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CT038:颅脑病例讨论——老年脑 [打印本页]

作者: 九目段    时间: 2003-12-21 22:09
标题: CT038:颅脑病例讨论——老年脑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132)
患者,女,80岁,如何印象(详细)?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7-11-7 16:57:40 修改过]

作者: wzh168    时间: 2003-12-22 03:42
脑萎缩、脑白质稀疏症、腔梗。
作者: wchgh    时间: 2003-12-22 04:43
/同意
作者: ZYX_JMH    时间: 2003-12-22 05:20
这种病人日常工作中常见。
上传的意思是这种病人该如何打诊断报告?我基本同意2楼的意见。当然腔梗的部位及多发应写进去。
作者: ganzi    时间: 2003-12-22 05:27
有杂志介绍过可以统称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虽说是病理诊断,至少在我们这个地区都这么写,临床医生都知道),但是为了不影像病人的诊断,腔梗一般作为第二诊断分开写。
作者: alctelfei    时间: 2003-12-22 07:03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常并发腔梗,不使说一定要有吧!说法不一,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在第二
诊断写得好 !
作者: okokoki    时间: 2003-12-22 07:10
我一般就写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想必专科的医生会知道,其它科的医生或许就不了解了。/
作者: 91616lyt    时间: 2003-12-22 11:50
脑萎缩(小脑萎缩)、脑白质轻度脱髓鞘、多发腔梗。
作者: ct_r    时间: 2003-12-22 23:48
我认为还是写多发腔梗、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症诊断较好。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诊断一般须结合临床,有精神或思维障碍等。
作者: zzzsssjjj    时间: 2003-12-23 03:11
1、局限性脑萎缩(小脑与大脑皮质);
2、多发性腔隙脑梗塞(双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
3、脑白质变性(双侧脑室额角及枕角旁)。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暂不能下,因为此病病理为大脑半球髓质弥漫性脱髓鞘和轴突丧失,ct表现为脑室旁多发小腔梗外,常有两侧侧脑室扩大,特别是应结合临床,有高血压、进行性智力减退、痴呆等病史。
作者: wchgh    时间: 2003-12-23 03:39
这次我在全国中枢神经系统会议上,曾经就此问题问过301医院的马林老师,皮动稳定是不再用了, 多发腔梗、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症的诊断还是对的,相应的顺序根据情况排列,至于脑白质变性,他讲应为灰质变性。[cns正常发育及先天性病变
    301    马林

正常脑发育过程
•         神经胚形成
•         神经管闭合
•         脑囊泡及弯曲的形成
•         皮肤外胚层与神经外胚层的分离
•        前脑的形成     神经元形成、神经元移行、大脑联合形成
•         中脑的形成
•         后脑的形成
•         脊柱与脊髓的形成

神经胚胎的变化
•         神经板形成
•         神经板内折,形成神经褶
•         神经褶在中线对接形成神经管
•         神经管逐渐闭合(从后脑处开始)
•         神经管压缩并弯曲,形成前、中及后脑

神经胚形成、神经管闭和
•         2周左右胚胎背侧局部外胚层增殖,开始形成神经板,继而神经板增厚并内折,形成隆起的神经褶以及中央凹陷的神经沟
•         3周左右增厚的神经褶由两侧向中线弯曲靠近,继而融合,其下方的神经沟形成神经管
•         神经管近端2/3形成大脑,远端1/3形成脊髓
•         神经管管腔发展为脑室系统及脊髓中央管
•         神经管闭和由后脑开始,呈拉链状向两端进行

脑囊泡及弯曲的形成
•         头端神经孔闭合之后,神经管形成三个扩张的、充满液体的空腔状囊泡,即前脑、中脑和后脑
•         后脑向后的管状延续即为将来的脊髓
•         神经管头端收缩、屈曲形成三个主要的弯曲(flectures),将囊泡分为大脑、小脑和脊髓

皮肤外胚层与神经外胚层的分离
•         神经管闭合后,其表面的外胚层即与下方的神经外胚层分离
•         表面的外胚层发展成为将来的皮肤
•         间充质向背侧移行到神经管与皮肤之间,发展成为将来的脑膜及椎旁肌肉等

前脑的形成
•         大脑新皮层的形成和成熟较复杂,包括神经元的增殖、分化和移行等过程
•         大约35天时端脑向两侧突出,形成最初的大脑半球
•         脑囊泡侧壁上的细胞层形成生殖基质,后者产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         三脑室周围增生即形成间脑(丘脑和下丘脑)

前脑的形成 — 神经元形成
•         生殖基质形成于胚胎第7周左右,消失于第28-30周
•         生殖基质分布于侧脑室和三脑室周围
•         生殖基质主要产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前体

前脑的形成 — 神经元移行
•         神经元移行开始于6-7周,结束于24-26周
•         生殖基质产生的细胞经分化后,沿放射状排列的胶质纤维(rgf)向外周移行
•         移行越早的细胞最终在皮层的位置越深,根据细胞移行的时间顺序,在皮层依次位于第6至2层(最外层除外)

前脑的形成 — 大脑联合形成
•         大脑联合形成于胚胎约8-17周
•         在大脑皮层发育的同时,联合纤维将半球内相应的区域相连接
•         最重要的联合纤维位于前脑头端的终板
•         最大的半球间联合纤维为胼胝体(形成顺序为膝部、体部、压部,
最后为嘴部)

中脑的形成
•         中脑形成过程变化相对较简单
•         该段神经管变窄,形成中脑导水管
•         中脑翼板(alar plate)的神经母细胞形成顶盖(tectum)和上、下丘(colliculi)
•         中脑基板(basal plate)的神经母细胞形成被盖(tegmentum)

后脑的形成
•         后脑由两部分组成:后脑(metencephalon)和末脑(myelencephalon)
•         metencephalon发育成为脑桥和小脑
•         myelencephalon发育成为延髓

脊柱与脊髓的形成
•         形成脊髓与中央管

神经胚胎的变化
•        前脑(forebrain, prosencephalon)  端脑(telencephalon)  大脑半球  
间脑(diencephalon)  丘脑、下丘脑
•        中脑(midbrain, mesencephalon)  中脑(mesencephalon) 顶盖、中脑
•        后脑(hindbrain, rhombencephalon) 后脑(metencephalon) 脑桥、小脑
末脑(myelencephalon)  延髓





先天畸形的分类
(按发育顺序)
背侧诱导阶段(原发神经胚形成,3-4w) 产生的先天畸形
•         神经管缺陷
                 颅脊柱裂(craniorachischisis)
                 无脑畸形(anencephaly)
                 脊髓裂(myeloschisis)
                 脑膨出(cephalocele)
                 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
                 chiari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
                 脊髓积水(hydromyelia)

背侧诱导阶段(继发神经胚形成,4-5w)产生的先天畸形
•         隐匿性神经管闭合不全疾患
                脊髓囊状突出(myelocystocele)
                脊髓纵裂(diastematomyelia)
                脑脊膜膨出(meningocele)
                脂肪瘤(lipoma)
                皮毛窦(dermal sinus)
                栓系脊髓(tethered cord)
                神经管前部闭合<
作者: wzh168    时间: 2003-12-23 04:19
谢谢以上各楼的支持!
作者: hangph    时间: 2004-1-4 17:01
谢谢!/鼓掌
作者: 九目段    时间: 2004-1-4 18:02
谢谢wchgh的无私奉献,我听过马林的这个讲座。你的奉献精神会永远记在我们心中!!!
作者: 九目段    时间: 2004-1-4 20:25
好久没看到你的发贴了,是不是很忙?没时间上网?请允许我问候你一下!
作者: 权世辉    时间: 2004-1-19 03:31
[emb12][emb12][emb12]
作者: zjb    时间: 2004-2-5 05:52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来这样的病例都是下\"皮动,多发腔梗,老年性脑萎缩\"看来以后得改正了.[emb6]/高兴
作者: qiuazhang    时间: 2004-2-7 02:21
\"多发腔梗、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症的诊断还是对的,相应的顺序根据情况排列,至于脑白质变性,他讲应为灰质变性\"我还是不明白,道理在那里?请大家给解释解释,谢谢
作者: springlin888999    时间: 2004-2-12 07:39
[emb20]
作者: gaozhengyi    时间: 2004-2-13 06:48
1 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塞及软化灶
2 脑萎缩
3 脑白质稀疏
作者: lggj    时间: 2004-2-22 07:42
没有痴呆,还是不写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好。
作者: zhanyong    时间: 2004-4-17 06:48
又长见识了
作者: sxjj1024    时间: 2004-4-17 21:16
如果临床没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的提示,我认为报告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改变更客观一点。
作者: ydx_74    时间: 2008-7-17 06:19
学习了
作者: zhangyang66    时间: 2008-7-17 06:36
皮层下硬化性脑病包括1,多发腔隙性梗死2.脑白质脱髓鞘3 脑萎缩 不用报脑梗死了吧.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5-5-7 08:35
脑萎缩、脑白质稀疏症、腔梗。
作者: muzi888    时间: 2015-5-7 09:31
我的观点与ct-r相同,支持:“我认为还是写多发腔梗、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症诊断较好。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诊断一般须结合临床,有精神或思维障碍等。”
作者: 巫山云2015    时间: 2015-5-7 09:44

同意脑萎缩、脑白质稀疏症、腔梗。
作者: jzp0434    时间: 2015-10-10 16:42
脑萎缩、脑白质稀疏症、腔梗。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