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另一重要作用是用于骨密度测量。骨质疏松是绝经期女性及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常见的继发性骨质改变。x线穿过骨质时x线吸收量与所含矿物质数量有关,局部骨质内x线衰减值能反映出骨质疏松程度和发生骨折的危险系数。国外在此方面研究较多,主要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测量(dual 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exa)方法,将所测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dexaeuomox tbs(2.0版本)系统工具软件,计·算出局部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evaluation,bme)。检测部位主要在腰1—腰5(l1-l5)椎体,也可
选定股骨上段,gulam等[2]人采用测量指骨的方法亦取得精确结果。
x线诊断中一项突破性新技术为数字照相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dr或computed radiography,cr)。这种新技术是基于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平板式x线探测器取代传统的x线胶片。当x线穿过人体投射到平板探测器上时,直接以数字形式探测出x线量并在瞬间形成影像显示在监视器上;同时亦可进行诊断和远程传输,结合大视野(1arge field ofview)技术,能更好、更有效地用于骨关节病变的诊断,同时亦可对病变部位进行量化显示。
3.3 骨髓磁共振成像
mri是目前研究骨髓病变最理想的技术方法。骨髓中含有的造血组织和脂肪成分使其在se序列t1wi上呈中等高信号,在t2wi上呈略低信号,构成了骨髓信号特点。目前用于研究骨髓成像的主要序列有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ast gradient echo sequence)加脂肪抑制技术,短ti反转恢复序列(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 t i r)及反相位梯度回波技术(opposed-phase gradient echo technique)。增强扫描采用团注法动态增强扫描。骨髓动态增强扫描后定量和半定量分析骨髓信号强度变化,能反映出骨髓内红骨髓,黄骨髓及骨小梁相对数量关系。骨髓mri是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髓损伤的有效方法。有学者研究表明mri能发现x线及ct上未能发现的不规则形骨块中的骨折线。全身骨mri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能早期发现骨转移性肿瘤,其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0%,并能对骨肿瘤的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作出评估。wong等采用后处理技术,将三维mri图像与ti-201骨扫描(spect)数据进行整合叠加,获得更准确的解剖—代谢功能关系图像。spect对骨病变非常敏感,但其分辨率较低;而mri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能获得清晰的骨三维图像,但发现病变的敏感性不如spect。将二者图像资料相结合,可弥补各自不足,提高诊断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