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标题: V0015:少见的全身骨骼疾病,请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caihe    时间: 2006-1-22 05:38
标题: V0015:少见的全身骨骼疾病,请分析。
转(x0516)乡医发帖的病例:女,3岁,半年前发现走路跛行,请大家帮忙看看!

该病例实属少见,本人没有见过,请各位高手分析,如有这方资料的战友,请上传,在此表示感谢!在x线讨论栏目内,有些战友考虑骨斑点症,有些战友考虑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我认为是少见病例,故转帖vip栏目。

作者: wawaquan    时间: 2006-1-22 06:11
标题: [原创]
在x线讨论栏目内,考虑:小儿股骨头坏死。
    今在vip栏目又见到该病例,细看可发现脊柱、骨盆、肋骨呈象牙质密度,四肢骨密度不均匀增高,左股骨颈似见骨折征象,莫非石骨症(亦称脆骨症)。

    石骨症(osteopetrosis)又名大理石骨病(marble bone disˉease)、广泛性脆性骨质硬化症、粉笔样骨、先天性骨硬化等,是一种少见遗传性的先天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最早由albers-schonberg(1904)发现,又叫albers-schonberg病。
    1 石骨症的遗传分型及临床表现
    1.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石骨症
    1.1.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恶性石骨症(malignant osteopetˉrosis,mop),又称恶性婴儿型石骨症(infantile malignant osteopetroˉsis)。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进展快,病死率高,较少存活。患儿由于骨皮质增生,骨髓腔钙化,造血组织减少,髓外造血增加,肝、脾代偿性增大及髓性无功能性贫血。长期贫血造成婴儿发育迟缓,体内钙质无法正常代谢,容易出现佝偻病。贫血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导致大部分患儿在出生后几个月~1岁因感染和(或)出血死亡。生化检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酸性磷酸酶升高,1,25-(oh) 2 vit d 3 显著升高,佝偻病患儿可有血钙偏低。
    1.1.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中间型石骨症(autosomal resesˉsive osteopetrosis,irop)。通常在10岁左右因意外骨折确诊,身材矮小,常有反复骨折史,可伴有下颌骨髓炎,轻度到中度贫血,肝脾无肿大或轻度肿大。患儿可以存活至成年,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酸性磷酸酶显著升高。
    1.1.3 碳脱水酶ⅱ缺陷综合征(carbonic anhydrase deficiency syndrome)。该病是一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综合征,特征为骨硬化合并近中型、远中型或复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2~5岁时出现大脑皮层灰质和基底核钙化,引发智力障碍。sly通过生化和免疫证实该综合征由碳脱水酶ⅱ缺陷引起。
   1.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石骨症(autosomal dominant osˉteopetrosis,adop)。多见于成人,发病较晚,病情稳定,预后较好,又名良性石骨症。这类石骨症病人近一半无自觉症状,1/4病人可出现腰痛。也可有脑神经受压的表现。贫血及肝脾肿大罕见,常有髋内翻、股骨偏外侧弓形等畸形。
    石骨症的x线表现:
   (1)基本x线表现:广泛均匀,骨密度增高硬化,骨小梁变粗、模糊,皮质增厚,髓腔狭窄,甚至消失。骨密度增高有明显的均匀对称性,以四肢、肋骨和骨盆较明显。
   (2)骨中骨:主要见于掌指、跖趾关节及肋骨等,骨中骨表现为边界比较明显的致密骨岛。
   (3)夹心椎又名夹心蛋糕征:其形成是由于椎体上下软骨板富含血管,在钙吸收不足的情况,该部类骨质沉积过多。类骨质对破骨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椎体中部缺乏这种类骨质,故而被破骨细胞侵蚀,形成椎上下高密度而中间低密度,形如三明治样。
   (4)髂骨翼年轮样改变。射线可透过带是较正常骨区域,而致密带存在大量不起作用的破骨胞。     
   (5)颅骨穹窿颅底均增厚硬化,以颅底骨质增生最明显。

   


[本贴已被 wawaquan 于 2006-1-21 23:25:21 修改过]


[本贴已被 wawaquan 于 2006-1-21 23:28:09 修改过]

作者: judy160954    时间: 2006-1-22 06:31
本病例应该是先天型石骨症。是发病于软骨内化骨的病变,而膜化骨改变较轻。全身骨骼均可受累,呈对称性分布,累及骨骼普遍性硬化,骨皮质、松质骺板和髓腔完全不能分辨。骨骺骨化中心也可同样改变,但骺软骨正常。管状骨以迅速生长的一端改变最为明显,长管骨成型收缩差,向两端扩展明显,先天型可累及骨干,(而迟发型局限于骨骺与干骺),股骨近端常发生骺滑脱和病理性骨折。
作者: sdqzwyx    时间: 2006-1-22 06:51
双侧肘关节、右手诸掌指骨干骺端、骨骺区及骨盆内条形、斑点状不规则形致密影,肋骨密度似乎也有增高,边界较清,骨骼轮廓未见明显改变,病人左侧股骨颈增粗、变短、,其内密度不均,干骺端边缘毛糙不整,骺线参差不齐、显示欠清,右侧股骨颈干骺端示有斜行透亮线影,考虑此为病人跛行的主要原因,在x线栏目我首先考虑骨斑点症合并股骨颈干骺端病变,经战友提醒,要用一个病来解释的话,还是考虑石骨症合并双侧股骨颈干骺端骨折比较合理。
   根据其x 线表现,结合临床,应与骨斑点症、成骨性转移、成骨细胞瘤、潜水病、蜡泪样骨病、结节性骨硬化鉴别。
   不成熟意见,请各位老师指教。
作者: xiaoniu    时间: 2006-1-22 07:56
石骨症为先天性病变,亦称脆骨症,以全身骨质致密硬化为特征。骨质致密,如大理石样。全身骨骼均匀致密,骨纹消失,髓腔闭塞;该病例脊柱 肋骨,股骨骨质密度致密如大理石样,同时伴有左侧股骨颈骨折,且骨折后症状轻微,完全符合先天型石骨症。只是上肢骨质密度较低似乎有骨髓腔显示,是否是曝光过度造成?
作者: lnhsdm    时间: 2006-1-22 07:56
影像表现:右股骨近端见骺滑脱,肱骨远端及尺桡骨近端骨质密度增高,椎体密度增高,呈夹心样改变.
       诊    断:石骨症
     石骨症的主要表现为骨硬化,成型异常和骨中骨.全身大部分或所有骨骼密度增高硬化,下颌骨很少累及,颅骨亦较轻.病变在儿童早期就很明显.硬化程度和范围可差异很大.骨硬化可表现为无定形,横带状和纵形长条状,硬化区骨结构(皮质,松质,骺板和骨小梁)消失而不能辨认.\"骨中骨\",\"夹心蛋糕\"是本病特征性表现.
       临床一般分两型1)轻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症状出现较晚亦较轻,常在轻伤下发生骨折,可有轻度贫 血,牙齿发育不良,视觉和听觉缺陷等.
                              (2)重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症状出现早且严重.发育迟缓,身材矮小,贫血较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脾和淋巴结常肿大.智力减退,视神经萎缩和其他脑神经异常,齿发育不全,大量出血和反复感染是常见致死原因.
作者: caihe    时间: 2006-1-22 07:59
该病例认为石骨症诊断证据不足,因为见过石骨症病例,石骨症病例四肢骨骨皮质、骨髓腔密度难辨论,而该病例未见此征象,相反上肢骨骨干中段骨髓腔密度减低,皮质变薄,双尺桡骨中下段还见延纵轴类圆形透亮影。
思来想去,会不会是氟骨症呢?只是瞎猜,没有足够佐证。
作者: wxy7406    时间: 2006-1-22 08:02
标题: 回复:v0015:少见的全身骨骼疾病,请分析。
骨斑病是一种罕见的发育异常。有人认为是一种解剖变异。大多数病人无症状。有的病人合并丘疹状皮肤纤维化。x线表现为小圆形或椭圆形骨致密影,直径约1—2毫米,边缘光滑锐利。这种斑点状病灶呈对称性分布,主要分布于手骨、腕骨、跗骨、和长骨的骨骺,也侵犯骨盆和肩胛骨,较少发生于髌骨、肋骨和脊椎。颅骨病变更罕见。

书上翻拍的。
作者: judy160954    时间: 2006-1-22 16:45
标题: 回复:v0015:少见的全身骨骼疾病,请分析。
以下是引用caihe在2006-1-21 23:59:00的发言:[br]该病例认为石骨症诊断证据不足,因为见过石骨症病例,石骨症病例四肢骨骨皮质、骨髓腔密度难辨论,而该病例未见此征象,相反上肢骨骨干中段骨髓腔密度减低,皮质变薄,双尺桡骨中下段还见延纵轴类圆形透亮影。[br]思来想去,会不会是氟骨症呢?只是瞎猜,没有足够佐证。

氟骨症病变广泛病度增高与石骨症相联系似。但前者病变分布以躯干为主,而向四肢递次减弱,手足较小改变;其病变骨纹理增粗,密度增高,呈粗纱布网格样,而无后者那样全部均匀致密;前者常见明显的韧带及骨间膜钙化。这些是本病例所没有,所以不考虑氟骨症。
作者: wawaquan    时间: 2006-1-22 16:56
标题: [原创]
本例不支持氟骨症:
      氟骨症是由于长期饮用含氟量超标的饮用水,所导致的一种全身性骨关节疾病。患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胳膊伸不直、网球肘、易摔跤、摔跤易骨折等。这些都是因为包括骨质疏松、骨硬化、肌腱韧带骨化等造成的。氟中毒在成人中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晚期可非常明显。骨质硬化可涉及全身,以脊柱、髂骨以及肋骨较为常见,也见于四肢长骨。松质骨的增生硬化使骨小梁增粗,继而髓腔缩小以至消失。骨膜增生可使骨边缘不平,并有增大或增粗现象。
  肌腱韧带的钙化是氟中毒的特殊表现,多发于少动或不动的关节,在脊柱旁出现最早,严重改变可使脊柱呈竹节样,与强直性脊柱炎表现相似,但缺少后者骶骼关节的特征性改变。此外,骶坐骨棘韧带以及其他韧带均可产生广泛的钙化。
  氟骨症骨骼除有增生硬化外,还可有骨质疏松、软化、生长障碍线、关节退变等不同的病理改变和x线征象。
    张维信①、夏宝枢②、黄长青③等对少儿氟骨症进行x线研究时均未见到明显的关节损害。即使在极为严重的儿童氟骨症病例中关节改变也不明显,这一情况也强调出年龄因素在关节改变方面的作用。
    ① 张维信,袁天龙,李文生.儿童氟骨症动态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5,19(6):355
  ② 夏宝枢,赵廷常,陆升林.小儿氟骨症的x线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2,16(1):9
  ③ 黄长青.高氟所致少儿骨骼损害的x线表现[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5,10(特刊):99


[本贴已被 wawaquan 于 2006-1-22 8:58:54 修改过]


[本贴已被 wawaquan 于 2006-1-22 9:00:33 修改过]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6-1-22 16:58
标题: 回复:v0015:少见的全身骨骼疾病,请分析。
我感觉我在vip区讨论略显用力过猛,发挥失常。大家有没有同感。
本病例唯一的阳性征象就是:左侧股骨头稍变小,股骨颈变短、变扁,上弧线不连续。余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造成错觉的原因主要是照片显示范围过大,上肢的投照条件比骨盆要小得多,显示出来的效果是我们平时未用的条件,过度曝光。
考虑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我把图片处理一下大家看看)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6-1-22 19:35
石骨症x线特征---管状骨皮质增生,髓腔狭窄,干骺端有深浅交替的横纹;骨盆可见同心性致密波纹,脊椎呈夹心蛋糕状改变。此外颅骨肋骨等密度显著增加。[所以石骨症诊断不怎么恰当]。
氟骨症病变广泛病度增高与石骨症相联系似。但前者病变分布以躯干为主,而向四肢递次减弱,手足较小改变;其病变骨纹理增粗,密度增高,呈粗纱布网格样,而无后者那样全部均匀致密;前者常见明显的韧带及骨间膜钙化。这些是本病例所没有,所以不考虑氟骨症。
考虑1髋内翻畸形可能[表现我在x线讨论栏目已有叙述]。2骨缺血坏死??[股骨头密度改变不明显,无囊变征,形状无明显变扁]可作mri检查
作者: caihe    时间: 2006-1-22 19:45
认为该病例就该片而言,双上肢骨、骨盆及双股骨的骨结构还是有问题,骨皮质、骨髓腔结构不清,干骺端骨密度增高,用摄片条件不好所致,难以解释。再者右股颈干骺端纵行透亮影,不应该认为正常的吗?
作者: 听蝉观竹    时间: 2006-1-22 23:20
我认为这张x光片应该重新拍过(虽然要多吃线也没有办法),要按各个部位分段拍照,因为不同的部位的拍摄条件相差很大(尤其是小儿),这个病例就是如此:骨盆和脊椎曝光不足,而上肢又曝光过度。

不好意思!一家之言,仅凭过去多年前的经验,没有依据只是感觉。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 lz8320473    时间: 2006-1-23 02:23
我也觉得为慎重起见,分部位重新投照比较妥当,既然已经发现问题,尤其涉及到代谢性骨病的诊断,对照片质量要求更高,仅凭一张像投照条件差异太大,可能导致错误结论。与其如此,不如重新投照,虽然射线多了点,没办法。
作者: X线    时间: 2006-1-23 03:21
标题: [讨论]
本病例x线重点:1、多发性斑片状骨髓腔密度增高,增高区边缘不清。2、左侧干颈角变小,左股骨颈远端
见陈旧性骨折线,并见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有些征象上面已谈过,不再重复).
个人意见:考虑多发性骨髓硬化症并左股骨颈陈旧性骨折。
鉴别诊断:1、石骨症。2、成骨不全症。

[本贴已被 x线 于 2006-1-22 19:25:56 修改过]

作者: lkc8963    时间: 2006-1-23 05:42
标题: 回复:v0015:少见的全身骨骼疾病,请分析。
楼上都说得很全,也来个抛砖引玉吧:
个人认为不支持体质性骨病如石骨症等,也不支持血液系统疾病,而感觉支持代谢性骨病--高钙、高镁血症,多为患儿服用vit ad时误服抗酸药或过量所致中毒表现,股骨头有病理性骨折,现在流行补钙呀。骺端硬化为典型的vd中毒高钙表现,而先期钙化带增宽密度减低则可能为高镁血症表现。请各位指正。
另外请楼主问问有无相关病史。


作者: caihe    时间: 2006-1-24 07:07
认为lkc8963版主讲的有道理,但是该患儿临床资料没有提供很多信息,无法考证。另外该病例欲请乡医重摄胸片、四肢片、骨盆片、双下肢片证实是否摄片条件不当造成的假象。
作者: 乡医    时间: 2006-1-25 06:14
回caihe 班主我是在云南影象网上看到的该病例,当是怎么看都是四不象才拿来请大家讨论的。我会关注的,有结果立即上传。感谢大家的讨论。
作者: pgs-001    时间: 2006-1-26 20:21
此病例极其眼熟,查看乡医的病例来源后才知是来源于云南医学影像论坛,当时在论坛内曾做过如下分析,原文转录如下:
x线征象:
(1)椎体四周部分较中间密度稍高,且结构不清楚。
(2)四肢骨及肋骨未见明显骨密度增高的征象。
(3)骨盆位置基本对称,双侧髋臼对称,但两侧股骨颈形态变化较大,且密度亦有差异,另外左侧股骨头与右侧相比似乎稍大。
分析:
(1)椎体改变------ 椎体改变是属于异常还是正常改变,异常改变首先考虑石骨症,而正常改变则首先考虑相机形成的白平衡不好。结合其它部位的骨骼改变,椎体改变应属于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2)股骨改变------ 由于双侧股骨的位置不同,股骨颈的形态及密度也可以出现不一致的表现。
建议:
(1)有条件可以做一个ct或mri。
(2)请楼主告知是否椎体有改变。
印象:
(1)椎体症变首先考虑石骨症早期改变。
(2)跛行------可能是因为生长痛,请核实是否有疼痛。

但现在重新看过以往的议论似有些不妥。
多发性、多形性的改变当首先考虑骨纤。
但始终不能释怀的是------如果是因为拍照的问题所引起的,岂非有点儿滑稽。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6-1-26 23:33
标题: 回复:v0015:少见的全身骨骼疾病,请分析。
本例肢骨内见多发高密度区,部分区域骨髓腔变窄,髂骨骨翼可见浓淡相间的密度影,左髋内翻。
    我认为本例为先天性石骨症伴左髋内翻。

       石骨症
      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病。目前其确切的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染色体突变有关,也有人认为是破骨细胞功能降低导致骨替代障碍所致。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致病因素被提出 :如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学说,cl2离子通道学说,碳酸酐酶( ⅱ型) 学说均从不同水平阐明了石骨症的发病原因。石骨症具有遗传倾向,常见于ⅰ、ⅱ代。有报导认为1/ 3~1/ 4 有近亲结婚病史,同胞也有同样病史的病例占1/ 4 。研究显示,石骨症遗传方式和发病几率无确切规律。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此患者,要尽可能追踪家族史,以获取更多资料,防止漏诊。
      石骨症临床表现 石骨症分为二型 : ①恶性型(又称先天性或幼儿型)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有近亲结婚的家族史,发病早、进展快。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易发生骨折和四肢畸形 ,反复感染可导致死亡。预后差。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②良性型(晚发性或成人型)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轻、进展慢、早期无任何症状,常因轻微外伤、贫血就诊时发现。成年时,病情趋于稳定。
      石骨症的x 线表现 由于破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全身骨骼普遍呈对称性骨密度增高,骨纹理粗糙或消失,骨髓腔变窄闭塞。其特点如下: ①骨密度增高、皮质增厚、髓腔闭塞为主要异常表现,髂骨的同心圆征和椎体的“夹心征”为诊断本病的特征性征象。②散发者和家族性发病者在x 线平片上无特征性,不能区别。③x线表现异常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病变以椎体、颅底骨及骨盆表现最早最明显,病变范围从局限向全身骨骼蔓延,从小儿到成人病变范围日渐扩展提示病变也是一种渐进式,因此有必要进行胎儿期的检测追踪,此对优生优育有重要价值尤其是有遗传倾向者。④过去从x 线平片角度发现胸部骨骼异常的较少,特别是胸骨和肩胛骨,现有资料证明并非如此。分析原因可能为对本病的重视不够,未作仔细检查或摄片条件掌握不当等导致的漏诊之故。
作者: 吕军浩    时间: 2006-3-8 03:33
标题: 回复:v0015:少见的全身骨骼疾病,请分析。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6-3-9 19:20
标题: 回复:v0015:少见的全身骨骼疾病,请分析。
这个病例诊断起来确实有难度,我诊断为石骨症,不知其它战友是否有新的观点?
下面这些图片是我杂志上搜集的石骨症,大家看看其中是不是有与本例相似的地方?


图片资料1:石骨症二例,作者:王晓鹏 谭光喜(放射学实践2001 年11 月第16 卷第6 期p438)

图1~5肋骨、锁骨密度明显增高,尺桡骨及胫腓骨干骺高低密度交替出现之带状影,胸腰椎边缘部分密度增高,中心密度减低呈“夹心饼干”样,髂骨可见“同心圆”征,边缘呈放射状。 
图6  骨盆、腰椎、胫腓骨密度增高,骨髓腔消失,长骨两端呈杵状改变,髂骨可见“同心圆”征。

图片资料2:石骨症1例报告,作者:张玉华(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 年7 月第16 卷第7 期p446)




图片资料3:小儿石骨症临床与影像分析(附7 例报告),作者:西安市儿童医院陈 玮, 雷振平(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 年7 月第16 卷第7 期p437)
1. 1 一般资料: 男5 例, 女2 例。年龄18 d~ 7 岁, 其中新生儿1例, 4~ 9 个月3 例, 1~ 2 岁1 例, 6~ 7 岁2 例。5 例婴幼儿均因面色苍白伴腹部包块, 在骨穿时感骨质坚硬, 进针和拔针均感困难而疑本病, 后经骨骼x 线拍片证实。2 例学龄儿童自幼贫血, 未予重视, 其中1 例于6 岁时因自发骨折, 摄x 线片时发现骨骼改变, 另1 例于7 岁时因贫血伴咳嗽摄胸部x 线片时发现。2 名女性患儿系同胞姐妹, 另2 例家庭中有类似疾病于婴幼儿期死亡。7 例患儿父母均非近亲婚配。
1. 2 症状与体征: 7 例患儿均自婴幼儿期出现面色苍白, 营养差, 生长发育迟缓, 易患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多汗、易惊或间断抽搐, 腹胀、腹部包块。输血及抗贫血治疗效果不佳。体征: 均呈中至重度贫血貌, 2 例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新生儿1 例矢状缝颅骨重叠, 其余6 例均有方颅、肋缘外翻、肋骨串珠或前囟大、闭合晚等佝偻病体征。4 例双肺呼吸音粗, 1 例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2 例心脏可闻及ê~ ë 级收缩期杂音, 其中1 例有反复自发性骨折及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7 例均有肝脾肿大, 质硬, 肝肋下3 cm 者3 例,~ 5 cm 3 例,~ 7 cm 1 例; 脾肋下3 cm 者2 例,~ 5 cm 2 例,~ 10 cm 3 例。
1. 3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30~ 98 göl , 红细胞2. 0~ 2. 86×1012öl , 白细胞13. 4~ 34. 0×09öl , 血小板38~ 120×109öl ,末稍血片可见到中、晚幼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检查4 例, 网织红细胞0. 012~ 0. 23, 3 例血清钙低, 分别为1. 46、1. 80、2. 15mmo löl 。碱性磷酸酶(al p) 在正常范围。2 例肝功示总胆红素增高, 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著,al t 及乙肝5 项均正常。
1. 4 骨髓检查: 5 例婴幼儿进行了骨髓检查, 骨穿均在2 次以上, 骨髓均增生活跃, 其中粒系增生减低25%~ 29% 3 例, 红系增生减低13. 5% 1 例。3 例骨髓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易见。4例巨核细胞减少为0~ 5 个, 且以颗粒巨核细胞为主, 血小板散见。
1. 5 x 线检查: 7 例均摄各部位骨骼x 线片, 共同改变为全身普遍性、对称性骨质密度增高, 骨皮质致密增厚, 髓腔变窄或消失。颅骨板增厚, 板障层消失, 尤以颅底部骨密度最高, 呈“面具样”改变(图1, 2)。肋骨、肩胛骨、锁骨密度增高, 肋骨远端膨大呈串珠样改变(图3)。脊椎骨呈“夹心蛋糕”状(图4, 5)。髂骨呈同心圆状深浅相间影(图6)。长骨骨膜增厚, 干骺端骨小梁模糊。呈毛刷样或杯口状改变3 例, 见多发性骨折线2 例, 其中1例有“骨中骨”之改变(图7, 8)。
1. 6 头颅ct 检查3 例, 其中脑积水1 例, 硬膜下积液1 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及左顶叶脑实质出血1 例。头颅b 超1 例示双侧脑室扩大。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6-3-9 11:32:02 修改过]

作者: kingismy    时间: 2006-7-17 08:36
标题: 回复:v0015:少见的全身骨骼疾病,请分析。
这是我收藏的一张石骨症的片子,和本例有点象.
石骨症,全身骨骼密度普遍增高,异常坚硬。骨的组织结构消失,雷同石头。x片上椎体上、下1/3致密,中1/3密度保持正常,呈所谓的“夹心点心“样改变。 该类病人贫血、肝脾肿大,骨髓穿刺难以成功,骨骼x线片具有诊断意义。 该病属于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成骨过程中骨基质的持续钙化,破骨细胞功能障碍。预后不良。骨髓移植及激素治疗为治疗的新途径。 石骨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并不多见,容易出现漏诊,诊断主要依靠x线的表现,还可以通过其家族史发现其他病例。有时需要通过生化和免疫学检查结合ct、x线片才能确定其分型。同时要和某些化学元素中毒如:磷、铅、氟中毒及成骨性骨转移相鉴别。恶性型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困难,注意要和地中海贫血、白血病、牙克综合征及骨髓纤维化相鉴别。治疗多是对症治疗.

食物和水中含氟量过高可致氟骨症,除常见的斑釉齿外,还伴有关节运动障碍。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骨质硬化,致密度增高,病情险恶者由于韧带、肌膜钙化和骨化,严重影响运动功能,甚或脊椎唇样增生,韧带钙化而形成竹节样脊柱。仅有少数表现为骨质疏松。
本例骨盆脊柱表现象石骨,而双肘关节,尺桡骨中下段又有有象氟骨,迷糊了...........



[本贴已被 kingismy 于 2006-7-17 1:43:20 修改过]



[本贴已被 kingismy 于 2006-7-17 1:46:38 修改过]

作者: yxyxjs    时间: 2006-7-18 02:32
支持“石骨症”诊断!
作者: dr.yang    时间: 2012-7-2 23:12
学习了
作者: shibing    时间: 2012-7-10 10:54
支持“石骨症”诊断!
作者: chinanyd    时间: 2012-7-18 16:27
学习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5-2-5 14:34
支持“石骨症”诊断!
作者: jzp0434    时间: 2015-7-12 19:36
所见患儿周身骨皮质明显密度增高,考虑石骨症。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