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那些真正的叛徒们----[历史教训的启示续集2] [打印本页]

作者: qc80012345    时间: 2008-7-3 21:27
标题: 那些真正的叛徒们----[历史教训的启示续集2]
今天为大清洗辩护者的一个理由是,它是苏联变得更加纯洁,是苏联人万众一心的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如果大清洗果真无意中消灭了许多叛徒,难么,它消灭的叛徒也许远没有它制造的叛徒多。 希特勒在1941年6月22日发动侵苏战争时曾宣称;‘我只要在苏联这个破房子的门上踹一脚,它就会垮掉。’他相信,被大清洗大伤元气的苏军不堪一击;他相惜,经历过大清洗的苏联早已人心涣散。希特勒的判断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二战中,在不存在伪政权情形下,本国公民大规模加入地方作战的,唯有苏联;被俘高级将领主动要求从战俘中组织军队帮助侵略者的,也惟有苏联。一个行政上高度统一的主权国家发生这样的事,史上罕见。卫国战争中,德军高峰时拥有近200个俄罗斯人组成的独立营级作战单位,另有专门围剿游击队的140个团级战斗单位。1943年春,苏军叛变者和平民以志愿者方式为德军服务的高达100万人。纳粹德国对俄罗斯人采取歧视政策,非俄罗斯裔的作战部队才被允许组成规模更大的作战单位,譬如卡尔梅克人组成独立的骑兵军。乌克兰人组建的伪军除维持治安和看守集中营外,还参与对苏军的袭击作战。苏军与朱可夫齐名的杰出将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瓦杜丁即因乌克兰伪军袭击而牺牲。要求从战俘营组建军队与德军并肩作战的人是苏联杰出将领弗拉索夫。弗拉索夫是苏联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此人1930年即为中央委员,曾作为军事顾问帮蒋介石训练军队。卫国战争中获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他因莫斯科保卫战中的巨大功勋,而深得斯大林器重。1942年6月25日,弗拉索夫被俘,他很快提出与德国合作,希望能从战俘营中组建一支俄罗斯解放军,与德国并肩消灭苏维埃政权,最终建立对德友好的自由俄罗斯.弗拉索夫攀国石,苏联正处于最艰难时刻;有经验的部队已经消耗光,新兵成批送上前线,成批的死亡,而后方每根能用的稻草都已被送上前线。弗拉索夫对部下解释说;‘难道流更多的血不是犯罪吗?难道俄罗斯民族的主要敌人不会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和斯大林吗?难道奋起反对斯大林及其同伙不是每个俄罗斯人首要的神圣义务吗?’ 赫鲁晓夫称弗拉索夫因为心智不健全才叛国。但对弗拉索夫来说,是要被俘就是‘逃兵,祖国的叛徒和人民的敌人’,因为苏联不承认‘战俘’斯大林1941年8月的第270号令宣布,任何情况都不许被俘,指挥官要枪决死而当俘虏的人。刑法亦明确规定,战士被俘,家属流放。纳粹德国是个毫无理性的更惨暴更特殊的政权,在他们的秩序下,‘劣等的斯拉夫人’,只配在奴役下自生自灭,根本不配建立国家,500多碗苏联战俘只是奴隶,根本没有资格被组织起来与德军并肩作战。除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外,纳粹高官们都骂弗拉素夫是‘蠢猪’,甚至禁止他胡说八道。
    战争即将结束的1945年,纳粹德国山穷水尽时才想起弗拉索夫,弗拉索夫从战俘中组建起一支总数约5万人的俄罗斯解放军。其中的许多人是战场直接叛逃者,有数十人曾是苏联著名的英雄飞行员。程度最深,命运也最惨烈的叛国者,是高加索人。集体化期间,先天热爱骑马的高加索人不愿被剥夺养马的权利----任何马都是集体财产,个人不得拥有,大批反抗者被当作富农遭肉体灭绝。大清洗期间,高加索最严重的‘问题民族’车臣人,再次受到特殊照顾。结果,南粹德国入侵时,未被苏联征用的车臣年轻人几乎全数加入侵略者队伍。
     为报复车臣人的叛徒行为,1944年2月3日至24日,全体车臣人和他们的邻居印古什人被押上火车赶出故土,发配到中亚和西伯利亚。并非只有车臣遭遇此命运,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全国体成员也于1943年12月被斯大林全体歉意。但车臣人的命运无疑最悲惨,这个当时不到40万人口的山地民族,1.5万人被枪毙,3万人被‘劳改’,5万人被‘劳教’,10万人死于‘西伯利亚建设’。
    这个叛逆民族在‘东迁’的死亡之路上,一些新的生命将生命降生并顽强地存活。特殊时期成长的这一代人注定将以特殊方式登场。他们当中几个最著名的名字时;杜达耶夫,巴萨耶夫,马斯哈托夫---历史暴行的债,经他们的手,最终由2004年别斯兰惨案中的俄罗斯儿童,由莫斯科大剧院的观众,由普通俄罗斯人的无辜鲜血来偿还。车臣问题,是大清洗今天依然在流血的伤口。
作者: qiushi    时间: 2008-7-3 23:20
太深奥
作者: clj20    时间: 2008-7-8 18:07
文人骚客,整天望着天花板也能写出文章来。唉。
作者: qc80012345    时间: 2008-7-9 21:02
标题: 回复:那些真正的叛徒们----[历史教训的启示续集2]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你知道吗?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