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30103:老年男性,食管癌术后 [打印本页]

作者: fanshl    时间: 2010-11-13 10:50
标题: CT30103:老年男性,食管癌术后
该患者系一老年男性,从影像的角度,能不能判断肝脏的病变性质:
平扫情况:              病变密度28HU
动脉期:                病变密度30HU
门脉期:                病变密度50HU
注药后3分钟:        病变密度58HU
注药后5分钟:        病变密度62HU
注药后7分钟:        病变密度61HU
注药后15分钟:   病变密度56HU

0020235 (124 KB, 下载次数: 23)

1_0000_0000.jpg

0020236 (139 KB, 下载次数: 30)

1_0001_0000.jpg

0020237 (140 KB, 下载次数: 21)

1_0002_0000.jpg

0020238 (126 KB, 下载次数: 24)

1_0003_0000.jpg

0020239 (141 KB, 下载次数: 30)

1_0004_0000.jpg

0020240 (136 KB, 下载次数: 30)

1_0006_0000.jpg

0020241 (147 KB, 下载次数: 31)

1_0007_0000.jpg

0020242 (130 KB, 下载次数: 28)

1_0009_0000.jpg

0020243 (147 KB, 下载次数: 34)

1_0010_0000.jpg

0020244 (124 KB, 下载次数: 34)

1_0011_0000.jpg

作者: 杀毒软件    时间: 2010-11-13 11:00
标题: 1
考虑---肝顶部转移瘤合并肝脏多发囊肿。
作者: gs-cds    时间: 2010-11-13 11:08
分析不对,删了不猜了,看看大家意见,学习中!
作者: fanshl    时间: 2010-11-13 11:44
该患者是一个食管癌术后的患者,肝脏8段的低密度灶到底应该考虑转移还是血管瘤呢?如果是血管瘤,有动脉期不强化的么?但如果是转移,为什么延迟扫描持续不降?
作者: gs-cds    时间: 2010-11-13 12:09
四不象,考虑结合病史先把转移放首位。
作者: 杀毒软件    时间: 2010-11-13 12:53
[size=5]肝右叶前段病变不均匀强化连续且低于同层主动脉---符合转移瘤强化方式,而一般肝血管瘤边缘强化环为不连续且强度等于主动脉,病灶在门脉期明显,这样看再结合病史还是---转移瘤可能性大。转移瘤可以延迟扫描持续不降甚至呈等密度。
作者: 影像兼职    时间: 2010-11-13 13:21
动脉期太早,病灶无强化,门脉期似有环形强化,病灶首先考虑转移,血管瘤不像,延迟没有填充的感觉,外加年龄及病史,转移应放第一位
作者: fengyuzhe1970    时间: 2010-11-13 13:42
单纯考虑病灶不好定,只能结合病史
作者: dyqct    时间: 2010-11-13 15:04
结合病史首先考虑---肝顶部转移瘤,肝多发囊肿。
作者: 宇宙CT    时间: 2010-11-13 16:40
肝右叶前段病变不均匀强化连续且低于同层主动脉---符合转移瘤强化方式,而一般肝血管瘤边缘强化环为不连续且强度等于主动脉,病灶在门脉期明显,这样看再结合病史还是---转移瘤可能性大。转移瘤可以延迟扫描持续不降甚至呈等密度。 支持!
作者: zjb    时间: 2010-11-13 17:11
结合病史还是考虑转移
作者: ljj8935    时间: 2010-11-13 18:08
结合病史首先考虑---肝顶部转移瘤,肝多发囊肿。
作者: 随光逐影    时间: 2010-11-13 19:31
考虑肝顶部转移瘤合并肝脏多发囊肿。
作者: zxl51642    时间: 2010-11-13 19:52
结合病史首先考虑---肝顶部转移瘤,肝多发囊肿
作者: 卜一    时间: 2010-11-13 20:33
支持:考虑---肝顶部转移瘤合并肝脏多发囊肿。
作者: fanshl    时间: 2010-11-14 08:42
我看了一些关于肝转移瘤方面的文章,其中一篇贴在这里,大家看看:

                         肝转移瘤的螺旋CT增强表现                                                  
                                               
                                                    田培林[1] 徐覃莎[2]

[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转移性肿瘤的血供及螺旋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肝脏转移性肿瘤的各期特征。结果 67例中24例(35.8%)各期无明确强化,43例(64.2%)显示不同期不同程度的强化。肝脏转移性肿瘤有少血供(24例)、多血供(25例)、富血供(18例)三种。不同性质的肿瘤其动、门脉期的强化改变有所不同。结论 对于转移性肝癌,螺旋多期增强扫描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 肝脏转移瘤  增强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Helical CT:Findings 8f contrast material in hepatic metastases rrwN Peilen,XU Qingsha.Department of Radiology Zhejiang Provincial Cancer Hospital9 Hangzhou,310022
[ Abstract] Purpose To analyze the enhancement findings of 67 cases with hepatic metastases on helical CT scans ( arr.erial - phase and portalphase)and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supply with them.Methods CT findings in 67 patients with hepatic rnetastases were rctrospectively analyzecl. All cases were histologically proved. Results The metastases enhancements were observed in 43
cases(65 . 2% ) , no contrast lesions in 24cases
( 34. 8 010 ) . there were hypovascular
( n = 24) , hypervascnlar( n = 25) and extra - hypervascular( n = 18) patterns in hepatic
metastases . The contrast enhancement pattems were clifierent in arteriaJ - phase and portal - phase. Conclusions Multi - phase spiral C,T scanning is valuable in hepatic
metastases .
[Keyword[s) Liver Metastasis C,ontrastscanning Tomography X-raycomputed

除原发性脑肿瘤外,几乎所有癌症都可转移至肝脏。过去一直认为转移性肿瘤大多是乏血供的,但随着扫描速度 的加快,肝脏转移瘤的强化并不少见,其相应 的血供情况亦有多种方式。目前国内外有关肝脏转移性肿瘤螺旋多期改变的报道少见,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及萧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998年11月2000年9月共67例原发肿瘤经病理证实的肝脏转移性肿瘤,着重分析其各期的增强改变特点,以期提高对各类肝脏转移瘤螺旋表现的认识,并探讨其血供的病理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疗信息。
材料与方法
      选择67例经手术或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转移性肝肿瘤螺旋片经两位高年资医师读片。病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37-82岁、平均61.2岁。其中原发肿瘤为胃癌22例(32.8%),肺癌11例(16.4%),胰腺癌11例(16.4%),结肠癌6例(8.9%),乳腺癌5例(7.4%),卵巢癌3例(4.5%),鼻咽癌3例(4.5%),直肠癌3例(4.5%),小肠平滑肌肉瘤、膀胧癌、食管癌各1例(各1.5%)。所用设备为GE Hispeed CT/i螺旋扫描机,矩阵512X512,层厚5mm或10mm,螺距为1。平扫后增强,对比剂为优维显,总量按1.5/kg计算,采用高压注射器(MCT310)单相注射,注药后20-25秒开始动脉期扫描,65-70秒行门脉期扫描。11例病人加做延迟期扫描,时间为4-7min。
  
图1胃癌肝转移瘤平扫呈低密度,较大病灶中心密度更低。图2胰头癌肝转移瘤动脉期呈低密度小结节。图3乳腺癌脂肪变性伴肝转移瘤,平扫呈“高密度”。图4同图2病例,门脉期仍为低密度结节,未见强化。图5胃癌肝转移瘤动脉期呈周边强化。图6同图5病例,门脉期周边强化较动脉期明显下降。图7乳腺癌肝转移瘤动脉期呈环形强化的低密度结节。图8同图7病例,门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强化带增宽,低密度范围缩小。

讨 论
      肝脏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这与其特殊的生理位置及双重血供、肝门淋巴管逆流有关。国外报道 来 自消化道肿瘤的肝转移占80%左右[1],且以结肠癌为主。本组来自消化道的肿瘤占49.2%,且以胃癌为主,差异与统计例数和地域性不同肿瘤发生率有关,但消化道肿瘤仍为肝脏转移的首位。基础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血道转移常有明显的器官选择性,这种选择与组织特异性的内皮细胞表面性质有关,发生肝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明显增高[2]。
      过去认为转移瘤多是乏血供的,随着扫描速度的加快、增强的推广应用和检查的增加,人们对转移瘤的血供有了新的认识,本组24例各期扫描无明确强化仅占35.8%,其余表现为不同期及不同程度的强化,而动脉期17例强化占25.3%,门脉期7例强化占10.4%,另有18例占26.8%两期均强化。由此表明肝脏转移性肿瘤大多为乏血供的理论可能受既往检查的扫描速度和增强各期不确切的限制有关,笔者发现转移性肝癌不仅接受动脉血也接受门脉来源的血,与Kan的研究结果一致[3]。根据血管造影的表现,转移瘤分为以下三类:富血管类、多血管类、少血管类[4]。过去常规扫描速度慢,注射对比剂后难以采集到峰值图像,而门脉期肿瘤强化的外环往往与增强的肝实质密度接近,有时肉眼难以区别。本组资料表明,螺旋CT动脉期有利于病灶的检出,并帮助判断肝转移瘤是否有门脉参以供血。胃癌及肉瘤类转移时双期均有强化并且形成厚环的较其它类型肿瘤多见,还有助于查找原发灶。本组24例各期无明确强化的病例,似乎可以理解为少血供类,因其肿瘤血管稀少,对比剂进人有限,不足以产生肉眼能分辩的密度差异。本组另43例不同期及不同程度的强化,与血管造影的富血管和多血管病理有关,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血管新生[5]。Macchiarini揭示了肿瘤血管计数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肿瘤周边部[6],所以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环状强化。转移瘤与原发瘤类似,其肿瘤血管化时首先生成的是宿主血管,但它们形成后并不立即继续生长新的血管以维持肿瘤生长,而是退化,导致继发性无血管肿瘤致大团的肿瘤细胞坏死,最后在瘤体边缘长出浓密的血管,残存的肿瘤继续生长[7],因此转移瘤往往形成中心更低密度的坏死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时表现较为明显。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肝转移瘤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必要的。

      鉴别诊断
一、多发结节型肝细胞癌 本组部分病例表现为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低密度或门脉期等密度图,其表现和肝癌类似,但后者往往有肝硬化病史并伴有门静脉癌栓,同时动脉期病灶内可见到粗大的肿瘤血管,升高等可以之鉴别。
二、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典型表现为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对比剂逐渐向瘤内扩散,转移瘤一般无此征象。
三、肝脓肿动脉及门脉期均可有脓腔壁环形强化,其外层常可见低密度水肿环,邻近肝组织动脉区常见较高密度充血区,临床上有中毒症状和体征,细胞明显升高。
四、炎性假瘤 炎性假瘤,为较少见良性肿块,以门脉期轻到中度周周边强化和偏心结节样强化为主,单发多见。而转移瘤除有原发肿瘤病史外,多病灶常见。

[1]浙江省肿瘤医院311200 [2]浙江省萧山市一人民医院

本文源自《上海医学影像》2001年03期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