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MRI1765:M,52y, [打印本页]

作者: china    时间: 2008-8-21 05:07
标题: MRI1765:M,52y,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493)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8-8-21 22:31:28 修改过]

作者: china    时间: 2008-8-21 05:21
男,52岁,头痛一个月.已手术有病理结果,一周后公布,请讨论.图象分别为ct平扫,ct增强.mri平扫,mri增强.
作者: zxd95    时间: 2008-8-21 05:27
标题: 考虑: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cnc)伴脑积水。
考虑: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cnc)伴脑积水。
cnc的mri表现:
①好发部位:肿瘤大都位于侧脑室前2/3,透明隔或孟氏孔区,典型表现为以广基底与侧脑室透明隔相连的肿瘤,均伴有不同程度脑积水。
②形态:肿瘤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边缘呈绳索状。此为cnc的一个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③边界:肿瘤边界清晰,一般不侵入脑实质。
④平扫信号改变:肿瘤呈不均匀等长t1 等长t2 混杂信号,其中等t1 等t2 信号代表肿瘤组织,长t1 长t2 信号代表囊变、坏死。有些病变中还可见无信号区,代表钙化或肿瘤血管。脑室内的信号不一及匍行性流空是cnc的另一特征性mri表现。
⑤增强扫描信号改变:多呈轻中度强化。肿瘤增强不明显与血-脑脊液屏障有关,cnc属良性肿瘤,血-脑脊液屏障破坏不明显。
鉴别诊断:
①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此肿瘤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几乎所有病人都伴有结节性硬化,肿瘤起源于室管膜结节的巨大星形细胞,室间孔附近好发,临床上易产生阻塞性脑积水。mri上呈长t1 长t2 信号,信号均匀,边缘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同时可见室管膜下的其他结节。
②室管膜瘤:室管膜瘤是起源于室管膜或室管膜残余部分的肿瘤,可发生于脑室内及脑室外,58%源自第四脑室,42%源自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发生于幕下者多见于儿童,平均发病年龄6岁;发生于幕上者平均发病年龄稍高,为18~24岁。室管膜瘤沿脑室塑形生长,可有囊变。mri上肿瘤呈等长t1 等长t2 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mri诊断本病主要靠肿瘤位置和形态的改变,而不是肿瘤的信号特征,其中肿瘤沿脑室塑形生长是其特征性改变。
③脉络膜丛乳头状瘤: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发生于脉络膜丛,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50%)及第四脑室(40%),也可发生于第三脑室(5%)。发生于侧脑室的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10岁以前的婴幼儿,发病无性别差异,多数为良性病变,病程缓慢。肉眼观呈“菜花样”改变,可有出血和囊变。mri上肿瘤多数呈等t1 短t2 信号,肿瘤内常可见血管流空现象,有时肿瘤内可见脑脊液而导致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均匀一致强化。自一侧脑室突入对侧脑室或侵入桥小脑角区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
④侧脑室内脑膜瘤:侧脑室内脑膜瘤起自脉络丛、脉络组织和中间帆腔内的蛛网膜帽细胞,属于少见的脑膜瘤,多数为良性。主要见于30岁以上成人,好发于女性,侧脑室内脑膜瘤多发生于三角区。mri上肿瘤呈等长t1 等长t2 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均一强化。
期待病理。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8-9-8 0:00:07 修改过]

作者: hqr123    时间: 2008-8-21 10:10
说得很好但我觉得更像脉络膜丛乳头状瘤
作者: 克山    时间: 2008-8-21 15:02
支持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cnc)诊断,只是发病年龄大一些,脉络膜丛乳头状瘤主要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增强幅度高于cnc。
作者: 卜一    时间: 2008-8-21 16:25
考虑: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cnc)伴脑积水。
cnc的mri表现:
①好发部位:肿瘤大都位于侧脑室前2/3,透明隔或孟氏孔区,典型表现为以广基底与侧脑室透明隔相连的肿瘤,均伴有不同程度脑积水。
②形态:肿瘤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边缘呈绳索状。此为cnc的一个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③边界:肿瘤边界清晰,一般不侵入脑实质。
④平扫信号改变:肿瘤呈不均匀等长t1 等长t2 混杂信号,其中等t1 等t2 信号代表肿瘤组织,长t1 长t2 信号代表囊变、坏死。有些病变中还可见无信号区,代表钙化或肿瘤血管。脑室内的信号不一及匍行性流空是cnc的另一特征性mri表现。
⑤增强扫描信号改变:多呈轻中度强化。肿瘤增强不明显与血-脑脊液屏障有关,cnc属良性肿瘤,血-脑脊液屏障破坏不明显。
鉴别诊断:
①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此肿瘤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几乎所有病人都伴有结节性硬化,肿瘤起源于室管膜结节的巨大星形细胞,室间孔附近好发,临床上易产生阻塞性脑积水。mri上呈长t1 长t2 信号,信号均匀,边缘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同时可见室管膜下的其他结节。
②室管膜瘤:室管膜瘤是起源于室管膜或室管膜残余部分的肿瘤,可发生于脑室内及脑室外,58%源自第四脑室,42%源自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发生于幕下者多见于儿童,平均发病年龄6岁;发生于幕上者平均发病年龄稍高,为18~24岁。室管膜瘤沿脑室塑形生长,可有囊变。mri上肿瘤呈等长t1 等长t2 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mri诊断本病主要靠肿瘤位置和形态的改变,而不是肿瘤的信号特征,其中肿瘤沿脑室塑形生长是其特征性改变。
③脉络膜丛乳头状瘤: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发生于脉络膜丛,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50%)及第四脑室(40%),也可发生于第三脑室(5%)。发生于侧脑室的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10岁以前的婴幼儿,发病无性别差异,多数为良性病变,病程缓慢。肉眼观呈“菜花样”改变,可有出血和囊变。mri上肿瘤多数呈等t1 短t2 信号,肿瘤内常可见血管流空现象,有时肿瘤内可见脑脊液而导致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均匀一致强化。自一侧脑室突入对侧脑室或侵入桥小脑角区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
④侧脑室内脑膜瘤:侧脑室内脑膜瘤起自脉络丛、脉络组织和中间帆腔内的蛛网膜帽细胞,属于少见的脑膜瘤,多数为良性。主要见于30岁以上成人,好发于女性,侧脑室内脑膜瘤多发生于三角区。mri上肿瘤呈等长t1 等长t2 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均一强化。
期待病理。

分析的很完整!学习!致敬!
作者: doc张    时间: 2008-8-21 17:52
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均有可能。
作者: peijunlong    时间: 2008-8-21 18:58
支持cnc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8-8-21 19:29
支持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cnc)诊断,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及室管膜瘤与脑膜瘤主要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增强幅度高于cnc。胶质瘤待排
作者: sdzyy    时间: 2008-8-21 19:40
支持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cnc)或脑膜瘤诊断
作者: voecn    时间: 2008-8-21 23:02
中枢神经细胞瘤可能,室管膜瘤不除外。
作者: liyf    时间: 2008-8-22 05:14
支持中枢神经细胞瘤,未除外室管膜瘤。
作者: china    时间: 2008-8-22 06:17
分析得太好了,将病理结果传上
作者: lxc2325    时间: 2008-8-22 20:47
说的好呀
作者: zyx168    时间: 2008-8-23 15:47
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
作者: 吴承学    时间: 2008-8-24 15:05
标题: 回复:mri1765:m,52y,
以下是引用sdzyy在2008-8-21 11:40:00的发言:[br]支持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cnc)或脑膜瘤诊断

作者: 曼一拍    时间: 2008-8-25 00:02
标题: 中枢神经细胞瘤
以下为录书: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1982年hnss。mn等首先发现并提出。肿瘤通常发生在透明隔和孟氏孔区。其组织发生学迄今仍不清楚,过去一直被误为少支胶质细胞瘤.因在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与少支胶质细胞瘤很难区别,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证实其为神经元性肿瘤。
ct平扫示肿瘤体积较大,边缘清楚,呈稍高密度,位于脑室前2/3,与透明隔,孟氏孔关系密切,肿瘤紧贴脑室壁。有时还可见透明隔受压弯向对侧,何雁等分析了20例,发现钙比率为57%、突变率为93%,肿瘤还可有出血。如发现孟氏孔附近肿瘤有出血,并流入脑室、有助于诊断本病。增强扫描示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突变区不增强).但强化幅度不大。

鉴别:
1.脉络丛乳头状瘤:多发生在小儿,由于过多产生脑脊液而继发交通性脑积水。强化幅度高于中枢神经细胞瘤。
2.星形细胞瘤:呈浸润生长,边界不清,常显示瘤周水肿,而中枢神经细胞瘤极少有水肿。
3.脑室内脑膜瘤:好发生在侧室三角区,平扫多呈等密度,可有小点状钙化,强化明显为其特征。
4.胶样囊肿:发生在第三脑室前部、孟氏孔附近,堵塞孟氏孔时出现颅压增高症状。瘤体较中枢神经细胞瘤为小。再者由于其内容物复杂(陈旧性出血、胆固醇结晶、皂泡样物等)其密度亦各异。
5.室管膜瘤: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可有大囊变.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呈厚薄不均的强化。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8-9-7 23:42:08 修改过]

作者: guanaishengming    时间: 2008-8-26 02:53
中枢神经细胞瘤(cnc)伴脑积水,支持
作者: huenhao    时间: 2008-8-27 04:47
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学习了。
作者: zkc2808    时间: 2008-8-27 05:04
考虑室管膜瘤可能性大
作者: dyqct    时间: 2008-8-27 23:09
学习了。
作者: 枫岩    时间: 2008-8-29 00:58
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均有可能。
作者: 泪洒红尘    时间: 2008-9-9 07:57
好东西当然要同道们一起分享
作者: twx83519    时间: 2008-9-10 07:59
同意中枢神经细胞瘤
作者: pujunzhi    时间: 2008-10-28 06:01
学习了!
作者: ZHONGXINMR    时间: 2009-3-3 14:59
好病例,学习了,谢谢
作者: zxczxc    时间: 2010-5-23 18:31
右侧侧脑室室管膜瘤。
作者: zxczxc    时间: 2011-7-10 17:10
考虑: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cnc)伴脑积水。

考虑: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cnc)伴脑积水。
cnc的mri表现:
①好发部位:肿瘤大都位于侧脑室前2/3,透明隔或孟氏孔区,典型表现为以广基底与侧脑室透明隔相连的肿瘤,均伴有不同程度脑积水。
②形态:肿瘤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边缘呈绳索状。此为cnc的一个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③边界:肿瘤边界清晰,一般不侵入脑实质。
④平扫信号改变:肿瘤呈不均匀等长t1 等长t2 混杂信号,其中等t1 等t2 信号代表肿瘤组织,长t1 长t2 信号代表囊变、坏死。有些病变中还可见无信号区,代表钙化或肿瘤血管。脑室内的信号不一及匍行性流空是cnc的另一特征性mri表现。
⑤增强扫描信号改变:多呈轻中度强化。肿瘤增强不明显与血-脑脊液屏障有关,cnc属良性肿瘤,血-脑脊液屏障破坏不明显。
鉴别诊断:
①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此肿瘤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几乎所有病人都伴有结节性硬化,肿瘤起源于室管膜结节的巨大星形细胞,室间孔附近好发,临床上易产生阻塞性脑积水。mri上呈长t1 长t2 信号,信号均匀,边缘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同时可见室管膜下的其他结节。
②室管膜瘤:室管膜瘤是起源于室管膜或室管膜残余部分的肿瘤,可发生于脑室内及脑室外,58%源自第四脑室,42%源自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发生于幕下者多见于儿童,平均发病年龄6岁;发生于幕上者平均发病年龄稍高,为18~24岁。室管膜瘤沿脑室塑形生长,可有囊变。mri上肿瘤呈等长t1 等长t2 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mri诊断本病主要靠肿瘤位置和形态的改变,而不是肿瘤的信号特征,其中肿瘤沿脑室塑形生长是其特征性改变。
③脉络膜丛乳头状瘤: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发生于脉络膜丛,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50%)及第四脑室(40%),也可发生于第三脑室(5%)。发生于侧脑室的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10岁以前的婴幼儿,发病无性别差异,多数为良性病变,病程缓慢。肉眼观呈“菜花样”改变,可有出血和囊变。mri上肿瘤多数呈等t1 短t2 信号,肿瘤内常可见血管流空现象,有时肿瘤内可见脑脊液而导致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均匀一致强化。自一侧脑室突入对侧脑室或侵入桥小脑角区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
④侧脑室内脑膜瘤:侧脑室内脑膜瘤起自脉络丛、脉络组织和中间帆腔内的蛛网膜帽细胞,属于少见的脑膜瘤,多数为良性。主要见于30岁以上成人,好发于女性,侧脑室内脑膜瘤多发生于三角区。mri上肿瘤呈等长t1 等长t2 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均一强化。
期待病理。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