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MRI2160:骨科读片——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sxlcbc    时间: 2009-5-10 13:16
标题: MRI2160:骨科读片——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116)
患者男,64岁。5个月前出现双下肢乏力,进行性加重,并逐渐出现麻木,跛行。近2个月来大小便失禁。
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平软。t7~9棘突压痛(+),右下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亢进,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感觉减退,腱反射亢进,巴氏征(—)。
实验室检查:akp 207u/l,血沉14mm/h。血、尿、大便常规,igg、iga和igm均正常。
ect检查:静脉注射99mtc-mdp 20mci 2小时后骨扫描,t7~9可见团块状放射性浓聚区。







[本贴已被 sxlcbc 于 2009-5-10 10:18:12 修改过]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9-5-10 21:09:21 修改过]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9-5-12 23:10:20 修改过]

作者: yuhongjun    时间: 2009-5-10 14:30
考虑转移瘤,压迫脊髓。
作者: 吴承学    时间: 2009-5-10 15:03
标题: 回复:读片看看
以下是引用yuhongjun在2009-5-10 6:30:00的发言:[br]考虑转移瘤,压迫脊髓。

作者: pujunzhi    时间: 2009-5-10 15:58
支持2楼意见。
作者: zsl6918    时间: 2009-5-10 16:04
首先要除外转移瘤的可能,其次要想到血管瘤及骨髓瘤
作者: songyi    时间: 2009-5-10 16:09
考虑胸椎转移瘤,不除外胸椎结核
作者: sxlcbc    时间: 2009-5-10 16:25
标题: 以下图片是一例脊柱转移瘤:
病史:女,58岁。颈部肿物10年余,颈痛4个月。

简述:
骨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s of bone)主要来自骨外的恶性肿瘤,且多为癌瘤,骨本身的恶性肿瘤如ewing肉瘤,故锐柳很少向骨内转移。常见的原发肿瘤为乳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其次为肺癌和鼻咽癌,消化道及女性生殖器肿瘤居第3位。儿童中以神经母细胞瘤和白血病为主,其次为ewing肉瘤,小脑随母细胞瘤于外科手术后常想股内转移。
骨转移瘤常见于50~80岁的成人,但40岁以下者少见。1岁以内的小儿为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偶尔为ewing肉瘤。10~15岁以ewing肉瘤为主。
骨转移瘤好发于脊柱,胸骨、股骨上段也是好发部位,其次为髂骨,颅骨和肱骨。下颌骨很少累及,膝关节和肘关节远侧骨,特别是后者更为少见。手足的转移瘤50%来自肺癌。盆腔器官的肿瘤多累及腰骶椎。骨转移瘤常为多发性病变,但在一定时期内可为单发病变。而原发恶性骨肿瘤大多来自单发病变,多发性病变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网状细胞肉瘤,但多发性骨肉瘤或骨肉瘤病罕见。
骨转移瘤造成广泛骨转移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钙才升高,而多发性骨髓瘤中碱性磷酸酶多为正常。前列腺癌科室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如同时有碱性磷酸酶升高,则提示前列腺癌伴发骨转移。骨髓瘤还可出现血浆球蛋白增多和尿中bende-jones蛋白。
根据x线表现,骨转移瘤可分为溶骨性型、成骨型和很合型。
溶骨型:占绝大多数,来自肾癌、甲状腺癌、结肠癌和神经母细胞瘤。骨破坏起于骨髓腔,称溶骨性破坏,可引起骨膜反应,少数膨胀性骨破坏。椎体破坏可造成塌陷,但椎间隙正常,椎弓根破坏可为最早的改变。
成骨型:较少见,原发瘤常为前列腺癌,其次为支气管癌、胃肠道癌、乳癌、膀胱癌和淋巴瘤。病变区密度增高,可均匀一致或为斑片状。广泛性骨硬化应于肾性骨硬化和氟骨症鉴别。骨盆的病变处骨硬化外,尚有骨增厚,应与急性性骨炎相鉴别。
很合型:成骨性病变常伴发程度不同的溶骨性破坏,即混合型。
根据x线表现,一般不能确定原发癌的部位和病理性质,但有原发癌的转移部位和x线表现有某些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原发瘤的来源。
根据x线表现,一般不能确定原发癌的部位和病理性质,但有些原发癌的转移部位和x线表现有某些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原发瘤的来源。
    目前x线技术仍然是骨肿瘤检查的苜选方法,但对骨转移瘤的发现却不如核素扫描灵敏。核素扫描可比x线照片早1-6个月检出病变,但其特异性差,解剖图像也不如x线照片。ct对骨破坏的显示比x线照片和mri灵敏,特别是对脊椎骨盆和颅底的病变·但对病变性质的确定并无特异性。mri对骨髓和软组织病变得显示优于ct和x线,对病变范围的确定、放疗和化疗疗效的观察起重要作用。对脊椎弥漫性骨髓瘤、转移瘤和骨质疏松的鉴别,mri优于x线、ct和核素扫描。转移瘤在mrl上椎体内呈不规则的斑块状病变,多发性骨髓瘤呈颗粒样病变,老年性骨质疏松则无异常改变。多发性骨髓瘤可在核素扫描中出现假阴性结果。hlri重稚颦显示脊椎转移瘤对脊髓的侵犯。对椎体塌陷性质的确定也有一定帮助,如椎体骨髓信号有广泛异常,且累及椎弓根,则提示为肿瘤。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塌陷多在前部,椎体呈楔状,终板呈弧形凹陷,边缘光滑,而转译譬盅椎体多扁平,终板骨析成角锐利。
    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如无骨转移症状,应做核素扫描以确定有元骨转移。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先作x检查,如未发现病变再做核素检查。若x线发现有可疑骨转移病变,在未发现原发瘟的情况下,应先作活检,再根据组织学所见,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当的检查,而x线技术不宜盲目地用于各种器官做筛选性检查约有18%病例,虽经充分检查仍找不到其原发瘤。

恶性肿瘤转移到脊椎者仅次于肺和肝,居第3位,20%以上恶性肿瘤病人有脊椎转移灶。转移瘤的来源常见的有乳癌、肺癌、肾癌、肝癌、甲状腺癌和食道癌等。患者平均年龄为50岁。恶性肿瘤骨转移,70%的病例为多发性.16%为孤立性(早期)。约10%病例找不到原发灶,甲状腺癌、肾癌和肺癌等可出现孤立单椎体转移灶。这时单椎体的转移灶.应与原发脊椎肿瘤或炎症相鉴别。脊椎多发转移灶亦应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
    x线:x线特征包括椎体塌陷楔形变、椎弓根破坏、溶骨性改变或灶性骨质稀疏和脊椎序列改变等征象。单椎体楔形变应与中心型椎体结核鉴别;椎旁阴影一侧或两侧扩大,但局限于病椎,不向上下蔓延,易与椎体结核椎旁脓肿鉴别;椎间变窄在生长缓慢的肿瘤如甲状腺转移癌等可出现,难与椎体炎症鉴别,应结合病史、体征和骨核素扫描加以综合分析。
    ct或ctm:能显示椎体附件,特别是x线摄片显示有困难部位的细微骨破坏,如颈胸段肺上沟癌侵及椎体及其附件-还有其周围的软组织,如重要血管或器官受侵的范围、脊髓受压的方位等,ct和ctm都有其诊断价值。
    mri检查:椎体转移瘤和椎体结核均有mri信号异常,但当椎间盘无改变时,有时鉴别诊断也不容易。大多数转移癌在t1wi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能检出x线和ct不易发现的病变,并可检查出转移灶分布数目大小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与预后的评价、判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本贴已被 sxlcbc 于 2009-5-10 9:54:20 修改过]

作者: 随光逐影    时间: 2009-5-10 16:28
考虑胸椎转移瘤累及椎管。
作者: ncy888888    时间: 2009-5-10 16:55
支持楼上
作者: SOS.LA    时间: 2009-5-10 17:28
ct见胸椎体破坏以成骨改变为主,其中可见低密度区域,膨胀明显,脊椎后成角,脊髓受压.
mr见t1wi于椎间盘处等低信号,t2wi边界清晰高信号,突入椎管.
诊断:1.胸椎结核并脓肿形成.2.脊髓压迫症.3.不排除布鲁氏杆菌性脊椎炎(牧区生活史?)
鉴别诊断:脊椎转移瘤.有典型脓肿存在可排除转移瘤.
作者: sxlcbc    时间: 2009-5-10 17:59
标题: 以下是两个布氏杆菌病例:


简述: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是一种人、畜(牛、羊、猪)共患的地区性传染性疾病,人们常因直接与病畜接触或进食被布氏杆菌污染的乳、肉而致病。
    【病理】通常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变态反应性关节炎,仅见滑膜、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水肿。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局限性非特异性感染性肉芽肿,关节滑膜增生增厚,有浆液渗出,继而关节软骨破坏,并产生退行性变,关节软骨变薄,关节间隙变窄。骨性关节面产生表浅性侵蚀,同时伴有修复反应而出现骨质硬化,偶见死骨形成。晚期可发生关节强直。
   【临床表现】好发于30 - 50岁,男多于女,约3:1,牧民和屠宰场工人罹病居多。30% - 40%布氏杆菌关节炎(brucellar mrhritis)病人为多关节受累。人受感染2-3周后产生菌血症,出现寒战、发热、多汗、头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并间歇性发作,而形成波浪状热型。一般在退热后出现全身关节肿痛及活动受限,以腰骶和肩部多见。可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和贫血。化验检查示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升高,布氏杆菌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ct表现】急性期多为关节积液和周围软组织肿胀。发病2。3个月后,形成骨性关节面及楣邻骨质的局限性破坏。早而广泛的骨修复反应是本病的特点,表现为软骨下和破坏灶周围弥漫性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肌腱韧带附着处骨化,甚至骨性强直。骶髂关节多双侧受累,表现为小范围骨质破坏,破坏区周围有骨质硬化。可出现关节软骨下弥漫性骨硬化,以髂骨侧明显,伴关节间隙变窄,或髂骨侧局限性片状破坏灶,周围有骨硬化。关节间隙模糊、狭窄,最后可产生关节强直。
【鉴别诊断】
    (一)化脓性关节炎  多单发于髋膝等承重大关节,关节剧痛与发热、寒战同时出现,反应性骨质增生硬化出现早而明显,少有肌腱、韧带骨化。
    (二)关节结核骨质疏松,破坏区周围骨硬化少见,少有肌腱滑囊钙化,易形成脓肿。
    (三)退行性骨关节病  有发热和关节剧痛病史,关节面下骨质硬化相对较轻。
    (四)牛皮癣关节炎  易累及手、足远端关节,骨质硬化不明显,脊椎呈跳跃式分布,骨化粗大而不对称。
    (五)强直性脊椎炎  椎体受累广泛,椎体变方,脊柱呈竹节状,椎间小关节可强直,椎体少有破坏和硬化。骶髂关节可见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狭窄和关节强直。




[本贴已被 sxlcbc 于 2009-5-10 10:13:54 修改过]

作者: sxlcbc    时间: 2009-5-10 18:29
标题: 以下是胸椎结核的病例:





简述:
    (一)概述与临床资料
    脊柱结核(tuberculosis of spine)是结核杆菌血型播散而致。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与青年,但近年来老年人亦有增多趋势,这与近年老年性肺结核增多有关。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占首位(约50%),以腰椎发病率最高,胸椎其次,颈椎相对较少:临床发病缓慢,可有中毒症状。如低热、食欲不振等,亦可无明显全身症状,仅有局部症状,如腰背、颈部的疼痛,严重者可有脊柱后凸侧弯畸形,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麻木无力或不全截瘫等,腰椎结核还可在下腰部或髂窝处触及包块(腰大肌、髂窝脓肿),还可造成髋关节挛缩,活动障碍等。脊柱结核的临床症状可因脊住结核的部位及程度而有所不同。
  实验室检查病变活动期血沉加速,病变静止或治愈血沉趋于正常,可用作随诊观察病变状态。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试验及新的结核菌培养、检出与鉴定法(如聚合酶链反应)对明确诊断有一定意义,但阴性均不能除外结核病的存在,特别是肺外结核的存在:
    (二)病理
    脊柱结核可分为椎体结核和附件结核,而椎体结核又根据原始病变的发生部位又分为椎体边缘型、椎体中心型和韧带下型,但当病变扩散和进展后,多个椎体病变融合,则无法区别其原始始病变的类型。结核菌经血行到达椎体后,由于血供为终末血管的原因,结核菌容易停留在椎体前部上下边缘的松质骨内发病,然后再经椎间盘或前纵韧带侵犯相邻椎体,同时向椎体后部、椎弓和附件部分蔓延,形成常见的椎体边缘型脊柱结核。病变内的结核性脓液穿破椎体,在椎体边缘形成脓肿,椎旁脓肿形成沿着骨膜下蔓延,主要是在前纵韧带和侧韧带下蔓延,侵蚀破坏相应椎体前缘和侧缘,椎体的破坏区内的渗出、干酪坏死病变累及血管可造成椎体部分或整个椎体缺血,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死骨干酪坏死内还可发生沙粒样钙化。
    (三)影像学表现
    1.x线平片脊柱结核的x线平片的主要征象为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旁脓肿及由于椎体骨质破坏、椎体塌陷等引起的脊椎后凸侧弯畸形、椎体骨坏死等。
    (1)椎体骨质破坏:①中心型:多见于胸椎。表现为椎体内圆形、不规则形的骨员破坏区,边缘不清,可有“砂粒”小死骨。椎体可塌陷变扁,甚至整个椎体破坏消失:2边缘型:多见于胸腰椎。破坏开始于椎体的上或下缘,逐渐向椎体和椎间盘发展,使椎体破坏扩大而椎间隙变窄。韧带下型:病变常开始于前纵韧带下,累及数个椎体前缘,导致椎体破坏:病变向后扩散可同时累及多个椎体及椎间盘。④附件结核:表现为棘突、横突、椎弓、椎板或及小关节突等相应附件骨小梁模糊,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模糊中断。
    (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相邻两椎体的软骨板破坏,导致椎体上下缘终板的致密线模糊、中断、消失。进而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消失,相邻破坏的椎体可互相融合在一起此为脊椎结核之一。
    (3)椎旁脓肿:腰椎结核可形成腰大肌脓肿,表现为腰大肌轮廓不清或呈弧形突出:胸椎结核形成椎旁脓肿,表现为胸椎两旁梭形软组织肿胀影:颈椎结核形成咽后壁脓肿,表现为咽后璧软组织影增厚并呈弧形前突。脓液可沿组织的间隙引流至远处,最典型者为腰椎结核的腰大肌脓肿沿腰大肌流注至髂窝形成髂窝脓肿,甚至可以下行至大腿内侧及膝天节的背侧.但这一改变x线平片不易发现。椎体结核町造成椎体部分或整个椎体的缺血,表现为相对密度增高。

    2.ct表现ct比平片更清楚地显示脊柱结核较隐蔽和较小的骨质破坏、小脓肿及小死骨、平扫及增强可以明确结核脓肿的位置、大小、累及的范围及其与周围血管和器官的关系,还可显示病变累及椎管内脊膜、脊髓的程度和范围,ct平扫可见椎体的骨质破坏及小脓肿为低密骨质缺损区,骨皮质不完整,其内可见有小死骨,同时周围可有轻微的骨质增生,椎体塌陷在三维重建图像上显示为椎体的塌陷变扁,脓肿可以是单房或多房,对比增强后脓肿内不强化,壁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干酪坏死灶内可有高密度的钙化影,病变累及椎管可见脓肿或肉芽肿病变破坏椎体、附件突人或侵及椎管,并可在椎骨内形成脓肿压迫脊髓。
    3.mri表现  mri可发现早期脊椎结核的炎性水肿。脊椎结核灶t1wi上多呈现均匀或混杂的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的高信号或部分均匀的高信号,椎体终板破坏表现为t2wi线状低信号不完整或为高信号病变所替代。病变椎间盘多呈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椎间盘呈不均匀强化。结核性肉芽肿和椎旁脓肿在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或均匀高信号一结核性肉芽肿和椎旁脓肿增强扫描多为环状强化。mri同样可以显示脓肿的位置、大小与周围大血管受盔织器官的关系,特别是流注的脓肿如腰椎结核的腰大肌脓肿沿腰大肌流注到髂窝形成的髂窝脓肿等;还可显示椎管内脊膜、脊髓受累程度和范围。
    (四)鉴别诊断
    1.椎体中心型结核应与外伤性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和骨髓瘤等鉴别。椎体压缩骨折病人多有明显外伤史,多为椎体上缘的前中部压缩,椎体呈楔形变,其内可见横行致密线,一般无椎间隙狭窄,椎体上下终板保持正常或仅有折断而无破坏,ct、mri检查椎体可以有骨髓水肿而无明确的骨质破坏椎体转移瘤常先累及椎体后部及椎弓,椎旁软组织肿块较局限,无脓肿形成,椎间盘可以保持相对正常,同时可连续或跳跃累及多个椎体。椎体其他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椎旁软组织肿块较局限,无披肿形成。
    2.边缘型脊椎结核需与脊椎化脓性骨髓炎、转移瘤鉴别。脊椎化脓性骨髓炎多为单节或双节椎体发病,破坏进展快。骨质增生明显,常有骨赘或骨桥形成。转移瘤可连续或跳跃累及多个椎体,常伴有椎弓根破坏,椎间盘较少累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多较局限;先天性椎体融合,颈椎、胸椎、腰椎均可发生,表现为相邻椎体相互融合,椎间隙可完全消失,但融椎高度与健椎高度相似,融椎所属的附件亦有不同程序的融合。
    (五)随访
    脊柱结核在行病灶清除术及椎板减压术后,椎体内病灶清除后骨质缺损处肉芽组织长入逐渐充填,或为骨水泥等充填物充填,可逐渐恢复正常轮廓,但明显塌陷,融合则不能恢复,术后椎旁软组织种张可以逐渐恢复正常,但三个月之内由于的创伤与术前比较可能不是变薄,反而增厚,三个月之后可以逐渐变薄,半年至1年趋于正常,但如果椎体骨质破坏及椎旁脓肿重新出现则表示病变复发,此时做相壹的ct、mri检查明确诊断,可以发现椎体内的及椎体旁脓肿的存在。
    经抗结核而不经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如椎体内骨质破坏逐渐缩小,骨质增生明显,椎旁脓肿缩小,甚至消失,周围的软组织逐渐恢复正常,说明病灶逐渐好转愈合。病灶亦可进展,表现为骨质破坏及椎旁脓肿的扩大,甚至可以侵及椎管内的脊髓造成截瘫。



[本贴已被 sxlcbc 于 2009-5-10 11:45:29 修改过]

作者: 黑白光影    时间: 2009-5-10 19:26
谢楼主转载椎体病变学习病例!
作者: LIAOQIANG    时间: 2009-5-10 19:27
考虑胸椎转移瘤。
作者: sxlcbc    时间: 2009-5-10 19:47
标题: 一周后汇报该病例结果
通过这次讨论,希望我们能在影像学方面进一步认识脊柱病变,并对此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贴已被 sxlcbc 于 2009-5-10 19:30:04 修改过]

作者: zjzjr    时间: 2009-5-10 22:27
胸椎转移瘤。
作者: dyqct    时间: 2009-5-10 23:29
考虑胸椎转移瘤累及椎管。支持!
作者: 卜一    时间: 2009-5-10 23:46
考虑胸椎转移瘤累及椎管与脊髓。
作者: bmw011    时间: 2009-5-10 23:47
标题: 回复:骨科读片——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以下是引用sos.la在2009-5-10 9:28:00的发言:[br]ct见胸椎体破坏以成骨改变为主,其中可见低密度区域,膨胀明显,脊椎后成角,脊髓受压.[br]mr见t1wi于椎间盘处等低信号,t2wi边界清晰高信号,突入椎管.[br]诊断:1.胸椎结核并脓肿形成.2.脊髓压迫症.3.不排除布鲁氏杆菌性脊椎炎(牧区生活史?)[br]鉴别诊断:脊椎转移瘤.有典型脓肿存在可排除转移瘤.

支持
作者: sunbin    时间: 2009-5-11 00:26
支持胸椎转移瘤累及椎管。
作者: 杀毒软件    时间: 2009-5-11 01:03
学习了,谢谢
作者: yuhongjun    时间: 2009-5-11 01:35
楼主辛苦。
作者: zlh    时间: 2009-5-11 01:45
楼主辛苦。
作者: sxlcbc    时间: 2009-5-11 01:50
该病例的特点:
1、老年男性,脊髓压迫症状,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上限(110u/l),其他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2、ect检查:99mtc-mdp 20mci 2小时后骨扫描,t7~9可见团块状放射性浓聚区。
3、患椎骨质不规则破坏,椎体压缩,局部软组织肿块,相邻椎体骨质边缘似见骨质破坏,患椎水平脊髓受压变形;mri tiwi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其间夹杂等或较低信号。相邻椎体受压变形,上下相邻间盘信号受压消失。
作者: ct诊断高手    时间: 2009-5-11 02:12
学习
作者: sxlcbc    时间: 2009-5-11 03:29
根据以上特点,考虑转移瘤有些疑点:其一,椎体骨质不规则破坏,和周围骨质分界清楚;其二,核素浓聚,并不太符合溶骨性转移的特征;其三,从ct上看,患椎未见明显坏死区域,但在t2wi上却出现不均匀长信号。这些和转移瘤不太吻合的现象,值不值得怀疑呢?
作者: chinanyd    时间: 2009-5-11 03:53
感谢楼主
作者: dr.yang    时间: 2009-5-11 03:58
学习了
作者: SOS.LA    时间: 2009-5-11 04:21
楼主敬业精神可佳,十分佩服.辛苦了!你的ct19797有什么结果没?
作者: sxlcbc    时间: 2009-5-11 04:39
希望高手参与,提出不同见解。至于先前病例,如有结果就会适时公布。
作者: jiangmin    时间: 2009-5-11 07:59
转移
作者: 余辉    时间: 2009-5-11 19:13
骨膨胀,侵蚀明显,骨破坏边缘模糊,不符合良性椎体血管瘤,病灶上下局限,应该是肿块,考虑椎体原发或转移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作者: 余辉    时间: 2009-5-11 19:17
血沉14mm/h。血、尿、大便常规,igg、iga和igm均正常
暂排除结核,布氏杆等炎症
作者: 余辉    时间: 2009-5-11 19:31
脊索瘤要不要也考虑一下呢,脊索瘤也有放射聚集的
作者: sxlcbc    时间: 2009-5-11 20:19
谢谢楼上,能考虑到这些疾病已经很难能可贵。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9-5-12 00:18
多椎体破坏+椎体压缩,核素浓聚,无冷脓肿-----考虑恶性肿瘤伴脊髓受压
作者: 余辉    时间: 2009-5-12 03:28
ect检查:静脉注射99mtc-mdp 20mci 2小时后骨扫描,t7~9可见团块状放射性浓聚区
这个应该是影像鉴别点,一般血管瘤会这样,没细想,放水了
作者: sxlcbc    时间: 2009-5-12 03:54
楼上既然已经得出了结论,就没有必要等一个星期了:

    手术所见  t7下缘,t9上缘及t8整个椎体骨质破坏,局部形成肿块,质地较硬,并突入椎管,脊髓受压,变硬、变性。脊髓前见大量暗红色静脉丛。
    病理检查切面呈暗红色。镜下见大量梭形纤维及血管成分。纤维成分分布疏密不一,内有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腔内见红细胞及部分含铁血黄素沉着。此外尚见散在的炎性细胞、残存增粗的骨小梁及少量骨母细胞。病理诊断:t7-8椎体血管瘤伴广泛性纤维增生。
作者: pujunzhi    时间: 2009-5-12 16:37
感谢楼主反馈手术病理结果(椎体血管瘤),如做ct或mri增强可能对诊断有帮助,学习了!
作者: 37度    时间: 2009-5-12 18:04
血管瘤啊。
作者: 影像孺子牛    时间: 2009-5-13 05:01
感谢反馈术后病理结果,学习了。
作者: 随光逐影    时间: 2009-5-14 01:41
感谢楼主反馈术后病理结果,学习了。
作者: hejie    时间: 2009-5-14 04:23
学习了.
作者: 影像之路    时间: 2009-5-14 04:39
学习了.
作者: 看图说话    时间: 2009-5-14 21:58
学习了!向楼主致敬!!
作者: 拾荒者    时间: 2009-5-15 04:01
感谢楼主反馈病理结果及提供鉴别病例,非常感谢!!!
作者: quqing001    时间: 2009-5-16 06:27
学习了。。。
感谢楼主发布这么好的病例。。。
作者: yjxotjh    时间: 2009-5-16 17:14
支持骨转移瘤,压迫脊髓。
作者: chinanyd    时间: 2009-5-19 14:42
学习了
作者: zyx168    时间: 2009-5-23 19:01
学习了.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