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16659:头部、胸部CT请大家会诊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 [打印本页]

作者: wnlyq8688    时间: 2008-11-18 04:40
标题: CT16659:头部、胸部CT请大家会诊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
m26y2008年11月11日23时55分来诊,因车祸意识不清2小时来诊,pe:100/70mmhg, p: 141次/分,神志不清,呈深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约5mm,左侧约4mm;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间粗,满布痰鸣间。
2008-11-12-01时第一次ct头及胸:
















2008-11-12-10时第二次头颅、胸部:



局部5mm重建:



胸部10mm;









2008-11-12-12时病情加重,临床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切开、对症治疗:病人状况——呈昏迷状态,呼吸机辅助呼吸,右侧瞳孔5、0mm,散大,对光反射对消失;左侧瞳孔4、0mm,圆形,对光反射迟钝。2008-11-13-06时第三次ct:











第三次ct后发现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立即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于2008-11-13-12时做第四次头颅ct:






这位28岁的青年于2008-11-14走完他的人生!!
各位同行看看这个病例突然出现一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的原因是什么??临床如何治疗???  


[本贴已被 wnlyq8688 于 2008-11-17 21:57:07 修改过]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8-11-18 9:45:09 修改过]

作者: lijuanln    时间: 2008-11-18 04:54
双侧硬膜下血肿,骨窗?考虑右侧颅骨有骨折.
作者: wqs571018    时间: 2008-11-18 04:54
颅骨骨折,颅内积气,硬膜下血肿,脑挫伤。
作者: zjzjr    时间: 2008-11-18 05:00
右侧颧弓\\眼眶内外侧壁骨折累及视神经管.眼球轻度向外突出,右侧额颞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右额颞部\\左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少量积气,右侧上颌窦\\筛窦积血.颅外软组织肿厚.
作者: 黑白光影    时间: 2008-11-18 05:03
标题: 回复:头部、胸部ct请大家会诊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
以下是引用zjzjr在2008-11-17 21:00:00的发言:[br]右侧颧弓\\眼眶内外侧壁骨折累及视神经管.眼球轻度向外突出,右侧额颞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右额颞部\\左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少量积气,右侧上颌窦\\筛窦积血.颅外软组织肿厚.

破相了,没看见胸部。
作者: huenhao    时间: 2008-11-18 05:09
支持4楼
作者: zsl6918    时间: 2008-11-18 05:15
脑干内出血点,四脑室周围可见出血点,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颅骨骨折并急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 qc80012345    时间: 2008-11-18 05:15
支持;右侧颧弓\\眼眶内外侧壁骨折累及视神经管.眼球轻度向外突出,右侧额颞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右额颞部\\左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少量积气,右侧上颌窦\\筛窦积血.颅外软组织肿厚.
作者: arven    时间: 2008-11-18 05:16
支持四楼,传骨窗,明确有没其他骨折
作者: 同    时间: 2008-11-18 05:31
标题: 回复:头部、胸部ct请大家会诊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
以下是引用wqs571018在2008-11-17 20:54:00的发言:[br]颅骨骨折,颅内积气,硬膜下血肿,脑挫伤。

作者: 流浪星    时间: 2008-11-18 05:31
右侧颧弓\\眼眶内外侧壁骨折累及视神经管.眼球轻度向外突出,右侧额颞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右额颞部\\左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少量积气,右侧上颌窦\\筛窦积血.颅外软组织肿厚.
作者: guanaishengming    时间: 2008-11-18 05:41
破相了
作者: zsl6918    时间: 2008-11-18 06:29
个人感觉病人预后会很差!即使侥幸活过来结局也不会理想。当时病人弥漫的神经轴索损伤,此为致命的关键。术后病人又有外伤性脑梗塞。真是雪上加霜啊。此外病人还有创伤性湿肺改变。
作者: 卜一    时间: 2008-11-18 06:56
颅骨骨折,颅内积气,硬膜下血肿,脑挫伤。另:双肺局限性肺水肿!
作者: lkc8963    时间: 2008-11-18 07:30
补充两点个人意见:1 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最有可能是外伤性梗死;2 双肺ggo考虑神经性肺水肿,胸部好象未见明显骨折等征。
作者: gaoshengjiang    时间: 2008-11-18 07:38
1、弥漫的神经轴索损伤。2、外伤性脑梗塞。3、创伤性湿肺改变。4、颅骨骨折。5、硬膜下血肿。6、蛛网膜下腔出血。7颅内积气。
作者: 吴承学    时间: 2008-11-18 14:25
标题: 回复:头部、胸部ct请大家会诊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
以下是引用zjzjr在2008-11-17 21:00:00的发言:[br]右侧颧弓\\眼眶内外侧壁骨折累及视神经管.眼球轻度向外突出,右侧额颞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右额颞部\\左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少量积气,右侧上颌窦\\筛窦积血.颅外软组织肿厚.

作者: xiaoqvnmin    时间: 2008-11-18 16:59
m26y2008年11月11日23时55分来诊,因车祸意识不清2小时就诊:右额颞区灰白质结构略混杂不清。
2008-11-12-10时第二次头颅:右额颞区灰白质结构显著混杂不清,双侧侧脑室后角少量积血。
2008-11-12-12时病情加重:右额颞顶区大片水肿,占位征明显,中线左移。双侧侧脑室后角少量积血。
综合分析,脑挫伤(由其是弥漫的神经轴索损伤)ct改变需有一个过程,细仔分析+病情预见很有必要。当时病人弥漫的神经轴索损伤,此为致命的关键。
作者: 平安是福    时间: 2008-11-18 17:06
颅骨骨折,颅内积气,硬膜下血肿,脑挫伤。
作者: zjzjr    时间: 2008-11-18 17:08
支持外伤性脑梗塞.创伤性湿肺.
作者: 代课学生    时间: 2008-11-18 17:38
脑挫裂伤、脑肿胀如此明显,死亡率是很高的。这种情况医生也是回天无术的。
作者: 影像孺子牛    时间: 2008-11-18 18:24
其它的都不说了,大家分析的都非常正确;右侧大脑半球普遍密度减低,有占位效应;本人遇到过一例,上级医院会诊,脑外科专家说是大脑积脑梗。
作者: 影象小泰斗    时间: 2008-11-18 18:42
楼上说得对,右侧大脑半球普遍低密度改变,用硬膜下血肿很难解释的通,考虑外伤性脑梗死或轴位损伤!
作者: drzhang8888    时间: 2008-11-18 18:42
标题: 回复:ct16659:头部、胸部ct请大家会诊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
以下是引用lkc8963在2008-11-17 23:30:00的发言:[br]补充两点个人意见:1 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最有可能是外伤性梗死;2 双肺ggo考虑神经性肺水肿,胸部好象未见明显骨折等征。

双肺ggo考虑神经性肺水肿,我不太赞同,认为只是创伤性湿肺,神经源性肺水肿应该程度更重,且是继发的,患者开始的片子就有ggo
作者: 深泽交通    时间: 2008-11-18 18:42
关键是重度脑水肿,肺水肿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8-11-18 21:12
标题: 回复:ct16659:头部、胸部ct请大家会诊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
这个病例突然出现一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的原因是------右侧的大脑前、中动脉严重痉挛造成右侧大脑半球缺血,即所谓的“外伤性脑梗塞”,这是脑外伤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 影象小辈    时间: 2008-11-18 22:40
一路走好
作者: 一个人    时间: 2008-11-18 23:35
脑干内出血点,四脑室周围可见出血点,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颅骨骨折并急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 yuhongjun    时间: 2008-11-19 00:33
这个病例突然出现一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的原因是------右侧的大脑前、中动脉严重痉挛造成右侧大脑半球缺血,即所谓的“外伤性脑梗塞”,这是脑外伤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 随光逐影    时间: 2008-11-19 01:00
支持 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塞;创伤性湿肺。
作者: 吸引力    时间: 2008-11-19 02:38
颅面骨多发骨折、气颅、两侧膜下血肿、脑室积血。两侧肺挫伤。等等。
后期右侧颅内为大脑外伤性脑梗无疑问。
作者: 黑白光影    时间: 2008-11-19 03:20
支持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外伤性脑梗塞+创伤性湿肺改变。
原以只破相,竟然把命丧。
作者: xulianj    时间: 2008-11-19 04:01
标题: 回复:ct16659:头部、胸部ct请大家会诊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
以下是引用lkc8963在2008-11-17 23:30:00的发言:[br]补充两点个人意见:1 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水肿最有可能是外伤性梗死;2 双肺ggo考虑神经性肺水肿,胸部好象未见明显骨折等征。

作者: wnlyq8688    时间: 2008-11-19 06:54
标题: 回复:ct16659:头部、胸部ct请大家会诊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
外伤性脑梗塞的ct 诊断
胡小新  陈时洪
作者单位:510095 广州市,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放射科
(实用医学杂志2002 年第18 卷第7 期725-726)
摘要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5 例颅脑外伤病人采用ge ct 9000 型/ ge hispeedfx / i 螺旋ct 行头颅平扫。结果:轻微脑外伤患者7 例,均为儿童,ct 显示基底节内囊区腔隙性梗塞灶6 例;严重脑外伤患者18 例,成人多见,ct 显示梗塞灶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9 例,脑叶区6 例,两者同时存在3 例;首次ct 扫描发现脑梗塞5 例,复查ct 发现脑梗塞20 例,其中术后4 例。结论:ct 是诊断外伤性脑梗塞的首选方法,当首次ct 扫描未发现脑梗塞时,应根据病情需要行ct 复查,尤其是外伤后偏瘫患者,更应做ct 复查,明确是否出现脑梗塞。
关键词 脑损伤 脑梗塞 断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外伤性脑梗塞(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颅脑外伤后的少见并发症[1,2],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收集了我院25 例tci 资料,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及ct 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1996 年4 月~ 2001 年12 月经ct 诊断为tci 且资料完整者25 例,男21 例,女4 例,年龄2~ 63 岁。其中坠落伤8 例,跌伤4 例,车祸13 例。临床主要表现:(1)轻微外伤多表现为神志清醒或一过性意识丧失,脑外伤glasgow 计分法评分为9 ~ 15 分,外伤后单侧肢体无力者2 例。(2)严重外伤多出现昏迷或有昏迷史,glasgow 计分法评分均在8 分以下,出现偏瘫症状12 例。25 例中行ct 复查者21 例,其中16例复查2 次以上,最多者复查4 次。复查时间在外伤后1 d ~ 4 个月。
1. 2 扫描方法25 例患者采用ge ct 9000 型/ gehispeed fx / i 螺旋ct 机做头颅平扫,层厚、层距为10mm。
2 结果
轻微脑外伤患者7 例,均为儿童,ct 扫描显示腔隙性梗塞灶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6 例(左侧4 例,右侧1 例,双侧1 例),放射冠区1 例,形态均为类圆形低密度灶,ct 值22 ~ 26 hu(平均24 hu),大小0. 3 cm ×0. 6 cm ~ 1. 2 cm × 1. 5 cm;边缘清楚4 例,边缘模糊3例,均无占位效应及脑内、外血肿形成。严重脑外伤患者18 例,其中成人17 例,儿童1例,ct 扫描显示梗塞灶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9 例(左侧5 例,右侧3 例,双侧1 例),脑叶区6 例,两者同时存在3 例,大小0. 5 cm × 0. 9 cm ~ 1. 9 cm × 2. 6 cm;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同时出现脑外血肿(硬膜外、硬膜下)14 例,脑内血肿5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 例。首次ct扫描检查发现脑梗塞5例,复查ct发现脑梗塞20 例,其中手术后4 例。
讨论
3. 1 外伤性脑梗塞的特点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
(1)梗塞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以儿童多见,多为轻微脑外伤,以坠落伤或跌伤为主;发生在脑叶或(和)基底节内囊区以成人多见,多为严重脑外伤,以车祸为主。
(2)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者大部分为一侧性梗塞。外伤性脑梗塞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其机制为[3]:(1)血管损伤。颈动脉损伤,内膜断裂,诱发血栓形成,小栓子脱落致远端血管阻塞;穿支动脉系统损伤,脑组织抗剪力系数极低,剪力伤易造成脑内小血管损伤,穿支动脉由颅底大血管发出,垂直进入脑内深部这一解剖特点较易产生剪力性损伤。(2)外伤后高凝状态。(3)局部脑血管痉挛,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供
血不全,产生梗塞。
3. 2 外伤性脑梗塞的早期征象严重的脑外伤患者,当首次ct 检查出现以下征象应考虑到有继发外伤性脑梗塞的可能:(1)严重的颅内血肿,尤其是大的硬膜外血肿。(2)明显的占位效应,特别是出现脑疝时。
(3)严重的脑水肿。(4)重度的脑对冲伤。(5)骨折碎骨片进入脑实质内。
3. 3 外伤性脑梗塞的鉴别诊断(1)轻微脑外伤引起的外伤性脑梗塞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引起的基底节区低密度灶,如炎症、结核引起脑动脉炎继发的脑梗塞等,通过详细了解病史,患者伤前无异常表现,有明确的颅脑外伤史,且随后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ct 显示基底节区或(和)脑叶内低密度灶,则易诊断为外伤性脑梗塞。(2)严重脑外伤患者,由于颅内损伤、出血等改变,临床和ct 检查易掩盖外伤性脑梗塞的表现及诊断,当颅内损伤恢复期出现与病情不一致的偏瘫、失语等症状时,应想到外伤性脑梗塞的可能,ct 显示基底节内囊区类圆形低密度灶或脑叶内与供血动脉一致的扇形低密度灶有助于诊断。此外,发生在脑叶的梗塞应.与脑挫裂伤及脑水肿鉴别,当颈内动脉主干发生阻塞时,ct 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广泛性密度减低区,密度均匀,有轻微的占位效应,其中基底节区的神经核团密度正常而形成明显对比,产生这种神经核团显露的征象可能是由于基底节区神经核团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强有关,认识此征有助于同外伤性脑血肿鉴别。  
3. 4 外伤性脑梗塞的ct 复查及预后ct 追踪观察不但可以发现梗塞灶,而且可以观察梗塞灶变化过程,包括范围和ct 值变化。分析本组病例ct 扫描检查结果,20 例(80%)首次ct 扫描未发现异常
作者: aomeilazuo    时间: 2008-11-19 08:54
感觉这个人一开始是弥漫性脑轴束损伤,片子情况<临床症状.还有个问题,两肺是水肿呢还是挫伤?我觉得像水肿
作者: 守望可可    时间: 2008-11-20 08:43
标题: 回复:ct16659:头部、胸部ct请大家会诊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
  支持lkc8963以及听禅观竹老师,考虑外伤性脑梗塞--颈内动脉(分支为大脑前中、动脉)栓塞。下附david老师在“弥漫性轴索损伤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讲座中的精彩图文,以兹鉴别于弥漫性轴索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 )

三大病理特征
1.广泛的轴索损害:
累及大脑、脑**和小脑的白质和大脑深部核质,包括中线旁皮质下白质、胼胝体、穹隆柱、内囊、基底节及丘脑、齿状核背侧小脑叶、皮质脊髓束、内侧丘脑系、内侧纵束等。
2.胼胝体局限性出血灶:
病变多位于中线一侧,常见于胼胝体下部,室间隔可受累甚至断裂。
3.上脑**背外侧局限性出血灶:
病变位于中脑和桥脑上部,单侧或双侧,常常累及小脑上角。
前者依赖光镜和电镜检查,后两者依赖肉眼和光镜检查。

临床表现
(一)dai的临床特点
1.主要见于交通事故伤,坠落伤少见,
2.一般无中间清醒期,
3.颅骨骨折发生率低,
4.一般无颅内压增高,
5.较少合并脑表面挫裂伤和常见的颅内血肿,可有深部灰质小血肿。
(二)dai的典型临床特点
1.伤后立即陷入持续性昏迷,
2.去大脑强直或去皮质强直,
3.瞳孔不等大,或双侧散大,但与脑疝无关,
4.高血压、多汗、高热,呼吸心率增快,
5.持续植物生存状态。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存在伤情较轻、预后较好的dai病例,伤后有清醒期,并能言语,甚至可以不产生意识丧失。
伤情较轻的dai病例的临床表现与上述典型征象有所不同,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意识障碍时间虽较长(数天至数周),但往往能完全苏醒。
2.昏迷程度不太深。一般为浅昏迷,或昏睡至浅昏迷,少数病人甚至无意识障碍。
3.瞳孔等大,光反应存在,或迟钝。
4.可有各种运动功能障碍,如单瘫、偏瘫、三肢瘫,但不能用相应功能区的脑挫裂伤或脑疝来解释,运动障碍在数周或数月后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甚至完全恢复。
5.生命体征无显著改变。

影像学征象
常规ct、mri在dai的检查中阳性率不高,且影像学征象与伤情不完全一致。ct、mri不能直接显示轴索损伤,ct只能显示部分dai的出血灶mri对非出血灶的敏感性优于ct。
(一)dai的ct表现:
1.大脑半球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直径<2mm,
2.胼胝体出血,
3.脑室内出血,
4.第三脑室周围小出血灶,直径<2mm,
5.脑**出血,
6.急性期合并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
7.后期弥漫性脑萎缩,脑室代偿性扩大。
需要指出的是,ct发现与临床病情轻重相关性不高。
(二)dai的mri表现:
1.非出血灶:t2相显示大脑白质、胼胝体、小脑和脑**背侧圆形、椭圆形或线条状高信号影,t1相呈等或低信号,t2优于t1,
2.出血性灶:伤后4天内,t2相显示大脑白质、胼胝体、脑**背侧低信号影,4天后在t1相上显示高信号影,t1优于t2相,
3.后期弥漫性脑萎缩,脑室代偿性扩大。

dai的诊断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比较得到推崇的诊断依据为:
1.有明确外伤史,尤其是车祸伤;
2.伤后持续昏迷>6小时;
3.头颅ct、mri有dai的影像学依据;
4.病情严重程度与颅内压升高程度不符;
5.临床状况差,而头颅ct未见明显结构异常,或颅内病变不能解释临床症状;
6.伤后晚期出现弥漫性脑萎缩;
7.尸检发现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证据。
以上依据中,第一~五项可以表现出来,而第五项中的部分病例及第六项注意复查ct、mri才能发现,第七项目前在我国很难做到。

  dai与脑震荡、原发性脑**损伤的关系的重新认识。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认为,dai包括了脑震荡和原发性脑**损伤,前者损伤较轻微,后者损伤较严重。
  dai与脑震荡都以意识障碍为典型临床表现。利用光镜和电镜在人类脑震荡和动物模型上均证实存在轴索损伤的病理变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死于其他原因的5例脑震荡病例的脑组织,发现了多灶性轴索损伤的证据,所以认为,脑震荡实际上是一种轻型弥漫性脑损伤。

  下附典型病例图片:

作者: wnlyq8688    时间: 2008-11-23 05:24
标题: 回复:ct16659:头部、胸部ct请大家会诊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治疗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8-13 14:20:00 ]    作者:赖勇 庞永 徐力    编辑:studa20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时机、术式、疗效进行分析。其中5例行外减压;9例行内、外减压。结果 14例患者全部存活,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重要救命措施,但要把握手术时机和术式,术前强力脱水后瞳孔回缩的患者预后良好。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手术减压 预后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exten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outcome of operativ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exten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operative opportunity,methods and curative effect in14patients with traumatic extenˉ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analyzed.external decompression was performed on5of14patients.in addition,9of them receiv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mpression.results all of14patients survived and their neural functions reˉcovered to some different extent.conclusion surgical decompression is a life-saving maneuver for treating the trauˉmatic extensive cerebral infarction,but it is important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and select the suitable operative method.the patients whose dilated pupils can contract temporarily after preoperative reinforced dehydration may have better prognosis.
   
  key words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surgical decompression prognosis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是颅脑损伤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我科于2000~2001年采用减压术治疗14例患者。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28~75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坠落伤3例,爆炸伤1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无脑梗塞表现。首次ct扫描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颅底骨折伴脑脊液耳漏6例。其中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1例硬膜下血肿,并行血肿清除术。入院后第1~10天,表现为病情一度好转,而后头痛、呕吐加重,或原有意识障碍加深,或由清醒转为昏迷,出现肢体瘫痪,其中4例患者出现小脑幕切迹疝,表现为深昏迷,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去大脑强直,头颅ct扫描显示为额颞顶大片状低密度影,占位效应明显。
   
  1.3 部位和范围 ct扫描示梗塞区位于优势半球9例,非优势半球5例;梗塞灶位于额颞顶10例,位于颞枕部4例;其中3例有梗塞后出血,梗塞面积约(12~14)cm×(7~9)cm,中线结构侧移≥5mm,基底池受压。
   
  1.4 手术方法 采取两种手术方法:(1)单纯去大骨瓣减压,以大脑中动脉区梗塞为例,额颞顶部马蹄形或倒问号形切口,注意保留颞浅动脉的完整。大骨瓣开颅,前方位于发际内近中线,后方达顶结节,向下延伸达中颅窝底,去除骨瓣,并咬除颞骨达颞窝。放射状剪开硬脑膜。(2)去大骨瓣减压加内减压。术中如去骨瓣后脑压缓解不良,脑组织膨出,则切开额极、颞极皮质,切除范围为皮质及其下水肿的脑白质,尽量保留皮质。可根据病情在上述区域决定切除范围,只要达到充分减压目的,脑组织松弛即可。术后常规在中颅窝底放置一引流管,1周左右拔除。关颅时颞肌贴附脑表面。术后除给予抗炎、脱水、脑营养等常规治疗外,术后3d开始给予改善微循环治疗。本组5例行外减压;9例行内、外减压。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存活。术后患者瞳孔即恢复正常,意识障碍程度明显好转。1例开始仅作大骨瓣减压,20h后再次瞳孔散大,再次手术内减压后恢复。术后随访3~6个月,患侧肢体肌力ⅱ~ⅲ级6例,ⅳ~ⅴ级3例;3例出现不全性混合性失语。4例颞枕部梗塞术后同向偏盲均有不同恢复。均有自知力和环境认识能力。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外伤性脑梗塞的病理机制复杂,是几种机制共同作用所致。(1)微循环障碍:动物实验证明,外伤后脑实质内点状出血,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随时间的延长,其病理改变加重。临床研究证实,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可直接或间接压迫脑血管导致脑梗塞。创伤后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灌注压降低、血流缓慢及脱水药物使用等均可造成血液粘滞度的增高、凝血系统被激活、血管内血栓形成。外伤后自由基反应、脑血管痉挛、高颅压均可引起病灶及周围组织发生过氧化反应,产生大量过氧化脂质(lpo),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引起血管收缩和凝血,从而形成局部梗塞灶。这种颅脑外伤后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在伤后3~7d达到高峰。maxwell [1]  和martin [2]  等认为颅脑外伤后脑血管即发生痉挛,导致脑缺血改变而出现脑梗塞;hijdra [3]  等认为,颅脑外伤后血液流变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