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MRI1885:女性,50岁。体检时发现基底节去病变 [打印本页]

作者: fanshl    时间: 2010-12-10 10:43
标题: MRI1885:女性,50岁。体检时发现基底节去病变

0049473 (158 KB, 下载次数: 18)

全景图_0001_0000.jpg

0049474 (156 KB, 下载次数: 34)

全景图_0002_0000.jpg

0049475 (147 KB, 下载次数: 33)

全景图_0003_0000.jpg

0049476 (137 KB, 下载次数: 23)

全景图_0004_0000.jpg

0049477 (151 KB, 下载次数: 25)

全景图_0005_0000.jpg

0049478 (139 KB, 下载次数: 25)

全景图_0006_0000.jpg

作者: 学海无崖59    时间: 2010-12-10 14:41
多发腔梗、脑白质脱髓鞘
作者: linyiming    时间: 2010-12-10 15:40
双侧基底节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
作者: 郭凯    时间: 2010-12-10 15:48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脱髓鞘。
作者: gs-cds    时间: 2010-12-10 16:38
MS?必要时增强。
作者: jiazhirong    时间: 2010-12-10 17:06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脱髓鞘。
作者: doc张    时间: 2010-12-10 20:27
对称分布,两侧豆状核病变,病因?
作者: zhanght_2000    时间: 2010-12-10 21:34
多发性硬化,建议增强
作者: jsgdoctor    时间: 2010-12-11 09:36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脱髓鞘。
作者: fanshl    时间: 2010-12-11 11:40
看了楼上朋友们的讨论,很有启发。尤其是linyiming战友提到的白质疏松症,觉得这个诊断比较合适:

脑白质疏松症(LA)多发生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临床上可以无症状,有症状者大多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尤其以主观记忆受损为著。LA病灶好发于脑白质区域,其供血动脉从脑表面垂直进入,走行较长,为终末动脉,很少或完全没有侧支循环,特别是距离侧脑室壁3~10mm范围内的白质及处于动脉交界区的白质,但弓状纤维除外,因为弓状纤维为脑表面供血;灰质动脉有白质动脉3~4倍的血管调节能力和供血量,5~7倍的供氧量;该解剖学特点决定了脑白质区易受到缺血的影响,并因为慢性缺血而最终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脱髓鞘改变。LA基本病理改变为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区出现脱髓鞘,室管膜层细胞脱失、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及轴突减少;皮质下白质穿动脉内膜增厚、脂质沉着、小血管玻璃样变或淀粉样变,小血管周围间隙和脑室周围间隙扩大。
T2WI及T2flair在LA中的应用脑白质内点状LA病灶大多数在CT上不能显示,斑片状融合LA病灶大多能在CT上显示,在磁共振T2WI上显示更清晰,因此MRI是LA的最佳影像学检查。绝大多数LA病灶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在T2Flair上呈高信号。
DWI在LA中的应用 LA斑片状病灶在DWI序列上呈稍高信号影,意味着斑片状融合LA病灶内存在着水分子弥散部分受限表现,可能与急性脱髓鞘病变周围水肿有关。同时在LA融合性斑片病灶中还可发现急性脑梗死灶,在常规T2WI上无法鉴别LA与其内包含的急性脑梗死灶。因此,可能LA与急性脑梗死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有文献报道认为LA有转变为急性脑梗死的潜在可能,甚至有人认为LA是急性脑梗死的前哨病灶。据相关文献报道,LA与高血压、高龄、糖尿病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不能采用单一的脑白质缺血来解释LA病灶的发病原因,但LA和脑白质缺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LA病灶在双侧大脑白质区基本上对称性分布,没有明显偏侧分布的表现。认为颅内大血管的狭窄与LA病灶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据文献报道,LA与颅脑细小动脉硬化相关,而与颅内大动脉病变相关性不强。有学者指出脑小血管及前循环病变是伴LA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MRI作为LA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T2WI能较好显示脑白质疏松症病灶,T2flair序列能很好显示脑室周围LA病灶,特别是斑点状小病灶,从而提高脑白质疏松的病灶检出率,DWI序列作为补充序列,能准确鉴别急性梗死灶与LA病灶、急性脑梗死与陈旧性脑梗死,在高度怀疑颅内大动脉狭窄时,需增加MRA扫描。据认为LA与高龄、高血压相关,LA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细小动脉硬化相关,不宜用单一的脑白质缺血来解释LA的发病机制。
作者: linyiming    时间: 2010-12-11 17:28
脑白质疏松症属一种弥漫性脑缺血所致的神经传导纤维脱髓鞘疾病,最常见的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最常见的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其他的原发病有梗阻性脑积水、脑炎等。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痴呆,累积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腔隙卒中样发作。颅脑CT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低密度影。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可作为一个敏感、客观的指标发现脑干功能受累情况及亚临床病灶,为早期诊断脑白质疏松症的手段之一。
作者: 卜一    时间: 2010-12-12 19:02
谢谢9楼细心讲解!并支持!
作者: 阿萧    时间: 2010-12-13 21:29
支持9楼!
作者: quqing001    时间: 2010-12-14 15:22
呵呵 说的不错呀
支持
作者: pujunzhi    时间: 2010-12-14 15:26
支持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脱髓鞘。
作者: zzzsssjjj    时间: 2010-12-15 17:42
  影像表现:尾状核、豆状核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压水像呈高信号。
  诊断:病变累及脑灰质,考虑脑变性疾病。
  发生于基底节及脑干的脑变性疾病常见有:Creutzfeldt-Jakob病,Huntington舞蹈病,Parkinson病(震颤性麻痹),进行性核上麻痹,Shy-Drager综合征。
  鉴别诊断,应与脱髓鞘疾病区别:病变部位不同。脑变性疾病与脱髓鞘疾病是两组病变累及部位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前者病变累及神经元(灰质),后者累及髓鞘(白质),为髓鞘脱失,而轴索相对完好。
作者: 施明    时间: 2010-12-16 08:59
缺血性脱髓鞘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