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33358:L2层面后纵韧带骨化OR椎缘骨 [打印本页]

作者: 美人    时间: 2011-4-28 16:14
标题: CT33358:L2层面后纵韧带骨化OR椎缘骨
患者48岁,左臀部疼。

      
    同一患者                              
        


      
作者: jsdtd    时间: 2011-4-28 16:58
后纵韧带钙化
作者: 林建春    时间: 2011-4-28 17:35
标题: Re:L2层面后纵韧带骨化OR椎缘骨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髓核钙化,双侧黄韧带钙化继发椎管狭窄。
作者: xwm9909    时间: 2011-4-28 18:59
椎间盘疝合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继发椎管狭窄。
作者: 西明2    时间: 2011-4-28 19:07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双侧黄韧带钙化,骨性椎管狭窄。
作者: ct诊断高手    时间: 2011-4-28 19:21
标题: Re:Re:L2层面后纵韧带骨化OR椎缘骨
引用第2楼林建春于2011-04-28 17:35发表的 Re2层面后纵韧带骨化OR椎缘骨 :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髓核钙化,双侧黄韧带钙化继发椎管狭窄。

作者: 147258lzg    时间: 2011-4-28 20:37
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椎管狭窄
作者: 147258lzg    时间: 2011-4-28 20:42
1.不同意椎骨后缘增生,增生一般偏外侧,而且与椎体有间隙,所以更符合后纵韧带骨化。
2.椎缘骨也叫骨内椎间盘突出,椎体前上缘多见。
作者: 虚心求教1    时间: 2011-4-28 22:01
标题: Re:Re:L2层面后纵韧带骨化OR椎缘骨
引用第2楼林建春于2011-04-28 17:35发表的 Re2层面后纵韧带骨化OR椎缘骨 :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髓核钙化,双侧黄韧带钙化继发椎管狭窄。

作者: 美人    时间: 2011-4-29 01:02
感谢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与专家交流,本例应该考虑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椎缘骨)更为合适。理由如下,
1.椎体后缘有缺损。边缘硬化。
2.在椎体正后方,这不是增生的最好发部位,好多人考虑增生,不同意。
3.后纵韧带骨化一般是连续的,节段的较少,颈部多见。
找了一些资料,大家参考。
一、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LPMN)系指发生于腰椎后缘正中突入椎管内的类圆形软骨结节,既往认识不足,常误诊为椎缘外伤移位、椎体骨折、椎体骨骺移位等。本病首先由Lowrey于1973年报告,国内曹来宾等于1990年在中华放射学杂志首先报道。本病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典型表现于侧位X线片显示,呈椭圆形或圆形、圆锥形,直径4-9mm;相对的锥体后下角有骨质缺损。CT表现:1、椎体后下缘骨缺损,边缘硬化,其后部骨块,并见骨块向后突入椎管。缺损区位于骨块前侧,CT值为椎间盘密度。本病是一特殊类型的椎缘软骨结节,故称其为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较为恰切。其发生机制可能类似椎前缘软骨结节,即椎缘骨(AMCN)。椎缘骨系张力或剪力骨折合并髓核脱出并进入裂开的纤维环,继而突入环骨突和椎体之间,类似其它部位的撕脱骨折。同理LPMN则可以代表撕裂以后环骨突的骨化,在LPMN的病例椎板前后径增宽并逐渐形成软骨结节,大大多数都无明显外伤史。因此,Laredo 等认为椎板前后径加宽继发于LPMN,而后者又促进了椎间盘后突的发生。曹氏于1990年首次报道的10例中,全部病例的骨块和椎体改变均无骨折征象。曹来宾等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是先有先天性的特殊解剖缺陷,包括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变异,是发病基础;而后在漫长的日常活动中,脊柱不断承受弯曲和压缩等外力作用,促使髓核冲击缺陷区,并进入椎板,形成软骨结节。在这组病例中,有1例连续3个椎体发病且同时并发椎缘骨。进一步表明本病与椎缘骨不仅发病完全相同,更重要的是证实两病实际上是同一病变,仅发生部位不同而已。因此,曹氏等认为本病如同椎缘骨的形成一样,先天的特殊解剖时因,慢性创伤是动力,其催化作用,而LPMN是果。此点与文献上某些作者的见解相仿。本病也可发生于胸椎,及骶椎后缘,故称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VPMN)更为合适,本病常规正位片改变较少,侧位片,特别是CT扫描可清晰显示,如对本病认识认识不足,常可误诊为软骨瘤(基于病理组织有软骨组织)或感染性脊椎炎(根据后椎板不规则和狭窄),须注意鉴别。曹氏于1992年论著中,总结道: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是,在青少年时期,脆弱性较高的椎体终板在各种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髓核的膨胀性压力是椎间盘组织经裂隙疝入椎体与骨突之间的薄弱区,并逐渐扩大,形成边缘性软骨结节。骨突环后段则被挤向后方并继续骨化直至骨骼发育成熟,构成软骨结节的后壁 ,其发病机理与前缘软骨结节(AMCN即椎缘骨)基本相同。但并不排除强烈的外伤可导致骨突环及部分椎体终板的撕脱继而形成本病的可能。椎缘骨63%发生于腰4椎体前上缘,LPMN73%发生于腰4椎体后下缘,两者的好发部位正好相对应,这可能与腰4的伸屈活动范围最大,其椎体终板边缘最易受损有关。据此我们进一步相信,LPMN 与椎缘骨的性质相同,仅发病部位不同而已。LPMN大多伴有椎间盘后突,曹氏报道的一组14例CT扫描,发现6例伴有明显椎间盘后突,不少作者认为LPMN是椎间盘后突所致,但以下几点事实使我们认为,LPMN可促使椎间盘突出(向后)的发生,而不是后者的结果。根据是1、在相对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中LPMN极少,仅占5%  2、LPMN并发的椎间盘后突大多较轻,部分病例不伴有椎间盘后突3、本组2例多处发病,另有3例发生于腰4后上缘,均难于用椎间盘后突而撕脱或骨折解释  4、CT扫描明确显示后软软骨结节的存在,且锥体后缘形态改变提示病变形成与青少年时期,而青少年椎间盘后突却极为少见。
二.  LPMN需与下列病变鉴别
    (1)椎体后缘骨折,都有急性外伤史,X线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局部撕脱成碎骨片,而且碎骨片为密质骨块与骨质缺损相吻合。CT更清楚显示上述情况,显示骨缺损区边缘锐利。
    (2)后纵韧带骨化,本病以颈椎常见,腰椎少见,多为椎体后缘正中,椎体没有相应缺损区,CT可清楚显示椎体后缘有间隙的钙化影,做矢冠状重建,可显示整个钙化的后纵韧带全貌及椎管狭窄程度。
    (3)椎间盘突出钙化,发生在椎间盘内,椎体结构完整,无骨质缺损,CT可清楚显示突出钙化之椎间盘影。
    (4)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多见于老年患者,多出现于椎体前缘及侧缘,与椎体紧密相连,密度较高,高密度中不含软组织密度影。CT特点为椎体周缘不规则骨块附着于锥体,矢状位重建显示椎体后缘骨赘压迫硬膜囊。
    (5)骨质破坏,密度常不均匀,边缘不规则,周围无硬带。
作者: ljj8935    时间: 2011-4-29 09:21
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椎管狭窄
作者: xx20361    时间: 2011-4-29 11:27
谢谢楼主费时讲解!
作者: liaoqiang    时间: 2011-4-29 15:29
考虑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许氏结节)。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