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20322:男性,43岁。贲门癌术后两年,腰腹部疼痛一个多月 [打印本页]
作者: sxlcbc 时间: 2009-6-3 03:05
标题: CT20322:男性,43岁。贲门癌术后两年,腰腹部疼痛一个多月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9-6-2 23:09:15 修改过]
作者: ljj8935 时间: 2009-6-3 03:21
脾脏转移,左肾上极囊肿不除外
作者: 子期 时间: 2009-6-3 04:04
支持转移。
作者: 同 时间: 2009-6-3 04:42
考虑 脾脏转移。
作者: 卜一 时间: 2009-6-3 05:07
支持考虑 脾脏转移。
作者: dyqct 时间: 2009-6-3 05:08
考虑:脾脏、脾门淋巴结或胃体转移。
作者: bmw011 时间: 2009-6-3 05:28
标题: 回复:男性,43岁。贲门癌术后两年,腰腹部疼痛一个多月
以下是引用dyqct在2009-6-2 21:08:00的发言:[br]考虑:脾脏、脾门淋巴结或胃体转移。
支持。
作者: 岚儿 时间: 2009-6-3 05:33
脾脏及左侧肾上腺转移瘤可能性大。
作者: huenhao 时间: 2009-6-3 05:46
脾脏、脾门淋巴结转移,肾上腺转移瘤可能性大
作者: 影像之路 时间: 2009-6-3 05:51
结合病史,考虑(1)残胃癌(2)胃间质瘤并脾内转移,待除外脾淋巴管囊肿。
脾内转移瘤少见
作者: hexue 时间: 2009-6-3 06:49
支持转移
作者: 513ytb 时间: 2009-6-3 07:09
脾脏转移
作者: scdlc2008 时间: 2009-6-3 08:10
转移
作者: scw007 时间: 2009-6-3 09:52
标题: 回复:ct20322:男性,43岁。贲门癌术后两年,腰腹部疼痛一
脾脏、脾门淋巴结或胃体转移。
支持
作者: sxlcbc 时间: 2009-6-3 13:39
标题: 回复
各位老师一致考虑脾脏转移,由于有贲门癌的病史,我们也这么考虑,正如影像之路老师所言,脾脏转移相对少见,据文献报道,仅占全身转移瘤的2%~4%,所以,对此疾病的认识我们的确也相对缺乏。
首先,我们想知道,为什么脾脏转移瘤相对少见?
有一些作者对此作了如下解释:
1、脾动脉弯曲、脾淋巴输入管的缺乏不利于瘤栓聚集于脾;
2、脾是具有免疫监督能力的特殊器官;
3、红髓巨噬细胞和组织细胞可很快吞噬瘤栓;
4、脾为体内最大的淋巴集合体,在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高浓度的淋巴细胞能被淋巴因子激活,白细胞介素-2、网织细胞、lak细胞使肿瘤消散、t-细胞亚群通过脾循环,并具有抗肿瘤活性。
总之,脾转移发生较少的重要原因,和上述原因有关。由于脾脏特殊的免疫功能,所以有人认为只有当免疫功能低下时,脾才易发生转移瘤。一般脾转移是全身广泛转移的局部表现。
脾脏转移瘤可呈结节状,单发或多发,病灶中央可有液化坏死;也可弥漫性的浸润.使脾脏增大。
脾转移瘤的ct表现多样化,可为圆形、结节形、囊状或不规则形,单发或多发:因缺少特征性和典型的ct表现,给诊断及鉴别带来一定难度。以下几点以助诊断:
1、脾转移瘤一般较原发恶性肿瘤小.脾增大也较轻;
2、多为实性低密度,ct值在15 - 35hu之间。一般无钙化;
3、弥漫粟粒样病灶是睥转移瘤的少见征象;
4、脾转移瘤多数不强化,少数病例可有边缘环状强化;
5、对比增强有助发现较小及等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使病灶边界更清楚,有利诊断;
6、微小结节和弥漫浸润的脾转移ct不能发现,因而睥ct正常不能排除转移;
7、脾外转移征象:脾转移瘤是全身广泛转移的局部表现,因此行ct扫描时,多能同时发现睥外组织的恶性转移灶,其中以同时累及肝脏最为多见,其次多伴有脾膜后淋巴结转移。
鉴别诊断:
从ct上应与以下病变鉴别:
1、血管瘤: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楚的均匀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边缘斑块样强化,并向中心充填。延迟扫描可完全弥合与脾成等密度。
2、淋巴瘤:脾恶性淋巴瘤多为单个或多个的肿块,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无包膜,但肿瘤内也可发生液化坏死;平扫时淋巴瘤的密度多大于转移瘤,病灶也偏大同时伴牌体积明显增大,增强扫描显示轻度均匀强化病灶区,而脾转移瘤一般引起的脾增大较轻。
3、脾梗死:多发生在包膜下,尖指向脾内的楔形低密度区,病灶无强化。转移瘤引起的脾梗死与非肿瘤性脾梗死的鉴别有一定难度,一般参考有无其他脏器的转移瘤灶加以鉴别。
4、脾囊肿:圆形低密度占位,具有边缘清晰、外形规整、水样密度与不强化4个特点。
5、脾脓肿:多发生在边缘区,有壁厚环形强化及周围水肿带。碍-硫胶体spect脾扫描转移瘤为局部冷区,但黑色素瘤转移可能为热区。
脾转移瘤往往是全身广泛转移的局部表现,由于脾转移瘤缺乏特征性,易与脾其他混淆,一般认为,脾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可以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也可表现为囊性,不规则形,结节形等。微小脾浸润灶ct可不能发现,因而脾正常不能排除转移的可能。脾很少单独发生转移,常同时累及肝脏和淋巴结。这对病灶的定性很有帮助。楼上的老师们都谈及到不仅仅脾脏的转移,而且还谈到脾门淋巴结或胃体转移、岚儿
和huenhao两位老师还谈到有肾上腺转移瘤可能等,也说明这个问题。
在鉴别诊断时应重视临床资料,如检查有无原发肿瘤存在及多脏器转移,必要时尽早行经皮穿刺活检。
此患者我们没有给做mri,不过在这里也捎带说一下脾转移瘤的mri表现:
1、t1wi呈不规则低信号区,单发或多发,边缘清楚,t2wi信号强化强化略高或高,如中心坏死,可见中心性高信号,肿瘤区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
2、多发脾转移瘤患者可呈轻度至中度的均匀性肿大。
3、cd-dtpa增强后,大多数在早期强化不明显。增强后期或延迟期肿瘤边缘有轻至中度强化,此时,肿瘤边界清楚,境界清晰,典型的转移瘤珂呈“牛眼”征或”靶心”征。
遗憾的是此患者可能不会有直接的病例结果,如果还有后续的临床追踪,我会随时上传和各位老师分享。
[本贴已被 sxlcbc 于 2009-6-3 5:40:09 修改过]
作者: 随光逐影 时间: 2009-6-3 15:36
结合病史,考虑脾脏转移瘤。
作者: zsl6918 时间: 2009-6-3 15:39
有病史有征象,符合多处多发转移表现
作者: zjzjr 时间: 2009-6-3 17:29
考虑:脾脏、脾门淋巴结或胃体转移。
作者: LIAOQIANG 时间: 2009-6-3 17:30
考虑脾脏转移、脾门和腹后淋巴结转移。
作者: 影像孺子牛 时间: 2009-6-3 18:22
考虑:脾脏、脾门淋巴结或胃体转移。
作者: jinguoji 时间: 2009-6-3 21:03
支持脾脏、脾门淋巴结或胃体转移。
作者: 黑白光影 时间: 2009-6-4 00:39
支持大家。谢谢楼主在15楼的分析,学习了。
作者: zgjldq 时间: 2009-6-4 04:34
考虑 脾脏转移
作者: yuhongjun 时间: 2009-6-4 04:46
标题: 回复:ct20322:男性,43岁。贲门癌术后两年,腰腹部疼痛一
以下是引用黑白光影在2009-6-3 16:39:00的发言:[br]支持大家。谢谢楼主在15楼的分析,学习了。
作者: dr.yang 时间: 2012-7-12 06:28
学习了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