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2219:[原创]出生3小时新生儿的颅脑CT [打印本页]
作者: 九头鸟 时间: 2005-11-18 18:04
标题: CT2219:[原创]出生3小时新生儿的颅脑CT
患儿 男 出生3小时,正常娩出后窒息2分钟,临床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申请ct扫描。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11-18 12:55:13 修改过]
6天后ct复查如下图

[本贴已被 九头鸟 于 2005-11-20 10:18:32 修改过]
作者: qsj5512 时间: 2005-11-18 18:12
缺氧缺血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顶部头皮血肿.
作者: honghuqitian 时间: 2005-11-18 18:35
标题: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源于围产期窒息所致的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是新生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ct上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及脑内出血,其病理基础是窒息缺氧影响脑细胞正常功能,使水分进入细胞内,引起脑组织细胞进一步缺氧缺血,血管通透性增高,水、电解质失衡,导致脑水肿,这种弥漫性脑水肿使脑体积重量增加,脑室、脑池随之受压变窄或消失。局部乳酸大量蓄积,又引起局部组织酸中毒,破坏了脑血流量自动控制功能,导致脑细胞坏死,而脑血管的静脉瘀血及缺氧又增加脑血管的通透性,血液外渗,出现脑实质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产伤也可引起颅内出血。基于以上机理,缺氧缺血性脑病表现的脑低密度改变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脑组织坏死和缺氧性颅内出血。一般认为,窒息越重,脑损伤也就越严重,脑水肿在中、重度以上者,多数合并颅内出血。特别指出颅内出血,早产婴儿比足月婴儿发生率高,早产婴儿出血部位多见于室管膜下并易扩散,足月婴儿是由于血管调节,凝血机制差,颅内出血多见于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大脑镰、天幕部位。
ct能直观地反映脑缺氧缺血性改变,发病后24~48h,ct扫描即可见低密度区,以分水岭区、脑室周围白质和基底节区多见。表现为脑室周围脑白质和灰质呈弥漫性或两侧不对称的低密度影,伴灰-白质界限模糊消失或灰白质密度反转,而丘脑、脑干和小脑密度相对较高,侧脑室受压变窄,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质或脑室内出血。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11-18 13:06:16 修改过]
作者: 东北 时间: 2005-11-18 18:36
支持楼上
作者: jsgaojian 时间: 2005-11-18 18:36
hie
作者: kjgj 时间: 2005-11-18 20:58
标题: 回复:ct2219:[原创]出生3小时新生儿的颅脑ct
以下是引用honghuqitian在2005-11-18 10:35:00的发言:[br]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源于围产期窒息所致的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是新生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ct上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及脑内出血,其病理基础是窒息缺氧影响脑细胞正常功能,使水分进入细胞内,引起脑组织细胞进一步缺氧缺血,血管通透性增高,水、电解质失衡,导致脑水肿,这种弥漫性脑水肿使脑体积重量增加,脑室、脑池随之受压变窄或消失。局部乳酸大量蓄积,又引起局部组织酸中毒,破坏了脑血流量自动控制功能,导致脑细胞坏死,而脑血管的静脉瘀血及缺氧又增加脑血管的通透性,血液外渗,出现脑实质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产伤也可引起颅内出血。基于以上机理,缺氧缺血性脑病表现的脑低密度改变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脑组织坏死和缺氧性颅内出血。一般认为,窒息越重,脑损伤也就越严重,脑水肿在中、重度以上者,多数合并颅内出血。特别指出颅内出血,早产婴儿比足月婴儿发生率高,早产婴儿出血部位多见于室管膜下并易扩散,足月婴儿是由于血管调节,凝血机制差,颅内出血多见于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大脑镰、天幕部位。[br]ct能直观地反映脑缺氧缺血性改变,发病后24~48h,ct扫描即可见低密度区,以分水岭区、脑室周围白质和基底节区多见。表现为脑室周围脑白质和灰质呈弥漫性或两侧不对称的低密度影,伴灰-白质界限模糊消失或灰白质密度反转,而丘脑、脑干和小脑密度相对较高,侧脑室受压变窄,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质或脑室内出血。[br]
本例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顶部头皮血肿.
作者: 晓杰 时间: 2005-11-18 23:55
支持
作者: 航书 时间: 2005-11-19 00:11
缺氧缺血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顶部头皮血肿.
作者: no 时间: 2005-11-19 01:07
其实正常新生儿的ct表现是怎样,大家都没有去总结过,也很难取得大量病例,所以只要临床病史说缺氧,ct室就下hie诊断,特别是轻度hie和正常表现无法鉴别,哪位高手能指点,将不胜感谢.
作者: llh913 时间: 2005-11-19 02:32
3楼分析的太详细了,支持!
作者: 流星1234 时间: 2005-11-19 03:10
hie
作者: caihe 时间: 2005-11-19 03:13
应该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轻度)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作者: 13081830109 时间: 2005-11-19 03:18
支持3楼上
作者: 九头鸟 时间: 2005-11-19 03:37
右枕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窦汇、上失状窦高密度影,大脑镰增宽如何解释呢?待会我把6天后复查的ct片发上来,供大家参考。
作者: 山野樵夫 时间: 2005-11-19 05:19
上午看了这个病例,没敢发言!楼主所说“右枕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窦汇、上失状窦高密度影,大脑镰增宽如何解释呢?”我也疑问!请教大师解释!
作者: yzh9939 时间: 2005-11-19 06:07
标题: 1
直窦、横窦、上矢状窦均有高密度影,且增宽,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不排除合并硬膜下血肿。
由于脑部缺氧缺血改变不明显,无明显的脑水肿改变,是否有缺氧缺血性脑病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但新生儿脑出血多由于vitk缺乏症所致。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11-19 17:37:54 修改过]
作者: 九头鸟 时间: 2005-11-19 06:30
会不会是硬膜外出血所致呢?
作者: 幽谷流泉 时间: 2005-11-19 06:43
支持
蛛网膜下腔出学。无缺血缺氧脑病!脑室不小,脑质密度无减低。
作者: 朋克X-ray 时间: 2005-11-19 23:14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新生儿颅内出血怎么鉴别?我想应该是俩会事了,为什么说这个新生儿就是因为缺血缺氧引起的颅内出血了!我看不一定吧!他不是有头皮血肿吗?难道说没有可能是因为产伤直接导致这个新生儿颅内出血吗?值得考虑了!!!这个吗?就要问那个产科医生了!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5-11-20 00:34
标题: 回复:
这个病例出生时应该有缺血缺氧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改变,理由如下:
1 双侧额叶内有低密度影;
2 双侧侧脑室有受压变窄(与6天后的ct片比较很明显);
3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改变(直窦、窦汇、纵裂、天幕区高密度影);
4有缺氧病史。
该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既与缺血缺氧有关,亦与产伤有关(头皮血肿明显,临近窦汇区高密度影)。
能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很多(见下图),但并不都要用缺血缺氧来解释。在我观察的病例中,与产伤有关的新生儿颅内少量出血不做任何治疗亦会很快吸收。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11-19 17:36:19 修改过]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5-11-20 00:40
标题: 1
新生儿hie诊断影像学应该符合以下几点:1、皮-髓质部分交界不清楚;2、皮质区或皮质下区斑片片状低密度影像;3、脑组织肿胀(主要表现囟门隆起);4、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但注意不要与正常新生儿的天幕、大脑镰混淆,颅内出血不会单独出现,常伴脑实质的缺血缺氧低密度影像同时出现。
这例病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我认为值得商榷,因为从总体上看缺少脑实质的影像学表现,新生儿正常大脑镰、天幕就表现高密度。这个病例有缺氧窒息史,动态观察是必要的,因为这次扫描可能没有出现影像学表现,随着时间延长可能会出现脑的改变。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11-19 17:36:54 修改过]
作者: gaozhengyi 时间: 2005-11-20 02:27
标题: 回复:ct2219:[原创]出生3小时新生儿的颅脑ct
以下是引用九头鸟在2005-11-18 19:37:00的发言:[br]右枕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窦汇、上失状窦高密度影,大脑镰增宽如何解释呢?待会我把6天后复查的ct片发上来,供大家参考。
听蝉观竹版主提出对于该病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要慎重,我支持!
请注意观察该患儿第一次扫描的大脑大静脉也表现为高密度,其密度与静脉窦的密度是相等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从而提示新生儿静脉窦的高密度与其血液成分有关。
足月儿出生时血红蛋白为170g/l(140-200g/l),由于刚出生时入量少、不显性失水等原因,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上升,生后24小时最高,约于第一周末恢复至出生时水平,以后逐渐下降。以上资料摘自大学教材《儿科学》。
实验室检查新生儿的血细胞计数也明显高于成人。
所以我认为血液成分因素是造成新生儿静脉窦高密度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可能和新生儿脑组织含水量高,造成相对性的血管结构密度增高有关。关于上述结构的增宽,我认为是由于新生儿硬膜相对较软,易于扩张的原因。
所以对于该病例,不支持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
九头鸟先生提出右枕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有可能是横窦的容积效应所至,应该结合上下层面观察。
[本贴已被 gaozhengyi 于 2005-11-20 19:23:06 修改过]
作者: no 时间: 2005-11-20 05:40
本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肯定的,不需怀疑,轻度hie与正常之间真不好说.
作者: 车学者 时间: 2005-11-20 06:23
hie的诊断首先以临床表现为首,影像为辅,因为小儿的头颅ct表现和hie(轻度)基本差不多。
作者: gaozhengyi 时间: 2005-11-20 06:47
标题: 回复:ct2219:[原创]出生3小时新生儿的颅脑ct
以下是引用no在2005-11-19 21:40:00的发言:[br]本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肯定的,不需怀疑,轻度hie与正常之间真不好说.
轻度hie影像学可以表现为正常,这是正确的。但能肯定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吗?不容质疑,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头部会受到来自产道和外力的挤压,出现极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把该例的静脉窦增宽和高密度看成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话,那么该患儿的症状将会很重。另外为什么大脑大静脉池和鞍上池没有血液密度影?大脑大静脉的密度增高怎么解释?
作者: 老鼠爱大米 时间: 2005-11-20 21:44
见识,谢谢楼主。
作者: 张辉 时间: 2005-11-20 23:30
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5-11-20 23:54
标题: 回复:ct2219
听版主与高版主的看法不无道理,这个患儿因有前后ct片比较,为我们分析提供了有力佐证.特别是直窦、上矢状窦除了有密度的变化外,宽度的变化也很明显——这一点应该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所以我认为该患儿出生时应该有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改变。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5-11-20 16:04:39 修改过]
作者: lihua860 时间: 2005-11-21 01:18
缺血缺氧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是很有根据的,临床病史可以参考吗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5-11-21 01:21
不好意思,向九头鸟先生提一个问题:仅六天,这个新生儿的头颅变化太大了,那么大的头皮血肿一点痕迹都没有了?
作者: 九头鸟 时间: 2005-11-21 04:20
不一定是头皮血肿,因为是顺产,新生儿的头颅经阴道的挤压,头颅是会变形的(出生3小时)。不要说6天,就是1天也许都会有变化。
作者: 九头鸟 时间: 2005-11-21 04:47
我科部分医生有这样的分析:首先是右枕部硬膜外血肿,因新生儿硬膜与内板骨膜粘连不致密,硬膜外血肿的血液返流进入紧邻的窦汇——直窦——失状窦、大脑镰、小脑幕(大脑镰、小脑幕是硬膜返折形)。请听禅、向医生老师分析有无可能。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5-11-21 05:02
标题: 回复:ct2219:[原创]出生3小时新生儿的颅脑ct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5-11-21 05:57
标题: 回复:ct2219:[原创]出生3小时新生儿的颅脑ct
以下是引用九头鸟在2005-11-20 20:20:00的发言:[br]不一定是头皮血肿,因为是顺产,新生儿的头颅经阴道的挤压,头颅是会变形的(出生3小时)。不要说6天,就是1天也许都会有变化。
九头鸟先生说:“因为新生儿是顺产”,那么谁见过刚出生的新生儿顺产来做ct扫描的?家长不干啊!
作者: weijianhai 时间: 2007-1-12 21:17
谁能提供大组的正常新生儿头颅ct是诊断hie的关键!!!!!!!!!正常的都没见过何谈异常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5-5-29 09:20
缺氧缺血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顶部头皮血肿.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