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V0008(CT):[原创]骨盆CT [打印本页]

作者: guzhongliangddd    时间: 2006-1-2 18:27
标题: V0008(CT):[原创]骨盆CT
结果:http://www.radida.com/forum_view.asp?id=10608&view_id=10608&forum_id=6
男:62岁。因近1月感左恻骨盆区疼痛2次,其疼痛时间约几秒,呈针刺样,疼痛后感畏寒来我ct。扫描中见左恻髂骨翼部区域有病灶{3毫米},随后行胸腹部{全腹}扫描均未见异常{已到上级医院行会诊}。




局部放大照相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8-12-6 8:12:59 修改过]

作者: wawaquan    时间: 2006-1-3 03:34
左侧髂骨翼见一边界清晰骨破坏区,内部密度均匀,边缘硬化,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左骶髂关节下方见一结节样高密度影,边缘清晰。
   男:62岁。因近1月感左恻骨盆区疼痛2次,其疼痛时间约几秒,呈针刺样,疼痛后感畏寒来我ct。扫描中见左恻髂骨翼部区域有病灶{3毫米},随后行胸腹部{全腹}扫描均发现异常。
   考虑:1)左侧髂骨翼结核可能大。2)盆腔淋巴结钙化。
作者: lz8320473    时间: 2006-1-3 05:36
男62岁  随后行胸腹部{全腹}扫描均发现异常?发现异常还是未发现异常。---请楼主核实一下。
平片;仅见髂骨翼有一低密度病灶,有硬化边,临近关节及组成骨未见异常。ct见圆形低密度病灶,ct值31.4hu,(ct值由于容积效应,可能高于实际)有完整的硬化环。内无死骨。髂骨内软组织较对侧肿大。
一;感染性病变
1,        结核,有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冷脓肿等;不支持。
2,        慢性局限性骨脓肿,病变早期腔内充满脓液及渗出液,后为肉芽组织所代替,周围有一圈硬化环。病变部位较深时可无骨膜反应,外形可略大或无改变。----有可能。
二;骨肿瘤
1,        恶性骨肿瘤(包括转移瘤),呈浸润性破坏,与正常组织界限模糊,边缘不规则,无骨膜反应,软组织块以及未见远发灶等均不甚支持。
2,        良性肿瘤,
a,        骨样骨瘤,以骨干多见,可发生与任何骨骼。肿瘤多有圆形/卵圆形透亮区—即瘤巢,周围骨值硬化。当肿瘤自愈瘤巢可消失但骨值硬化存在较久。---有可能
b,        骨嗜酸性肉芽肿,各种年龄段,各部位都可发病,可呈圆形骨值破坏,周遍硬化甚显著。在双层骨皮质破坏不同步时可有纽扣样空洞。---有可能
纵上所述;骨嗜酸性肉芽肿》慢性局限性骨脓肿》骨样骨瘤》恶性肿瘤。
作者: pp    时间: 2006-1-4 01:34
标题: 回复:v0008(ct):[原创]骨盆ct{患者将近期手术!}
ct表现:
左侧髂骨翼骨松质区局限性溶骨性骨质局限性破坏,边界清楚,周围有明显的较厚的环形硬化环。破坏区内呈软组织密度,ct值31hu,内未见明显钙化灶和死骨影。
特点: ①局限性骨损害;②病灶周围有明显的反应硬化带;③破坏区内呈软组织密度,内未见明显钙化灶和死骨影。
印象:溶骨性破坏的周围有显著的硬化见于:骨样骨瘤、慢性骨髓炎中的brodie氏脓肿、良性成骨细胞瘤、骨结核、骨转移瘤等。
分析:局限性境界清楚的骨密度丧失,且有硬化边,这样的病变常是良性的。
①骨样骨瘤:典型的表现为瘤巢中心斑片状钙化影+周围反应性硬化+二者之间的环形低密度影。好发于骨融合之前。50%发生于10-20岁,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病变小(<1.5cm)。疼痛为就诊的主要原因。王玉凯《骨肿瘤x线诊断学》报道最小年龄5岁,最大64岁。本例有可能,但可能性极小。
②brodie氏脓肿:常见于干骺端,周围有反应性硬化。结合病史,本例可能性最大。
③骨结核:反应性性硬化不常见,但如果以修复为主,病灶周围可见反应性硬化。有可能。
④成骨细胞瘤:好发于骨融合之前。文献报道见于3-78岁。主要特点为直径超过1.5cm的膨胀性软组织密度破坏,厚薄不一的高密度硬化缘和不同程度的基质钙化和骨化。如果钙化小者,可显示不清。有可能,但可能性小。
⑤转移癌:来自乳腺、前列腺或淋巴瘤的转移病灶可以表现为破坏和反应性硬化。老年64岁男性,能否完全除外转移瘤?
临床表现: ①老年男性62岁;②发病近1月,以左恻骨盆区疼痛伴感畏寒就诊。

诊断:左侧髂骨翼慢性感染性病变,以brodie氏脓肿的可能性最大,不除外骨结核、骨样骨瘤、成骨细胞瘤及转移癌的可能。
作者: mzjctmr    时间: 2006-1-4 06:03
男62岁  随后行胸腹部{全腹}扫描均发现异常。---请楼主提供胸腹病变的ct片子好吧。
平片;左侧髂骨翼见低密度病灶,边缘硬化,临近关节及组成骨未见异常。ct扫描:左侧髂骨翼骨松质区局限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见完整的较厚硬化环。内无死骨。
印象:左侧髂骨良性病变,考虑 低毒力感染。
作者: pp    时间: 2006-1-4 21:23
标题: 回复:v0008(ct):[原创]骨盆ct{患者将近期手术!}
骨良、恶性损害之间的放射学鉴别
(摘自《骨科影像学》……原著(英)peter rendton  主译 齐乃新)
(1)过度带:指正常骨与异常骨之间界面的性质。
①恶性病变的特症:生长顺速,肿瘤的渗透过程在正常骨和异常骨之间形成一条宽而边界不清的带。感染也有可能出现类似的表现。
②良性病变:通常生长缓慢,在动态放射学照片上常无变化。唯有动脉瘤样骨囊肿和骨巨细胞瘤例外。由于缺少局部渗透,故过渡带狭窄,病变周围为正常骨组织。感染、骨折、手术或愈合都可改变上述规律。
(2)反应性硬化带
①良性病变的缓慢生长使其周围的骨形成一壳反应性硬化性的新骨。在一些情况下,如纤维性皮质缺损,边界清楚而薄。纤维性结构不良倾向于有反应性硬化带,边界相当清楚,带宽2-4mm,其表现类似桔皮,故有“果皮征”之称。成骨细胞瘤周围有显著的反应性硬化倾向,边界常不甚清楚。骨巨细胞瘤,尽管通常为良性,然而出乎意料的平片上其边界甚不清楚。
②恶性肿瘤:有渗透性,周围通常几乎没有反应性硬化,但软骨肉瘤除外,因其生长缓慢。
(3)骨损害的性质和形状
①起源于髓质的良性损害为圆形或卵圆形,损害到达皮质厚,其形态才会发生改变。骨内可出现扇形变,皮质被平滑地吸收。
②一些恶性损害,如骨源性肉瘤,呈离心性膨大,穿破皮质进入软组织形成界限清楚地肿块,而其它恶性病变,如ewing氏肉瘤和纤维肉瘤,者倾向于沿骨干侵润,在侵犯软组织前不规则穿透皮质。感染很难与ewing氏肉瘤鉴别。感染病史较短,患儿发热,放射学变化快。
③在良性病变中,一般地说,肿瘤所限定地范围内骨替代是全部性的。恶性病变倾向于穿透、斑片状和侵润性的,故破坏和替代总无均一性。
(4)皮质和骨膜反应
①良性损害可引起骨内皮质扇形变,变薄和移位。已移位的皮质在放射学上不在显示。
②通常,恶性病变穿破皮质很快,撑起骨外膜,其下有新骨形成。
③膨大性改变是起源于肾和甲状腺原发性损害以及骨髓瘤的一些继发性恶性肿瘤的表现之一,但多数继发性转移灶都不伴有显著的骨骼膨大或软组织肿块。
(5)基质和软组织钙坏化
常,这类肿瘤属于类骨性、类软骨性、纤维性、脂质性或血管源性起源。它们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这些基质中的每一种都有可能即在骨又在软组织中矿化。例如,骨样骨瘤中可后生向心性的进行性的骨化,软骨肿瘤可出现点状骨化。典型情况下,纤维性结构不良发生骨化,形成斑点状或毛玻璃样表现。在骨和软组织中,骨肉瘤中的骨样基质都可发生严重的不规则的骨化。

[本贴已被 pp 于 2006-1-4 13:24:50 修改过]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6-1-5 05:44
左侧髂骨关节面下松质骨内可见小椭圆形低密度破坏影,可见明显硬化缘,囊内密度均匀,无间隔及钙化、死骨,未见明显骨皮质膨胀,骶髂关节无破坏,无软组织异常改变,考虑髂骨结核。
作者: lkc8963    时间: 2006-1-5 06:40
如果只有骨盆的病变,我可能考虑为慢性感染;但楼主提示胸腹部均有病变,作为老年男性,可能就是转移、淋巴瘤和棕色瘤了。前两者均可有破坏加边周硬化,胸腹部均可有病变,可能性较大,疼痛特征更支持转移;至于棕色瘤可能性较小,本例无明显骨质疏松不太支持。
排序:转移、淋巴瘤、棕色瘤。
作者: guzhongliangddd    时间: 2006-1-5 23:43
是“均未见异常”,上级会诊意见是低度感染后所致。
作者: sxdongfang    时间: 2006-1-6 07:17
pp大夫,高手分析精辟,向pp学习!!
抄一段,顶!!!!

慢性骨脓肿(brodie氏脓肿)(chronic abscess ,brodie’s abscess)

  是一种局限性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在儿童及青年较为常见。脓肿大都局限于长骨的干骺端,以胫骨上下端及桡骨的下端多见。脓腔逐渐为肉芽组织所代替。一般是由于致病菌的毒力小或是机体的敏感性不高所致。表现为长骨干骺端中心部位的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较整齐,周围有一环形骨质硬化带。破坏区中很少有死骨,偶尔可见有小死骨。由于脓肿一般位于骨的深部,所以附近无骨膜反应,亦无周围软组织肿胀或窦道形成。
作者: guzhongliangddd    时间: 2006-1-6 20:35
标题: 回复:v0008(ct):[原创]骨盆ct{患者将近期手术!}





以上为在上级医院作的检查,另外癌胚抗原等未见异常。另外此患者还在考虑是否有手术的必要,但有消息我将告诉各位战友。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1-6 15:10:40 修改过]

作者: pgs-001    时间: 2006-1-10 01:25
初次在vip讨论,又有高手在前引导,还是胡说几句吧!!!

病史:
男:62岁。因近1月感左恻骨盆区疼痛2次,其疼痛时间约几秒,呈针刺样,疼痛后感畏寒。

影像表现:
(1)左髂骨的低密度灶,病灶边界清楚,有硬化边界。病灶呈软组织样密度,病灶内未见出现残余骨、钙化及死骨。
(2)病灶位于髂骨内,最大径几乎贯穿髂骨,到达内外两侧的骨皮质下,但似乎是未破坏骨皮质------硬化边几乎均位于骨松质内。
(3)病灶周围未见明显的骨膜反应,未见肿瘤骨,亦未见出现软组织肿块。

病变分析
(1)肿瘤性:局限性骨破坏常见于转移性骨肿瘤、单发性骨髓瘤、骨样骨瘤等。常见的转移性肿瘤及骨髓瘤均很少出现骨硬化,但部分可出现成骨性转移,形成硬化边界而不出现破坏区内硬化改变者仍很少见。而骨样骨瘤可出现瘤巢,本病亦可不作考虑。
(2)骨感染:常可见于慢性骨感染、结核及嗜酸性肉芽肿。结核呈慢性经过,因此常可见有砂粒状死骨,形成硬化边者少见。慢性骨感染,尤其是brodie脓肿符合此病改变,而嗜酸性肉芽肿常呈穿凿样改变,亦可有硬化边界存在,因此不能完全排除。
(3)肿瘤样病变:符合此病特征者,少见。

病变诊断:
(1)慢性骨感染------brodie脓肿首先考虑
(2)嗜酸性肉芽肿

等待随访结果及病理
作者: wxy7406    时间: 2006-1-11 06:48
左侧髂骨病灶的硬化环有部分中断,病灶内未见死骨,临床提示痛后有畏寒。比较支持低毒性骨感染,良性成骨细胞瘤不能除外。
作者: 国王    时间: 2006-1-13 06:09
左髂骨翼类圆形骨质破坏区,周围有多量环行硬化缘,病灶上部可见斑样高密度影,周围线样低密度区,我考虑是死骨形成,因此我倾向于慢性骨髓炎的诊断鉴别诊断:1 结核2转移
作者: 国王    时间: 2006-1-19 05:39
左髂骨翼类圆形骨质破坏区,周围有多量环行硬化缘.考虑骨囊肿
鉴别诊断:1骨慢性感染2骨巨细胞瘤3动脉瘤样骨囊肿4
作者: guzhongliangddd    时间: 2006-2-26 05:35
今天得到病理结果:骨化性纤维瘤。{病灶内有少量脂肪和纤维组织}。谢谢大家的讨论!!!
作者: hexue    时间: 2009-8-6 07:24
好病例,谢谢,学习了
作者: pujunzhi    时间: 2012-6-17 10:01
病理结果:骨化性纤维瘤。{病灶内有少量脂肪和纤维组织}。
谢谢楼主提供很好的病例!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2-8-23 09:31
病理结果:骨化性纤维瘤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5-1-27 11:38

病理结果:骨化性纤维瘤。{病灶内有少量脂肪和纤维组织}。
谢谢楼主提供很好的病例
作者: dangjiancai    时间: 2015-1-31 11:34
病理结果:骨化性纤维瘤。{病灶内有少量脂肪和纤维组织}。
谢谢楼主提供很好的病例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