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0246:会诊:头颅CT
[打印本页]
作者:
lanqm66
时间:
2004-4-30 03:41
标题:
CT0246:会诊:头颅CT
m36,反复头晕头胀1月余。无神经系统症状。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4-4-29 23:25:08 修改过]
作者:
sumc303
时间:
2004-4-30 04:00
双侧基底节区软化灶,第三、双侧侧脑室扩张,片子给不全
作者:
qiuazhang
时间:
2004-4-30 04:13
双基地节多发软化灶,有无其他的病史:如一氧化碳中毒
作者:
631225
时间:
2004-4-30 04:25
两侧基底节见少许点状钙化影及斑片状脑脊液样密度灶,其中有点状钙化位于低密度灶边缘。
印象:脑囊虫病(活动期)?
作者:
zjb
时间:
2004-4-30 05:57
脑囊虫病
[emb6]
作者:
qinqing
时间:
2004-4-30 06:15
根据所给的图像,脑积水,双侧基底节软化灶。
作者:
我爱硬像
时间:
2004-4-30 06:49
脑囊虫活动期
作者:
guduchunmeng
时间:
2004-4-30 07:10
有其他资料吗?比如年龄,发病时间等等!双侧基低节小点壮钙化及软化灶。考虑脑囊虫感染。最好强化一下。
作者:
cyf516
时间:
2004-4-30 08:08
考虑脑囊虫感染
作者:
lanqm66
时间:
2004-4-30 08:36
我们也增考虑是脑寄生虫感染或是陈旧性梗塞灶,但病灶非常对称而且内有钙化点又不好解释,请各位高人指点,在下不甚感激。
作者:
chongsuzhi
时间:
2004-4-30 16:34
一氧化碳中毒或肝豆状核变性的位置好像都不符合。还是考虑单纯的软化灶吧,
作者:
吕军浩
时间:
2004-4-30 16:44
首先说明我没有见过类是病例,仅仅凭主观分析一下:寄生虫在脑内应该不会这么巧,很对称的分布,
对称性分布,首先考虑全身和系统疾病,如两侧苍白球对称性钙化,本例即如此,而不像寄生虫钙化,有大夫一氧化碳中毒或为软化灶,一氧化碳中毒也许可以,软化灶则年龄太轻,感觉病灶边缘跟软化灶也些不同,还有会不会是解剖变异?总之,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该干嘛干嘛去!
作者:
波斯猫
时间:
2004-4-30 18:42
应该详细问一下病史,有无一氧化碳中毒史!
作者:
zengshuai
时间:
2004-4-30 19:03
脑囊虫实验室检验该做下啊,可以排除,片子只见到左侧闹积水明显,基底节软化。三闹室似有浑浊。多结合临床。1。脑囊虫活动期2。上行感染所致。[emb28]
作者:
阿圣
时间:
2004-4-30 19:05
[emb6]楼上。
作者:
常山真人
时间:
2004-4-30 19:51
支持脑囊虫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4-4-30 20:49
脑囊虫病
作者:
ygc
时间:
2004-4-30 22:16
脑囊虫病与脑软化灶并存.
作者:
九目段
时间:
2004-5-1 02:34
这则病例我想这么分析,首先我先提出几个问题,再一一答之,也许能发现比较接近的合理的解释。
1,为什么病变对称性的发生在基底节?
2,为什么病变边缘清晰,密度均一,几乎接近水样密度?
3,为什么基底节又见对称性的多发点状钙化?钙化发生的机理是什么?
4,为什么钙化与病变如此接近,甚至钙化发生在病变内?是先发生钙化还是先发生低密度病变?钙化与基底节的低密度病变有没有因果关系?
5,为什么病人无神经系统的症状?病人的头晕头胀与基底节病变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先回答“2”的问题,根据病变的特点,很容易想到十分常见的穿支动脉闭塞形成的基底节区的腔隙性脑梗塞,而病灶已处在软化灶阶段,发生在两侧应该是两侧病变或同时或先后形成,不过已是过去的事情了,不得而知,病人36岁,发生基底节生理性钙化的有之,只是相对较早,一般为核形态的片状钙化,而这例点状钙化的机理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这种钙化提示内分泌、代谢系统某些方面的紊乱,造成异常的粘多糖沉积在小血管或者周围结构,最后形成钙化,这些潜在的小血管的病理改变为脑梗塞更易发生提供了基础;二,国外尸检证实,血管壁的单层或多层破坏,血管周围纤维化和嗜酸性染色物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矿物性血管病,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先天性感染,新生儿窒息、中毒和染色体疾病有关,而这种小血管的病理变化直接影响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尤其是儿童,在很轻微的暴力冲击可能会导致小血管的痉挛、闭塞,致脑梗塞,而后形成软化灶,影象上钙化往往在病变附近,甚至钙化在病变内,所以该病人的病变可能早已存在,甚至是儿时。这种梗塞有的有症状,甚至偏瘫,但也可以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而在以后病人检查时偶然发现,病人的头痛头晕可能与病变无直接的关系,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比如这例表现有轻度的脑积水,或颈椎病,高血压等,这需要结合临床和其他的资料综合评价了。治疗上可或不必降颅压,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及对症治疗应该可以改善如今的症状。
综上所述病变就是腔隙性脑梗塞后形成软化灶!只是在某些问题上有别与其他而已!
作者:
九目段
时间:
2004-5-1 02:43
最后希望大家在诊断的同时,能给一个合理的原因,有时你的诊断对了,也许大家也不相信你,也许大家都比较忙?其实一张片子可以说很多的,这个病例的鉴别诊断我就不说了,留给大家!
作者:
wchgh
时间:
2004-5-1 04:41
标题:
回复:病例246:会诊:头颅ct
ct表现:
①脑膜型:表现为脑外多发囊肿,在ct上囊壁不能显示,囊内液体密度又与脑脊液相似。ct发现这些囊肿主要是根据蛛网膜下腔局部显著扩大,囊肿可以阻塞脑脊液通道,产生交通性脑积水。
②脑室内也可有囊虫寄生,较大的囊肿可以引起脑室局部扩张变形,阻塞室间孔或第四脑室,产生梗阻性脑积水。囊壁没有造影剂强化。
③脑实质型:多位于皮质内,呈圆形囊状结构,直径从几毫米到2~3厘米不等,与脑脊液等密度,囊内常可见到点状的高密度头节,附着在囊壁上,代表囊尾蚴颈部螺旋体的钙化。当囊尾蚴存活时,周围脑组织几乎没有反应,无水肿,也无造影剂强化。囊尾蚴死亡,囊壁通透性增加,当具有抗原性的囊内异性蛋白渗透入囊周脑组织,引起炎性反应,表现为环状或结节状造影剂强化和周围水肿。严重的可以继发脑脓肿。
④钙化表示囊尾蚴已死亡,只在脑实质型中见到,而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囊肿不表现钙化。钙化常位于灰质或灰白质交界,囊壁和囊内容都可钙化。典型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环形,直径几毫米或1~2厘米不等。
作者:
汪涛同志
时间:
2004-5-1 09:30
1脑囊虫(发病率较高,对称的囊性区对称细沙样钙化灶除此之很难解释,建议脑脊液结合补体试验)
2维生素b族缺乏症。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除双基底核对称低密度之外无特异性改变)
3一氧化碳,甘蔗,菌类,药物等中毒性脑病,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结合病史临床,诊断容易确诊)
4肝豆状核变性可排除(无典型脑萎缩,完善实验室检查后可确诊)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4-5-2 17:25
脑内有多发小片状低密度灶,其中两个病灶内有小点状钙化,考虑为脑寄生虫病(囊虫病)。
作者:
一帆风顺
时间:
2004-5-3 00:04
脑内有多发小点状钙化,囊性区小点状高密度影,病人年轻,无明显症状,考虑为脑寄生虫病(囊虫病)。
作者:
91616lyt
时间:
2004-5-3 08:31
脑囊虫或梗塞软化灶两种诊断,需要结合临床与化验结果、mri等进一步证实,目前此病灶对病人生命体征音响不大,我建议不如定期复查关其变化。
作者:
shaobaofu
时间:
2004-5-4 15:09
支持脑囊虫病的诊断。脑囊虫感染早期囊虫仍存活时囊壁清晰,周围无水肿,虫体可以部分钙化,本例比较符合。软化灶点状钙化不好解释,可以行mri检查进一步确诊。
作者:
李丹
时间:
2004-5-4 20:35
双侧基底节区的钙化个人认为是正常的神经节的钙化,那些低密度灶可能是一些软化灶(边界很清楚,密度均匀。不象是寄生虫病变)。诊断考虑:陈旧性的脑梗塞。最好是能做一下增强。
作者:
专党zey
时间:
2004-5-10 17:41
同意wchgh老师得诊断,补充一点:脑实质型当囊虫周围形成肉芽组织则可发生点状,结节状或小环状增强。
作者:
wangxiaoshi
时间:
2008-6-23 12:14
首先说明我没有见过类是病例,仅仅凭主观分析一下:寄生虫在脑内应该不会这么巧,很对称的分布,
对称性分布,首先考虑全身和系统疾病,如两侧苍白球对称性钙化,本例即如此,而不像寄生虫钙化,有大夫一氧化碳中毒或为软化灶,一氧化碳中毒也许可以,软化灶则年龄太轻,感觉病灶边缘跟软化灶也些不同,还有会不会是解剖变异?总之,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该干嘛干嘛去!
支持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5-5-7 16:20
双侧基底节软化灶。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