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17105:F41Y,两处病变,请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lyb999    时间: 2008-12-16 21:37
标题: CT17105:F41Y,两处病变,请讨论!
f,41y,间歇性头痛四年余,时有左耳鸣。无其它不适。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8-12-16 18:06:29 修改过]

作者: lyb999    时间: 2008-12-16 21:45
基底池左侧低密度占位,有见缝就钻的特点。考虑为蛛网膜囊肿可能,不除外胶质瘤。另外蝶鞍前方略高密度影如何解释,请赐教!
作者: dianzi    时间: 2008-12-16 21:56
见缝就钻,表皮样囊肿
作者: hhcckk    时间: 2008-12-16 22:41
应该是表皮样囊肿

支持点:
1、发病部位是表皮样囊肿最常见的部位
2、蛛网膜囊肿张力较高多较圆钝,表皮样囊肿多较软,张力很低,多呈匍匐样生长,形态多不规则,也就是“见缝就钻”的特点

表皮样囊肿也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是由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好发于青壮年,以脑桥小脑角区最为常见,其次为鞍上池、四叠体、颅中窝及脑室系统亦可以发生于颅骨板障内。表皮样囊肿囊壁薄,由一层表皮组织形成。囊内由上皮碎屑、角蛋白和胆固醇组成。
ct表现:
(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改变,ct值 0-15hu,边缘清楚。
(2)有两种形态:
①扁平型:形态不规则,肿瘤沿蛛网下腔蔓延,“见缝就钻”为其特点。
②团块型:多位于硬膜外,呈球形,为混杂密度。
(3)肿瘤可有钙化,但不常见,多位于囊壁上,亦可在囊内。
(4)脑桥小脑角池、环池、四叠体池的肿瘤可致脑干受压、变形;
(5)增强扫描时病灶不强化,偶见边缘轻度弧形增强。
作者: sdzyy    时间: 2008-12-16 23:04
支持楼上,应与听神经瘤鉴别.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8-12-16 23:12
左侧桥小脑角池,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低密度囊性病变考虑 表皮样囊肿.
作者: YRJ0513    时间: 2008-12-16 23:39
标题: 回复:两处病变,请讨论!
以下是引用dianzi在2008-12-16 13:56:00的发言:[br]见缝就钻,表皮样囊肿

作者: 朱亮    时间: 2008-12-16 23:48
支持表皮样囊肿   见缝就钻
作者: zjzjr    时间: 2008-12-16 23:52
标题: 回复:两处病变,请讨论!
以下是引用hhcckk在2008-12-16 14:41:00的发言:[br]应该是表皮样囊肿[br][br]支持点:[br]1、发病部位是表皮样囊肿最常见的部位[br]2、蛛网膜囊肿张力较高多较圆钝,表皮样囊肿多较软,张力很低,多呈匍匐样生长,形态多不规则,也就是“见缝就钻”的特点[br][br]表皮样囊肿也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是由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好发于青壮年,以脑桥小脑角区最为常见,其次为鞍上池、四叠体、颅中窝及脑室系统亦可以发生于颅骨板障内。表皮样囊肿囊壁薄,由一层表皮组织形成。囊内由上皮碎屑、角蛋白和胆固醇组成。[br]ct表现:[br](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改变,ct值 0-15hu,边缘清楚。[br](2)有两种形态:[br]①扁平型:形态不规则,肿瘤沿蛛网下腔蔓延,“见缝就钻”为其特点。[br]②团块型:多位于硬膜外,呈球形,为混杂密度。[br](3)肿瘤可有钙化,但不常见,多位于囊壁上,亦可在囊内。[br](4)脑桥小脑角池、环池、四叠体池的肿瘤可致脑干受压、变形;[br](5)增强扫描时病灶不强化,偶见边缘轻度弧形增强。[br][br]

作者: 深泽交通    时间: 2008-12-16 23:54
标题: 回复:两处病变,请讨论!
以下是引用dianzi在2008-12-16 13:56:00的发言:[br]见缝就钻,表皮样囊肿

作者: 2007文文    时间: 2008-12-16 23:58
支持表皮样囊肿。





学无止境
作者: scdlc2008    时间: 2008-12-17 00:14
胆脂瘤
作者: dengkai    时间: 2008-12-17 01:17
考虑 表皮样囊肿!
作者: 同    时间: 2008-12-17 01:22
首选 表皮样囊肿。
作者: pzj    时间: 2008-12-17 01:23
以下是引用hhcckk在2008-12-16 14:41:00的发言:
应该是表皮样囊肿

支持点:
1、发病部位是表皮样囊肿最常见的部位
2、蛛网膜囊肿张力较高多较圆钝,表皮样囊肿多较软,张力很低,多呈匍匐样生长,形态多不规则,也就是“见缝就钻”的特点

表皮样囊肿也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是由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好发于青壮年,以脑桥小脑角区最为常见,其次为鞍上池、四叠体、颅中窝及脑室系统亦可以发生于颅骨板障内。表皮样囊肿囊壁薄,由一层表皮组织形成。囊内由上皮碎屑、角蛋白和胆固醇组成。
ct表现:
(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改变,ct值 0-15hu,边缘清楚。
(2)有两种形态:
①扁平型:形态不规则,肿瘤沿蛛网下腔蔓延,“见缝就钻”为其特点。
②团块型:多位于硬膜外,呈球形,为混杂密度。
(3)肿瘤可有钙化,但不常见,多位于囊壁上,亦可在囊内。
(4)脑桥小脑角池、环池、四叠体池的肿瘤可致脑干受压、变形;
(5)增强扫描时病灶不强化,偶见边缘轻度弧形增强。
作者: dsl555    时间: 2008-12-17 02:04
见缝就钻,表皮样囊肿。典型
作者: 黑白光影    时间: 2008-12-17 02:22
支持表皮样囊肿   见缝就钻
作者: 随光逐影    时间: 2008-12-17 02:57
符合表皮样囊肿表现。
作者: DXM    时间: 2008-12-17 04:22
表皮样囊肿 支持
作者: 求知若渴    时间: 2008-12-17 04:33
见缝就钻,表皮样囊肿
作者: xulianj    时间: 2008-12-17 04:48
应该是表皮样囊肿
作者: kenjian    时间: 2008-12-17 07:12
支持
作者: yy杨洋    时间: 2008-12-17 07:25
支持表皮样囊肿
作者: zsl6918    时间: 2008-12-17 12:30
标题: 回复:ct17105:f41y,两处病变,请讨论!
]符合表皮样囊肿表现。
作者: dyqct    时间: 2008-12-17 15:08
支持左侧桥小脑角区皮样囊肿,建议增强并给骨窗进一步检查除外听神经瘤。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