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MRI2113:(D33)男21岁,双上肢、双手无力3月,伴小指伸直时抖 [打印本页]

作者: 董老    时间: 2009-4-5 18:43
标题: MRI2113:(D33)男21岁,双上肢、双手无力3月,伴小指伸直时抖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1715)

(jiajie说明:本病例由董老提供胶片,经jiajie翻拍后用董老id发布,图片质量经翻拍后下降请见谅。
董老年近八旬,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来西安从事医学影像工作,现仍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对医影在线也很关心,在此深表敬意和感谢!)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9-4-5 21:10:10 修改过]

作者: 余辉    时间: 2009-4-5 19:03
标题: 青少年
颈段脊髓萎缩(下部为主),前后径变小,髓内信好像还可以,男21岁,双上肢、双手无力3月,伴小指伸直时抖动,按董老出品,必是精品的原则,以考试精神及相应的投机方法原则,考虑平山病(青少年上肢肌萎缩症)

[本贴已被 余辉 于 2009-4-5 11:05:29 修改过]

作者: lxq2000    时间: 2009-4-5 20:38
标题: 回复:mri2113:(d33)男21岁,双上肢、双手无力3月,伴小指伸
以下是引用余辉在2009-4-5 11:03:00的发言:[br]颈段脊髓萎缩(下部为主),前后径变小,髓内信好像还可以,男21岁,双上肢、双手无力3月,伴小指伸直时抖动,按董老出品,必是精品的原则,以考试精神及相应的投机方法原则,考虑平山病(青少年上肢肌萎缩症)[br][br]
[本贴已被 余辉 于 2009-4-5 11:05:29 修改过]

作者: 随光逐影    时间: 2009-4-5 23:00
支持2楼意见。
作者: pujunzhi    时间: 2009-4-5 23:49
支持2楼意见。
作者: 天堂鸟    时间: 2009-4-6 00:17
支持楼上意见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9-4-6 04:53
支持 脊髓萎缩
作者: 黑白光影    时间: 2009-4-6 06:08
学习
作者: 影像孺子牛    时间: 2009-4-6 06:54
感谢董老反馈结果及点评,学习了。

楼上都是高手。
作者: HUENHAO    时间: 2009-4-7 03:13
学习了,谢谢!
作者: wnlyq8688    时间: 2009-4-7 05:51
标题: 回复:mri2113:(d33)男21岁,双上肢、双手无力3月,伴小指伸
平山病  平山病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系日本学者平山惠造于1959年首先报道的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在临床上与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及脊髓进行性肌萎缩表现相似而预后截然不同。本病好发于青春期,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20:1。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典型的平山病表现为青春早期隐袭起病的手及前臂远端肌肉无力,随病变进展逐渐出现相应肌群萎缩,多为单侧损害,部分也可表现为不对称双侧损害。多数病人有“寒冷麻痹”,即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无力症状明显加重;束颤安静状态多不出现,但在手指伸展时常发生;患者受累肢体腱反射正常或偶可低下,通常无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表现,也无锥体束征、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病情在起病后数年内一度缓慢进展,临床易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脊髓进行性肌萎缩等运动神经元病混淆,但绝大多数患者在以后5年内病情可自然中止,预后与运动神经元病明显不同。
  肌肉萎缩概述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神经肌肉疾肥大。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分类
  1.按发病机理分类
  (1)由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等病因产生的肌肉萎缩。
  (2)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肌肉萎缩,此种分类临床意义不大,因病因一时难以明确。
  2.根据肌肉萎缩分布分类:
  (1)全身弥漫性肌肉萎缩;(2)头面部肌肉萎缩;
  (3)头和上肢或上下肢近端肌肉萎缩;(4)上下肢远端肌肉萎缩;
  (5)限局性肌肉萎缩
  3.根据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发病变分类
  (1)神经原性肌肉萎缩(2)肌原性肌肉萎缩(3)废用性肌肉萎缩。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主要指脊髓前角细胞及末梢神经等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属于原发性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三者又彼此互相关联,而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虽也出现肌肉萎缩,有人将其列为继发性,晚期为废用性萎缩。肌原性肌肉萎缩是指肌肉本身病变引起的。废用性肌肉萎缩尚可邮于全身消耗性疾病。
  肌肉萎缩患者的保健措施
  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 ,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5、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肌肉萎缩的中医治疗
  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肌萎缩、肌无力、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属于“痿证”的范围,“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
  痿证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辟”之称。
  由运动神经元病、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肌无力、肌肉萎缩等。
  肌肉萎缩的调护
  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调畅肢体气血,恢复肢体功能活动是痿证调护的关键。肢体活动功能训练可采用主动练功和被动练功两种,从内容上可有传统体育训练、生活作业训练等不同。若肢体瘦削枯萎,运动无力,不能步履,卧床阶段可采用卧位被动练功,随时变换姿势,防止“畸形”发生。
  继则采取主动练功训练,如坐位,立位和步行练功。根据病情,可选用相应的导引、按摩、气功以及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锻炼方法。生活作业方法更为实用易学。若上肢活动障碍者,采用写字、投掷、接球、弹琴、编织、拨算盘等,若下肢活动受限者,采用踏三轮车、缝纫等作业训练方法。
作者: 寻芳者    时间: 2009-4-7 08:05
颈段脊髓萎缩(下部为主),前后径变小,髓内信好像还可以,男21岁,双上肢、双手无力3月,伴小指伸直时抖动,按董老出品,必是精品的原则,以考试精神及相应的投机方法原则,考虑平山病(青少年上肢肌萎缩症)
--------果然高手,顶!!!!!!!!!!!!!
作者: 许山    时间: 2009-4-8 04:04
平山病主要表现为局限于手和前臂的肌萎缩,尺侧肌肉萎缩较重,上肢呈斜坡样;髓内可有可无异常信号;屈颈mr均见下段颈髓前移、变平,硬脊膜向前移位;硬脊膜外间隙增宽;硬脊膜外间隙内半月形信号影,在t1加权像与脊髓的信号相同,在t2加权像呈高信号,其中有一些弧线形或圆形的血管流空信号。
作者: 拾荒者    时间: 2009-4-8 06:37
谢谢各位战友的精彩点评,真是藏龙卧虎!
作者: zyx168    时间: 2009-4-19 00:24
学习了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