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X0516:[转贴]女,3岁,半年前发现走路跛行,请大家帮忙看看! [打印本页]
作者: 乡医 时间: 2006-1-21 04:45
标题: X0516:[转贴]女,3岁,半年前发现走路跛行,请大家帮忙看看!
[转贴]女,3岁,半年前发现走路跛行,请大家帮忙看看!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1-20 21:28:14 修改过]
作者: yxfjnchina 时间: 2006-1-21 05:12
双侧尺桡骨内似见囊状低密度灶,双侧肘关节双手双腕骨质密度有增高.最好是加照这些病位的片子以证实,我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等楼主再加新的资料,偶再去查查书,不好下定论!
作者: sdqzwyx 时间: 2006-1-21 06:00
双侧肘关节、右手诸掌指骨干骺端、骨骺区及骨盆内示多发类圆形、条形、斑点状不规则形致密影,边界较清,骨骼轮廓未见明显改变,首先考虑全身性病变骨斑点症。
骨斑点症是一种罕见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是由于骨内具有弥漫性斑点状致密骨质而得名。既往文献曾称局限性骨质增生症、弥漫性浓缩性骨病、家族性弥漫性骨硬化症、点状致密骨病等。
x线表现:病灶呈弥漫性多发的密度增大的圆形、椭圆形、圆圈状、结节状阴影,其形态走行,部分与骨的长轴一致。病灶多累及长骨的两端,密集于干骺端及骨骺,以及骨盆、手、足及不规则骨。越靠近关节病灶越密集,且密度越浓。病灶可相互融合成片而遮盖正常骨组织。病灶侵及骨的松质骨。骨膜及关节软骨不受侵犯,故关节间隙光整清晰。
鉴别诊断:根据其x 线表现,结合临床,与成骨性转移、成骨细胞瘤、潜水病、蜡泪样骨病、结节性骨硬化鉴别。
作者: sdqzwyx 时间: 2006-1-21 06:11
骨斑点症一般没有临床症状,本病人半年前发现走路跛行,仔细观察可见病人左侧股骨颈干骺端增粗、变短、,其内密度不均,边缘毛糙不整,骺线参差不齐、显示欠清,考虑此为病人跛行的主要原因,首先考虑股骨颈干骺端结核。
作者: wawaquan 时间: 2006-1-21 07:30
考虑:小儿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又称扁平髋、股骨头骨软骨炎等,是较常见的骨软骨缺血性坏死。或称小儿股骨头坏死。
本病好发于3-14岁儿童,以5-9岁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率年龄为7岁男性多于女性的4-5倍。大多数为单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但后发者病情长较轻,有时可并发髋臼缺血性坏死。
发病与外伤有关。最初legg氏认为系外伤性关节病,后calve氏确认系以独立疾患,称其为假性髋关节病。和儿童少年,股骨头骨骺的血液供应主要依靠外骺动脉和下干骺动脉;9岁以后直至老年靠外骺动脉和来自圆韧带的内骺动脉供应;在5-9岁时,仅由一支外骺动脉供应,在此期间如股骨头骨骺受到某种创伤虽不足以骨折,却可引起血供障碍,从而导致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作者: 光线 时间: 2006-1-21 09:15
考虑左股骨颈结核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6-1-21 22:15
骨斑点症一般没有临床症状,本病人半年前发现走路跛行,仔细观察可见病人左侧股骨颈干骺端增粗、变短、,其内密度不均,边缘毛糙不整,骺线参差不齐、显示欠清,颈干角缩小,考虑此为病人跛行的主要原因,首先考虑髋内翻。
作者: 扬仪 时间: 2006-1-22 00:15
标题: 回复:x0516:[转贴]女,3岁,半年前发现走路跛行,请大家帮忙看
以下是引用wawaquan在2006-1-20 23:30:00的发言:[br]考虑:小儿股骨头坏死: [br]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又称扁平髋、股骨头骨软骨炎等,是较常见的骨软骨缺血性坏死。或称小儿股骨头坏死。 [br] 本病好发于3-14岁儿童,以5-9岁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率年龄为7岁男性多于女性的4-5倍。大多数为单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但后发者病情长较轻,有时可并发髋臼缺血性坏死。 [br] 发病与外伤有关。最初legg氏认为系外伤性关节病,后calve氏确认系以独立疾患,称其为假性髋关节病。和儿童少年,股骨头骨骺的血液供应主要依靠外骺动脉和下干骺动脉;9岁以后直至老年靠外骺动脉和来自圆韧带的内骺动脉供应;在5-9岁时,仅由一支外骺动脉供应,在此期间如股骨头骨骺受到某种创伤虽不足以骨折,却可引起血供障碍,从而导致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br]
支持!小儿骨骺缺血性坏死也是常见病。

作者: caihe 时间: 2006-1-22 05:13
标题: 回复:x0516:[转贴]女,3岁,半年前发现走路跛行,请大家帮忙看

该病例实属少见,本人没有见过该病例,认为全身性骨骼疾病可能性大,左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性极小。有的战友考虑:骨斑点症。在网上查阅了此病例,网上资料报导有家族性的病例,网上图像不清楚,请有这方面资料的战友上传,在此表示感谢!另外请楼主上传血液方面的资料,以排外血液方面的疾病引起全身骨骼病变。
[本贴已被 caihe 于 2006-1-22 0:08:12 修改过]
作者: 同 时间: 2006-1-22 05:36
标题: 回复:x0516:[转贴]女,3岁,半年前发现走路跛行,请大家帮忙看
以下是引用wawaquan在2006-1-20 23:30:00的发言:[br]考虑:小儿股骨头坏死: [br]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又称扁平髋、股骨头骨软骨炎等,是较常见的骨软骨缺血性坏死。或称小儿股骨头坏死。 [br] 本病好发于3-14岁儿童,以5-9岁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率年龄为7岁男性多于女性的4-5倍。大多数为单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但后发者病情长较轻,有时可并发髋臼缺血性坏死。 [br] 发病与外伤有关。最初legg氏认为系外伤性关节病,后calve氏确认系以独立疾患,称其为假性髋关节病。和儿童少年,股骨头骨骺的血液供应主要依靠外骺动脉和下干骺动脉;9岁以后直至老年靠外骺动脉和来自圆韧带的内骺动脉供应;在5-9岁时,仅由一支外骺动脉供应,在此期间如股骨头骨骺受到某种创伤虽不足以骨折,却可引起血供障碍,从而导致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br]
作者: ctm 时间: 2006-1-22 07:35
表现不多说了。
考虑:石骨症。以下摘抄。
主要表现为骨硬化,成型异常和骨中骨。全身大部分或所有骨胳密度增高硬化,但
下颌骨很少累及,颅骨亦较轻。病变通常在儿童早期就很明显。硬化程度和范围可差异
很大,从密度增高不明显到显著浓白,与发病年龄有关。骨硬化可表现为无定形、横行
带状和纵形长条状。硬化区骨结构(皮质、髓腔、朗板和骨小梁)消失而不能辨认。
重型 全身所有骨路普遍性硬化。骨皮质、松质、既板和韶腔完全不能分辨。骨成
型收缩差,长管状骨两端明显扩张,骨干增祖。股骨近端常发生谈滑脱和病理骨折。下
颅骨改变通常较轻。
轻型 管状骨硬化以干脆端.尤其在生长旺盛端改变显著.如股骨、挠骨远端,脆
骨、肋骨近端,辈骨远侧和指骨近侧,骨结构消失不能分辨,骨干仍可见透亮的攫腔影。
干预端可有多条平行的横行或波纹状浓密度,间隔以松骨质,有时可为仅有的x线征象。
干活端硬化亦可表现为纵行条状致密影。骨成型收缩差,致干筋端呈杆状增租。既骨化
中心、碗和附骨表现为周边部分硬化,而中心部位仍可见松质骨结构。
骸骨冀和椎体也有特征性改变。筋骨的致密带与筋骨崎平行.呈同心弧状排列,形
如年轮。脊住的所有惟体上下绕增厚致密,中间夹以松质骨,似夹心蛋糕,称为夹心椎。
肋骨骨皮质显著增厚,髓腔狭窄,锁骨和肩肿骨亦有同样改变。
颅底骨致密增厚,尤以蝶骨体明显.前后床突致密增厚呈柱状。颅盖骨较少累及。
“骨中骨”是本病待征表现之一,在骨内有一雏形小骨,大小和形态类似新生儿的骨
路。这是硬化过程在出生时中止而未被吸收的证据。这种表现多见于椎体、骨益和短管
状骨。
二、诊断要点
本病临床上易发生骨折、贫血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全身所有软骨化骨的骨赂均
表现硬化改变,下颅骨和颅盖骨影响较轻。硬化区骨结构消失不能辨认。硬化表现在管
状骨干既端呈横行带状,既和不现则骨发生在周边部.镐骨冀呈同心圆状排列.惟体呈
夹心蛋糕样。“骨中骨”表现颇具特征。干谎端杆状增粗。
作者: caihe 时间: 2006-1-22 08:15
该病例认为石骨症诊断证据不足,因为见过石骨症病例,石骨症病例四肢骨骨皮质、骨髓腔密度难辨论,而该病例未见此征象,相反上肢骨骨干中段骨髓腔密度减低,皮质变薄,双尺桡骨中下段还见延纵轴类圆形透亮影。该病例因为是三岁女孩,脊柱的形态是正常,而不是“夹心蛋糕”征。
思来想去,会不会是氟骨症呢?血液方面疾病引起全身骨骼改变呢?只是瞎猜,没有足够佐证。
作者: livingod 时间: 2006-1-22 18:05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作者: 枫叶 时间: 2006-1-22 20:50
该病例认为石骨症诊断证据不足,因为见过石骨症病例,石骨症病例四肢骨骨皮质、骨髓腔密度难辨论,而该病例未见此征象,相反上肢骨骨干中段骨髓腔密度减低,皮质变薄,双尺桡骨中下段还见延纵轴类圆形透亮影。该病例因为是三岁女孩,脊柱的形态是正常,而不是“夹心蛋糕”征。
思来想去,会不会是氟骨症呢?血液方面疾病引起全身骨骼改变呢?只是瞎猜,没有足够佐证。
caihe说
版主分析得不错,,横看竖看都不似“斑点骨”!!!!!
作者: 向武昌 时间: 2006-1-22 21:59
1.儿童期石骨症并骨折;2.铅中毒类.
作者: 乡医 时间: 2006-1-23 01:27
该病历是转帖云南影象网的讨论病例,有结果的话我会及时告诉大家的。大家也可登陆http://www.ynradiology.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808&page=1了解结果。
作者: X线 时间: 2006-1-23 03:35
x线表现不再赘述。
个人意见:考虑多发性骨髓硬化症并左股骨颈陈旧性骨折。
鉴别:石骨症,成骨不全。
作者: lushijun 时间: 2006-1-23 17:10
左股骨颈干骺软骨发育障碍(不全)
作者: 周杭 时间: 2006-1-24 05:44
caihe大哥分析极是,全身性骨骼疾病可能性大,石骨症可能性不大,单凭一张片子真的很难说.
作者: caihe 时间: 2006-1-24 07:15
该病例欲请乡医再辛苦一下,有结果告诉大家,谢谢您了!
作者: 谢起伟 时间: 2006-1-25 04:51
小的不才认为是由于缺乏钙离子引起的骨质疏松
作者: baixiongjun 时间: 2006-1-26 03:54
支持9楼意意见.
作者: wgzf 时间: 2006-1-26 05:16
考虑:骨缺血性坏死.
又称幼年性骨软骨病,以侵犯骨骺为特征,与损伤有关。病程分为坏死期,修复期及再生期。本病好发于股骨头骨骺。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6-1-26 19:09
标题: 回复:x0516:[转贴]女,3岁,半年前发现走路跛行,请大家帮忙看
本例肢骨内见多发高密度区,部分区域骨髓腔变窄,髂骨骨翼可见浓淡相间的密度影,左髋内翻。
我认为本例为先天性石骨症伴左髋内翻。
石骨症
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病。目前其确切的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染色体突变有关,也有人认为是破骨细胞功能降低导致骨替代障碍所致。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致病因素被提出 :如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学说,cl2离子通道学说,碳酸酐酶( ⅱ型) 学说均从不同水平阐明了石骨症的发病原因。石骨症具有遗传倾向,常见于ⅰ、ⅱ代。有报导认为1/ 3~1/ 4 有近亲结婚病史,同胞也有同样病史的病例占1/ 4 。研究显示,石骨症遗传方式和发病几率无确切规律。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此患者,要尽可能追踪家族史,以获取更多资料,防止漏诊。
石骨症临床表现 石骨症分为二型 : ①恶性型(又称先天性或幼儿型)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有近亲结婚的家族史,发病早、进展快。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易发生骨折和四肢畸形 ,反复感染可导致死亡。预后差。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②良性型(晚发性或成人型)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轻、进展慢、早期无任何症状,常因轻微外伤、贫血就诊时发现。成年时,病情趋于稳定。
石骨症的x 线表现 由于破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全身骨骼普遍呈对称性骨密度增高,骨纹理粗糙或消失,骨髓腔变窄闭塞。其特点如下: ①骨密度增高、皮质增厚、髓腔闭塞为主要异常表现,髂骨的同心圆征和椎体的“夹心征”为诊断本病的特征性征象。②散发者和家族性发病者在x 线平片上无特征性,不能区别。③x线表现异常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病变以椎体、颅底骨及骨盆表现最早最明显,病变范围从局限向全身骨骼蔓延,从小儿到成人病变范围日渐扩展提示病变也是一种渐进式,因此有必要进行胎儿期的检测追踪,此对优生优育有重要价值尤其是有遗传倾向者。④过去从x 线平片角度发现胸部骨骼异常的较少,特别是胸骨和肩胛骨,现有资料证明并非如此。分析原因可能为对本病的重视不够,未作仔细检查或摄片条件掌握不当等导致的漏诊之故。
作者: 医者 时间: 2006-1-26 21:30
生长期骨干端可出现带状致密影
作者: pdd 时间: 2006-1-28 04:42
支持sdqzwyx
作者: fairyowen 时间: 2006-2-5 22:42
骨斑点症(osteopoikilosis)是一种罕见病,据统计发病率不足人群中的1/1000万,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是由于骨内具有弥漫性斑点状致密骨质而得名。既往文献曾称局限性骨质增生症、弥漫性浓缩性骨病、家族性弥漫性骨硬化症、点状致密骨病等。本病的病因不明。认为本病为枝芽发育异常所致。由于一家有数口皆可患病,故有家族遗传的因素,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双亲中多有一人患病,每代均可患病。多数呈无家族史的散发病例。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突变的基因有关。
本病最好发于管状骨的骨骺、干骺端等松质骨内,还可见于某些扁骨和不规则骨内 。据病理观察骨松质内有多个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小骨块。骨岛与骨斑点症除病灶大小、多少不同外,其部位和影像学与组织学表现均相似,故推测两者的发生机理相仿。可能系外围的层板骨与增粗的骨小梁相连,骨板和骨小梁不伴有缓慢的骨增生,而缺乏相应的骨吸收,致骨的改建发生障碍,病灶部位存在一种不稳定因素,即潜在的活跃的骨改建,病变可消失或增大的病理学为基础。但本病不侵及骨膜、关节软骨,并且不发生炎症、恶性变和病理骨折。文献报道儿童病灶可随身体的生长而渐变大。成人经随访未见病灶增加但形态可略有变化,故本病不能除外先天性。
本病可合并先天性畸形,如多指(趾)、并指、腭裂等。
骨斑点症具有以下特点:(1)本病无临床症状,均为查体或检查其它病时发现本病。(2)本病与年龄性别无关,文献报道年龄从4个月~90岁均有发病。(3)病灶呈弥漫性多发的密度增大的圆形、椭圆形、圆圈状、结节状阴影,其形态走行,部分与骨的长轴一致。(4)病灶多累及长骨的两端,密集于干骺端及骨骺,以及骨盆、手、足及不规则骨。越靠近关节病灶越密集,且密度越浓。病灶可相互融合成片而遮盖正常骨组织。(5)密度增浓的斑点状病灶的边缘不甚清晰锐利,越靠近中心部位密度越浓,边缘部位密度略淡。(6)病灶侵及骨的松质骨。骨膜及关节软骨不受侵犯,故关节间隙光整清晰。(7)ect检查见显影后骨骼放射性分布不均匀,骨松质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骨钙化灶。骨显像对应性放射性增强。据上述表现视全身骨显像多处骨代谢增强灶,为骨质代谢异常。(8)本病应与成骨性转移相鉴别。成骨性转移首先应有原发性病灶并转移灶呈单发或散在多发性骨质增浓病灶,无密集对称性。其病灶直径均较大,直径一般在1.0cm以上,同时伴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与本病鉴别不难。还应与蜡泪样骨相鉴别
x线表线:腕关节,漆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诸构成骨,手掌指骨, 足趾骨等松质骨内均可见大小不等,分布不均,边缘清楚,两侧对称的圆形或椭圆型的致密斑点状骨质硬化灶,无骨膜反应及骨皮质增厚。股骨颈,粗隆间,坐骨,耻骨,髂骨近骶髂关节处,骶椎骨,腰椎骶板均可见圆点状及部分融合成斑点状,条状大小不等(0.2cm--1.8cm)骨质硬化灶。颅骨,肋骨,椎体骨等尚未发现病灶。
作者: fairyowen 时间: 2006-2-5 22:44
标题: 骨斑点症x线片



[本贴已被 fairyowen 于 2006-2-5 14:47:31 修改过]
作者: fairyowen 时间: 2006-2-5 22:50
个人认为是石骨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作者: 肖龙 时间: 2006-2-6 01:13
骨斑点症是一种罕见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是由于骨内具有弥漫性斑点状致密骨质而得名。既往文献曾称局限性骨质增生症、弥漫性浓缩性骨病、家族性弥漫性骨硬化症、点状致密骨病等。
作者: jinguoji 时间: 2006-11-13 07:25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2-9-18 08:06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