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MRI1774:左肩肿物。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古木    时间: 2008-8-28 05:12
标题: MRI1774:左肩肿物。
女性,40岁,于1年多以前左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愈后左肩活动受限。2天前又摔伤,肿痛再现。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8-8-27 22:00:38 修改过]

作者: 剑魂    时间: 2008-8-28 06:29
考虑骨巨
作者: zxd95    时间: 2008-8-28 08:01
骨巨细胞瘤。
作者: 朱海根    时间: 2008-8-28 18:06
患者1年前有明显的外伤史,并出现肿疼,肱骨呈膨胀性改变,应考虑为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
作者: 卜一    时间: 2008-8-28 19:00
肱骨近端囊状 膨胀性改变,骨皮质明显变薄,部分断裂。多考虑:骨囊肿合并病理骨折!不除外骨巨细胞瘤!
作者: 358450m    时间: 2008-8-28 20:26
标题: 回复:mri1774:左肩肿物。
以下是引用朱海根在2008-8-28 10:06:00的发言:[br]患者1年前有明显的外伤史,并出现肿疼,肱骨呈膨胀性改变,应考虑为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

作者: doc张    时间: 2008-8-28 22:00
骨巨细胞瘤.
作者: sch2008    时间: 2008-8-29 00:00
肱骨近端骨皮质膨胀性改变,内见骨脊性质考虑:骨巨细胞瘤,
作者: 晓杰    时间: 2008-8-29 03:41
1、患者1年前有明显的外伤史,并出现肿疼,肱骨呈膨胀性改变,若以前片未见此样改变,现有应考虑为动脉瘤样骨囊肿。
2、考虑骨巨细胞瘤。
作者: china    时间: 2008-8-29 07:27
gd-dtpa骨巨可明显强化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8-8-29 23:09
患者1年前有明显的外伤史,并出现肿疼,肱骨近端囊状 膨胀性改变,骨皮质明显变薄,部分断裂肱骨呈膨胀性改变,应考虑为动脉瘤样骨囊肿或 骨巨细胞瘤.
作者: liyf    时间: 2008-8-30 00:40
首先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
作者: zdz6612    时间: 2008-8-30 04:14
、患者1年前有明显的外伤史,并出现肿疼,肱骨呈膨胀性改变,若以前片未见此样改变,现有应考虑为动脉瘤样骨囊肿。
2、考虑骨巨细胞瘤
作者: 周战梅    时间: 2008-8-31 05:18
动脉瘤样骨囊肿
作者: 无间道    时间: 2008-8-31 05:44
多考虑骨巨细胞瘤,1,平片见纤细骨嵴,成分房状。2,ct显示骨性包壳,而无骨性间隔。3,无液液平面,及囊壁钙化,骨化影
作者: byszzw    时间: 2008-9-3 04:34
肱骨近端骨皮质膨胀性改变,内见骨脊性质考虑:骨巨细胞瘤,
作者: zyx168    时间: 2008-9-3 14:46
考虑骨巨细胞瘤。
作者: 曼一拍    时间: 2008-9-3 15:20
支持骨巨细胞瘤。
一、骨巨细胞瘤的起源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骨巨细胞瘤起源于骨髓未分化的结缔组织。
二、骨巨细胞瘤具有特殊的属性。
(一)肿瘤分良性、生长活跃和恶性。
(二)局部手术刮除后易复发。
(三)肿瘤病理分级与生物学行为不一致。本组病例76例中有7例(9.2%)。
三、骨巨细胞瘤的名称
(一)1918年travers首先报道此瘤,1919年bloodgood正式命名为骨巨细胞瘤,1922年stewart命名为破骨细胞瘤,1940年jaffe和lichtenstein认为骨巨细胞瘤命名正确,并得到各国学者公认。此名沿用至今。
(二)文献上此瘤曾出现名称有破骨细胞瘤(osteoclastoma),髓样瘤(myeloid tumor),出血性骨髓炎(hemorhagic osteomyelitis )。

病理:
一、肉眼所见
(一)外观:肿瘤可见包膜,良性者完整,恶性者破裂。
(二)结构:1、实质性:良性者呈红或褐红色肌肉样;恶性者呈灰色鱼肉样。纤维化和胶原化部分呈灰黄色,质地坚韧;肿瘤伴出血呈鲜红或暗红,质地较软。   
2、囊性或囊肿性:囊壁为薄层膜性组织,囊内充满囊液,呈黄色或橘黄色。囊可为单房或多房,均可见少数肉芽样瘤组织。3、多囊者、瘤内可见结缔组织间隔分隔成多房。

一、x线平片表现
(一)病变部位:一般位于骨端、关节面下,偏心位。若发生于股骨近端,多位于粗隆间及其附近。文献报道病变横径大于纵径
(二)肿瘤x线征  
1、骨质破坏区:(1)边界:一般清楚。若见硬化,则提示生长缓慢,刮除手术或放疗后;边缘不清提示恶性。(2)内部结构:①溶骨或溶骨占优势。多房(皂泡)或多房占优势;混合(溶骨和多房近似)。②形成皂泡的原因是有骨性间隔,骨性间隔的成因有骨嵴(最多见)、残留骨(少见)、瘤内结缔组织间隔钙化或骨化。
2、骨皮质变薄、膨胀或骨壳膨胀,一般良性者完整,生长活跃部分断裂,恶性者广泛断裂。
3、病理骨折   
4、种植征    巨大肿瘤可见骨于插入肿瘤中
5、关节陷入征    巨大肿瘤可见关节正常骨端陷入膨大肿瘤中,状如杵臼
6、骨膜反应    发生于病理骨折和生长活跃或恶性瘤,形态有平行、三角、分层状。
7、软组织肿块    良性看不见;生长活跃者范围局限,边界较清晰;恶性者范围广泛,边界可不清。
8、出血、坏死及囊变    骨性间隔减少或消失。局部隆起,扪之较软。ct和mri有特征。
9、转移    (1)肿瘤侵及邻近骨骼。(2)远隔转移如肺转移、骨转移和淋巴转移。

(一)ct检查价值
1、适合于解剖结构复杂部位如脊椎和骨盆等。
2、软组织分辨力好,易显示早期恶变。
3、易显示出血,坏死或囊变。
(二)ct征象   
1、平扫:(1)肿瘤常为各编、偏心囊状膨胀骨破坏区,呈软组织密度(低于骨质),ct值20-70hu。骨破坏区与正常骨小梁的交界部,少数有薄层硬化缘。有时瘤内可见骨性间隔。(2)骨皮质或骨壳基本完整,部分可见骨嵴伸向瘤区。生长活跃或恶性病例可出现断裂。
(3)瘤内出血有时可见液—液平面,下部较上部密度高,随体位变化。
(4)瘤内坏死液化区则呈比软组织更低的密度区。(5)生长活跃和恶性病例可显示软组织肿块的形态和边界。(6)有时可显示骨膜增生。
2、增强扫描:(1)肿瘤组织强化,ct值可上升50hu。(2)坏死液化区则无强化。(3)部分病例可显示软组织肿块与血管关系。

(一)mri检查的价值   
1、因对骨髓变化显示优于平片及ct,所以利于发现早期病变和显示骨髓侵润的范围。
2、对软组织的显示优于平片及ct、能较早发现肿瘤的软组织侵袭和较好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如血管、神经等的关系。
3、能三维成像,影像较直观,而且显示病变的形态优于平片和ct。
4、显示关节软骨及关节受侵优于平片和ct。
5、确定治疗后有无复发优于ct及平片。
(二)mri征象   
1、典型肿瘤在t1wi呈低或等信号,在t2wi呈等或高信号,少数在瘤周有低信号环圈,提示轻度肿瘤周边硬化。若瘤内出现坏死、液化和囊变,该区在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若瘤内发生出血(亚急性期有高铁血红蛋白),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若为陈旧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
2、因为此瘤常发生出血、坏死及囊变,因此,实际工作中,多数肿瘤表现为t1wi均匀低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低、中或高混杂信号,瘤组织仍为高信号。
3、mri能很好显示瘤内液—液平面,t1wi下部信号高于上部,t2wi则相反。
4、肿瘤穿破骨皮质,t2wi则见低信号骨皮质为瘤组所取代,并能显示软组织肿块。
5、肿瘤显示软组织侵袭血管、神经优于ct,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2%和98%。
6、肿瘤侵袭软骨常伴关节积液。
7、gd-dtpa增强扫描依瘤循环多少而呈轻到重度强化,动态扫描呈“快进快出”,坏死及出血区则无强化。

鉴别:
(一)动脉瘤样骨囊肿   
1、年龄偏小,80%为5-20岁常位于骨干骺端,周围型病灶偏心。
2、骨皮质变薄膨胀和骨壳膨胀更明显。
3、显示骨膜反应的机率比骨巨细胞瘤高。
4、ct和mri出现液—液平面的机会多。若瘤内出现液—液平面,尚见
作者: HKDY1029    时间: 2008-9-4 06:07
考虑骨巨细胞瘤
作者: 吴承学    时间: 2008-9-4 06:10
标题: 回复:mri1774:左肩肿物。
以下是引用358450m在2008-8-28 12:26:00的发言:[br][quote]以下是引用朱海根在2008-8-28 10:06:00的发言:[br]患者1年前有明显的外伤史,并出现肿疼,肱骨呈膨胀性改变,应考虑为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
[br][/quote]
作者: zwzyx5646    时间: 2008-9-9 06:11
骨巨可能性大
作者: qiuleiyu    时间: 2008-9-10 02:21
支持;abc较骨巨可能大,另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病。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