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检查技术(一) [打印本页]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5-10-11 06:55
标题: CT检查技术(一)
ct检查技术

一 颅脑检查技术
(一) 普通检查
颅脑ct扫描常取仰卧位,先扫定位片,然后确定扫描范围,再行横断位扫描。扫描所用基线多为听眦线(即外眦与外耳道的连线)或听眉线(即眉毛上缘中点与外耳道的连线)。两侧应对称,从基线向上扫描至颅顶。通常采用层厚10mm连续扫描,特殊部位病变的检查采用5mm以下薄层扫描。通常先行ct平扫,即不注射造影剂的ct扫描。冠状位扫描在颅脑ct检查中也常用,为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最佳体位,通常采用层厚2-3mm;鞍区、颞叶病变和小脑幕交界处、大脑半球凸面病变需辅以冠状位扫描,有助于更好地显示。
(二) 增强扫描
为使病灶与临近正常组织的密度对比差异增大,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可采用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主要用于脑肿瘤、颅内感染及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颅脑外伤病人ct平扫正常而临床疑为颅内等密度血肿者及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天以上者也应增强扫描。急性颅脑外伤、急性脑卒中、先天性颅脑畸形一般只行平扫,无需用增强扫描。造影增强方法:静脉注射60%的碘造影剂60-100ml,儿童剂量为2ml/kg。注射方法有两种:(1)快速静脉注射法:在1-2分钟内注射完造影剂并立即扫描,用于大多数病变;(2)造影剂团注法:在20-30秒钟内注射完造影剂并立即扫描,主要用于检查垂体病变及脑血管病变。
(三) 特殊检查
1.靶ct 也称放大ct或目标ct,是为详细观察某一器官结构或病变细节而对兴趣区进行局部ct扫描的一种方法。常用小视野、薄层(1-3mm),扫描矩阵不变。靶ct主要用于鞍区、颞骨岩部的检查。
2.脑池造影ct 为更好地显示小脑脑桥角、脑干及颅底区的病变,需辅以脑池造影ct。可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如欧乃派克5-8ml,经腰穿注入蛛网膜下腔,用变换体位使脑池充盈后再行扫描。
3.动态增强ct 快速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对所选定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测定兴趣区的ct值,描出时间密度曲线,以了解兴趣区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用于反映肿瘤血管的分布状况和血-脑屏障是否被破坏。动态增强ct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进床式动态扫描,目的主要是为发现病变;二是对兴趣区进行单层连续动态扫描,目的是了解病变的强化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4.ct血管造影(cta) 经快速注射造影剂(3-3.5ml/s),采用螺旋ct在受检者靶血管造影剂强化达到高峰期间进行连续快速体积扫描,并以三维重建方式重建靶血管立体影像。cta可显示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也可发现血管狭窄,同时还可以显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不能显示的血管壁上钙化斑块;能明确颅内肿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如血管移位、受压及侧支循环形成,也可部分地显示肿瘤滋养动脉,有利于术前肿瘤准确定位。
5.ct立体定向 借助于定向仪通过ct辅助定位,对诊断困难的脑器质性疾病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提供组织学资料,也可用于颅内病变的治疗。
(四) ct在颅脑疾病诊断上的评价
ct的密度分辨力高,能显示常规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器官及其病变,检查方便,成像速度快,对颅脑疾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1.颅脑损伤 其主要表现为脑出血、脑挫伤及脑水肿、脑肿胀,ct不仅能清楚显示这些病理改变,而且可以定位、定量和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对颅骨骨折用x线平片虽多能诊断,但x线平片不易显示颅底骨折及骨折并发的颅内血肿。ct不仅可显示平片容易见到的骨折,而且还能显示x线不易显示的颅底骨折及骨折并发的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的最佳检查技术。由于ct提高

了诊断的准确率,自ct应用以来,急性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明显降低,说明ct在临床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在影像学上另一较新的检查技术——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急性颅脑损伤时其诊断价值不如ct高,只是在下列情况下有特殊意义:(1)显示较小脑挫伤,特别是脑干、颅后窝等脑底部的微小损伤病灶比ct敏感;(2)ct平扫亚急性血肿可呈等密度,mri则呈高信号。
2.脑肿瘤 ct能显示密度不同的肿瘤,肿瘤一般在1mm以上即可显示。高分辨扫描还能分辨某些大小仅数毫米的肿瘤。ct显示钙化极为敏感,肿瘤的不同成分又有密度的特点,增强扫描还能反映肿瘤的供血特点几血-脑屏障是否健全或完整。因此,ct不仅可确定有无脑肿瘤,既能准确定位及定量,还能对脑肿瘤进行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0—-90%,是目前脑肿瘤检查的基本技术。ct的组织密度分辨率虽高,但与mri相比则不如mri;而且ct主要是横断位成像,不能行矢状位扫描;在颅后窝常有颅骨伪影以及增强扫描采用的碘造影剂可能有不良反应,所以,有的单位更多的采用mri检查脑肿瘤。在影像诊断中,显示垂体微腺瘤、微小听神经瘤、脑膜肿瘤、脑干肿瘤及对碘过敏者,ct的诊断价值不及mri。
3.脑血管疾病 ct显示脑出血常呈高密度,脑梗死常呈低密度,起诊断准确率高而且迅速方便,是首选的检查技术。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可显示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特别是能清楚显示其并发症,如出血、梗死等。直径1cm以上的动脉瘤在ct血管造影(c
作者: zhanyong    时间: 2005-10-11 07:43
谢谢听蝉观竹版主。可以重新温习ct检查技术,利于好图像的产出及诊断。
作者: viman_z    时间: 2005-10-12 04:43
理论上是如此,但实际工作中有很大的出入[emb6]
作者: 林建春    时间: 2005-10-12 06:54
[emb7][emb6]
作者: 牟言科    时间: 2005-10-12 19:05
(听蝉观竹)总结的很好!对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emb6][emb20]
作者: chengwei    时间: 2005-10-12 19:12
[emb6][emb7]
作者: zjh196425    时间: 2005-10-13 18:09
你费心了,谢谢!多搞这样的工作对你还是好的!
作者: lyb999    时间: 2005-10-14 20:09
[emb7][emb26]
作者: XJW    时间: 2005-10-15 02:11
[emb6][emb20]
作者: junzilan5515    时间: 2005-10-16 00:37
[emb6]
作者: ctxyang    时间: 2005-10-16 05:52
[em2][emb6]
作者: moonlake000    时间: 2005-10-29 04:33
[emb7][emb6]
作者: 云龙    时间: 2005-11-6 04:59
[emb7][emb6][emb20][emb26]
作者: barium    时间: 2005-11-6 20:11
[emb7][em4][emb6][em10][emb2]
作者: guoyoushen    时间: 2005-11-9 22:25
基础最重要嘛!!![emb6][emb6][emb28][emb28][emb28]
作者: 老鼠爱大米    时间: 2005-11-16 07:02
谢谢
作者: yjx1981    时间: 2005-11-17 21:44
ct图象可以显示脑梗死?刚学了几个月ct还不是很懂!
作者: frmjs    时间: 2005-12-9 03:30
扫描基线使用的较混乱,有的概念不清,工具书上也不确切,2000年上岗证考试中有这么一道题,答听眦线的就错了。
作者: wangjing81750    时间: 2005-12-23 21:14
多谢指点!可是基层的工作并没有那么明确……
作者: mzjctmr    时间: 2006-2-17 06:42
谢谢,您辛苦了...
作者: 徐大夫    时间: 2006-3-4 05:02
xinku
作者: 196932    时间: 2006-3-7 21:34
多交流多学习,你我都受益
作者: yindyao    时间: 2006-3-30 19:06
楼主辛苦!!
作者: zhaojun7202    时间: 2006-5-12 22:12
ok
作者: 昌黎县县    时间: 2006-6-17 04:53
我刚搞ct2天请大家多多关照啊!
作者: 拾荒者    时间: 2006-8-15 03:56
看后有收获,谢谢!!!!
作者: gypgyp    时间: 2006-8-18 22:56
您充沛的工作精力让我佩服,您大无私的授业精神更让我感动!


   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作者: 52YINGXIANG    时间: 2006-8-25 05:06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我的目标和任务,望前辈多多指点
作者: monit    时间: 2006-8-27 18:44
很详细!
作者: shihai    时间: 2006-9-2 05:29
非常感谢!!!
作者: xmlysxlh    时间: 2006-9-30 07:35
非常感谢!!!
作者: 青莲居士    时间: 2006-12-13 01:40
我们医院才 买的ge螺旋ct 在做增强 是要输入造影计的对比计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不知道该怎么 办。能 说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吗
作者: 橘子    时间: 2006-12-30 04:09
感谢楼主,辛苦了!
作者: zhaiyu    时间: 2007-1-1 07:55
学习了,謝謝
作者: 漫步云端    时间: 2007-1-4 05:17
支持!!!!
作者: wansheng    时间: 2007-1-7 17:14
对初学者很好,感谢斑竹1
作者: jssht0891    时间: 2007-2-4 23:57
(听蝉观竹)总结的很好!对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 石光    时间: 2007-2-10 16:27
向您致敬!!!
作者: 仰望天堂    时间: 2007-3-3 23:31
支持!!!!!
作者: 青莲居士    时间: 2007-3-12 03:23
我单位新买了一台ge公司的ct/e单排螺旋ct.我想删除里面的文件,在他的图象文件可以删除,可是有一个问题里面的原始数据怎么也删除不了,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知道怎么删除/
作者: ayi    时间: 2007-3-16 08:00
谢谢!
作者: wyxf    时间: 2007-4-18 22:27
我也支持一下!
作者: lya16900021    时间: 2007-5-17 18:28
学习了
作者: gsfry    时间: 2007-6-5 19:29
支持
作者: 一谷    时间: 2007-6-21 22:25
好,谢谢
作者: zhishuang    时间: 2007-8-1 06:19
谢了,温故知新
作者: yxwsd    时间: 2007-8-21 05:04
费心了,谢谢!
作者: ldy411258    时间: 2007-9-3 07:05

作者: zhangguolin1    时间: 2008-1-11 23:42
谢谢老师。
作者: 彭    时间: 2008-3-23 04:03
关于x3712的一点看法:右膈较厚,且膈下气体形态不太象游离气体之表现,胸腔又有积液,须排除膈下或肝脓肿可能.
作者: 李世军    时间: 2008-7-2 13:54
谢谢
作者: xiaohou12    时间: 2008-8-9 00:46
正常头颅扫描听眦线往上3cm的范围应5mm扫。实际应用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作者: dmchenjianhua    时间: 2008-8-31 09:23
不错
作者: 胖叔叔    时间: 2008-10-10 19:44
理论结合实际~呵呵~我门医院最开始买ct回来~我还是看着说明书慢慢摸出来的呢~~?
谢谢楼主的理论依据~!
作者: 一帆风顺    时间: 2008-10-27 00:38
普通ct(非螺旋ct)检查技术。
作者: wangyiming    时间: 2009-9-20 04:48
支持
作者: wangyiming    时间: 2009-9-20 05:20
支持
作者: develpc    时间: 2010-2-6 23:14
学习了
作者: y2why    时间: 2010-4-1 18:59

作者: tornado521    时间: 2010-7-6 04:43
学习了~~
作者: imsupersniper    时间: 2010-7-31 19:49
3q
作者: pingdan987    时间: 2017-7-27 11:53
很用心
作者: yingying21    时间: 2018-6-7 14:40
谢谢作者的科普
作者: 631225    时间: 2018-8-15 07:53
谢谢,学习了!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