟以前及颞下回上缘或上半以上部分。此外,还供应颞极内外面,眶部外侧半球及岛叶各部皮质。由于mca皮质支的供应范围较广且又是大脑皮质的主要功能区,闭塞后的症状极其多样与复杂,当然也与闭塞血管及其吻合支是否良好有关。
  (1)眶动脉闭塞,该动脉主要供应额叶眶部外侧半球以及额下回,优势半球侧则为语言运动区,闭塞后出现运动性失语,急性期还可有一过性“精神症状”,其实并非真正的精神症状而是失语给予人们的一种错觉,这种“精神症状”一般不久即可逐渐消失。
  (2) 中央前动脉闭塞,该动脉闭塞后损及额中回后,额下回后部(岛盖的一部分)中央前回下3/4皮质,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瘫,舌肌和上肢轻瘫及咀嚼肌无力,优势侧半球还可伴有运动性失语。
  (3) 中央动脉闭塞,该动脉供应中央前后回下3/4的皮质,闭塞后出现对侧头面部和上肢为主的偏瘫,持久损害者还可伴有瘫痪肢体肌肉的轻度萎缩,以及轻度的感觉障碍。
  (4) 顶前动脉闭塞,供应中央后回下3/4及顶间沟前部上,下缘的皮质血管闭塞后可致对侧头面部,上肢为主的皮质型感觉障碍(包括实体觉、体象觉、定向觉以及痛觉),优势侧时有假性丘脑综合征,假性手足徐动症和运动性共济失调。与真性丘脑综合征的鉴别,在于后者的疼痛具有丘脑性质损害的特征,感觉障碍也较轻。若此动脉还供应中央前回的话,还伴有偏侧肌无力。
  (5) 顶后(缘上回)动脉闭塞,供应缘上回(优势半球为运用中枢)及顶上小叶下缘皮质血管闭塞后,优势侧可发生运用不能或失用症。
  (6) 角回动脉闭塞,该动脉主要供应角回(在优势侧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及顶上小叶后部上缘皮质,优势半球角回动脉闭塞后可致失写、失读、手指失认(对自己或他人的手指辨认能力丧失)和左右定向障碍。上述系列症状,亦称古茨曼(gerstmann)综合征。因为极少数右利(手)者其优势半球亦可能在右侧,所以右侧病损时,亦可能出现罕见的古茨曼综合征。
  (7) 颞后动脉闭塞,供应颞上回后部(优势半球侧为听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语言中枢)以及颞中回和颞下回后部血管闭塞后主要表现为感觉性失语。

    由于顶后动脉、角回动脉和颞后动脉尚供应皮质深部的视辐射,上述三个分支动脉之一闭塞后都可出现对侧同向性偏盲。

    1.3 mca发出中央支之后主干闭塞 mca从中央支分出后,又可分为上主干与下主干闭塞以及上下主干之前闭塞。

    1.3.1 mca上(主)干闭塞 此干供血范围为额叶和顶叶上部,梗死后表现对侧面部、手、上肢为主的偏瘫和偏侧感觉缺失,无对侧同向性偏盲,但可出现对侧凝视麻痹(偏向病灶例),优势半球损害则有运动性失语,非优势半球损害可有失认。

    1.3.2 mca下(主)干闭塞 此分支一般供应颞叶外表面和顶下小叶,颞叶前部,中部和下部由其他动脉供血。梗死后主要表现为对侧偏盲或上象限盲,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感觉性失语。非优势侧则可出现失用、失认,甚至发生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1.3.3 mca分出中央(深穿)支后主干闭塞 实质为mca上主干和下主干合并闭塞的表现,即病灶对侧面、手、臂为主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偶有偏盲和凝视麻痹,优势半球可致混合性失语,非优势损害则可有失写、失读、失算、失认与失用。

    1.3.4 mca起始段闭塞 mca所供血的区域出现大面积的梗死灶,其范围可以是全流域区亦可是部分流域区,后者常呈散在(斑块)性梗死,出现轻重不等的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有时可出现对侧同向性头和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侧还有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非优势半球病变偶见交叉性失语[由非优势半球(右侧半球)病变引起的失语]。据解释,人在幼年时代,语言中枢在双侧大脑半球,一些人向一侧转化不完全,所以在非优势半球病变时也可发生失语,此种失语多半是运动性失语,并且恢复较快。此外,非优势半球可出现失认、失用,迅速发生的大面积梗死还可出现严重脑水肿,导致脑干受压和意识丧失,
作者: 应项雪    时间: 2008-5-19 17:03
脑肿瘤或脑梗所示病理特征是不一样的,一者只侵及白质一者侵及白质和灰质,此病例应是灰白质均侵及,内可见增生性改变(或纤维性或血管性).在下考虑脑软化为缺血性变的转规.该病灶的周边征象不支持肿瘤的诊断:无侵润性无棕榈样变无水肿无占位,ct强化只是内部增生性强化.
考虑脑软化!
作者: 卓玛    时间: 2008-5-25 04:52
为什么不做dwi看看能?但结合病史才三天我个人觉得应该把脑梗塞放在首位。
作者: 威风小子    时间: 2008-5-26 06:04
考虑脑梗,建议腰穿,排除感染,肿瘤应可以排除
作者: 宇宙CT    时间: 2008-5-27 18:46
脑梗塞
作者: gjj6818    时间: 2008-5-28 03:43
学习了
作者: zkc2808    时间: 2008-5-28 04:09
考虑脑梗塞
作者: xn2ylwg    时间: 2008-5-28 06:43
支持脑梗塞
作者: 萧萧    时间: 2008-5-28 08:53
考虑梗塞可能大不能除外占位
作者: jdqzxyy    时间: 2008-8-2 17:24
右额叶梗塞可能大,查体不仔细,左上肢可能有轻偏瘫,可用轻瘫试验检测.
作者: zkc2808    时间: 2008-8-2 22:56
胶质瘤
作者: ZHONGXINMR    时间: 2009-3-10 16:25
同意17楼意见
作者: 黑白光影    时间: 2009-3-13 06:06
考虑脑梗塞,学习了。
作者: dangjiancai    时间: 2010-8-13 04:19
脑梗塞
作者: zxczxc    时间: 2011-6-18 16:42
右侧颞叶片状异常信号,T1低信号,T2高信号,压水序列为高信号,考虑为右侧颞叶脑梗塞。
作者: denglc    时间: 2011-6-18 22:21
梗塞还是得打个问号,过几天再查一次看看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